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宜从少年儿童抓起.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3335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宜从少年儿童抓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育论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宜从少年儿童抓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育论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宜从少年儿童抓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育论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宜从少年儿童抓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育论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宜从少年儿童抓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宜从少年儿童抓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宜从少年儿童抓起.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阅读习惯的养成宜从少年儿童抓起 阅读习惯的养成宜从少年儿童抓起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宜从少年儿童抓起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宜从少年儿童抓起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自从中央宣传部、团中央、总工会、教育部、文化部等尊位联合发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以后,一股新的读书热潮正在兴起。群众性的读书活动的形成,归根结底是要动员更多的个人来参与;

2、而个人的持久参与,贵在逐步养成阅读习惯。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阅读习惯的养成又宜从少年儿童抓起。一、必要与可能1、少年儿童养成阅读习惯的必要性先从社会发展来看。人类文明发展的每一步,无一不是人们继承、积累、掌握、驾驭、发现、发明知识的结果。在历史的长河中,书籍是传承文明、传播知识、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而阅读则成为传承文明、传播知识、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所以,阅读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基本活动。倘若没有阅读,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便会变得难以想象。再从个人需要来看,历史发展的车轮,正在带着人类由信息时代向着知识经济时代过渡。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将会更加突飞猛进,新知识、新概念、新

3、思想、新技术、新科学将会层出不穷。任何一个人,既要注意吸收人类有史以来所沉淀和积累的一切适合自己需要的知识,夯实知识基础;又要随时关注和学习与时俱进的新知识,确保知识更新。倘不如此,或将碌碌无为,虚度一生,或将颠踬难行,为时代所淘汰。由此可见,阅读乃是伴随着个人终生的一种基本行为。倘不坚持阅读,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也会变得难以想象。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既然阅读将伴随终生,何不趁着年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少年儿童养成阅读习惯的可能性所谓习惯,从心理学角度来审视,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定关系。笔者认为,著名心理学家柯永河先生为习惯所下的这一定义可谓准确而又隽永,完全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

4、物的规律。原来,客观事物刺激人的感官,在大脑产生感觉,再经由思考形成认识,亦即产生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一旦形成经常的态势,即发生稳定关系,这即形成了习惯。习惯会让人产生条件反射,只要遇到相同或类似的刺激,就会产生相同或类似的心理与行为。从生理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看,自孩提时代开始,就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孩子的品格及心智体能的开发。美国心理学家盖塞尔说:6岁时,儿童的大脑大部分几乎成熟了,以后人的脑力、性格和心理将永远不会再如此迅速地发展,人们将永远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去奠定智力健康的基础了。从教育学的研究成果看,学前教育是开启儿童心智的关键。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

5、5岁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之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您精心培植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绽蕾。对此,我的指导老师阳海先生则有其亲身感受。2003年他偕老伴到加拿大探亲,次日推着坐在童车上的大孙子去户外活动,问其要去哪里,孙子回答:图书馆。这3个字出自一个年仅26个月的幼儿之口,着实让这位老图书馆员吃惊。接着便由孙子指路,径直到了离家约一里的图书馆。这是多伦多市公共图书馆的99个分馆之一。进了大门,孙子又说:二楼,看来他对此已是轻车熟路。整个二楼是个大开间,错落有致地陈列着书架、阅览桌椅和电脑。所谓儿童阅览室占有其中一角,桌上、架上有书,地下摆着各种玩具。它

6、与成人阅览室相连,成人、少儿同在一室读书,彼此相安无事。有时纵有幼儿哭闹,成人读者也能理解和谅解,只是侧头报之一笑。家长可以推着童车穿梭予书库巷道,与孩子商量着选择图书,馆里规定一证可以借满99册。后来,他又发现:凡是有儿童逗留的地方都有图书免费供其翻阅,除幼儿园和学校教室设有图书专柜外,商店、理发店、医院、候车窒、候机室、餐馆等处亦摆放着供儿童阅读的书刊。这种环境,对于从娃娃起即培养其阅读习惯无疑有着很强的催化作用。迨到他4年之后再赴加拿大,大孙子已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那里的学校极少布置家庭作业,但对阅读课外书籍却格外重视,每星期老师都要让学生带回一本书,还要求写读书心得。其大孙子因为从幼儿

7、起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所以小脑袋装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学习也感到异常轻松。生动的事实让阳先生强烈感受到:少年儿童培养阅读习惯,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中国少儿图书事业,任重而道远。二、坚持与克服习惯是一把双刃刀:好的习惯,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好处;坏的习惯,则会阻碍孩子心智和体能的开发,严重者更会影响其一生的命运。习惯包含着积极和消极、有益和有害两方面的因素。我们强调在少儿阶段培养其阅读习惯,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一点,要两手抓:坚持积极、有益的阅读,克服消极、有害的因素。1、鼓励孩子们坚持好的阅读习惯接触阅读——乐意阅读——坚持阅

8、读,这是少年儿童走上阅读道路的三部曲,也是少年儿童养成阅读习惯的三个阶段。接触是初步尝试,乐意是有了兴趣,坚持是自觉行动。只有唱完这三部曲,走完这三段路,其阅读习惯才算最后形成。问题在于,并非所有的少年儿童都唱完和唱好这三部曲,走完和走好这三段路。现在的成年人都是从少年儿童阶段走过来的,有一些人就并不喜爱阅读,遑论养成习惯!这就足以说明,欲让少儿养成阅读习惯,不可放任自流,需要进行指导。在这三段路程中,关键是要走好第二段。第一段,家长和老师可以布置、指导、检查;第三段,是第二段的必然发展。唯独第二段路程,需要少儿自身去感受,此中包括着一系列复杂的、反复的心理活动。对于少年儿童来说,阅读的主要目

9、的是为了增加知识,这就远非玩游戏或吃糖果那么轻松愉快、那么有吸引力。阳海清先生说:读书是快乐的,在于它能增益知识,获取信息;读书也是艰苦的,在于它要持之以恒,融会贯通。这种快乐和艰苦,唯有读书本人才能体会到,别人无法替代,欲让少儿养成阅读习惯,首先就要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阅读兴趣。而让其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尝到阅读的甜头,使其感受到进行课外阅读可以帮助自己掌握课堂知识、完成规定作业、扩大知识视野、开发自身智力,不是加重负担,而是减负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则有利于增强快乐感和自信心,逐步由要我读书转化为我要读书。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还应帮助和引导他们随时进行反思和总结,使之有效地解决与

10、阅读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避免与正常的教学发生矛盾;相对准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物,避免降低或失去阅读兴趣;在阅读实践中摸索、掌握一些读书方法,以保证阅读效率和阅读效果,讲究阅读卫生,确保身心健康,等等,则会更有利于加速其阅读习惯的养成。2、引导孩子们克服坏的阅读习惯少儿原本天真无邪、纯洁如玉,但他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会或多或少受到周边环境不良风气的影响。反映到阅读习惯上,也可能会沾染某些消极的、有害的成分,需要及时加以克服。此中表现可谓五花八门: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恒心,不能坚持;或者心猿意马,不能聚精会神,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或者一目十行,走马观花,不能静下心来将一篇

11、文章、一本书读完;或者好高鹜远,一味追求高目标,结果贪多嚼不烂,或者不求甚解,懒于思考,读书仅是为了应付父母或老师,从不考虑自己有多少收获,或者稍有收获就骄傲自满,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 阅读习惯的养成宜从少年儿童抓起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宜从少年儿童抓起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宜从少年儿童抓起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或者爱与同龄人争高

12、低,赢了就忘乎所以,输了又自暴自弃;或者不讲究阅读卫生,书还没读多少,眼睛成了近视,背也伸不直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就少儿自身而言,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前述阅读习惯中的消极、有害成分,有的源于动机,即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缺乏阅读的欲望;有的源于情绪,在其阅读过程中,特别是当收益甚好或收益甚差之时,未能及时将其情绪调适,保持一种正常心态;有的缘于态度和方法,尚未摸索到适用的、有效的路径。鲁迅先生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因此,要想及时引导少儿克服、扬弃阅读中的消极、有害的东西,家长、老师和从事少儿图书工作、少儿

13、教育工作的人们,就应该先从了解孩子们的心理人手,然后根据其心理状态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症结,并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端正其阅读动机、调适其阅读情绪。换言之,首要的任务在于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学习欲望,增强阅读的自觉性,使之逐步变成乐于读书的人。其次,则应不失时机地传授方法,使之少走弯路,用极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极大的阅读效果。阅读方法当然主要靠孩子们从阅读实践中摸索和体会,但旁人的引导和指点也绝不可少。他们掌握了基本方法后,就会触类旁通,逐步变成善于读书的人,有了这一乐一善,其不良心态就没有滋生的土壤,其不良习惯就会得到克服。三、对策与建议人们常说:千百万人的习惯势

14、力是最可怕的势力。这句话,一方面揭示了习惯具有颇大的力量,另方面又道出了培养好习惯和去掉坏习惯需花相当的功夫。少年儿童是人生的初始阶段,务必让其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帮助其走好未来漫长的人生旅程。至于如何来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既需要少儿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来关注。对此,我在拙文简论少年儿童的阅读动机以及本文前面的阐述中已有涉及。这里仅从四个大的方面提出简要的对策与建议:1、创造读书环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所制定的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创新型社会的建设蓝图,将在他们这一代手中变为光辉的现实。各级有远见卓识的党和政府领导人,都会倾心倾力关注少年儿童

15、的成长。建国以来,我国少年儿童图书事业有了显著改善和长足进步,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相比,少年儿童不断增长率阅读需求相比,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按照我国现有财力,普及县以上少儿图书馆应该不再是奢望,老实说,只要少盖几座高级宾馆,少购几辆高级轿车,少摆几桌高级筵席,其经费就省出来了。其次,多出版一些内容健康、形式优美、装帧扎实的少儿读物,源源不断地为少儿提供精神食粮,也是至关紧要的。平抑少儿图书的价格,让更多的家长和少儿买得起书,则是人们的共同企盼。总之,政府和社会应该尽心尽力为少儿阅读创造读书环境。2、营造读书气氛少年儿童的可塑性很强。古语说:蓬生麻

16、中,不扶自直。讲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气氛,无疑对少儿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大有裨益的。这里,家长、老师和少儿图书馆工作者担负着艰巨而义光荣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在阅读方面的启蒙老师,更是首当其冲。为了孩子人格的形成和性格的发展,家长的言传身教极为重要,因此,有时不得不先改掉自己的某些不良习惯,倘若原本不爱读书,此刻也要强迫自己把书本捡起来。笔者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家长喜爱学习、阅读,子女就会效法。多闻读书声,少闻抹牌声,对少儿的健康成长绝对有益。至于学校老师和少儿图书馆工作者,其职责所系,自不待言。3、培养健康心理有人说:在21世纪,最大的挑战应该是人(的)心

17、智模式的挑战,是人掌控自己的心理能力的挑战。由此可见,理解和掌握少年儿童的不同心态,采用符合孩子心理的科学方法,对其在阅读过程中的一切心理活动,包括动机和情绪、比较和选择、疑惑和思考、记忆和遗忘、分析和综合、焦虑和顿悟、浮躁和静思,等等,予以因势利导,让其心智得以开发、胸襟变得宽广、情绪可以自控,肯定会有助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其实,何止是阅读习惯,扩而广之,对其人格的培养、性格的塑造,亦均有好处。社会发展到今天,心理学不再是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的专利,已经成为解决实际生活中诸多问题的利器,在少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已经日益显示出来。4、传授阅读方法目的、方向和态度问题解决之后,方法便成为人们获取成功

18、的重要因素。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想让书中的死知识变为学习者的活知识,就非讲究阅读方法不可。人们都在阅读,但因每个人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等的差异,其所使用的方法或某种方法的使用频率、使用效果却并非一样。阅读方法的正确掌握和娴熟使用,首先要靠阅读者自己通过阅读实践去摸索、感受和体会,自己感到得心应手,便会逐步养成习惯。但也不排斥别人的指点和引导,尤其是成功者的经验足资借鉴。所以,帮助少年儿童摸索、掌握和运用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也是培植少儿良好阅读习惯的一项重要举措。注释:1柯永河习惯心理学(应用篇)M.台北: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23赵海德学前教育,开启儿童心

19、智的关键N.多伦多:大纪元时报(多伦多日报版),2009-06-19(C6版)4阳海清,读书是快乐的,也是艰苦的J武汉:图书情报论坛,2006( 2).58雨露良好的家庭教育必须从心开始N加拿大:大中报,2009-06-23.67龚莹简论少年儿童的阅读动机C.湖北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武汉(责任编辑:王国红)p class=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20、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21、,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22、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