幼儿论文:培养幼儿集体合作精神的探索.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28319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论文:培养幼儿集体合作精神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幼儿论文:培养幼儿集体合作精神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幼儿论文:培养幼儿集体合作精神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论文:培养幼儿集体合作精神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论文:培养幼儿集体合作精神的探索.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培养幼儿集体合作精神的探索 摘 要:培养幼儿合作精神是促进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基础。幼儿集体合作精神是指幼儿为了群体的共同目标而进行团结一致、互帮互助所表现出来的意识、能力、情感与行为等。建设幼儿集体合作的教育环境、开展合作游戏教学、合作体验学习、提供解决小纠纷策略是培养幼儿集体合作精神常用且有效的途径。关键词:幼儿;集体;合作精神合作是和谐社会的特征,也是时代赋予人的基本要求。培养幼儿合作精神是促进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基础。著名心理分析家A阿德勒指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异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因此,培养人的合

2、作精神应从幼儿开始。事实上,幼儿期是人一生中促进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对幼儿进行合作精神培养的最佳时期。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起这一教育义务。一、合作与集体合作精神的含义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使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合作对于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克服自我中心、改善同伴关系、发展道德自律和提高社会交往技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作其实包括了集体之意,因为合作必须建立来两个人以上的基础上,但我们这里强调的集体合作又不同于合作,集体合作则更注重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的合作,如小组间、班级间、临时团队等。幼儿集

3、体合作精神就是指幼儿为了完成群体的共同目标而进行团结一致、互帮互助所表现出来的意识、能力、情感与行为等的统一。集体合作精神是由合作认知、合作情感、合作技能和合作行为等要素构成。合作认知是指个体对集体及其意义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共同目标和共同行动规则的理解,包括合作及其意义认知、共同目标认知、合作计划认知、自我集体与其它集体关系认知和冲突协商认知等;合作情感是儿童在其集体合作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所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合作技能是在合作过程中,各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交流、协商、配合等行动的一系列交往技能,如主动向其他成员发出合作邀请、接受他人加入自己或集体活动;而合作行为则是儿童在

4、集体目标的指引下,运用各自的合作技能与他人进行交流与配合,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表现,如分工配合、交流、协商、相互指导、讨论、示范和言语表达等。合作行为是一个人合作意识与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以合作认知和合作技能为基础,而其结果又会反馈给个体,从而进一步强化或修正原有的合作认知和合作技能。可以说,作为合作的最终表现和目标,合作行为不仅是儿童合作发展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儿童合作教育、培养的最终目的。二、幼儿集体合作精神的现状良好的幼儿集体合作精神应具有以下品质:一是目标一致,即每个幼儿成员能够初步理解集体的目标;二是责任一致,即每个幼儿为集体的共同目标和集体行为承担各自共同的责任;三是关系融洽;即幼儿

5、之间能互相支持、善于沟通、彼此之间团结友爱,相互信任,并勇于表达自我;四是齐心协力,即每个幼儿应为实现集体目标作出共同的努力,并在活动中相互协调配合;五是行动统一,即幼儿必须平等地分担工作任务,并就各自的活动内容取得一致。那么当前的幼儿集体活动中是否具备以上的特点呢?我们通过与幼儿言谈、教师观察以及家长调查等途径,了解到幼儿的集体合作行为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明显改善;独来独往、向教师告状的现象也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减小;当幼儿在不认识的情况下,他们的合作行为表现较差;绝大多数幼儿都喜欢与集体一起。但也明显存在着自我为中心、消极被动和缺乏合作持久性等现象。分别影响合作的原因,主要是年龄因素、气质因素

6、、家庭教养方式以及性别等。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合作意识很不稳定,合作动机往往出于一时兴趣,缺乏目的性;中班幼儿的总体合作水平较小班幼儿有明显提高,他们的合作行为中已有意向性,且相对稳定,适应性也大大增多,合作持续的时间有所延长,但这一时期幼儿的合作仍缺乏组织性,范围也较狭窄,以2-3人的合作为主,偶然也有5-6人的合作发生。大班幼儿已能有效地将合作意向转化为行为,并能围绕一定目标较长时间合作,合作的形式也增多了,能开展10人以上的较大规模的合作,已有一部分幼儿能在合作活动中主动承担一定的组织领导工作;不同气质的幼儿其合作的差异非常显著,具有强型气质的幼儿身上合作行为发生率较高,他们多采取

7、主动合作的态度,合作的稳定性也较好,合作人数从2到10多人均有;不同家庭教养态度、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合作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在性别因素上男幼儿合作行为更多指向事物或活动,女幼儿则更多对人感兴趣,比男幼儿更容易与人合作,在合作形式上,男幼儿更倾向于身体动作,而女幼儿则有较多的言语合作。三、培养幼儿集体合作的策略合作精神的培养是已成为是21世纪儿童青少年教育的主题之一。考察幼儿集体合作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剖析幼儿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思考如何提高幼儿合作品质是很有必要的。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精神应加强环境的教育和引导并配以灵活多样的合作实践活动,才会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效。1、在环境中培养幼儿集体合作精

8、神。环境具有导向、激励和约束等作用。园内物质环境要注重合作氛围建设,一是要把有关合作的图片有意识地张贴在幼儿园的走廊上;二是可设置六边形桌子以及各类活动区,让孩子随时可以感受合作的氛围,体验合作的乐趣。人文环境方面建设则更是重要,一是教师要有合作的榜样;二是教师要与家长密切配合;三是要积极倡导民主、平等、合作、共享的园内文化,注重班与班的合作,如在幼儿外出活动时,为了使小班小朋友顺利到达目的地,可请每个大班小朋友找一个小班的弟弟妹妹,以大带小形式一对一拉手,营造集体合作的氛围。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集体合作精神。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很多,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

9、玩娃娃家等,这是引发幼儿合作行为、培养合作意识有效途径。首先是要创设合作游戏的情景。在游戏前,可尽量多提供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让幼儿在以物代物的过程中享受更多的协商与合作的机会。在投放材料时还可适当地增加一些难度,让完成任务的过程多出现一些问题,迫使孩子们为了解决问题去协商,去分工与合作;其次是要提出活动目标与要求。如不乱窜、不争抢独占玩具、不大声喧哗以及要谦让、要协商、要有礼貌等制度。在活动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引导提醒幼儿遵守;再次是要选择合适的游戏方法。可用谈话讨论法、观察引导法、榜样鼓励法等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此外,还要注意教师的合理评价。通过一些具体的合作情景的创设,幼儿逐渐懂得合

10、作的方法,在合作中学会了合作。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如活动成功、事情完成、增进友谊等。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的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赞许、肯定和微笑或翘起大拇指等进行鼓励。3、在合作学习中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人为本的学习活动,它让幼儿个体获得更多的合作参与机会,有利于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促进幼儿主体性的萌动。通过彼此间的交往与合作,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非常重视培养孩子双人式、三人式或小组式学习与讨论,如在中班科学活动认识磁铁过程中,可让

11、幼儿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后,自由选择另外三位小朋友一起进行尝试、探索、讨论;又如在儿歌教学时,教师教了几篇后,可采用一带一、一带二等的形式让幼儿自己来教,这既能避免教师教得枯燥的味道又能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工作能力。4、在竞争活动中培养集体合作精神。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体,培养幼儿良好的竞争意识是时代的要求,要培养幼儿在竞争中进行合作、在合作中进行竞争的品质。首先是要创设充满快乐、新奇情趣的竞争游戏环境,以引起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如玩“拉个圈绳斗斗谁的力气大”,让孩子三五成群,体验拔河的乐趣。在双方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教给孩子必要的诀窍,如相邻的两人之间脚和脚要屏住,只有互相合作、发挥团队

12、精神,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是要引导幼儿在竞赛活动中开展交流,积极表达情感,共解难题。如在比赛“赢”的过程中幼儿间经常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教师要及时进行疏导、调解,简要说出正确的行为方式,化解矛盾,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学习与人合作、交流的技能技巧,比如分配角色的技巧、化解小摩擦的技巧、解决争抢物品问题的技巧等,或者通过讨论的办法建立游戏规则,多问“怎么办”,“怎样使大家都玩得开心”,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增强规则意识及合作竞争意识。总之,教师应当从幼儿兴趣入手,积极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营造合作的学习氛围,在合作与竞争中学习。5、在解决小纠纷过程中培养集体合作精神。由于幼儿存在“自我中心

13、”现象,争吵、闹纠纷现象是经常可见的。教师面对这种现象,如果采取简单的阻止方法,从表面上看,教师似乎充当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实不然。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争吵、闹纠纷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往往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义。作为教师,不应当简单地充当宣判是非的法官,而应当通过孩子们的争吵和纠纷,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培养幼儿明辩争吵和纠纷是非的能力。幼儿年龄虽小,却也有了一定的道德准则和美好情感。他们之所以发生争吵,一般是因为起初都认为自己有理,有一定的是非观念。但这种是非观念

14、还比较肤浅,但也很可贵。教师只是在认真观察分析的情况下,对幼儿给予了不露声色的引导和帮助,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争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幼儿运用语言的一种实践,只要老师给予适当引导,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是有益的。孩子们争吵、闹纠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毫无根据的强行阻止和不问青红皂白的指责、批语。作为教师,不应当简单地充当宣判是非的法官,而应当通过孩子们的争吵和纠纷,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处理幼儿间小纠纷时,可运用移情训练、讨论判断和讲故事等方法。此外,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中,还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参考文献1沈筱梅,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培养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5,(7):85-862庞丽娟,陈琴,论儿童合作,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2,(1):52-573厉彩萍,李秀丽,活动区与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早期教育,2001,(11):18-194钟齐英,谈基本体操对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6):72-735邢玲,浅谈幼儿良好合作态度与行为习惯的培养,福建教育,2000,(10)6杨群英等,从表演游戏入手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教育科学论坛,2000,(3):19-2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