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谈外语研究著述的编辑规范.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936794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论文谈外语研究著述的编辑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学论文谈外语研究著述的编辑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学论文谈外语研究著述的编辑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学论文谈外语研究著述的编辑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学论文谈外语研究著述的编辑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论文谈外语研究著述的编辑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谈外语研究著述的编辑规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谈外语研究著述的编辑规范 谈外语研究著述的编辑规范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谈外语研究著述的编辑规范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谈外语研究著述的编辑规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国内外语研究著述用多种语言写作,需要进行规范性的编辑,否则外文部分“洋味”不足。任何一种语言的编辑格式均应遵循自身的要求,同时符合国际通行的规范(norms)或技巧(techniques)。为此

2、,本文拟从标点符号、排版、参考文献等方面加以探讨,着重比较英汉著述编辑的异同,突出英文格式的特点。一、标点符号汉语的标点符号一般占一个汉字,也有两个汉字的,如省略号和破折号:英文标点符号的一般占用英文一个字母的位置。1)省略号(ellipsis)汉语的省略号是六个,点如“”,占两个汉字的位置,英文省略号是三个点。如果以省略号结束句子,汉语不加任何符号,而英文需要再加一个点。且这个点的位置要比省略号低一点。2)破折号(dash)破折号有两种表意形式:一种是说明型,另一种是插入型:前者破折号出现一次,后者出现两次。这种用法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一般趋于一致。汉语和英文的破折号长短不同,汉语是“”。占两个

3、汉字的位置:英文是“”。但英文破折号的两端需要各空一格。3)括号(brackets)汉语和英文括号的表意大致一样,但某些汉语意义亦可采用英文文字来表达。如:“合同签署双方为甲方四川大学,以下简称SCU和乙方”,可译为This contract is entered into by Party A。Sichuan University(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SCU”and Party B),注意SCU须有引号标注。4)英文省略符号(apostrophe)除了表示所有格形式外,英文省略符号还有如下特有的标注意义:一数字的复数形式,如“五个三”译成five 3S。一字

4、母的复数形式,如“三个A”译成three As。一缩写(abbreviation or initials)名词的复数形式,如“总经理们”译成CEOs。一汉语人名和地名英译中的切音,如“延安”和“陈志安”分别译成Yahan和CHEN Zhian(注:为了区分姓和名。姓的所有字母要大写)。5)句号(full stop)英文常用组织、机构、电视台等的缩写词一般不用句号,如CCTV,UN,VOA;非常用缩写所有的首写字母后均应加句号,如C.I.T.S.(中国国际旅行社)。5)左斜线汉语少有使用左斜线(/),但英文左斜线使用的情况有如下几种:一在逻辑关系中表示A and/or B三中有三种可能,分别是A

5、、B及A和B。一楼层,如3/F。一有时表示and的概念,如Andre Lefevere的专著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A sourcebook。6)连字符(hyphen)连字符为英文特有,用于构建复合词。但当复合词作表语时,应把连字符去掉。如:作定语:She is a mistakably ill-bred boy,作表语:She is mistakably ill bred,7)引号(quotation marks)引号的功能有二:引出原文和引出直接引语。应当注意的是,汉语引文结束时的逗号或句号在引号之外,而英文则在引号之内,如:原文是“给予本协议的条款和条件完全的

6、效力”、而译文则是“本协议的条款和条件具有(得到)完全的效力”。it is a“cross-cultural event,”(Snell-Homby2001:46)She event goes as far as to reject the concept of“text,”and replaces(Snell-Hornby 2001:46)与汉语不同,当英文直接引语被插入成分分隔开时,前一部分的引语应用逗号,插入语部分也有逗号,第二部分的引语用句号。注意如下三句中的逗号和句号:“1 was not aware,”she said in a shivering voice,“1 was not

7、 await,”she said in a shivering voice,“that someone Was following me,”She said,“I am not aware,”应当提醒的是,汉语和英文一样,引文中的问号和感叹号均放在引号之内。8)冒号(colon)汉语的冒号一般用于引出直接引语,这与英文不同(见本文之“引号”)。汉语和英语中的冒号亦可作解释性说明。9)书名号(title marks)汉语的书刊号用于标注专著、译著、期刊的名称,而英文用斜体表示:如果有副标题。汉语用破折号,英文用冒号,如Snell-Homby,Mary(2001)Translation Studi

8、es:AnIntegrated Approach;冯志伟著机器翻译从梦想到现实。如果副标题太长,也往往省略,如Defoe在1719年出版的小说Robinson Crusoe的标题有68个英文字,但我们大家一般只知道Robinson Crusoe。10)顿号(caesura sign)顿号为汉语特有,主要用来分割并列词或短语;于此情况,英文用逗号替代。汉语的项目符号也用顿号。如:一、二、三、;英文则用句号,如:1、2、3、等。11)逗号(comma)汉语的逗号用来表示句子结构内思想或要素的分割或停顿。英文的逗号功用与汉语不太一样,使用逗号的情况大都由主从、并列等关系决定。英文逗号在职务、单位、地

9、址等翻译中还有相当于英文介词of的作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应译作 “President HU Jintao,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汉语的地址中没有逗号,一气呵成,而英文的每个地址单位应有逗号隔开,如“四川成都东胜街40号”应译作“No.40,Dongsheng St.,Chengdu,Sichuan”。与汉语不同的是,英文著述参考文献作者的姓放在名之前。由逗号分开,这样利于按姓氏检索。如:Baker,Monao汉语逗号所分割的内容往往不等于英文的逗号。受汉语行文影响,用逗号分句常见于汉语中,如:“她是职业翻译。在此领域贡献卓著”。英文则需要采

10、用如下方式:She was a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he contributed immensely to the field.She was a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he contributedimmensely to the field.12)分号(semicolon)汉语和英文的分号均可用于表示一句话之间并列分句的停顿。而英文的分号还有另一个作用:分割排列项。13)其他符号a.英文项目编号:用于段落的小标题、次小标题,等,在Microsoft Office WORD中,“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列表样式”功能有缩进的一般性说明,基本方

11、法为标题递增缩进,字号递减。b.文内注:汉语文内注采用、,英文文内注采用1、2、3,实际使用时。均可使用“上标”功能获得这样的打印效果。可以用在Microsoft Office WORD中,选定此符号用“格式字体上标”即可完成排版。c.特殊符号:特殊符号包括数学符号、标注符号等,可以在Microsoft Office WORD“插入符号符号特殊字符”功能中找到,比如:、等。二、排版格式1)缩排(indentation)与对齐(flush)段落首行行文。一般向右缩进。这叫缩进式(indented paragraph),首行不缩进的段落叫封闭式(blocked paragraph)。缩进时,汉语段

12、落首行留出两个汉字的空白,而英文一般留出一个TAB键的空白。英文的正文大都左右对齐(flush left and right),也有少数左对齐(flush left),这取决于作者的喜好,右对齐(flush right)少有出现,大都见于信件或证件的签名和日期处。2)居中(centering)居中编排的目的在于突出,一般见于标题、作者名、出版时间,以及广告、招牌、会议标牌等须醒目的文字,如邀请函、证书、奖状等的标题。需要居中的文字不能顶满行,否则不会有居中的效果。在正文中,汉语正文两边对齐,一气呵成形成段落:而英文正文则按意群分行,居中对齐。3)斜体(italics)汉语一般不用斜体,除非是出

13、于作者对编排设计的喜好。英文编排使用斜体常见三种情况:书刊名(见本文“书名号”)。-突出外文,如:translation is a me 谈外语研究著述的编辑规范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谈外语研究著述的编辑规范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谈外语研究著述的编辑规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rely a matter of isolated words,an idee fi

14、xe that(Snell-Hornby 2001:2);under the spirit of bushido。动植物的学名(scientific name)一般为拉丁文,要用斜体,如,大熊猫:giant panda(Ailuropoda melanoleuca),豺:jackal(cuon alpinus),银杏:gingko(Gingko biloba),杜仲:bark of eucommia (Eucommia ulmoides):学名一般由两个或以上的字构成,第一个字的字母须大写。4)段落引用文本“引号”一节中所讨论的引用内容不同于段落引用。引用段落的编排应遵循如下原则:1)所引段落

15、上下隔出一行与正文分开:2)引文两端均向中缩进一定距离:英文两边分别缩进一个TAB的距离,汉语缩进两个汉字的位置;3)如引文后的正文不是新起段落。该正文部分的第一行须顶左编排:4)引文和正文字体或字号要有差异,以示不同;而在英文中。引文与正文的字体一样。但引文比正文小一字号;5)引文首行一般不能缩进;6)除非正文前后有说明,应在引文后直接注明出处(provenance)。如,英文为(Mounin 1967:24),只保留姓;而汉语著述中出处的编排格式为:(谭载喜,2000:135),作者有名有姓,用逗号将作者名字与年号分割开来:如果引文为作者所翻译,亦应有标识。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Bibli

16、ography)是作者写作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所引用和参考的书刊清单。放在著述的结尾处。英文的参考文献与汉语多有不同,先看是汉语著述中的参考文献。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

17、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

18、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

19、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