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论下关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研究:兼与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比较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37818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理论下关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研究:兼与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比较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框架理论下关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研究:兼与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比较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框架理论下关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研究:兼与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比较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框架理论下关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研究:兼与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比较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框架理论下关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研究:兼与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比较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框架理论下关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研究:兼与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比较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理论下关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研究:兼与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比较毕业论文.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湖南大学毕业论文框架理论下关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研究:兼与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比较摘 要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群体,它脱胎于传统农民工群体,但是具有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的特征,是值得报道和关注的对象。目前学术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的研究还有较大发展前景,与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比较基本上还没有前人成果。本文采用新闻框架理论的研究方法,分析从老一代农民工到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的演变过程,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的框架理论,并对比分析两者框架理论差异:老一代农民工报道框架是权益保障、求职就业、政府政策,老一代农民工形象复杂多元消极。而新生代农民工报道框架是梦想、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政府政策。新生代农民工

2、形象单一积极。并分析出差异的原因:主体对象的客观存在性、中国政治体制作用和新闻体制性质、媒体受政府议程设置理论的影响、当前和谐社会理念以及主流话语的要求。关键词:老一代农民工报道;新生代农民工报道;框架理论;形象建构;Study of reports on Chinese new-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 under frame theory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reports on old-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 Abstract The new-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 as a

3、new immerging social group, originates from the traditional migrant worker. But it is a subject which deserves reporting and concerning, for its new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one. At present, there is great potential for researches about reports on new-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4、in the academic field. And there is rare study that has been done compared with old-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This thesis aims to analyze the evolvement from traditional migrant workers to new-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frame theory for reports on new-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as well as

5、the differences of basic theory and image construction about reports on traditional migrant workers and new-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with media frame theory.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ld-gereration migrant worker and new-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the frame of the report of migrant worker can

6、 be described as rights and interests、obtaining employment、public policy,its image is complicated and negetive.While,the frame of the report of new-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 can be described as dream、focus on new-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public policy,its image is single and possitive.And Thus, the

7、 reasons for those differences are generalized. 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e subject,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and quality of press system, influence of government agenda on media, todays harmonious society concept and the requirement of mainstream voice. K

8、ey words: old-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 report;new-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 report; frame theory;image construction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

9、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日期: 注 意 事 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

10、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

11、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3)其它插图索引图1中国知网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新生代农民工”关键词搜索媒体报道框架分析8图2人民日报20102011年有关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的情况 12图3中国青年报20102011年有关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的情况 14图4媒体关于老一代农民工“权益保障”与新生代农民工“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报道框架比较17图5媒体关于老一代农民工“求职就业”与新生代农民工“梦想”的报道框架比较17图6媒体关于老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政府政策”的报道框架比较18目录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摘要Abstract插图索引附表索引一、绪 论 1

12、(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现状1(三)研究目的2(四)研究方法2二、老一代农民工报道模式的演变 3(一)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兴起3(二)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发展4(三)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立场的转变5三、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的兴起和演变 6(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兴起6(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6(三)新生代农民工的浪潮7四、新生代农民工的报道框架:兼与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比较8(一)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的报道框架8(二)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的样本分析12 1.人民日报20102011年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报道情况12 2.中国青年报20102011年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报道情况14(3)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差

13、异分析17 1.形象建构17 2.框架比较17五、总结与反思 19(一)新生代农民工报道框架与老一代农民工报道框架不同的原因分析191报道对象本身特点不同192.中国政治体制和新闻体制性质的作用193.媒体受政府议程设置理论的制约和影响204. 当前和谐社会理念以及媒体主流话语的要求20结 语21参考文献22致 谢23VII框架理论下关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研究:兼与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比较1、 绪论 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一下分别论述。(一)研究背景 1984年,中国出现第一批民工,1989年掀起第一次中国农民的大规模跨区域流动即“民工潮”,随后民工人

14、数迅速增加,特别是1995年之后,民工潮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成千上万的农民走出家门,拥入城镇,加入到了打工者行列,成为“农民工”群体。据资料显示,近5年来,我国城市农民工数量以每年300万的速度增张,目前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已超过1.4亿人。汝信 陆学艺 李培林社会蓝皮书M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328330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民工定义为“城市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民工的最新定义为“他们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伴随着“80后”“90后”农民工群体涌

15、入城市,他们的素质、性格和价值取向与老一代农民工存在较大差别,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国务院于2011年1月31日正式公布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问题(二)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研究,已经有一些成

16、果。主要是从传播学角度研究农民工报道所体现出的新闻学规律和传播学原理,比如议程设置理论、话语权等。通过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搜索,比如金林、毛浩学术研究农民工社会角色的媒介框架构建、华中师范大学李星硕士学位论文视野下的农民工(19942008)农民工报道研究、广西大学黄燕萍硕士学位论文近年来我国媒体对农民工形象的呈现以框架理论的观点、西北大学沈亚英硕士学位论文农民工报道研究(19882006)、北京大学蒋娟硕士论文农民工群体的媒介呈现外来农民工报道个案分析等学术论文。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研究也初露端倪。主要是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角度,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点、生存现状、就业和社会保障、精

17、神状态和价值观认同等方面,并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建议。但是从新闻传播学科角度,对“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的研究:媒体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报道方法、报道内容与倾向性等方面,可谓是凤毛麟角。关于“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报道比较,分析从农民工向新生代农民工媒体报道和舆论形成,以及其源流演变过程,对比分析媒体在两者形象建构方面的差异更是少之又少。(三)研究目的 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报道实质上是对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研究的沿袭和继承。在借鉴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研究成果,总结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研究经验基础上,通过分析媒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新兴社会群体的报道发展演变、媒体报道框架、媒介形象呈现,分析媒体对于新生代

18、农民工报道的新闻传播规律,以此来为政府相关政策的颁布、修订和完善提供媒介依据。同时,从新闻媒体角度看,对于一个新兴社会群体的报道研究,能够影响当前新闻界对这一群体报道时改进报道手法、报道策略、完善报道框架,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更真实优质的新闻报道。从新生代农民工角度来说,研究对这一群体的报道,能够唤起更多新闻媒介的报道议程,在新闻媒体的强大舆论引导下唤起受众对他们的关注,增加对他们的了解和关爱,确实转变媒体对农民工的刻板印象。(四)研究方法 对于大众传媒来说,框架就是一种意义的建构活动,在社会系统中新闻框架是消息来源、社会情境、新闻工作人员等因素互动的结果。在近十年,框架理论开始为传播学者所运

19、用。“框架”概念经历了从贝特森的人类学到高夫曼的符号互动理论,再到传播学的历程。后来再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成为了定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杨松大众传播建构理论和框架理论研究综述J媒体与传播第442期 2325 高夫曼认为对一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就是他或她对情景的定义。这种定义可分为条和框架。条,是指活动的顺序,框架,是指用来界定条的组织类型。他认为框架是人们解释外在真实世界的心理基膜,用来作为了解、指认以及界定行事经验的基础。而加姆桑则进一步将“框架”界定为动词“界限”和名词“构架”。对于动词“构架”对于新闻的作用,坦克德认为框架是新闻的中心思想。恩特曼认为框架包括了“选择”和“凸显”两

20、个作用,把事物“框架”就是把认为有价值的部分挑选出来,在报道中特别处理,以体现意义解释、归因推论、道德评估及处理方式的建议。 臧国仁新闻报导与真实建构:新闻框架的理论观点M传播集研究第三集1998134-137 “框架”是探讨世界的经验组织形式,也是理解社会事件时的基本参考架构。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依赖主观认识中的组织经验、调整行动。由此,媒体框架就是大众传媒对新闻事实进行主观选择和解释的一种结构。 金林 毛浩农民工社会角色的媒体框架建构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5659它一方面有建构客观现实的意义,凡纳入媒体框架的实景,都成为客观世界认知的部分;另一方面,媒体框架也是受众思考的依据,受众以此

21、诠释社会现象和联系外部世界。媒体建构的现实有别于客观现实,因为媒体框架在凸显,某些事实的同时也在排斥某些事实,但它又常常以“客观现实”的假象影响受众的认知。2、 老一代农民工报道模式的演变 “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1.2亿人左右,广义农民工的数

22、量大约为2亿人。 葛正鹏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15-18 老一代农民工是伴随改革开放衍生出来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群体力量的不断壮大在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在不同时期媒体对农民工的报道呈现规律性和主导性的模式。 (一)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兴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改革,大批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1989年掀起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区域运动,即形成“民工潮”。1989年中国青年报五名记者通过数月的观察和研究合力完成第一篇有关于农民工的报道1989年中国第一号震荡,成为中国最早关注“民工潮”的深度报道之一。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中写道“数百

23、上千万农民工在中国铁路这根疲惫不堪的黑色脉管里潮水般涌动,北至黑龙江,南渡琼州海峡,西到新疆,东进上海,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奔突。”他们呼吁社会公平正义,在所有媒体还在关注潮起潮涌的表象时候,中国青年报直接把问题尖锐指向表象背后: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在萎缩、人口的增加,工农产品的不等价交换,耕地减少,由此导致农村正在出现特别贫困。这个从土地而起的群体不是所谓的“盲流”还是“一支庞大的失业大军”,并发出警告“农村劳动力的过剩已经成为中国一大社会问题。”1989年6月30日,南方周末在头版第一次农民工报道羊城,有支“捡破烂大军”,文章把农民工称为“盲流人员”,采用描述性话语“窝棚旁边,废铁、

24、玻璃瓶、塑料袋,到处堆放,狼藉满地,臭气熏天;”介绍了他们的生存环境,“对城市市容、交通、卫生等等带来许多麻烦”;“造成很坏影响”“给广州带来不少压力”“是社会潜在的不安定因素”等等负面评价反映了当时媒体对农民工群体的态度,这篇报道顺应了当时的有关政策,南方周末报道所体现的倾向性和态度体现了很明显的排斥和否定的立场。(二)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发展1994年1月26日人民日报短评坚持探索下去已经认识到“民工潮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正在引起各方关注。不少地区正在探索如何把这股自发的潮流引向合理的流动,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找广阔途径。”开启了党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宣传报道。 1994年2月至3月

25、,中国青年报又连续使用整整13个版面刊登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调查新闻报道农村剩余劳动力调查,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在当时人们普遍以“盲流”这个带有歧视性的用语称呼这个群体时,中国青年报却在国内媒体中率先采用“剩余劳动力”这一中性称谓。中国青年报将愈演愈烈的的“民工潮”称为中国农民的“第三次解放”,该报道预见这些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解放军,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完成之日,就是中国的改革成功之时。这组报道后来被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收集,成为研究农民工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中国青年报有关公平、公正的报道理念得到彰显,也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农民工的重新认识。 199

26、5年1月28日第二版发表关于农村剩余和基本对策问题,文章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农村劳动力的分布和剩余状况”“农村劳动力产生的原因”“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对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探讨的几个政策问题”几个方面从理论方面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个问题现象,以后在1995年4月6日9版发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序化的条件和对策,1995年7月10日发表农民工流动与政府管理,1995年8月3日发表农民工与现代意识,1995年12月7日发表切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由此可见,人民日报作为国家权威媒体,承当着宣传党和政府大政方针政策的任务,也反映了当时政府对于这一社会群体在政策上开始关

27、注和支持,在90年代时期关于农民工的报道理论性较强,政策性突出,宣讲性明显,生动性缺乏。(三)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立场的转变2002年2月11日人民日报9版经济周刊整版发表专题打工的兄弟姐妹,辛苦啦,标题“兄弟姐妹”的称呼一下子拉近了农民工与读者的距离,在新闻语言中暗含农民工群体是社会阶层的一部分,代表了社会地位的提高。“辛苦啦”则反映了表达出了社会对农民工群体所做贡献的认可和赞扬。头版中4张农民工的照片真实再现了在外打工的农民工的生活状态,这四张传神醒目的照片代表了人民日报作为中央媒体对农民工群体态度的转变。评论农民工也是城市财富的创造者代表人民日报发出了观点和声音,“城市一旦缺少了他们,就缺少

28、了生气”已经表明农民工群体在城市建设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地位,“对农民工公平对待是当前各级政府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打工者权益不容侵害以在深圳工作的打工妹为例引出深圳打工者权益受侵犯主要表现为拖欠打工者工资,打工者权益受侵犯的现象引起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保护劳动者权益。在外面长进挺大的则是讲述了在广州某公司打工的两位农民工,学习新知识,丰富文娱生活,展现了农民工积极进取的年轻向上思想状态。还是出来好则是讲述了在北京做保姆的赵玉珍洗衣服,打扫房间,带小孩,过去在家里干惯的现在都成为在外谋生的手段,感慨“还是出来好”。这组报道有图片有文字,有消息有通讯有评论,采访对象主

29、要是各个城市和行业的农民工,反映了他们在就业、价值取向、精神面貌等方面的积极形象。 十六大以来,“三农问题”的提出,农民工群体受到关注和重视,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报道议程上集中于关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工变成新市民。2005年3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通讯让农民工变成新市民,同时配发评论让农民工享受市民待遇,明确表明了对于农民工身份认同的政策支持以及目前农民工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充分代表了中央媒体对农民工问题的态度立场。三、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的兴起和发展“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已然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新

30、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近八成未婚,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比重有所上升。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家庭经济状况明显提高,受教育水平较高,渴望融入城市,重视社会保障,维权意识更强。 刘俊燕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12-18(一)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的兴起 从1984年中央1号文件允许农民自备口粮进城、中国农民迈进城市务工的第一步,到2004年整整20年,20年间在农民工群体中脱颖而出一个新的“民工”新生代,在政策颁布20周年的背景下,2004年2月23日浙江日报首次发文关

31、注民工“新生代”,在当时首次提出民工“新生代”这一个崭新提法,他们的生存状况被描述为“新一代民工的后生存时代”,从“学习篇”“创业篇”“生活篇”“技术篇”“权益保障篇”几个方面全面展现了这一群体的新特点,接着对这新群体进行定义“上世纪70年代后期出生,80年代受教育,90年代外出务工经商。虽同是在农村成长,但在城市打工、生活的经历有着极大的区别。他们代表的是相当数量的中国新一代农村青年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他们怀着抱负和理想,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创造着中国的明天。”奠定了媒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的雏形。 接着在2005年9月2日科技日报发表评论新生代农民工: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对

32、这一群体的媒介形象呈现有了基本的梗概,但是从报道倾向性上表现为媒体对这一新生社会群体的否定和消极报道:他们身上缺乏农民工的吃苦耐劳、不懂得节俭、高不成低不就。同时呼吁用新的眼光去关注和引导这一群体。(二)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的发展 2005年中国青年报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系列报道”揭开了媒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大规模报道的序幕,引起了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关注。2005年9月6号到23号,中国青年报在经济版头版刊发了一组“新生代农民工系列报道”的专题新闻,新闻报道、新闻述评各十篇,该组报道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了新一代青年的形象,反映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以及所承受的社会问题。在这组报道中,新生代农

33、民工形象是丰富而饱满的:积极上进而困难重重。 2006年3月11日工人日报头版发表了如何面对“新生代农民工”一文,这是两会期间代表们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建言建策,这一群体特征表现为“追求生存质量”“盼望身后保障”“期待表达权利”,针对每项特征代表们纷纷提案以求得完备的法案出台,同时也预示了政府对这新兴社会群体的政策关注。2007年,各个媒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渐渐增多。新华社在2007年6月22日发表六成新生代农民工:辛苦是为家人好、6月29日发表新生代农民工新“望子成龙”,盼子女当博士、7月8日渴望融入城市,“新”农民工不愿再飘,三篇报道正面反映了这对一新生群体价值观念的肯定。其

34、中新华社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的报道,奠定了日后各个媒体对这一个社会问题高度关注和报道的格局。2009年以来,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报道内容随后媒体的广泛关注而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报道主题,立场更坚定和统一。(三)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的浪潮 2010年富士康十三连跳事件引起了社会对于农民工生存状态的广泛关注,这些对象恰恰是新生代农民工,于是“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2010年5月17日东方网发表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态调查:他们为何而跳。文章以典型的新生代农民工形象开局,接着描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标准形象:“男性,80后,未婚,高中文化,来自一个中部省份,在沿海某城市从事制造业工作

35、,月工资1417元。”然后针对每个特征进行详细解读,展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具体情况。夹叙夹议表明了媒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作用和贡献的充分肯定,“城市需要他们,但似乎并没有很好地接纳他们。”揭示出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三低三多”的问题,接着小标题“双重的边缘人”讲述了新生代农民工身份的尴尬,饱含了作者所代表的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同情,“城市的五光十色吸引着他们年轻的眼睛,许多年轻农民工的心愿就是努力留在城市。但是现实却像一堵墙挡在他们面前他们并不属于城市。城市是他们生命中一个华丽的梦,似幻似真,近在身旁,却又似乎远在天边。”诗化的新闻语言把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怀揣梦想的群体面对现实的无奈讲述得煽情,引人深

36、思,心生怜悯之情。文章最后把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态和所面临的问题提升到时代背景之下,深化了主题,最后通过采访专家来解读解决具体问题的措施,以及呼吁社会、政府、企业、家庭、媒体乃至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共同努力。 2011年2月20日新华社发表渴望认同、追求梦想来自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报告,解读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五个特点:受教育时间较长,专业技能较欠缺;过半未婚,生活经历简单;多在东部、沿海地区就业,外出谋求发展动机强烈;多聚集在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绝大多数从业于外商投资企业,在国企就业比重近期有所攀升。六个问题亟待破解:整体收入偏低;劳动合同执行不规范;工作稳定性差;社会保障水平偏低;职业安全隐患较多;

37、企业人文关怀不到位。四项措施助其发展:薪酬问题;推动社会保险政策法规的落实,;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这份调查报告以新华社的权威性向社会公布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情况,条理明晰,具有可读性和导向性。“渴望认同,追求梦想”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状态,成为众多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标签性描述,也代表了媒体和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认同和肯定。4、 新生代农民工的报道框架:兼与老一代农民工报道的比较 “新生代农民工”是新提法,单独把80后、90后农民工群体进行标签化,他们被独立出来,被视为新生社会群体,由于国家政策的出台,“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生的概念,本身就具有新闻性,引发了媒体对这个群

38、体连篇累牍的报道的关注。(1) 新生代农民工的报道框架图表1是关于中国知网中国重要报纸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关键词搜索,得出的报道总结。图表1:中国知网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新生代农民工关键词搜索媒体报道框架分析框架主题框架论点报道篇数城市梦、城市融入渴望融入城市、渴望市民化待遇、徘徊在城市边缘即边缘化、让农民工二代在城市生活更有尊严。105梦想与希望希望在城市中打拼、渴望学习,重视技能培养、希望和城里人一样有社会保障。54生存状态调查新生代农民工距离市民还有多远、六大问题亟待解决:整体收入偏低、劳动合同执行不规范、工作稳定性差、社会保障水平偏低、职业安全隐患较多、企业人文关怀不到位。51权益维护

39、注重尊严和平等、呼吁提供更多技能培训30求职就业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成为劳动力市场变革力量、同工同酬、不仅要薪水更要技能37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关注和谐社会建设、从体力打工到技能淘金、由生计所迫到增长见识61政府政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中小城市户籍与农民工市民化、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落户中小城市、和城里人一样享有社会保障、政府要为其心理状况埋单、优化成长环境、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54心理状况、价值观价值观念透析、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侵犯性犯罪比重大36尴尬与困顿农村不想留、城市难安家、小城镇就业门路窄21子女教育教育公平、教育成本15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搜索,自2004年截

40、止到2011年6月1日有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报道共464条,报道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上表格中的主题。其中“梦想”(主要体现为“城市梦”)、“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政府政策”成为报道的三个主要框架。从数据分析来看,各个党报和都市类报纸媒体都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报道重点聚焦于“城市梦”“城市认同感”“渴望融入城市”“渴望市民化待遇”等相关话题和论点。自2005年来民工新生代根植城市中新生代民工游走在城乡边缘等报道体现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2006年9月26日解放日报发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梦如何成真?,“城市梦”一词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2007年7月8日新华社发表渴望融入城市,“新”农民工不

41、愿再“漂”,2007年7月11日中国建设报发表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2008年4月1日新华社发表新生代农民工能顺利融入城市生活,2008年1月9日经济参考报发表农民工“新生代”:不愿是过客,渴望融入城市,2010年工人日报发表让我们真正成为城里人,2010年2月17日南方日报发表如何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梦,2010年第一财经日报发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梦。纵观报道焦点都集中在“城市梦”上。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渴望融入城市,扎根城市,在城市中谋求发展,80后的他们更喜欢城市的繁华和都市生活的快捷。媒体在报道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这一特点时候往往通过采访个体对象,通过选取身份背景

42、、兴趣爱好、言语动作等真实素材来鲜活展现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于“城市梦”的追逐,以及徘徊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为城市做贡献却不能享受市民化待遇的边缘化身份尴尬。通过新闻内容的选择和新闻语言的表达,体现出报道者和媒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所蕴含的倾向性。 “梦想”一词成为媒体报道新生代农民工的高频词汇,在这框架理论下,新生代农民工被媒体框架成为“追逐梦想”“为梦想奋斗”积极上进的年轻社会群体。2006年2月14日安徽日报发表梦想与彷徨,首次给这一新兴社会群体贴上“梦想”标签,2009年7月19日工人日报发表让新生代农民工的梦想照进现实,2011年3月10日经济日报发表新生代农民工的梦想。2010年2月12日

43、,经济参考报发表新生代农民工人数达1亿,不懂农事向往扎根城市 小标题“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年梦想”,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刻画在“梦想”上。“新生代农民工的梦想”是一个丰富的内涵,他们的梦想在媒体报道中体现为渴望融入城市、渴望市民化待遇的“城市梦”、希望通过个人奋斗努力成为“技能型”人才的“事业梦”、渴望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的“政策梦”、渴望尊严和平等的“身份梦”。媒体在议程设置中把“梦想”作为重要议题附加于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报道对象,通过“梦想”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标签化报道,逐渐在公众视野中树立新生代农民工“梦想”群体的正面形象。“关注新生代农民工”是媒体在报道中唱响的口号,这不仅是媒体报道的标题和

44、内容主题,更是对社会公众的一种呼吁。“关注”是一种态度,这其中暗含了媒体之前的漠视或者忽略,如今需要高度重视和关爱双层意义,“新生代农民工”则是对这一新兴社会群体的宣传和强化。在此框架理论下,自2004年2月23日浙江日报发表关注民工“新生代”吹响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关注这一报道议题的号角,2005年9月2日科技日报发表新生代农民工: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继而中国青年报在2005年9月6日至23日发表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系列报道”的专题,自此,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报道议程正式进入公众视野。框架内容和主题是比较丰富的,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等所有情况都是媒体值得报道的。媒体通过对这一群体的特征分析,报道议题主要体现为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的特征比较、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新群体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以及相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