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我们周围的空气》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44987 上传时间:2019-10-10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我们周围的空气》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论文)-《我们周围的空气》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论文)-《我们周围的空气》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论文)-《我们周围的空气》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毕业设计(论文)-《我们周围的空气》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我们周围的空气》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我们周围的空气》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doc(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 目目 录录 摘要摘要3 关键词关键词3 ABSTRACT4 KEY WORD4 1 1 前言前言4 1.1 问题的提出4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4 1.2.1 课程资源的涵义与分类4 1.2.1.1 课程资源的涵义4 1.2.1.2 课程资源的分类5 1.2.2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涵义5 1.3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5 1.3.1 国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5 1.3.2 国内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6 1.4 化学资源包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和意义7 1.4.1 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7 1.4.2 对学生的价值和意义7 1.4.3 对教师的价值和意义8 2 2 化学课程

2、资源包的开发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 8 2.1 化学课程资源包开发的原则8 2.1.1 优先性原则8 2.1.2 适应性原则8 2.1.3 科学性原则9 2.2 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依据9 2.2.1 化学课程标准9 2.2.2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9 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 2.2.3 教学理论10 2.2.4 学生的学习兴趣10 2.3 化学课程资源包开发与利用的步骤以我们周围的空气为例11 2.3.1 解读课标和教材11 2.3.2 分析学生12 2.3.3 目标分析12 2.3.3.1 单元分析13 2.3.3.2 课题分析13 2.3.3.3 三维目标14 2.3.4 开发课程资源包

3、14 2.3.5 组织资源,形成化学课程资源包16 2.3.6 使用完善化学课程资源包16 2.4 开发课程资源包应注意的问题17 2.4.1 注意鉴别与筛选课程资源17 2.4.2 注意课程的资源优化17 2.4.3 注意学生是开发的重要主体18 2.4.4 注意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18 2.4.5 注意加强对课程资源的管理18 3.3. 关于开发课程资源包的建议与思考关于开发课程资源包的建议与思考1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8 附录附录19 致谢致谢48 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3 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周围的空气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 XXX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 4

4、00715 摘要摘要:当前 ,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此次课程改革将课程资源开 发与利用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 ,因此资源包的开发建设成为了新课程改革 的重要内容且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探讨了课程资源的定义、分类、价值、现状、 依据、原则等问题。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为例,就如 何开发化学课程资源进行了具体探讨。 关键词关键词:课程资源;初中化学;化学课程资源包;我们周围的空气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hemical curriculum resource kit of“ the air around us“ L

5、I Jiao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ongoing the new round of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re referred to a very important posi

6、tion.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Kit in the new cours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form with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classification, the value, present situation,the foundation,principle and so on。Taking the PEP in the n

7、inth grade chemistry textbook chapter 2 “ the air around us“ for example, having explored Specifically the question of how to develop chemistry curriculum resource。 Key word: Curriculum resources;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Chemistry curriculum resource kit;The air around us 1 1 前言前言 1.11.1 问题的提出问题

8、的提出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国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 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4 标准中都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组成部分。 走进新课程丛书指出: “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 分发挥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服务。 ”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开发,还是地方课程的建设,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和 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呈现与实施方式,都离不开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撑。合理开发 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顺利达到预期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并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广

9、阔的空间。然而,课程资源的理论研究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当前一个 突出的问题就是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课程资源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推行。因此,如何以教材为基点,创造 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课题。 1.21.2 相关概念的界定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1.2.1 课程资源的涵义与分类课程资源的涵义与分类 1.2.1.11.2.1.1 课程资源的涵义课程资源的涵义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自然应该用新课程理念来叙述和 理解。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集中体现了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

10、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 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现新课程目 标的活动中,学生、教师以及客观环境组成一个互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 在着各种信息的传递。这个系统应该充满活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活动,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 联互动、共生共创。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课程资源应该有如下定义: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 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包括 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 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1.2

11、.1.21.2.1.2 课程资源的分类课程资源的分类 课程资源种类繁多,为避免课程资源过多的交叉重叠,也为了更好的开发 和利用课程资源,可将课程资源分类如下: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 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5 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 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的呈现 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按照课 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应该指出的是它们是相互交叉的,以上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的化学课程 资源并无明显的界限,如校内的课程资源

12、、校外的课程资源都可以包括素材性 课程资源,也可以包括条件性课程资源。 1.2.21.2.2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涵义化学课程资源包的涵义 课程资源包的英文翻译是curriculum resource kit,kit是成套工具、用具包、工 具箱、成套用具的意思,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工具性,而中文的包从辞源上看是 一个会意字,本义是裹的意思,是一个动词,也经常做名词用,表示装东西的 袋子,如:书包、旅行包、行李包,但是在这里是一个抽象的意思,是很多不 同事物的总和,因此,所谓课程资源包指的课程资源的总和,是所有课程资源 的有机组合。 化学课程资源包是指那些进入化学课程,与化学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课程 资源

13、的总和。 1.31.3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1.3.11.3.1 国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国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美国著名课程学者坦纳夫妇指出, “课程有悠久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形成于 1918 年,这一年博比特出版了课程 一书。他率先将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扩展到课程研究领域,并提出了“活动分 析法”的课程开发过程模式。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泰勒在美国“8 年研究”的经验总结基础上,提出了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他的课程 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被认为是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经典形态形成的标志。在 此书中,泰勒提出了课程开发的 4

14、 个基本问题:(1)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 育目标?(2)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组织 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毫无疑问,该范式 把课程研究的使命视为寻找普遍的课程开发模式和程序,它是主宰人类社会的 “技术理性”在课程领域的体现。 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6 美国 20 世纪 60 年代课程改革失败以后,人们开始对“泰勒原理”为教育 实践所提供的一种普适性的课程开发模式产生质疑。1969 年,施瓦布 (J.J.Schwab)撰写了实践 1:课程的语言 ,建立了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 这标志着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课程开发研究范式的衰落。

15、课程领域正在转 向功能重建从课程开发走向课程理解。 施瓦布的实践探究模式认为,课程理论是多元的,指导学校课程改革的理 论不是“单数” ,而是“复数”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并不是某一种理论的直接 应用,而是要根据对课程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有根据地对所有有关理论进行 分析、选择,施瓦布把这个过程叫做“择宜” 。 1.3.21.3.2 国内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国内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总体来看,我国对课程资源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相关的资料、教育类书籍、杂志以及各类教学网站上,有关课程资源的资料、 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方面的专著匾乏。对课程资源进行专门论述的书籍目前很 少

16、,如范兆雄的 课程资源概论也是 2002 年才出版的。主要作为书中一个 重要章节的,为数也不多,如钟启泉等主编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 学生的发展一解读中第六部分“课程管理与 课程资源”和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中第七章“课 程资源” 。国内关于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论文涉及也不多,如吴刚平的“课程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褚慧玲的“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徐继存的“论 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 、季永峥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段兆兵的“课 程资源的内涵与有效开发”等。专门论述化学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文章,则 更少。 总之,关于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研究在理论上

17、主要是明确了化 学课程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内容和意义等,并提出了注重化学课程资源开发 的有效性问题。在实践中,学者和教师结合一些具体案例探索了实践中应如何 开发课程资源。在 2005 年以后,有关课程资源和化学课程资源论述的文章逐 渐增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课程资源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研究的广度和深 度上都不充分。 1.41.4 化学资源包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和意义化学资源包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和意义 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7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有利于确立与学习化社会相适应的课程观念,从而 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性的保障。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不但会在教育领域内 引发一场教育观念的变革,而且会使全社

18、会的教育意识、教育观念有一个提升, 为学习化社会的来临奠定基础。 1.4.11.4.1 对社会的价值对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和意义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打破传统单一的课程观念,确立与学习化社 会相适应的课程观念,从而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保障;为课程目标的实现 提供资源保证,为课程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多层面标准的实现提供 可能性;为学生探究性、开放式、合作式学习提供支持系统;为在家庭、社区、 社会范围内开发新的教育与学习资源提供途径、方法和范例。课程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也有助于唤起人们的课程资源意识,提高人们对教育、学习的认识,发 挥校外社会教育场所和设施的教育作用,有利于拓宽学校教育的

19、范围,加强学 校教育在教育内容层面上的与社会各个系统的联系;有利于学校教育树立大教 育的观念,从而确立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探寻校内外教育相结合的途 径,为真正建立学习化社会,提供必要的观念性准备。可以预见:在教育资源 开发的过程中,不但会在教育领域内引发一场教育观念的变革,而且会使全社 会的教育意识、教育观念有一个提升,为学习化社会的来临奠定基础。 1.4.21.4.2 对学生的价值对学生的价值和意义和意义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不仅将极大地拓展现有的教育内容,还将直接导致教育方法的变革。新的课程 资源的引入会带动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

20、变革;课程资源的丰富, 特别是新兴课程资源会有利于推动现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学生的主体性会极大 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等将有全新的发展;对于改进 传统教育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有促进作用,从而丰富课程的类型、种类; 它为新课程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是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支撑,是保障新课 程真实、全面、高效实施的重要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可以使课程增 加弹性、选择性,使课程更加适宜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及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 是教材多样化的前提。它是沟通学校课程与社会所有教学资源的桥梁,有利于 打破中小学课程由教科书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利于广泛利用社区教育资源。 西南大学本科毕

21、业论文设计 8 1.4.31.4.3 对教师的价值对教师的价值和意义和意义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教师的教学视野、教学技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 推动,甚至是挑战的作用;对于改变“知识本位”的单一式教育,具有极强的 实践意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地引入社会需要、社 会实践、社会问题等到教育领域中来;课程资源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可以最大 程度地满足青少年的多方面需求,促进青少年人格和个性的健康完善;与社会 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最终确立既可凸显教师在教学 中的指导性地位,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造性和探究意识 的培养提供条件和基础。多元化的课程也有

22、助于引发学生探究与创造的兴趣; 有助于教育中民主、平等意识和观念的确立;资源的开放性和信息的共享特征, 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主客或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而演变成为 一种平等的合作或协作式的关系模式。 2 2 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 2.12.1 化学课程资源包开发的原则化学课程资源包开发的原则 2.1.12.1.1 优先性原则优先性原则 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和在充分考虑课程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精选 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使之优先得到运用。 2.1.22.1.2 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 课程的设计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一般学生对象的共性,

23、也要 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个性。如果要为特定教育对象确定恰当的目标,不仅考虑 他们已经学过的内容,还需考虑他们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以及能够提供的 条件性课程资源背景。除了考虑学生群体的情况外,还要考虑教师群体的情况。 并且,对于课程资源的优先性和适应性问题,应该广泛地听取广大教师和学生 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课程资源才能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2.1.32.1.3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态度。那些涉及客观知识的信 息资源的选择,要注意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要注意打破对于教科书之类 的课程资源的迷信,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2.22.2 化学课程

24、资源开发的依据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依据 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9 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 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但究竟哪些资源才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 的课程资源,我们该依据什么来开发课程资源呢? 2.2.12.2.1 化学课程标准化学课程标准 化学课程标准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 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 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 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

25、学会学习。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 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 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 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根据化学新课标的理念,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有如下建议:从促进学 生发展出发制订教学目标;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注重科学方法教育,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注意贴 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积极进 行教学研究,促进化学教学改

26、革。 2.2.22.2.2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 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 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 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 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13 在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 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

27、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 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避开传统中以教 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0 师为中心,强调“教”,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 “学”。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化学教学中可供选择的教学情境素材包括与学 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 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 2.2.32.2.3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 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所以,开发课程资 源,特别是开发素材性课程资源,必须反映教育的理想和目的、社

28、会发展需要、 学生发展需求、学习内容的整合逻辑和师生的心理逻辑。只有通过利用每一种 经验可能会产生的多重结果,才有可能使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2.2.42.2.4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学生,所以应当 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之一是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 发展的需要,因此,所开发的课程资源必须能够满足并不断的引发学生的内在 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丰富多彩奇特的化学现象易引起学生的兴 趣,如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可以 在纸上写字等。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将化学教学

29、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 的事物相联系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宇航员在太空中为什么要穿宇航服? 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各种家庭小实验等。 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以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抉择无疑是十分明智的。 2.32.3 化学课程资源包开发与利用的步骤化学课程资源包开发与利用的步骤以以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周围的空气为例为例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教师若能清楚地把握课程 资源包开发与利用的一般步骤,则会有助于工作的顺利展开。教师进行课程资 源开发与利用时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2.3.12.3.1 解读课标和教材解读课标和

30、教材 课程标准是我们在进行化学课程教学中的方向标,我们应该向这个标准靠 近,以这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开发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 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1 有步骤的实践活动。它总是有着一定的行为指向、意图、意愿。这种对化学课 程资源包开发的结果的意图或构想,就是我们的开发化学课程资源包的目的。 那么化学课程资源包开发的目的是什么呢?这当然就要从化学课程资源包的功 能来看,化学课程资源包终归是要服务于化学教学的,是为了实现化学教学目 标而开发的,因此化学课程资源包开发的目的就是为教学服务,教学目标就是 我们课程资源包开发的方向和目标。 教材是教师的好帮手。教学中怎样突出重点?

31、怎样分散难点?怎样让学生 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真知?这些问题都是编者认真考虑过的,因此教师要用好 教材,但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教材能提供许多教学资料。教学中用的图片、 历史材料、新科技知识,教材都有一些,教师工作很忙,有了这些,就不必事 事自己去找,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就是很丰富的课程资源,也是课程资源包 开发的基础,因此在开发化学课程资源包之前认真研读教材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中对我们周围的 空气提出的标准是【1】“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 要作用。2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 生氧化反应。3初步学习

32、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4了解自然界中的 氧循环和碳循环。 ”通过阅读课标和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 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 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占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 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 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 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 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 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2.3.2

33、2.3.2 分析学生分析学生 化学对于初三同学而言是一门既简单又困难的课程:说它简单,是因为它 是一门起始学科;说它困难,是因为它又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接触最迟的一门学 科。化学对于每个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而又陌生的学科。因此,在思想 上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思想,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化学的习惯。在每听一节 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2 课(新内容)之前最好先进行课前预习,做到有目的的去听课。 “观察是一切实 践和理论的基础” 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将化学现象用简明科学 的语言叙述出来,以后再慢慢地要总结观察实验的思维规律。俗话说:“百闻 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 ,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动

34、手能力。制取氧气这一课题的 活动与探究部分,实际上是由学生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学生 设计的方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对此教师应予以鼓励。对于不正确或可能不成 功的方案,只要没有危险,教师也应让学生试一试。学生会从探索中体验到成 功的乐趣或获得失败的经验。只要学生积极思考了,认真去做了都会有收获的。 2.3.32.3.3 目标分析目标分析 课程教学目标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教学评价等 多个方面,同样也决定了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总需要 一定课程资源的支撑,课程资源总是服务于某一特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所以, 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从对课程教学目标

35、的解读开始。对课程教学目 标的解读应该是多维度的,每一维度的目标所需要的课程资源是不同的。新课 程改革之前,人们往往采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三个维度进行解读;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可以考虑从知识与能力、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解读。通过解读会分解出许多具体目 标,在此基础上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为了实现具体的和整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资源?需要多少课程资源?怎样开发这些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 源怎样进入课程教学过程?通过什么方式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最有效?对这些问题 的思考会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指导与定位。 以我们周围的空气为例,其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2.3.3.12.3.3.1 单元分析单元分析 本单元分为三个课题,教材从空气(课题 1)开始,介绍空气成分及用途,然 后引入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课题 2、3),对氧气进行了初步介绍。这三个 课题中存在着的内在联系: 西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3 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7: (1)从学生熟悉的“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 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2)加强化学发展史的教育。本单元一开始简单介绍人们对空气认识的历 史。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认识到只有应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尊重事实,才能摆 脱传统的错误理论的束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