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奴隶贸易与西非依附性的形成.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44419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奴隶贸易与西非依附性的形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毕业论文--奴隶贸易与西非依附性的形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毕业论文--奴隶贸易与西非依附性的形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毕业论文--奴隶贸易与西非依附性的形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毕业论文--奴隶贸易与西非依附性的形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奴隶贸易与西非依附性的形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奴隶贸易与西非依附性的形成.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奴隶贸易与西非依附性的形成奴隶贸易与西非依附性的形成2006级历史基地班学生:刘少楠 指导老师:原祖杰摘要:始于15世纪中期的奴隶贸易中断了西非独立发展的进程,从根本上改变了西非与欧洲之间的权力关系;西非从一个平等的伙伴沦落为欧洲强国的附庸。无论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还是心理方面,西非都受到了欧洲的影响、控制和支配,形成了强烈的对外依附性。这种依附性在奴隶贸易结束后仍然继续存在,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关键词:奴隶贸易 西非 依附性 权力关系 Slave Trade and the Formation of West African DependenceDepartment

2、 of HistoryStudent:Liu Shaonan Tutor: Professor Yuan ZujieAbstract: Slave trade interruptted the process of West Africas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and radically changed the power relationship between West Africa and Europe, which made West Africa descended from an equal partner to the dependency of E

3、uropean Powers. West Africa was influenced and controlled by Europe whatever in terms of economy, politics, military or psychology, and formed strong dependence on the outside world from then on. This kind of dependence continued to exist after the slave trade had been banned and lasted until today.

4、 Key Word: Slave trade West Africa Dependence Power Relationship引 言奴隶贸易始于15世纪中期,结束于19世纪末,前后经历了四百多年时间。第一阶段是从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1442年,一支葡萄牙探险队将其在非洲劫掠的第一批黑人带回里斯本出售,标志着奴隶贸易的开始。在此后一百多年中,奴隶贸易主要由葡萄牙垄断,贩奴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非的上几内亚沿海和刚果安哥拉地区,由于需求不高,这一时期贩卖非洲奴隶的数量相对有限。第二阶段是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是奴隶贸易的繁荣时期。在此期间,欧洲各国相继在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建立了大量的

5、种植园以生产甘蔗、咖啡等经济作物,同时开发美洲各地的矿井,这使得对于非洲奴隶的需求激增,进而导致奴隶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并在18世纪末达到顶峰。这一时期奴隶贸易主要集中于几内亚湾的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第三阶段从19世纪初持续到该世纪末,是非法走私奴隶贸易的时期,也是奴隶贸易从繁荣走向衰落的时期。这一时期贩卖奴隶的地区涵盖了非洲东西海岸的大部分地区。1807年,英国宣布禁止奴隶贸易,此后欧美各国相继宣布奴隶贸易为非法。1890年,各国在布鲁塞尔会议上正式签署了反对奴隶贸易的决议书,标志着持续了四个多世纪的奴隶贸易的终结。奴隶贸易持续了四个多世纪,对于非洲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非洲历史

6、的进程,成为塑造今日非洲的一个重要历史因素。那么,奴隶贸易究竟对非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这一问题上,中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很多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其中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研究成果见于这一时期发表的文章以及非洲通史和非洲国别史关于奴隶贸易的章节之中;国外学者,包括非洲学者、欧美学者和苏联学者,都对这一问题有过深入的研究。杨人楩:非洲通史简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郑家馨主编:殖民主义史(非洲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艾周昌、郑家馨主编:非洲通史(近代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徐济明:奴隶贸易引起西非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西亚非洲,198

7、3年第6期;吴秉真:关于奴隶贸易对黑非洲影响问题的探讨,西亚非洲,1984年第5期;高照明:奴隶贸易对非洲和欧美的影响,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4期,1995年;【苏】斯尤阿勃拉莫娃著,陈士林、马惠平合译:非洲四百年的奴隶贸易,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英】巴兹尔戴维逊著,何瑞丰译:黑母亲买卖非洲奴隶的年代,北京:三联书店,1965年;【英】JD费奇著,于珺译:西非简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15-19世纪非洲的奴隶贸易,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T.A.Osae, S.N.Nwabara, and A.T.O.Odunsi,

8、A Short History of West Africa, A.D.1000 to the present, New York: HILL and WANG, 1973.虽然中外学者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主要观点大体一致,概括起来有以下几大方面:第一,奴隶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口损失 由于资料的缺失,非洲损失人口数量的问题难以得到十分精确的数字。西方学者费奇、杜波伊斯、柯廷和戴维逊分别对这一数字做出了估计,认为从非洲运出的奴隶数量大致在1500万2000万之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8年专家会议的总结报告认为,如果把捕获奴隶时的死伤,经非洲各地陆运奴隶过程中的损

9、失,漂洋过海时的死亡等因素都考虑进去,在四个世纪的大西洋奴隶贸易中,非洲损失的人口可达2亿1千万。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15-19世纪非洲的奴隶贸易,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第213页。,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政治上的不稳定和频繁的战争;第二,奴隶贸易使非洲一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关系发生变化,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结构;第三,奴隶贸易的发展导致了对待非洲人的种族歧视和种族主义。在前人既有的研究基础上,本文试图从依附性这一视角,以奴隶贸易的重灾区西非沿海地区作为考察对象,对奴隶贸易对西非诸国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新的阐释,并试图说明奴隶贸易正是当今西非地区依附性的源头。一、依附性概念与西非传

10、统上,依附性是一个经济概念。根据多斯桑托斯在其依附理论中的定义:“依附是这样一种状况,即一些国家的经济受制于它所依附的另一国经济的发展和扩张。” 【巴西】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著,杨衍永、齐海燕、毛金里、白凤森译:帝国主义与依附,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302页国内学者对于西非(非洲)依附性发展的研究中,主要涉及殖民地的依附经济结构等经济方面的依附,也就是从传统的依附性概念出发进行研究。 李继东:殖民依附经济结构与黑非洲现代化的延误,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6期;刘金源:单一经济及其依附性后果以加纳为例,西亚非洲,2002年第4期;曾尊固、甄峰、龙国英:非洲边

11、缘化与依附性试析,经济地理,2003年7月,第23卷第4期;于民:非洲经济落后的殖民地依附性经济结构根源,东方论坛,2007年第4期。而我认为,依附性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权力关系的反映。权力的目的在于建立并保持对他人的控制,权力关系中的弱势一方,在各个方面从有形的暴力到最微妙的心理关系都受到强势一方的控制和支配,形成对后者的依附。因此,依附性可以理解为,权力关系中的弱势一方在强势权力的影响下,使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受到对方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控制与支配,并处于从属和附庸的地位。所以,依附性代表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权力关系,它不仅涉及经济方面,而且涉及政治、军事和心理等各个方面。西非沿海地区是最早与欧洲

12、诸国接触和交往的地区,也是最主要的奴隶贸易地区,受奴隶贸易的影响最为深远,在整个黑非洲具有代表性。15世纪欧洲人到达西非以前,西非地区的发展由于跨撒哈拉贸易的繁荣而受到了北非伊斯兰国家的影响,但是无论是内陆的古加纳、马里、桑海三大帝国,还是近海的奥约、贝宁等森林王国,都有其自身坚实的内在根基,都在按照各自的轨迹独立向前发展,其发展主要依靠内在力量,并不依附于外界。贝宁王国更是因其出色的政府组织、辉煌的艺术成就和良好的社会秩序而闻名于世,成为不受外来影响的纯粹非洲国家的最好范例之一。 T.A.Osae, S.N.Nwabara, and A.T.O.Odunsi, A Short History

13、 of West Africa, A.D.1000 to the present, New York: HILL and WANG, 1973, p.106.在欧非交往的初期,双方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即使在奴隶贸易的过程中,双方也基本是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进行交往的,正如戴维逊所说,“一五五零年左右至一八五零年之间几内亚海岸的历史日益不断地成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国际合作史”。 【英】巴兹尔戴维逊著,何瑞丰译:黑母亲买卖非洲奴隶的年代,北京:三联书店,1965年,第171-172页。然而,奴隶贸易的开始,逐渐改变了欧非双方的权力均势,使西非在不知不觉中从平等交往的伙伴最终沦落为依附欧洲的附庸,

14、在各个方面都受到欧洲的影响、控制与支配。因此,奴隶贸易中断了西非独立发展的进程,使之走上了一条畸形的、依附性极强的发展道路。奴隶贸易给西非带来的依附性表现在多个方面,不仅仅有经济上的依附性,还有政治军事的依附性和心理的依附性。经济上,奴隶贸易使得西非的经济发展受制于欧洲经济发展的需要,变成后者的附庸。一方面,奴隶贸易对劳动力的掠夺,对和平环境的破坏,以及为了交换奴隶而造成的欧洲廉价工业品的大量涌入,导致了西非农业和手工业的衰落,使先前支撑西非经济独立发展的产业基础受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并从此一蹶不振。另一方面,奴隶成为这一时期西非各国最重要几乎也是唯一重要的出口“商品”, 西非沿海一些地区的

15、社会经济体制完全奴隶贸易化,发展出一整套为奴隶贸易服务的政治经济体制,奴隶贸易成为这些部落、城邦和王国维持自身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的最可靠保证。因此,西非国家不得不完全依赖于奴隶的出口来保持自身的经济地位,可是这种依附性是致命的,因为西非先前的工农业基础已经被奴隶贸易摧毁殆尽,该地区已经不再具有抗击外部经济变化风险的内部经济结构。事实证明,随着奴隶贸易的禁止和衰落,西非各国大多遭受了沉重的经济打击,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得他们不得不完全按照英法等欧洲强国的需要种植某种单一的经济作物或者开发某种矿藏,进一步跌入了依附性发展的深渊。政治军事方面,奴隶贸易引起的欧洲火器的输入,极大地改变了西非地区的

16、权力均势,成为决定西非各国生死存亡的最关键因素。在奴隶贸易时期,西非各国军事实力的强弱几乎完全取决于能否大量、及时地获得欧洲人的火器。按照摩根索的说法,“任何形式的军备,其政治目的都在于,通过使各国意识到使用武力对自己过于危险,从而阻止诉诸武力” 【美】汉斯摩根索著,徐昕、郝望、李保平译: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第七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9页。但是在近代西非地区,这种对于先进军备的渴求和对于自身安全的担忧,并没能阻止战争的发生,反而大大增加了战争的频度和烈度。频繁的猎奴战争和王国战争,除了造成不可避免的人道灾难之外,还导致了奥约、贝宁等古老的中央王国的分裂和瓦解,同时也促成

17、了达荷美、阿散蒂等一批新兴贩奴王国的兴起。原有中央王国的瓦解,使西非地区的中央权力衰弱,在与欧洲人的权力对比中更加处于弱势,分裂的小邦比原先的中央王国更加依赖于欧洲。即使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贩奴强国,也没能逃脱对于欧洲火器的强烈依附,因为欧洲对于火器技术的垄断使得西非地区在政治军事上完全依靠欧洲的火器输入。贩奴强国军事实力的来源和强大的根本被死死地攥在了欧洲人的手中,成为被扼住咽喉的强国。文化心理方面,奴隶贸易导致了反黑人种族主义的产生,而这种针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种族主义,通过各种途径使非洲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极大地伤害了非洲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心理上受到了西方种族主义意

18、识形态的影响和控制。同时,基督教和西方教育在西非沿海部分地区的传播造就了西非的首批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他们接受了启蒙思想和基督教废奴主义中关于平等的思想,激烈反对种族歧视,认为非洲人有能力治理好自己。可是与此同时,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像西方人一样鄙视非洲文化,认为非洲文化是野蛮和落后的,非洲的发展必须依靠欧洲的文化,在欧洲人的帮助之下,以欧洲的方式进行。强烈的自尊心和强烈的自卑感并存于西非的知识分子和精英阶层中,他们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正是其心理依附性的体现。总之,西非经济的奴隶贸易化,西非军事上对于火器的依赖,西非民众和知识分子因为反黑人种族主义和西方教育而产生的自卑感,这一

19、切使得西非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心理等方面都日益受到欧洲强国的影响和控制,产生了对于西方的强烈的依附性,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因此,接下来本文将通过西非地区几个具体的案例分析,从经济、政治军事和心理几个方面探讨奴隶贸易与西非依附性的形成之间的关系。二、经济依附性的形成三角洲城邦案例分析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城邦国家的兴起是欧非交往的直接产物。在四百年的奴隶贸易时期,它们从边远偏僻地区不为人知的小渔村,一跃发展成为繁荣独立的贸易城邦。到19世纪奴隶贸易的衰落期,这些国家在经历了经济转型的痛苦和经济危机带来的政治动荡后,相继沦为欧洲强国的保护国或者殖民地,彻底丧失了自身的独立。这些城邦国家的发展轨迹集中

20、体现了西非沿海地区经济依附性的形成过程,是西非地区经济依附性的最为典型的代表。15世纪葡萄牙人到来之前,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的居民主要由逃避战乱、饥荒和政治迫害的伊乔族(Ijo)难民构成。这些内地的逃难者零星地分布在三角洲地带,形成一个个分散而又组织松散的小渔村。居民们大多以捕鱼为生,同时从事一定的农业活动,生活十分艰辛。但是,奴隶贸易的开始使这里的形势发生了迅速的改观:从前的小渔村成为了繁荣的贸易集散地,以前困窘的渔民变成了富有的中间商人,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有效地掠夺奴隶和有力地应对欧洲商人,这些地区发展出了一套严密的贸易体系,产生了富有活力的政治组织,建立了三角洲地区特有的城邦国家。这些城邦

21、国家主要包括博尼(Bonny)、新卡拉巴尔(New Calabar)、老卡拉巴尔(Old Calabar)、华里(Warri)和巴拉斯(Brass),虽然具体的政权形式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在这些城邦中间,普遍存在着一种三角洲地区所特有的一些使社会凝聚在一起的新制度。 【英】巴兹尔戴维逊著,何瑞丰译:黑母亲买卖非洲奴隶的年代,第177页。 “家族制”是适应奴隶贸易需要而产生的新制度的典型代表,实际上,这更应该被认为是原有的制度受到奴隶贸易的影响而发生的异化。三角洲城邦 “家族制”的发展是原始的社会组织对于新的经济形势作出反应的一个有趣的例子。 Michael Crowder, A Short H

22、istory of Nigeria,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Publisher, 1962, p.68.每个家族都由其中最有能力的商人统治,而不是先前的长者;这个商人的家人、亲属和他所拥有的全部奴隶都是该家族平等的成员。家族的统治者由全体家族成员选举产生,家族的所有成员无论是自由人还是奴隶,都有资格继任成为家族的统治者。关键的决定因素不是成员的血统,而是他们的能力与欧洲人讨价还价的商业天赋和捕捉黑人同胞的军事才能。家族制的核心单位是一支由三十个武装精良的自由人或奴隶组成的贸易军队,他们驾驶着武装独木舟到内地掠夺或者购买奴隶,再驾驶着满载奴隶的船只返回沿

23、海与欧洲人交易。任何一个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武装独木舟军队的商人,都可以独自创立自己统治的家族,这种家族可以被视为最小的家族单位。一些大家族则拥有许多小的家族分支,拥有几十艘甚至上百艘武装独木舟。城邦国家可以看做是最大的家族单位,它由许多个大小不一的家族构成,各个家族的首领组成城市会议,从各家族首领中选举出其中最有能力的商人成为国王,在国王的领导下决定国家的贸易和战争政策。无论是小家族、大家族还是家族的最高形式城邦,每一级的家族都既是政府组织,又是贸易组织,同时还是军事组织,从而可以高效率地服务于奴隶贸易的需要。“家族制”选举出最具才能的奴隶贩子作为政治领袖,组建一支装备精良的独木舟军队用来掠夺奴

24、隶,通过向欧洲出售奴隶获得大量财富,它将整个国家带入了奴隶贸易的轨道。在奴隶贸易繁荣的17、18世纪,“家族制”这一富有创造性的国家体制确实使这些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享受了稳定和繁荣,并且给各个国家带来了活力。正如上面提到的,在博尼(Bonny)、新卡拉巴尔(New Calabar)和巴拉斯 (Brass)这些伊乔族人的贸易城邦中,家族内的奴隶与自由人一样享有平等的地位,奴隶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获得自由,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成为家族首领甚至国王。由于这种平等的待遇和上下流通管道的畅通,“不同的血统被忘怀了,不同的语言被抛弃了,不同事一主的人齐归一主了” 【英】巴兹尔戴维逊著,何瑞丰译:黑母亲

25、买卖非洲奴隶的年代,第177页。,新加入家族的奴隶得以迅速同化和融合,使得这一地区的人口不断增加,社会呈现稳定和繁荣的景象。如果我们的观察仅仅持续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在一定时期内,依附并不一定带来衰败和落后,依附也不必然导致不幸和苦难。相反,依附性的发展使得一些地方呈现繁荣、迸发活力、带来稳定。但是,从长期看来,这种依附性的发展并没有维持自身进一步增长的能力,它的经济发展完全受制于另一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19世纪西非地区的历史无论是三角洲地区的城邦国家还是近海的达荷美王国和阿散蒂王国,甚至更南一些的安哥拉王国的历史,都证明了这种经济依附的致命性。1807年,英国宣布废除

26、奴隶贸易,并派遣海军巡逻船在西非沿海缉拿贩奴船。面对这种情况,三角洲城邦的酋长和国王们感到吃惊,但是他们并不打算轻易放弃这种给他们带来了财富和地位的买卖。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完全奴隶贸易化,驶入奴隶贸易轨道的这艘大船难以在短时间内立刻调转航向,奴隶贸易的惯性让他们不得不继续向前。因此,在三角洲沿海,英国海军巡逻队最初在尼日尔河各个河口的存在,并没有能够阻止博尼(Bonny)这个主要的奴隶贸易港口与西班牙、葡萄牙和美国的奴隶商人交易, Michael Crowder, A Short History of Nigeria,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

27、eger, Publisher, 1962, p.112.其它地区的奴隶贸易也以各种形式继续进行。但是,随着欧美其它主要国家也宣布禁止奴隶贸易以及英国与这些国家签订了相互检查条约,奴隶贸易的风险和成本都大大提高,这使得三角洲城邦面临一场经济上的危机,不得不开始思索新的出路。这时,他们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受制于人的可悲境地: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更确切地说,保持自己的生存,他们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们既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继续公开进行大规模的奴隶贸易,也不能摆脱欧洲而独立发展自身先前的农业和手工业,他们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照英国的要求或者说强迫,从事棕榈油的生产和出口。这种转变体现在棕榈油的出口量上

28、,英国从西非进口棕榈油的数量1820年为872吨,1830年为10673吨,1840年为15273吨,1850年达21723吨,30年内增长了近25倍。到了1850年,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的棕榈油出口额占到了输往英国的棕榈油总量的61%, Martin Lynn, “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the British Palm Oil Trade with West Africa”, 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 Vol. 22, No. 3 (1981), p.332, p. 339.成为西非最主要的棕榈油出口区,因此这一带也被称为油河三

29、角洲。棕榈油将三角洲城邦从废奴造成的经济危机中解救出来,但这并没有改变他们对于欧洲经济严重依附的事实,甚至还加强了这种情况,只不过从前是出口奴隶,现在变成了出口棕榈油。废奴所造成的危机同样发生在几内亚湾的黄金海岸、达荷美王国和非洲西海岸的安哥拉王国。19世纪黄金海岸的经济发展,由于受到阿散蒂战争的影响和难于找到一种货物来替代奴隶作为其主要出口商品,因而停滞不前了。 【英】JD费奇著,于珺译:西非简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73页。奴隶贸易的废除使得达荷美的经济陷入了困境,它不得不调整自身以适应新的情况;但是,多年的奴隶贸易中心位置已经使达荷美的农业和手工业受到了严重摧残。例如,

30、达荷美在16世纪还是向今多哥地区输出粮食的富庶地区,但在19世纪却出现了饥荒。 艾周昌、郑家馨主编:非洲通史(近代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61页。于是,达荷美国王开始为其经济发展寻找另一个基础,即尝试用奴隶劳动力开发大规模的棕榈油种植园, T.A.Osae, S.N.Nwabara, and A.T.O.Odunsi, A Short History of West Africa, A.D.1000 to the present, p.258.以满足欧洲对棕榈油的需要,将棕榈油作为奴隶的替代品。而安哥拉对于奴隶贸易的依附更为严重,在奴隶贸易期间,安哥拉自身的农业、林业和手

31、工业基本消失,连粮食和木材都要从巴西进口。在安哥拉实际终止奴隶贸易后相当一个时期,没有一种经济生活能取代原来奴隶贸易的地位,国家经济面临崩溃。 艾周昌、郑家馨主编:非洲通史(近代卷),第61页。西非沿海地区的经济因为奴隶贸易而呈现繁荣和某种程度的制度创新,但是在这背后酝酿着依附性的形成,而依附性本身具有致命缺陷,最终导致西非地区陷入了依附性发展的恶性循环之中。正如罗德尼所说,从属与依附性是理解当今非洲不发达的关键,而它的根源要追溯到国际贸易的时代。 Walter Rodney, How Europe Underdeveloped Africa, Washington, D.C.: Howard

32、 University Press, 1974, p.111.对于三角洲地区来说,城邦的“家族制”终究是奴隶贸易的产物。它使城邦原本就不牢固的农业和渔业基本消失或变得无足轻重,奴隶成为其一切财富的来源和权力的基础,也成为唯一可供出口的商品。它标志着三角洲各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彻底奴隶贸易化,并使各国成为名义上享有独立主权而事实上却依附于奴隶贸易的经济附庸,尽管在当时他们自己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它的优点和长处在于它适应了奴隶贸易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而它的短处和缺陷也恰恰在于它太适应奴隶贸易的需要了,以至于在新的时代到来时,他们发现自己除了奴隶贸易之外竟然已经一无所有,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听命于昔日贸易伙

33、伴的指令,按照其指示和需要种植某种单一的经济作物,完全受制于欧洲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他们的经济附庸。三、军事依附性的形成黄金海岸案例分析奴隶贸易开始后,欧洲火器大量输入西非沿海地区。一方面,这种情况造成了西非原有的中央王国的分裂。奥约帝国和贝宁王国的沿海属国独立经营奴隶贸易,买进火器,经济上不再愿意向中央王国纳贡,军事上也不再需要中央王国保护。正如巴兹尔戴维逊所评价的,“火器可以加强一个中央政府的力量,但是如果掌握在附庸国家手中,也能导致痛苦的瓦解”。 【英】巴兹尔戴维逊著,何瑞丰译:黑母亲买卖非洲奴隶的年代,第199页。奴隶贸易中后期,中央王国分离为林立的小国,他们不再团结起来对付共同的

34、敌人,而是热衷于互相摧毁 Alan Burns, History of Nigeria,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Ltd, 1972, p.32. ,它们不再具有些许挑战欧洲强国的实力。另一方面,火器的输入促成了一批新兴强国的崛起,相比火器带来的中央王国分裂所造成的权力弱势,黄金海岸强国的兴衰更能够说明西非对于欧洲火器的依赖。黄金海岸是奴隶贸易的主要地区之一,自从奴隶贸易时期欧洲火器输入伊始,火器就在黄金海岸各民族的兴衰历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起到了近乎决定性的作用。就像在西非其它地区一样,火器是黄金海岸诸国军事政治实力的来源,每一个强国的兴起都离不开

35、欧洲火器的支持和他们对于周边民族的武器优势,而他们的衰亡则始于这种优势的丧失。作为火器的供应者和火器技术的垄断者,欧洲人很大程度上建立起了对于黄金海岸各国的控制。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卖给一方武器而不卖给另一方的方式影响黄金海岸各国的军事实力对比和政治格局,另一方面,他们自身还掌握着比卖出的武器更为先进的技术作为保留。作为购买方,黄金海岸各民族则对火器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无论是早期的强国阿克瓦穆和邓克伊拉,还是后来兴起的阿散蒂,都将自身的霸权建立在军事实力之上也就是建立在火器的基础上。可是,它们的火器供应受到欧洲国家控制,获取的火器又远逊于欧洲国家的最新产品,所以说,它们的霸权建立在对于欧洲火器的

36、依附之上,在军事上受到欧洲的控制。它们的强大是一种虚幻的强大,它们是被扼住咽喉的强国。17世纪中期开始,黄金海岸进入了奴隶贸易的繁荣时期,阿克瓦穆王国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兴起。它相继征服了黄金海岸东部沿海的重要港口阿克拉(Accra)、凯塔(Keta)和维达(Whydah),从而控制了沿海的港口和商路,得以直接与欧洲人交易奴隶和火器。1710年,阿克瓦穆进入全盛时期,它控制了东部长达250英里的海岸及其腹地,疆域面积覆盖了现代加纳的整个东部地区和沃尔特地区的南部, T.A.Osae, S.N.Nwabara, and A.T.O.Odunsi, A Short History of West Af

37、rica, A.D.1000 to the present, p.121.并在16801730年这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维持着对于黄金海岸东部奴隶贸易的垄断。在扩张的过程中,阿克瓦穆不断对周边民族进行征服,使自己的疆域扩大;而扩大的疆域反过来又要求阿克瓦穆进行进一步的战争,从而能够保证获得维护霸权所需的更多的奴隶与火器。在这样的战争循环中,阿克瓦穆通过对港口的控制保证了自身的火器供应和对于他国的武器优势,也保证了对贸易的垄断和霸权地位。但是垄断也引起了周边民族的嫉妒和觊觎,尤其是其西北方向兴起的阿基姆王国,一直试图打破这种垄断,推翻阿克瓦穆的霸权。同时,阿克瓦穆以专制蛮横的方式对待其周边属国,成为了

38、周围所有国家的坏邻居。 W. E. F. Ward, A History of Ghana,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Ltd, 1958, p.111. 1730年,阿克瓦穆与周边邻国组成的反阿克瓦穆联盟发生战争,联盟的主要领导者是阿基姆王国。从战争初期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虽然阿克瓦穆四面受敌,战略态势被动,但是由于其火器装备的优势,军事实力仍强于联盟军队。战争伊始,阿克拉堡垒的荷兰人出面调停,但是,由于这期间在荷兰堡垒中的一个意外事件, 阿克瓦穆王意识到了自身的危险境地,接受了荷兰人的调停建议,并把自己的两个侄子送到荷兰堡垒中避难,但是,国王的两个侄子在

39、堡垒中用剃须刀割喉自杀,使得阿克瓦穆王认为荷兰人是联盟的同谋,因而宣战。W. E. F. Ward, A History of Ghana, p.112. 导致了双方的关系破裂,阿克瓦穆王向荷兰宣战。对于这种情况,荷兰人反应迅速,他们意识到阿克瓦穆的霸权如果进一步扩张将使自己难以在黄金海岸东部立足。于是,他们不仅向联盟提供了火药、子弹和滑膛枪,还提供了一些小型的加农炮, W. E. F. Ward, A History of Ghana, p.112.后者是欧洲人当时通常不会卖给西非国家的较为先进的重武器。荷兰人的武器供应迅速扭转了战场的军事实力对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阿克瓦穆军队的火器

40、优势都瞬间消失,还不得不面对联盟军队重武器的攻击。因此,在战争过程中,曾经不可一世的阿克瓦穆军队节节败退,最终被联盟军队彻底击败。阿克瓦穆的各个属国纷纷独立或者投向联盟的领导者阿基姆,昔日辉煌一时的阿克瓦穆王国迅速土崩瓦解,沦为地区小国。在黄金海岸西部,邓克伊拉王国(Denkyera)从17世纪中期崛起成为强有力的军事国家,它通过一系列征服战争将周边民族纳为属国,并且控制了海岸角(Cape Coast)和埃尔米纳(Elmina)这两个重要港口,形成了对于西部海岸奴隶贸易的垄断,其强大可与东部的阿克瓦穆相比。此后两个世纪称霸黄金海岸的阿散蒂王国在17世纪中后期仍然还是邓克伊拉的附属国,需要向后者

41、称臣纳贡。但是此时,在奥赛图图(Osei Tutu)和奥科姆孚伊诺克耶(Okomfo Anokye)的领导下,阿散蒂已经由各个部落的松散联盟转变为拥有共同领袖、共同军队和共同精神信仰的牢不可破的联邦。新兴的阿散蒂王国渴望获得通往沿海的商路以及盐和欧洲货物,特别是枪支和火药,这两样东西在当时的阿散蒂十分稀少。对他们来说,最佳的港口是海岸角和埃尔米纳,但是通往这两个地方的道路却处在阿丹西和邓克伊拉的领土内。 W. E. F. Ward, A History of Ghana, p.120. 为了摆脱邓克伊拉的控制,阿散蒂开始准备战争,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向荷兰人购买火器。或许是为了安抚阿散蒂的分离

42、愿望,或许是不愿过早与阿散蒂发生冲突,邓克伊拉当时的国王竟然允许阿散蒂购买的火器通过自己的领土,把一个潜在的敌人用火器武装了起来。这个决定对于邓克伊拉来说是致命的。1699年,邓克伊拉国王向阿散蒂提出了侮辱性的增加贡赋的要求,遭到阿散蒂拒绝,战争随即爆发。在取得了几次关键性战役的胜利后,阿散蒂击败邓克伊拉赢得独立,崛起为黄金海岸第一流的军事强国。对于火器在战争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正如沃德所说,“如果邓克伊拉不允许奥赛图图用新式武器装备其军队,阿散蒂绝不可能赢得Feyiase这一决定性战役的胜利”。 W. E. F. Ward, A History of Ghana, p.133.战争过后,邓克

43、伊拉不仅失去了霸权,还沦落为阿散蒂的附属国。火器优势曾带给它强大与光荣,但是这种强大在它的欧洲伙伴向其敌人和属国也输入火器之后便烟消云散了。火器的取得造就了一支强大的阿散蒂军队,它不仅使得阿散蒂推翻了邓克伊拉的统治,而且为18世纪阿散蒂帝国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T.A.Osae, S.N.Nwabara, and A.T.O.Odunsi, A Short History of West Africa, A.D.1000 to the present, p.125.18世纪到19世纪初是阿散蒂王国不断扩张,建立帝国的辉煌期。一方面,它向北征服了多马(Doma)、冈贾(Gonja)、达哥姆巴(Da

44、gomba),使阿散蒂的势力深入黄金海岸北方腹地,从而能够从内地获取更多的奴隶。面对着装备了火器的阿散蒂军队,仍使用冷兵器的北方民族完全难以抵挡。另一方面,阿散蒂向南征服了邓克伊拉(Denkyera)、赛弗威(Sefwi)、阿克瓦皮姆(Akwapim)、阿基姆(Akim)、瓦梭(Wassaw)和芳蒂(Fante)这些近海民族,以图彻底肃清通往阿克拉、海岸角和埃尔米纳这些港口的商路,从而更加顺畅便捷地与欧洲人交易。1807年,阿散蒂击败沿海的芳蒂,使其势力扩张到沿海的港口地区,帝国进入全盛时期,领土范围几乎涵盖了整个现代加纳。阿散蒂同达荷美和三角洲城邦鼎足而三,居于同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欧洲一样的

45、领导地位。 【英】巴兹尔戴维逊著,何瑞丰译:黑母亲买卖非洲奴隶的年代,第213页。但是在1807年对芳蒂的战争中,由于芳蒂受到英国的支持,阿散蒂与英国发生了第一次正面冲突,前者的军事扩张欲望与后者在黄金海岸的利益和野心开始发生直接冲突。就像荷兰不能容忍阿克瓦穆一家独大一样,英国也不能容忍阿散蒂在整个黄金海岸建立霸权。在之后英国与阿散蒂之间的历次战争中,为了削弱阿散蒂的军事力量,(英国)殖民政府曾多次禁止向阿散蒂输出火器。 郑家馨主编:殖民主义史(非洲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79页。在前六次阿散蒂战争中,由于荷兰人在黄金海岸的存在以及他们与阿散蒂的结盟关系,英国人的“锁喉战术

46、”未能奏效,但是这一招确实是击中了阿散蒂的要害。1871年,英国与荷兰在海牙签订了堡垒互换和转让协定,第二年英国取得了荷兰在黄金海岸所属要塞和堡垒,从而使整个黄金海岸沿海地区成为英国的保护地, 艾周昌、郑家馨主编:非洲通史(近代卷),第430-431页。这也导致阿散蒂人不能继续利用英荷矛盾从荷兰人那里得到枪械。 杨人楩:非洲通史简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03页。在1873-1874年的第七次阿散蒂战争中,英军一方面可以影响阿散蒂军队武器供应的顺畅,另一方面又拥有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因而取得了对于阿散蒂的彻底胜利。英军占领了阿散蒂首都库马西,基本瓦解了阿散蒂王国。历次阿散蒂战争中阿散

47、蒂都要面对火器更先进的敌人,而这种情况在阿茂富镇战役中最为突出:“英国的来复枪当然要比阿散蒂的前膛枪优越,苏格兰高地军不停地前进,使得阿散蒂军来不及装子弹。即使如此,在把两门可以发射七磅炮弹的大炮运来参加战斗之前,单靠七个连队的苏格兰高地军和一个连队的皇家威尔逊火枪队,英军几乎无法动摇阿散蒂人的阵地。对于这些大炮,阿散蒂军队自然是难以有效反击的。因此,阿茂富镇的胜利主要是因为这些大炮的缘故。 W. E. F. Ward, A History of Ghana, p.278.阿散蒂的霸权建立在其强大的火器之上,同时受制于其火器的供应,最终毁灭于对手更强大的火器之中。火器是黄金海岸各民族军事力量的

48、来源,是其国家生存的根本。而火器需要由奴隶来交换,火器与奴隶的买卖需要在沿海的港口进行。所以,近海的各个民族一方面需要对外征服以掠夺奴隶,作为购买火器的资本;另一方面需要征服沿海民族,打通前往海岸的交通线,获得沿海地区的霸权。可是,没有哪个民族愿意被贩卖为奴、任人宰割,也没有哪个民族愿意屈服于他族的霸权而坐失奴隶贸易的巨额利润。因此,从奴隶贸易时期开始,对于黄金海岸的各个民族,掠奴战争与王国战争便成了家常便饭,对外征服与战争不再是一个部落或者王国政策选项框中的诸多选项之一,而是他们唯一可供选择的选项,这不仅仅是他们的生财之道,更是生存之道。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阿克瓦穆和阿散蒂如此热衷于对周边民族发动战争,热衷于向海岸进行军事扩张。毕竟,在维护自身安全和追求侵略扩张之间并没有一条明显的界限。按照现实主义的逻辑,如果想巩固自己已有的权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别人那里获得更多的权力。但是,按照这种权力扩张的逻辑向前发展,就像阿克瓦穆、邓克伊拉和阿散蒂遇到的情况一样,一个黄金海岸强国的不断扩张最终会威胁到盘踞在沿海堡垒里的欧洲国家的利益。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欧洲国家就运用自己对火器流向的控制权,遏制这个强国的扩张,通过向其对手和属国大量输入武器来削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