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内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政治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955250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国内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政治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国内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政治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国内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政治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国内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政治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国内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政治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国内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政治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国内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政治毕业论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国内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论文关键词环境保护 问题 对策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的现象日益严重,人们向往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良好生存环境正离我们远去,“环境危机”已成为人类不可回避的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复杂的国情中,环境保护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环境,但经济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近几年来,通过环境保护与治理,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局部地区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但环境保护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环保工

2、作任重而道远。一、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1、民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不高。民众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的社会基本力量 ,没有民众层面的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是不可想象的。23的被访问对象认为“环境保护通俗的说法就是环境卫生”;7.4的被访者认为“我国水资源丰富,不存在水危机”;12.6的人认为,“只要经济上去了环境问题就能得到解决”;46.4的被访者在购物时,没注意过“环境标志”;对列出的7道环保知识题的掌握程度仅为33.31,调查者的环保参与行为还不到50。“从这些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水平不高,环保参与度还很低,环保满意度情况则表现一般。”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王磐璞说

3、。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布的2005年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报告显示:以百分制为刻度的中国环保民生指数为68.05分。这份报告数据显示,只有16%的公众知道,“12369”这个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热线电话,其中只有9.2%的打过电话;不到1%的人表示家中从不使用塑料袋;1/5以上被访者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环保权利;公众参与环保的行为以个人空间浅层次参与为主。 调查数据说明公众环保关注度很高,但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强,国家在法律层面上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力度还不够,政府在扩展公众参与环境与发展方面的活动也有待加强。2.农村环境问题突出,我国农业生产的农药化肥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

4、染、废水污染和工业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农业环境日益恶化。农村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全国1995年是1978年的4倍。2003年的每亩化肥投入量从1980年的每亩12.3斤(折吨量)提高到43.1斤,比1980年高出348%。而且,目前盲目偏施化学氮肥,氮、磷、钾比例失调的现象比较严重,且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大量化肥流失,加剧了湖泊和海洋的富营养化,成为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农村养殖业排污量剧增,目前畜禽粪便的农业利用减少,畜禽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加重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脱节。畜禽粪便的还田率只有30%多,大部分未被利用。 湖北省每年畜禽养殖废弃物产生量约2亿吨,其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

5、是工业和生活污水的5倍以上。由于长期的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及其他农业化学物质,以及工厂企业“三废”超标排放,导致我国1.5亿亩耕地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呈现重金属与有机物复合污染的复杂情况,土壤质量退化,农产品欠收和有毒物超标的情况屡有发生等等数也数不清的例子。3.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面临的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提供的经济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GDP中三次产业构成是14.8%、52.9%、32.3%,低收入国家的三次产业构成平均为24.8%、25.1%、50.2%。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少于中国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中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对资源的

6、粗放利用,导致原材料和能源资源的消耗巨大,生态环境透支十分严重。2003年中国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40%,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 可以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付出过高的环境代价,是大气、水资源等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4.环境规划不合理。环境规划落实不到位在经济发展中时有出现。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中心,通过规划可以把各部门、各行业、各区域的环境管理有机的联系起来,全面落实环境目标和决定。实践证明: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防治与减轻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的也是最经济的根本性措施。但现实中环境规划未得

7、到与经济、城建规划同等地位。城镇经济发展中暴露出工业布局分散、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也不利于实施环境污染的集中防治,增加了集中治理和环境监管的难度和成本。5.环保投融资体系未完善。环境投入是改善环境质量的物质基础,没有一定量的投入,环境规划和环境目标就无法实现。从80年代起中国环境投资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尽管如此,由于前期投入较少,中国污染治理投资存在大量的历史欠帐,中国积累的环境问题难以通过当期环保投资解决。在投资主体方面,长期以政府作为环境投资主体的局面,已不适合经济发展的要求。此外,许多资料显示,由于环境决策的不科学、环境规划的不合理、环境管理的不到位,我国现有环保资金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8、要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扩大对环保产业的有效需求。为此在中国环境保护投融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如何建立促进环保产业有效需求的投融资政策。二、 分析环境保护的应对之策1、 提高民众参与环保的意识和积极性。首先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让公众了解自身的环境保护知情权、参与权、检举权和监督权,以便充分行使这些权利。其次要提高环境信息的透明度。加强环境信息的发布及时公开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行为,这是公众了解和监督环保工作的必要条件。如江张家港市的乡镇政府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通过环境信息公开化,让企业、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此外,要注重发挥环保社团和民间组织的作

9、用,积极发挥他们宣传环保、实施环保的职能。2、 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的政策法律,国务院在最近发出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专门提出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国家近年加大了农村环境保护的力度,今后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将有几项重大举措:第一,启动农村小康建设环保行动计划。用5至10年时间,使农村现在的水源地、垃圾污染、土壤污染等一些重要环境问题要有比较大的改善。第二,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力度,大力开展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和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工作,从而使当前农村环境条件和社会基础比较好的一些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可协调发展。第三,结合我

10、国当前“菜篮子”基地的建设,加大对“菜篮子”基地建设的环境管理,在食品安全方面做好环境方面的有关工作。第四,加强有关法制法规的建设,特别是针对当前规模化养殖以及相关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今年要在立法方面加强工作。 旨在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启动。江苏省、吉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省成都市、湖南省常德市、安徽省绩溪县等已不同程度开展了示范试点工作。为了促进城乡环境的协调发展,应根据农业和农村的特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农村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11、。不同产业的污染强度不同,带来环境后果也不同。在相同的经济规模下,第二产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最大,第三产业最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如果产业结构能成功地实现由资源消耗型、污染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和清洁产业转换,污染物的总排放量有可能保持稳定下降。所以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为更好地降低污染物总量,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内部优化;大力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发展生态工业,形成产业互补生态链。大量事实证明,如果能最大限度地把资源、能源转化为产品,减少排污,将会从根本上控制和解决环境污染。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坚持不懈地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力度,节能减排和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战略性新兴产

12、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着力点,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发挥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中的主体作用4、 调整环境规划,使规划实用化,完美化。例如推进农村“三集中”。针对乡镇面源污染问题,可通过开展农村“三集中”工程,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居住向集镇(社区)集中,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为此,要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通过环境综合整治,为群众提供一个清洁优美的环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按照“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三集中”为工作目标,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美化城镇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尤其是环境规划,

13、要从本质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的农村新面貌。5、 加强和完善环保投融资体系。环保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合理划分各投资主体的环境事权基础上,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投资权责关系,逐步加快向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多样性、资金管理的金融性和资金使用的有偿性迈进;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保产业投融资体制。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政府要为多个投资主体的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要放开市场,敞开城门。向外资、内资、团体、个人全方位开放,让公益事业大家来办。三是要鼓励竞争。让多种经济成分,多个市场主体进入市场,提高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率。最终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市场筹资为手段,群众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资机制,逐步建立一个基于市场为主导、企业和个人为投资主体的环境保护投融资体系。参考文献:1.形势与政策指导编写组. 形势与政策.2010 2. 汪劲.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现状和修改定位.htmlJ.环境保护.2003. (6).3. 杨志峰,刘静玲.环境科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杨明.环境问题与环境意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 田文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学习论坛.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