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形象再认识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93402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晴雯形象再认识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晴雯形象再认识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晴雯形象再认识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晴雯形象再认识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晴雯形象再认识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晴雯形象再认识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晴雯形象再认识 毕业论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晴雯形象再认识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以往对晴雯形象认识所存在的片面和不足的地方,从红楼梦文本出发,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细读,以晴雯的性格特征为切入点,来探讨其悲剧形成的原因以及晴雯这一人物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并期求对晴雯形象有一个新的认识。关键词:晴雯 性格 悲剧 人性美New Understanding Of QingWens Image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aimed at some places where the formers had one-sided understanding and flaws to QingWens ima

2、ge , the text embarked from Hong Lou Meng, unifies some own views, in line with objective and realistic principle. Take QingWens patterns disposition characteristic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discusses the reasons that form her tragedy, the human nature richness and the complexity that QingWens image

3、displays, and seeks to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to QingWens image.key words: QingWen image ,character ,tragedy,human natures beauty 一部红楼梦创造了形神各异的人物形象400余个,对人物的刻画也呈现出多侧面、多层次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红楼梦这部伟大悲剧中亮丽的风景。显然,红楼梦是一部悲剧,王国维说:“乃,彻头彻尾悲剧,悲剧中之悲剧也!”1但是,红楼梦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他的悲剧美,同时更是一曲“美的人,美的灵魂被毁灭的挽歌”。2可以说,红楼一梦,无论是

4、红绡帐里的多情公子,还是黄土垄中的薄命女儿,都在为无奈的世事悄然落泪。他们的悲剧都能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和无限的怜悯。而其中的一个却能在人们原本已经难以平静的心绪中再荡起一个更大的涟漪那便是晴雯。晴雯是书中的一等人物,是作者浓墨重彩着意刻画的人物之一,在小说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中,她作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一的地位出现,可见作者对她的重视程度,本文主要从晴雯的性格,晴雯悲剧的原因以及其人性的内涵三个角度来论述,以期求对晴雯形象有一个新的认识。一、晴雯的性格特征晴雯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丫鬟,犹如百花坛中一朵火红的野气未脱的山茶,她聪慧机灵、口齿伶俐、洒脱泼辣,总是显得那么的天真、善良、可爱,但给人印象

5、最深的还是她的好强任性,像语言上的尖酸刻薄,得理不饶人,行动上的任性莽撞,不知进退,以及她对自己的所处环境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等等。这些加起来就构成了她的双重的矛盾性格。(一) 晴雯大观园中最富的个性的丫头晴雯是大观园中一个最富有个性色彩的被压迫的婢女。她的所作所为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愿望迥然不同,每当晴雯在读者面前出现的时候,总能给人带来一股爽身扑鼻的清新之气。书中第八回晴雯第一次出场,当时宝玉醉酒回到怡红院,来到自己的卧室,看见案上的笔墨。晴雯先接出来笑道:“好好要我研了那些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丢下笔就走了,哄得我们等了一日,快来与我写完这些墨才吧”,这时宝玉也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因说道:“

6、我写的那三个字在那儿,晴雯笑道这个人可醉了,你头里过那府里去,就嘱咐我把它贴在这门上,这回又这么问,我生怕别人贴坏了,我亲自爬高上梯的贴上,这会子还冻的手僵冷的呢”。3晴雯的这一出现,马上给人一种干练、麻利、直言快语的感受。虽然在主子面前,却毫不低声下气,而是敢于抱怨,这就使她在众多的婢女中脱颖而出,初露锋芒。晴雯在下层婢女行列中之所以具有独特的魅力,还因为她洒脱泼辣,无所顾忌,总是天真、善良、坦荡,刚强而又浑身是刺。故宝玉说她“金玉不足喻其贵,冰雪不足喻其洁,星日不足喻其精,花月不足喻其色”,她为人处世正直无畏,刚直不阿,容不得虚伪作假的阴微卑贱。看不顺眼和听不惯的事,她都会给予反击和讽刺,

7、让人觉得她十分刁钻刻薄,然而这也正是她光明磊落,洒脱泼辣的表现。书中第十二回写了宝玉的乳母骂了袭人,宝玉替袭人抱不平,说:“这又不知是哪里的帐,只拣软的排揎。昨儿又不知那个姑娘得罪了,上在她的帐上。”晴雯听了这话极为不满,在一旁笑着说:“谁又疯了,得罪她作什么,便得罪了她,就有本事承认,不犯带累别人!”晴雯的这一番话正展示了她做事光明磊落的一面,她话里话外夹枪带棒的把宝玉、袭人二人反驳回去,让他们无言以对。这件事充分表现了晴雯对敢作不敢当行为的轻视,也充分说明了她性格的火爆和敢于顶撞主子绝不虚伪的个性,也寄寓了作者对她深深的赞美之情。但是,很显然,晴雯在作者心中似乎占有一个很特别的地位。甚至有

8、人说,作者最喜欢的就是晴雯。(二)懒、性子不好、爱骂人、打人、刻薄。当然,晴雯是复杂的,她还不时表现出另类的性格特点,即她是有点懒的。第十九回,宝玉回到怡红院,只见晴雯躺在床上不动,宝玉问“敢是病了,再不然输了”?秋纹道:“她倒是赢了,谁知道李老太太来了,她混输了,气的睡去了”。如果晴雯不是经常赌输了气得躺倒睡觉,这宝玉如何一猜猜个着。第二十回晴雯又出场一次,是晴雯忙忙地进来取钱,要“捞回本儿”,可见其赌钱的频繁。不赌不睡她干什么,看来也不大做事。第五十回袭人回家守灵,排上了晴雯麝月值班,晴雯只在熏笼上围坐,麝月说:“你今儿别装小姐了,我劝你也动一动儿。”晴雯道:“等你们都去尽了,我再动不迟。

9、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这里当然有调笑意味,但其中可以见出晴雯是怠于做事的。晴雯的性子不好也是出名的。王善保家的告状时说:“那丫头仗着她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着能说惯道,陷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王善宝家的这些话当然有添油加醋的成分,但未尝不含有若干的事实。晴雯经常的挖苦人,挖苦袭人是常事,她讽刺过小红,对芳官服侍宝玉有过微词,王夫人对她印象不好,也是因为她一次骂小丫头被她给碰上了。她挖苦人非常的有技巧,总是要气得别人噎过气去。比如宝玉批评她跌折了扇子骨,她不承认是错误,反过来说宝玉是挑刺,然后举他踢袭人一脚的例子

10、来说明宝玉是挑刺,意思是连袭人这样尽心服侍的人你还踢,你当然是什么人都看不顺眼了。这是用宝玉的错误,一次极端的错误来掩饰自己的错误,气得宝玉黄了脸,后来袭人来拉劝,说了一句“一时我不到,就有事故了”,这晴雯又说:“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来服侍爷的,我们原没有服侍过,因为你服侍的好,昨儿才挨窝心脚;我们不会服侍的,不知道明儿是个什么罪呢!”这儿宝玉踢袭人的事,又被搬过来讽刺挖苦袭人了,这种话当然都很刺耳牵心的。同一件事被晴雯随手削成双刃的刀,这边砍宝玉,那边砍袭人,这嘴是够刁的,性子是够不好的。晴雯不仅骂人,对小丫头还动手打。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问题。第七十三回宝玉挑灯夜读,一个小丫头坐着打盹儿,一

11、头撞到壁上了,从迷糊中惊醒,“他怔怔地只当是晴雯打了他一下”,遂哭央道:“好姐姐,我再不敢了。”如果不是晴雯屡有出手打人之事,这小丫头何以做梦也做到晴雯打她呢?鸳鸯、平儿、袭人位置都比她重要,但她们都十分注意、收敛,从来不像晴雯这么张扬。那坠儿偷盗固然可恨,但用那尖利的“一丈青”戳得坠儿乱喊,也有点可怕。晴雯发起脾气来,的确叫人有点害怕。我们先看第二十六回,那是晴雯与碧痕拌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她便“把气移到宝钗身上”,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正在此时,黛玉来叫门,晴雯越发动了气,便说:“都睡了,明儿再来吧!”黛玉强调:“是我,还不开么?”晴雯气头上,竟说

12、:“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晴雯这儿犯了好几个错,一是抱怨像宝钗这样的贵客;二是拒客人于门外,问客人的姓名再开门都不礼貌,何况拒门不入?三是假传圣旨,假传圣旨也是十分容易露馅的。晴雯一气,犯的错误可多喽。晴雯对所处的环境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语言上尖酸刻薄,行动上任性莽撞,首先,晴雯分不清真正的朋友和敌人,没有反对过任何一个压迫者,没有抵抗过恶势力。所谓反抗,就是用行动反对压迫者的压迫和抵抗恶势力的侵略。反抗者同压迫者和恶势力总是不共戴天。可是当真正的压迫降临时,晴雯远不如芳官表现得英勇无畏;当恶势力出现时,她又不如鸳鸯表现的果敢坚决。在第74回中,王夫人受王善保家的的谗言所

13、惑,亲审晴雯。面对王夫人冷若冰霜的淫威,声色俱厉的辱骂,晴雯的表现是不敢作声,甚至连自己在怡红院里的工作都不敢以实话对。王夫人凶够了骂完了,令晴雯走开,她仅仅是拿手帕子捂着脸,一头走,一头哭,直哭到园内去而已。77回中王夫人亲临怡红院处置他们时,只有芳官未被吓到,当面回击了王夫人,而平时八面威风的晴雯却一句话也不说,任其摆布,听其发落,引颈受戮,被人架起来去了完事,晴雯何有反抗之言,又何有反抗之举?反而对自己应该团结的奴才是又打又骂,俨然以半个主子自居。这些举动不仅没有给自己挣得想要的权利,还为自己树立了一些对立面。其次,她对她和宝玉的关系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宝玉心存一定的幻想和奢望。我们一

14、直说袭人处处迁就宝玉,对王夫人谄媚是想为自己挣得一个妾的地位,难道在晴雯的骨子里就没有吗?晴雯本来就是一个“使力不使心”的人,但她却能在病重的时候为宝玉拼了命的去补金雀裘,这时她的身子已经疲惫到了极点,但她仍然那么一丝不苟,仍然那么精细入微,这其中包含了多少爱意。在宝玉的眼里晴雯是善解人意的,在众人皆逼宝玉追逐功名时她未劝过宝玉。在73回中,宝玉听说贾政明日要盘考功课,便如孙大圣听见了紧箍咒一般,登时四肢五内皆不自在起来,只得连夜温习,众人陪同亦担心忙碌万分,正在此时,小丫鬟的通报让晴雯心生一计,向宝玉道:“趁这个机会快装病,只说唬到了。”此话正中宝玉下怀,于是晴雯与众丫鬟制造声势,帮宝玉度过

15、了这个难关。这都表明了她对宝玉有一种深深的爱恋。这种奢望在宝玉去看望病重的她时,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实,做妾就是她的出路吗?我们知道那只不过是她的一个梦,在那种环境里,她是无路可走的。4再次晴雯认识不清形势的恶劣,锋芒过露,得罪人过多。如丫头小红一直想攀高枝,终于有一回机会来了,能够奉二奶奶凤姐之命办事,结果被晴雯看到了,晴雯就讽刺挖苦她,小红虽然地位低,月钱才五百钱,可是她毕竟是管家林之孝家的女儿。脂批说:“管家之女,而晴卿辈挤之,招祸之媒也”。还有,晴雯看不惯袭人的阿谀奉承,笼络顺从的奴才相,夹枪带棒的揭露她和宝玉的私情:“我道不知道你们是谁?别叫我替你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的干的那些事,

16、也瞒不过我去。”自然就有了袭人在王夫人面前的那隐约其辞的一番话:“偏生那些人又肯亲近他,也怨不得他这样。”那些人自然包括晴雯在内,心直口快,争强好胜,容易得罪人的晴雯,在错综复杂的大观园里自然是站不住脚的。在八家评批晴雯赞里就说:“有过人之节,而不能以自藏,此自祸之媒也。晴雯人品心术,都无可议,惟性情急,语言犀利,为稍薄耳,使善自藏,当不致死。”5二、 晴雯悲剧原因探求晴雯的悲剧,可说是红楼梦中的惊天奇冤,也是最能震撼人心的,时至今日仍是众人争议的话题,争议的内容很多,我在细读红楼梦后,本着诚信为本,力求客观的原则,就晴雯的悲剧作以下几点解释。 (一)晴雯自身的原因 曹雪芹无疑是钟爱晴雯的,这

17、从晴雯那好得出奇的判词以及晴雯越过袭人排在十二副册之首,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然而曹雪芹并没有将晴雯描写成一个完美的女子,其笔下的晴雯,是个有血有肉的,亮点与缺点并存的丰满的人物。 晴雯是大观园里公认的美女,小说虽然没有正面描述过她的容貌,但从旁人的言语中,我们有初步的印象,她长着“水蛇腰,小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妹妹”,“这些丫头总共比起来,都没有晴雯生得好”,然而,也正是因为她美丽,使她自视甚高,得意忘形的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她只不过是大观园里一个地位低下的丫鬟,却虚妄的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平等,在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荣国府,必将遭到统治阶级残酷的镇压。赖嬷嬷就曾教育她的儿孙“长这么大,你哪里知道奴

18、才两个字怎么写?”可晴雯同样一个下层婢女奴才,却不懂得保护自己,事事由着自己的性子。6 晴雯的灵巧是众所周知的,多少能工巧匠都无法织补的金雀裘,她在病重就从容的补好了。连贾母都夸她“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她”,甚至百般厌恶她的王夫人都不得不承认“她色色比人强”。然而心灵手巧的她却不屑于以自己的“风流灵巧”去博取封建统治阶级的赞许。她懒并不是因为她不想做,而是因为她不想以一个奴隶的身份去做,她只是希望站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以一个人的身份为自己的心而做,所以,就有了“病补金雀裘”。但是,她这样单纯的愿望,在封建势力奴役下的大观园里,无法得到共鸣,孤立无援的她必然只能走向死亡。晴雯的性格一

19、直是人们争论的主题,爱晴者称其天真烂漫,纯洁无暇,毁晴者称其掐尖要强,尖酸刻薄。我认为,首先必须肯定晴雯是纯洁的,她并没有象王夫人所说的那样“妖精似的勾引宝玉”,也没有像袭人那样奴颜婢膝地去钻营宝玉姨娘的地位。言语尖刻确有其事,但又都事出有因。因为她纯洁,所以她痛恨坠儿的盗窃行为;因为她自尊,所以她鄙视袭人之流安于甚至乐于做奴隶的本性;因为她天真无邪,所以她厌恶蠢奴悍妇的争权夺利,惟利是图。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晴雯那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的个性,最终招致了封建卫道者的诽谤污蔑,从而断送了她美丽青春的生命。马克思说:“那些没有精神生产的人的思想,一般的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7的确如此,晴雯

20、为着人格尊严,为着平等,就拿起了“我是人”的自卫思想武器,但却是站在“身为下贱”的被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去与强大的封建势力交火,这就必然会被封建正统人物及其爪牙们看成眼中钉,肉中刺。(二) 晴雯的悲剧,源自其双重的矛盾其性格。晴雯有着至死都不变的盲目的抗争精神,反抗性是其性格的主导方面,朱光潜说:“对于悲剧来说要紧的不仅是巨大的痛苦,而且是对待痛苦的方式,没有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8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卑弱者无可奈何的抗争。她还有着朴素的平等观念,她人生观的核心,是不认为谁比谁“高贵些”。然而,她一方面不认为谁比谁“高贵些”,一面又认为自己比坠儿等丫鬟“高贵些”。在宝玉房里,她利用自己一等

21、丫鬟的特殊地位和优越的条件,压制地位比自己低的其它的丫鬟,对她们进行讥讽和挖苦,甚至是打骂。在第二十回中,她瞅见宝玉为麝月梳头时,对麝月说的一番话,表明她担心像麝月一样的丫头有朝一日会居于其上,影响到自己“二层主子的地位”,第27回中,小红在回复凤姐之命的路上,晴雯对其进行挖苦和讽刺;第73回中,晴雯借题发挥,明讽秋纹,实把矛头含沙射影的指向袭人;没有名字的小丫头,深夜伺候主子,困得头碰壁而产生晴雯打她的幻觉,说出“好姐姐,我再不敢的呓语”;坠儿偷了东西 ,晴雯借主子名义把她撵走。对袭人更是处处提防,时时戒备。诸多例子说明,她还是一个没有意识到自己奴隶地位的奴隶,她也无法摆脱封建正统思想对她精

22、神上的束缚,她还缺乏彻底摆脱自己奴隶地位的自觉性,封建等级观念在她心里也有所存在。正如鲁迅所说:“自己被人凌辱,但也可以凌辱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奴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再动弹”,9曹雪芹笔下的晴雯性格充满了矛盾。可以说晴雯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矛盾就是其无意识的自我感情的流露,她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钟爱,也是基于此的。但我们不能就此忽略其缺点的存在,看待问题应讲求实事求是。因为,承认她的缺点并不妨碍我们去喜爱她,无论是在作品中还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往往有缺点的人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像李逵不是比宋江更能抓住我们的心吗?也许还是作者理解的更准确,他写晴雯其实就有这样的思想融入其

23、中,他把晴雯写的那么有精神,像“撕扇,补裘,诀别”等情节,笔墨是那么饱满,情绪是那么激动,感情是那么真挚,可以看出作者所怀有的那一腔滚烫的情怀是写其它丫鬟所无可比拟的,但从判词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在刻意掩饰她的缺点,“身为下贱,心比天高”是含有贬义在其中的,正如鲁迅先生说的红楼梦突破了以前小说叙述“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调子。10具体在晴雯身上也就是她的缺点以及她所表现出的双重矛盾性格吧!晴雯是悲剧性的人物,她对社会的反抗就像中国历史上学生运动,农民起义一样,由于自身存在着缺陷性,最后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并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1所以她能得到的也仅是我们深深的叹息。(三) 晴雯

24、的悲剧,宝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文本中可以看出来,王夫人之所以驱赶晴雯,是因为她认为“好好的宝玉”被这蹄子勾引坏了。为什么她认为宝玉被勾引坏了呢?很大程度上在于她对宝玉叛逆行为的不解和恐慌。封建贵公子出身的宝玉,不喜读书,不达事务,不懂人情世故,只喜欢在内帏厮混,这在封建卫道者王夫人的眼中,无疑是一个反叛形象。但是宝玉毕竟是她唯一的一个儿子,也是她权利和地位的依靠,她无法理解宝玉的反常的行为,又没有能力阻止宝玉的反叛举动。病急乱投医的她,只能从客观上寻找原因,将责任归咎于宝玉所钟爱的丫鬟身上。如果晴雯不是宝玉的丫鬟,或者宝玉能够按照封建家长的行为准则一心巴结正道的话,晴雯又何至于落得被逐而亡的

25、悲惨下场。而且,宝玉是了解晴雯的,知道她不仅没有勾引自己,反而教育了自己,净化了自己对女儿的感情。在这一点上,她是自己最敬重的诤友。但是,他却惮于母亲的专制,竟不敢为晴雯说一句话。他知道王善宝家的及其他仆妇痛恨晴雯,但也害怕她们人多势重,加上伯母、母亲、祖母是她们的后台,也不敢在母亲面前为晴雯辩解,自知道说了也是白说,他更不敢进行斗争,自知斗争也是徒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彩云易散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了。12当他眼睁睁地看着晴雯悲惨的死去以后,唯一能做的就是流泪哭泣和在诔文中抒发自己的思念和悲愤。曹雪芹在“判词”中那“多情公子空牵念”的“空”字,极精确地表现出宝玉在晴雯无辜被迫害而死时毫无作为

26、的状态和无可奈何的心情。三 、晴雯所表现出的人性的丰富和复杂性 我们知道晴雯性格特点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她的率真,这就使得她在生活细节中会更多地表现出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最为本真的个性特征,而且由于其所处环境地位的特殊性,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有时又不得不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无奈的扮演着悖己的角色,甚至还会在对于未来命运的幻想中扭曲了自己的人性!正是由于这样,晴雯的可爱,可怕和可怜共同构成了她人性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一面!使得晴雯这个人物形象显得如此丰满,如此的耐人寻味!(一)、晴雯的可爱 晴雯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她的可爱。其实,曹雪芹笔下的红楼女儿大都是很可爱的,平儿的典雅,鸳鸯的聪颖,紫鹃的贤

27、淑,香菱的哀怨,无一不让人赏心悦目。13然而晴雯的魅力却卓然超乎群芳之外,足以让每位读者的眼睛为之一亮。在大观园里的众多丫鬟中,晴雯的美貌是最出众的。然而,作者却从未有过直接的描写,仅凭几个简单却又十分深刻的侧面刻画就足以让我们为她的美貌而咂舌不已。作为女性,容貌是最显著、最直接的外部特征,是封建社会评价女性最根本的依据之一,晴雯有着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她的可爱也便有了一个十分充分的前提。不论在什么社会,“女貌”固然是“郎才”的佳配,但在对女子的评价中,心灵手巧也同样是考察一个女子可爱与否的必要因素。在这方面晴雯也具备着极高素质,这在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孔雀裘”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在贾府这样的

28、豪奢之家,一件外套烧了个洞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既然宝玉为此事能急的团团转,此物自然是珍贵之极,以至半夜三更地拿出府外去寻人织补,而婆子的无功而归终于让我们看到了晴雯的能干。这连织补匠、能干裁缝、绣匠并能做女工的都不认得的孔雀裘到了晴雯的手里,经一夜的细织密补,竟与原物“真真一样,要不留心,再看不出了”。在“补裘”一事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晴雯的能干,更清楚地看到了晴雯的贤。为了补宝玉的一件衣服,晴雯竟以久病之躯为之“拼命”,“织补不上三五针,便伏在枕上歇一会”,直至彻底完工,她才在“咳嗽了几声”之后,“力尽神危”,“嗳哟”了一声,就身不由主睡下了,病情却重了许多。谈至此处,任何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29、一声:好一个能干贤达的晴雯!女孩不同于女人,纯真洒脱的女孩所具有的特性往往是男性眼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在晴雯这位死时才16岁的女孩身上则更加深刻地体现着这一点。晴雯率真的个性特征更多地体现在她生活中的一颦一笑中。在第五十一回中,晴雯一见麝月出门赏月,为了“唬他玩耍”,竟“仗着比别人气壮,不畏寒冷,也不披衣,只穿着小袄,便蹑手蹑脚地下了熏笼,随后出来”,却在正要唬他时,被素日最喜玩闹的宝玉扫了兴。此处一段极富情趣的细节描写将晴雯少女的纯真表露得淋漓尽致,而麝月的一句“一定要唬我去了”则更表明晴雯类似的恶作剧并非偶尔兴起,而是贯而有之,以至麝月一猜便中。大家知道,善意得体的恶作剧往往是孩子们好动

30、、纯真的表现,识趣的父母也很少会因此而大发脾气,相反,对孩子的疼爱倒一定会有增无减。即使是大人,偶尔的恶作剧也会因寻找纯真的童心而得到自身的满足和友人喜爱。作为晴雯这样一个因“身微下贱”而失去了全部自我的少女,能够在毫无人身自由的奴隶地位上毫无掩饰地表现其少女的童真,这种恶作剧较之其他少女就更显得可爱了。第七十回中,晴雯、麝月、芳官三人的胳肢大战也是晴雯率真性格的一次集中表现。而在整部作品中,最能反映晴雯纯真洒脱个性的事件还是“撕扇子”这一细节。撕扇子之初,晴雯固然存在着赌气的心理,可当宝玉真的将扇子递给她时,晴雯竟“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成两半,接着又嗤嗤几声。”这里我们不能将晴雯的举动看成

31、是胆大,说成是任性倒更有几分道理,而任性本身就是晴雯任由自己少女本性的率真表现。可当麝月的扇子也被抢来递与晴雯“撕作几半”之后,宝玉晴雯二人的大笑则完全没有了丝毫出气的样子,变成了真正的开怀大笑了。这是多么精透的性格刻画,几个镜头将晴雯由耍性子到真正开心的少女个性表达得十分丰满真实,让每一个人都看到了晴雯率真洒脱的可爱形象。美丽、能干、真率、构成了晴雯性格的可爱之处,正是因为在她身上集中着这四种任何一位少女都渴望得到的优点,晴雯成了大观园中最为出众的女子。(二)晴雯的可怕纯真可爱固然是构成晴雯性格框架的主干,体现了这个形象的人性美,可是晴雯作为曹雪芹笔下丰满真实的人物形象,其人性内涵也自然是多

32、侧面的,具体到晴雯身上,可以看到这位可爱的少女性格的另一面,她的可怕。“可怕”这个字眼用于晴雯身上似乎有些危言耸听,让人难以接受,但这里讲的可怕同可爱一样,是晴雯性格外化到周围人身上的一种感觉,是纯属晴雯性格本身的主体印象。作品中最怕晴雯的是那些地位较之低下的小丫头。在她们面前,晴雯总是以一付严教的姿态出现,而这种严教又往往是伴随着晴雯申斥甚至打骂而表达的。在贾府这样一个连主子待奴才都很宽厚的大家庭里,有了晴雯这样一个“姐姐”,小丫头对她可谓是“畏之如虎”,作品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镜头在第七十三回。宝玉挑灯夜读,一个小丫头坐着打盹,一头撞到壁上,从梦中惊醒,恰好听到晴雯对其他丫头说:“什么小蹄子

33、们!一个个黑家白日挺尸挺不够,偶尔一次睡迟了,就装出这个腔调来了。再这么着,我拿针扎你们两下子!”吓得她“怔怔的只当晴雯打了他一下子”,竟“哭着央说:好姐姐,我再不敢了!”在这个情境里,我们不仅看到了晴雯谩骂、恐吓丫头们时的毫无顾忌,更看到了晴雯素日里对丫头们非打即骂的频繁,这才使小丫头当着屋内袭人、麝月二人,只误认是晴雯打了她,晴雯的锋芒与袭人麝月二人的含蓄在这里也得到了鲜明的对比。其实晴雯所说的用针扎人并非仅仅是恐吓,在第五十二回,小丫头坠儿就曾经吃过这样的苦头,恐怕怡红院中的不少小丫头都曾在晴雯的手下挨过打,受过骂吧!在小丫头面前,晴雯虽然严厉,但她的这种态度却显然是没有恶意的。她从不会

34、无故发作,每次迸发自己的怒气都是在小丫头们的举止出现问题的时候。试想,如果坠儿没有做偷窃虾须镯的错事,自己手上又怎会挨晴雯的几针?平儿曾经说过:“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炭”,“一时气上来,或打或骂”,“他是忍不住的”。可见晴雯令小丫头们感到害怕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她暴躁的脾气和疾恶如仇的本性。第二个怕她的人是袭人。在这一点上,作者并没有直接交代,但我们可以从很多细节上略见端倪。任何人当自己的地位或前途受到他人威胁时,都会产生一种警惕,如果对方是带着极大的优势来竞争的话,这种警惕便自然而然地上升为畏惧了。袭人的人生理想就是做宝玉的妾,这是她惟一奋斗的目标,然而,宝玉身边出现了一个作为女儿在任何方面都优于

35、自己的晴雯,而晴雯又偏偏有着同样做妾的要求,这便不能不让袭人感到威胁到来的恐惧。在作品中,袭人的恐惧主要表现在她对晴雯命运悲剧的推波助澜。晴雯的被逐引起了怡红院里最大的风波,四儿、芳官乃至所有唱戏的女孩子都被逐出了园子,晴雯的遭遇尤为悲惨,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王夫人对晴雯等人如此嫉恨呢?我们仅从“怡红公子”宝玉眼里便可猜之一二。怡红风波一起,宝玉立刻想到“谁这样犯舌?”一直在思忖王夫人“如何就都说着了?”终于,宝玉在袭人面前有了这样的结论:“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了,单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也感觉到“宝玉有疑他之意”而“不好再劝”。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推测到告密者究竟是谁,联系袭人与王夫人素日

36、里过密的交往,这责任袭人恐怕也很难推掉了。从中,袭人因害怕晴雯而欲除之而后快的心理也便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三)晴雯的可怜可爱也好,可怕也好,都是晴雯自然本性外化的性格特征,然而,一个人的性格不可能单纯地由个体的自然本性所决定,社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制约着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在贾府这个名门望族中,晴雯的个性被外化成了两个令人十分惋惜却又无可奈何的字眼可怜!置身于公府千金、侯门小姐的锦簇中,自己又因是女孩中“第一等的人”而有着凌人气, 在作品的第五十一回里,作者集中地刻画了晴雯性格的这一阴暗面。当她身子稍有不适,就要求地位并不在其下的麝月“服侍他漱口”,并“倒了半碗茶与他吃了”,竟然还振振

37、有辞地说道“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惹得素日木讷随和的麝月都禁不住说她“装小姐”。此外,她还经常找机会效仿宝玉的阔少生活,到宝玉的榻上乘凉,到袭人的“熏笼上围坐”,勒迫坠儿给她磕“恩情头,”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她爱慕虚荣的不健康心理。我们知道,晴雯的性格是率真的,是自然的,从来不懂得掩饰她在得意中处处表现出的虚荣心,殊不知,正是她的这种坦荡使她成了众矢之的,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也便因此被越拉越远了。虚荣的心理与率真的性格在她身上不可融合地集中,促成了她富贵理想的最终破灭,这不正是她人性可怜的明证吗?我们在可怜她自身性格酿成的必然悲剧的同时也应该理解社会生活环境带给她向往锦衣玉食生活心理的必然

38、性,但我们同样应该看到,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封建家族里,奴隶们的归宿被牢牢地掌握在主子手中,晴雯也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这种认识的明朗化造成了她性格弱点的另一个表现对封建宗主观念的妥协。王夫人是酿成晴雯命运悲剧的刽子手,我们从晴雯对她的态度上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种妥协。见到王夫人,晴雯便“忙跪下”,不仅仅是跪下回话,而且是急忙跪下,对王夫人可谓是又敬又畏,可在第三十七回里,背着王夫人的时候,她对秋纹等人却又是这样表白的:“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铮铮傲骨才是晴雯的本性所在,而在王夫人面前软了的双膝则纯粹是妥协的表现。她的这种看人行事的态度完全是不得已,是对自己本

39、性的否定。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压抑本性已经是很委屈的事了,而对晴雯这样一个直性人而言,对本性的全面否定则无疑将是更加痛苦的,面对这样一个内心受着强烈矛盾挤压的痛苦而又只能忍受的“极好”的人,我们能不为她的可怜而叹息吗?自身痛苦的可怜足以令人同情。死不觉悟的幻想心理则更让人在可怜她的同时为她感到惋惜。在红楼梦里,晴雯的这种幻想便是她至死不变的“姨娘梦”。晴雯一直有着做宝玉妾的愿望,这一点在作品中有着两处连续而又明确的交代。一是在第六十二回,袭人拿补裘一事非常明显地调侃过晴雯。二是在第六十三回,平儿抓住晴雯“今儿他还席”一句揶揄晴雯说:“他是谁?谁是他?”最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对晴雯反应的刻画。第一次她

40、是“笑了啐了一口”,第二次她竟“把脸绯红了”,赶着打笑道:“偏你这耳朵尖,听的真”。我们应该看到晴雯的这种思想是以她对宝玉的爱情为基石的,“补裘”、“撕扇”等情节都足以说明这一点,可她这种爱情的结局毕竟脱不去“妾”的地位,“妾”这种不平等的婚姻地位作为一种社会悲剧,竟成了晴雯梦想中的天堂,并且至死不渝,,这对思想上追求人格平等的她而言,难道不是可怜的吗?诚然,当时的社会决定了她的身份只能把对宝玉的爱情构筑在“妾”的基石上,就连宝玉这位有情人也只能在芙蓉女儿诔中写道:“带断鸳鸯,谁续五弦之缕;汝南泪血,斑斑撒向西风;梓泽余衷,默默诉凭冷月”,以戚夫人、刘碧玉、绿珠等名妾来喻晴雯。由此可见,在“妾

41、”的问题上,晴雯失去了斗争意识,失去了追求自由平等的信念,变得木讷了,这才是她的可怜之处。况且令晴雯产生做妾幻想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她对宝玉的爱情,富贵的生活同样为她做妾的理想提供了动力,这便使晴雯的可怜更加令人感到无奈了。真正让人感到晴雯可怜的最直接原因还不止于此,直到作者刻画晴雯的惨死,读者才终于为之流下了同情之泪。“一领芦席”、“黑煤乌嘴的吊子”、“油膻之气”的破碗、“咸涩不堪”的“茶水”、“瘦如枯柴”的双手,这一切的一切仅从外在情境上便将晴雯写得可怜之极了。这还不算,事实上当时晴雯的真正可怜之处在于她痛苦万状的心情。“心比天高”终落得“抱屈夭风流”,“风流灵巧”怎奈何“寿夭”“诽谤生”,累

42、得个“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的可怜不仅源于她自身性格所决定的思想局限,更多的是取决于封建社会腐朽的社会制度及贾府这个具体生活环境所给予她的心灵摧残。向往自由的本性与生存环境的负面影响的相互矛盾在晴雯心理及性格上的具体体现酿成了她人生悲剧的必然性,使她的可怜变得更为复杂。不论是当时晴雯本人或其他客体对其自身弱点的刻意回避,还是现在研究人员及读者为其洒下的同情之泪,都证明了晴雯思想局限所引起的性格弱点的确是可怜的,并且这种可怜恰好同她的可爱与可怕共同构成了晴雯丰满而又真实的性格特征。作为最具典型性的丫头形象,在曹雪芹笔下其性格具有极度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不但具有少女身上近乎出众的光彩,同时又存在着体

43、现其个性的性格局限。然而,不论是她的可爱,还是她的可怕与可怜,都是作者对这位自己所钟爱的女性的真实写照,它们共同构成了红楼中最生动的一梦。四、总结她犹如生在粪土里的不败的莲花,高高地挺立着,倨傲而又自尊,卑微而又强忍,艰难地生存着。在看似一片祥和实际充满心计盘算的大观园中,她是那样奋力挣扎却又孤立无援,为了维护做人的清白和尊严,她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正像黑格尔在分析朱丽叶形象时指出的那样,只有在最艰难的考验的时候,她才好像一朵玫瑰突然放蕊,每一条皱纹都显出来了,又好像潜伏在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突然源源不绝的迸射出来,让我们看到“这个心灵的全部坚强的力量”。14她的率真而又天真烂漫的性格让她难以

44、在那种复杂的环境中生存。更可悲的是能做人妾已成为她终身的最高的奋斗理想,而她的爱的表达方式是含蓄而不张扬的,却又是含有无限深情的。她的缺点她的美貌与心灵手巧都令人倾倒,但是在封建社会之中,等级制度的森严让她的性格的施展才华的展露都受到了限制,即使她较其他丫头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也不能跳出那个卑贱的阶级出身,因为统治阶级总是拼命维护他们的阶级利益,而和她同命运的人又是她的竞争对手,势单力薄的她是无法与这些强大的力量相抗衡的,于是她永远做不了凤凰。她的骄傲她的自尊都无法得到满足,她只能走向毁灭,这是一个必然的结局。“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她的一切皆随落花而去,她的爱她的恨,她的可爱和可怕,

45、她的骄傲和自尊全都在一瞬间崩塌,富贵公子也只能扼腕叹息,也只能在悼文中寄托哀思。人事浮沉,涤荡起历史的愤怒的浪花;洗尽铅华,研不尽生者的哀痛,一部红楼,一曲悲壮的挽歌,我们不由得为小女儿哀痛、追悼和缅怀,她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她的死也成为一曲慑人心魂的爱情赞歌。注释:1勇慧.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3,5,3,1.2蒋和森.红楼梦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184.3曹雪芹.红楼梦.太白文艺出版社,1995,1,85.4张毕来.漫说红楼.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153.5冯其庸.重校八家平评批红楼梦(下).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1,42.6萨孟武.红楼梦与

46、中国旧家庭.岳麓书社,1988,1,121.7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52.8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1,162.9鲁迅.灯下漫笔J.鲁迅全集(第1卷)M.200.10王国维等.点评红楼梦.团结出版社,2004,1,141.11周越男.红楼梦人物赏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5,4,2.12顾绍炯,郭静.彩云易散之谜,贵阳师专学报(季刊),2001,1,3.13孙叔勇.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学术交流,2003,3,1.14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第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206.参考文献:1顾绍炯,

47、郭静.“彩云易散之迷”晴雯悲剧美探微.贵阳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2孙树勇.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学术交流报,2003年3月第3期.3孙雁斌,王加鑫.晴雯:一个悲剧性的存在.山东临系卫生学校报,2002年第3期.4周越男.红楼梦人物赏析晴雯.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7月第25卷第4期.5勇慧.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试论晴雯的悲剧性格和悲剧命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9月第5卷第3期.6聂永乐.薄命女儿的挽歌晴雯形象小议.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24卷.7韩玺吾.一石三鸟:晴雯的形象塑造.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2月第19卷第6期.8吴全民.向往美好,结局悲惨浅析红楼

48、梦中晴雯形象.河西学院学报,2008年8月第4期.9魏素花.性格决定命运浅谈晴雯的悲剧命运.焦作大学学报,2008年7月.10张毕来.漫说红楼.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10月北京第1版.11蒋和森.红楼梦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9月湖北第1版.12萨梦武.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岳麓书社,1988年1月第1版.13郭应德.趁惠琴中国古代小说鉴赏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14王蒙.红楼启示录.三联书店,2005年12月北京第1版.15胡文斌.红楼人物谈.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16陈文新,余束明.红楼梦悲剧人生.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17邸瑞平.红楼撷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2版.18丁武光.白愁人间红楼梦.巴蜀书社,2006年3月第2版.19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20李国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