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论文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56805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工论文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理工论文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理工论文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理工论文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理工论文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工论文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工论文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通过调查,总结了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加强农村实

2、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关键词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C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301-02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广大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迫切需要。1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本状况潜山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是一个山、丘、圩地形兼有的贫困山区农业县,总面积1 686km2,辖16个乡镇、1个开发区、185个村(居委会),人口57.6万,其中农业人口52.3万,农村劳动力31.5万人。据调查统计,潜山县现有农村实

3、用人才4 079人,占农村总人口的0.78%,占农村劳动力的1.3%;2007年他们创造的总产值约8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1.9636亿元的19.1%左右;2007年纯收入为1.22亿元,人均收入约为29 909元,是当年农民人均收入的11.8倍;带动农民约3万人,创造社会效益在10亿元以上。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的构成情况如下:按性别分,男性3 895人,占95.5%,女性184人,占4.5%。按年龄分,35岁以下649人,占15.9%;3645岁1 972人,占48.3%;4654岁1 083人,占26.6%;55岁以上375人,占9.2%。按文化程度分,大学专科以上学历163人,占4%;

4、中专学历367人,占9%;高中及以下学历3 549人,占87%。按从事行业及专业分,种植业1 023人,占25.1%;养殖业808人,占19.8%;农产品加工业323人,占7.9%;企业经营人才653人,占16%;农村经纪人187人,占4.6%;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94人,占2.3%;技能带动型人才991人,占24.3%。按农村实用人才类别分,生产能手2 154人,占52.8%;经营能手934人,占22.9%;能工巧匠991人,占24.3%。按地区类型分,山区1 650人,占40.1%;丘陵地区1 505人,占36.9%;圩畈地区924人,占23%。总体来说,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拥有一定的总量

5、,普遍接受过文化教育,行业和专业分布较集中,在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示范作用。 2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开展情况2.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近些年来,潜山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培养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在县委组织部设立了人才工作办公室,建立了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农业、科技、人事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发挥各自优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2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一是把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培养纳入各级各部门工作任务,明确目标,强化职责,形成强大政府推动力。二是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

6、制定倾斜政策,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优先提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建设项目约有50%以上用于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发展,除技能带动型人才外,其他行业的农村实用人才几乎都得到过国家及政府各类资金的支持,20042007年累计约超过1个亿。三是通过增加农村实用人才当选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比例,大力推荐农村实用人才参加国家及省市各类先进评选,不断挑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进入乡、村领导岗位等措施,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地位,激发他们不断开拓进取。据不完全统计,潜山县乡镇以上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中,农村实用人才约占30%以上;潜山县获得过国家及省市各类先进个人的人群中,农村实用人才约占60%左右;潜山

7、县多数村干都是由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当选,还有多人进入乡镇领导岗位。四是对成绩突出、带动能力强、贡献较大的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表彰奖励,使全县上下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农村实用人才、人人争当农村实用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2.3加强培训,提升素质近几年来,全县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农民需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对各类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县农委根据农事和农民需要,广泛开展“一事一训”活动,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广大农民现代农业素质,每年培训农民在3万人次以上。特别是对农村实用人才,也就是各类农业生产经营大户

8、及农业企业人员,重点采取举办培训班、定点联系指导等做法,帮助他们发展提高,成长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业发展“龙头”,引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县委组织部积极运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和农业等部门联合,开展农村各类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作。同时,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农民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42007年,仅“阳光工程”项目就培训农民14 212万人,对提高潜山县农村人才素质,增强致富技能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3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3.1人才观念落后受传统人才观念影响,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是人才,农村是

9、有人无才,致使在培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方面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机制,政府相关部门也未能就农村实用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和措施。3.2农村实用人才比例小,总量不足全县农村实用人才4 709人,仅占农村总人口的0.78%,远远不能满足潜山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难以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3.3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普遍偏低,总体素质不高目前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中,高中以下学历的比较多,约占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的87%,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的4%。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相对较多,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取得农民

10、技术职称的基本没有。在外出务工人员中,持有专业技术职称(称号)、技术等级的人员不多,大多只能从事传统手工业及体力劳动。由于文化基础偏差,广大农民对农产品市场开拓、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加工以及新型实用技术的掌握,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3.4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从地区分布看,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交通便利的城区、农业主导产业发达的地区,农村实用人才相对较多,其他地区农村实用人才相对较少;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只占15.9%,后备力量不足;从性别结构看,女性实用人才不到5%,数量太少;从行业分布看,生产能手相对较多,经营能手和技能带动型能手相对较少。3.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投入不足一是教育培训经费不

11、足,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作为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主渠道之一,承担了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要任务,但由于经费不足,影响了培训活动的深入开展。“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虽然有资金支持,但由于培训规模小、培训时间短、补助标准低等原因,也难以满足农民的需要。同时,受传统小农思想意识的影响,农民不愿意自己出钱参加实用技术和致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学习。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宁愿盲目外出务工,挣点辛苦钱,也不愿意自己拿钱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二是扶持奖励资金不足,潜山县是贫困县,财政困难,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扶持奖励能力有限,他们发展壮大主要靠自身努力,所以起步低、步伐

12、慢、发展不快。 3.6农村实用人才流失严重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一方面绝大多 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潜山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数学农的大中专生毕业后不愿意回到农村或从事农业,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潜山县经济不

13、发达,农业基础差,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在外创业成功的优秀人才“返巢”回流不多。4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4.1提高思想认识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民致富、农村奔小康的带头人,是广大农民的优秀代表,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一定要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人才观,切实把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作为人才工作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培养和造就农村实用人才,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4.2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

14、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4.3强化教育培训要加强各级农业培训机构和其他职业培训机构的建设,改进培训条件,提高教育培训水平。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培养急需实用人才。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必须按需施教,本着“需要什么,培

15、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要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培训方式上要由过去单一教学式培训向函授、电视教育、网络培训的方向发展;培训渠道上不仅要发挥公办培训机构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民办培训机构的作用,共同做好农民培训工作。4.4完善政策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激励机制。鼓励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科研开发、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兴办民办科研实体和开发型经济实体,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各有关部门要按国家政策规定给予优惠和支持。对农村实用人才在科技开发、科技承包或服务中,取得重大

16、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要给予重奖,并保护其知识产权与合法收入。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鉴定制度,对取得技术职称和高技能等级的实用人才应优先提供培训机会,并可作为申报评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条件之一。要建立定期表彰制度。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表彰奖励。其次,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机制。培训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手段,是促使农村劳动力成长的主要方法。主要措施有:一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班或农业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组织优秀实用人才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三是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园,让农业科技带头人引路示范;

17、四是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推广、农业知识普及;五是选送青年农民到高校进修深造等。同时,要积极适应形势,抓住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高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切实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素质。第三,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和保障机制。要积极围绕农村实用人才的市场配置、职称、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探索和建立农村乡土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机制。要尽早研究制定诸如农村人才流动、农村实用人才的聘用、农村人才争议处理等办法,保护各类农村人才的合法权益,为农村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推动潜山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

18、社会环境。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

19、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