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960369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毕业论文.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郑州轻工业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专业班级 会计10-02班 学 号 541006010218 院 (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11 引言22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与类型21.1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21. 2 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33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33.1导致国家宏观决策失误,扰乱社会经济秩序33.2会计信息的社会公信力受到严重危害43.3 导致投资人、债权人等做出不合理决策,侵害投资者利益,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43.4造成企业经营治理混乱,影响企业后续发展53.5偷逃国家税款,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偷税漏税不但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严重者还会引发经济犯罪53.6

2、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形成滋生腐败的温床。63.7会计信息失真会削弱相关法规的严肃性,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64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64.1直接原因:信息不对称64.2主要原因: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以及会计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局限性。74.3公司内部因素74.3.1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缺陷74.3.2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不合理84.3.3公司提供失真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收益与其违法成本不对称-利益驱动84.4会计人员业务、道德水平会计人员自身职业素质不高84.4.1会计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94.3.2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95 法律环境、相关法律的

3、不完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95.1法律制度制定的人为性105.2法律法规制定的滞后性105.3法律法规制定的粗糙性105.4法律法规的奖惩形式性115.5会计法律法规的不协调问题116 监督力度不足116.1政府部门监督力度不足116.2社会中介机构监督不严126.3地方和行业保护监督监管不力。127 社会原因:127.1社会诚信水平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127.2通货膨胀等外在因素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128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138.1引进ERP系统, 使会计信息由不对称走向对称。138.2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138.3完善企业内部结构体系,保证会计信息质量。148.4提高会计人员的

4、综合素质158.5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监督体系178.6建设社会诚信,提高社会的诚信水平。18参考文献:20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逐步融为一体。加之,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造假案件频频发生,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作为反映经济活动主要情况的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则日益被世人所关注。尤其以本世纪初的美国更甚。上个世纪末期,我国的会计造假丑闻频繁上演,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银广夏,猴王,黎明股份等不胜枚举;本世纪初,美国的安然、施乐、世通、默克制药等巨头公司的财务丑闻更是举世震惊。这些财务丑闻的一连串发生

5、引起了立法机关、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以及会计界有关人士的强烈不满。使得如何面对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一度成了全球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其被关注程度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本文选择会计信息失真作为研究的对象具有现实的意义,期望从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分析中,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真正原因,并能够对症下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综观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无论会计领域还是社会经济领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始终存在,依然普遍,甚至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脚步的加快,其对经济及社会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也会日益扩大和加深。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必须遵循事物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必须秉持“防患于未然

6、”的态度,采取“标本兼治”的治理方针,彻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就是说,在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及会计规范,加强法律监管,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会计信息 信息失真 原因 治理对策 1、引言 会计信息是社会经济活动中十分常见且非常重要的数据指标。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不仅仅关系到个体经济活动,如果任其蔓延就有可能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秩序结构和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失真这一不良现象屡见不鲜,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领域中一大难题。由此可见,如何有效地减少或规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会计领域必须认真面对和努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7、之一。 2、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与类型 2.1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并日益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的高低,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做到真实与公允。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数据、情况与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实际状况和结果不一致,包括特定项目信息与实际不符,整体信息对于事实不完整、不充分。主要表现形式为:会计核算资料失真、资产计价失真、收入失真、成本失真、往来款项失真、经营成果失真,最终都会体现在会计报告的失真上。 从逻辑上讲,失真的会计信息都是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在会计实务中,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不符合会计准则精神的会计信息,均

8、属于失真的会计信息。根据实际情况,会计信息的失真又可分为“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和“非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对两者区分十分必要。前者是指“蓄意造假”或“故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这是我国甚至西方发达国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需要“追根究底”的主要方面。后者则是指由“会计人员专业素养”、“非故意的过失”等原因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由于企业会计系统的存在和运行与企业及整个市场经济环境等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时,就必须将企业会计系统放置在整个企业管理体系中,将企业放置在整个市场经济环境中进行考察。本章所指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指“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非违法

9、性会计信息失真”也包括在内,但不在主要讨论之中。 多年来,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依然普遍,涉及到的单位数量多、范围广,涵盖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单位,既包括上市公司,也包括非上市公司;既包括国有企业,也包括非国有企业;既包括企事因此,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大受害者其实是企业本身。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经营的好坏,还关系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的高低,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公平和效率,甚至会动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石,这是最为严重和可怕的。 2. 2 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主要有:(1)规范性失真。由于会计理论与制度制定的局限性以及外部环

10、境的多变性,使得即使会计工作人员遵循着现有的规范原则,也难以保证其会计信息达到完全的真实性。(2)技术性失真。此类失真表现为从事会计工作者本身的局限性,即因本身的基本素质并不达标而使得会计信息的失真。从当前来看,我国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部分相关从业人员难以满足会计工作的实际工作要求。(3)违法性失真。在利益的诱导下,有关企业或者个人故意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实现企业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即所谓的会计信息造假行为。此种违法行为是通过造假以欺骗相关企业股东或者政府部门等,由此使得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进而使利益相关者难以达到判断与决策的正确性,从

11、而损坏了公共利益,不利于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3.1 导致国家宏观决策失误,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众所周知国家对经济政策做出调整时,需要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直至各个企业的各种信息,其中企业的会计信息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企业会计信息含假较多,其对决策的有用性大大降低,以此为依据做出的宏观经济决策调控力度必定是软弱的,难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我国,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预算是综合考虑上年财政收支情况和下一年预计的新增收支内容最后确定的。如果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是其经济活动的 真实反映,那么,国家预算部门掌握到的就是不准确、不真实的会计信息

12、数据,下年预算的编制依据就存在偏差,而按此预算执行就会产生很大的失误。宏观决策的制订又是建立在整合总体会计数据的基础上,而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出现,出现方向性失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经济是政治及社会的基础,经济决策的失误带来的后果之严重是不言而喻的。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将被削弱,社会经济秩序也会被扰乱,最终导致经济发展被阻碍。典型的案例就是 1998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出现经济瘫痪状态,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3.2 会计信息的社会公信力受到严重危害 在我国,2000 年的银广夏会计造假、2002 年的蓝田财务丑闻等事件早已尽为人知。财政部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存在信

13、息披露不规范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企业数量占到了 70%。2003 年之前,我国直接经济损失中有 1800 亿是由于企业逃废债务造成的,每年增加的财务费用约 2000 亿是因为三角债和现款交易造成的。国家审计署针对这些问题,在 2003 年度抽查了 1290 家国有控股企业,对其资产负债损益状况进行了审计,结果显示,总体上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但会计信息严重不真实的企业占了 68%之多。2006 年东方电子事件的发生,为人们再次敲响了警钟。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会计信息,它也是人们了解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料来源之一,但由于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存在,会计信息的社会公信力已受到严重影响。 3.

14、3 导致投资人、债权人等做出不合理决策,侵害投资者利益,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公司债券,从投资市场筹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所需的资金。投资者是根据其出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获利高低诸因素来决定投资方向的,而他们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假如没有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就成为一种冒险、盲从,其利益受到损害是必然的,进而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会计信息失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其实质与利益驱动密切相关。在一项购销经济交易中,若入账价值和实际价值不符,就可能存在违背交易原则的购销行为,有关人员得到了某种经济利益。由于可以通过瞒报收人

15、、降低利润、减少税负等不法手段,可以谋取暴利,企业就可能会减少对收人的确认数额,推迟确认时间,反之,企业也会通过歪曲事实的手段,达到虚夸经营业绩这一目的,同样获取非法利益。从会计处理的程序和过程来看,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也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如计量存货、计提折旧、摊销费用等会计方法上的随意改变都是被某种利益需要所驱使而进行的。因此,会计主体的利益是首先需要维护的。若违背一定的会计规范和原则,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等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必然会受损,如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进行偷税、漏税,通过虚增利润使股价暴涨,非法圈钱,使投资人的利益受到危害,通过粉饰有关资产负债数据使债权人的利益受到危害。某些与企业经

16、济活动直接相关的人员也会从不同角度或者通过不同环节传递虚假会计信息,导致企业严重亏损甚至倒闭。 3.4 造成企业经营治理混乱,影响企业后续发展 对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来说,它一方面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在市场中定位,制定经济战略,获得和开拓经济空间,另一方面它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了解自我,从而实施有效的管理,应对市场风险的千变万化。失真的会计信息极易导致企业对自身的判断做出错误分析,从而造成企业决策失误,使企业形象也严重受损,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大量客户和市场份额,最终一败涂地。而作为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投资人和债权人等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来获取财务指标,用以衡量和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

17、能力。而失真的会计信息会让他们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直接导致其经济利益严重受损。还会造成投资人不能收回投资,债权人失去资金利息,经济损失严重,最重要的是使他们失去对企业的信心。投资人不愿投资,债权人不愿贷款,企业生产无以为继,最终只得倒闭破产。 3.5 偷逃国家税款,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偷税漏税不但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严重者还会引发经济犯罪 很多企业为了逃脱国家的税款,往往通过不计或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等手段,人为地操纵利润,进行会计作假,向国家的税务机关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和虚假的纳税申报。限于条件和追查的成本很高,而且现实中也是很难一一查证的,因此大量税款流失,国家的财政收入损失严重。

18、会计造假的这种现象不论是故意还是无意,都将造成管理混乱、漏洞百出,许多企业通过做假账,例如虚构经济交易,隐瞒或虚增收入,任意列支成本费用等等。将一些不合法、不合格的支出合法化,助长了社会腐败之风,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3.6 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形成滋生腐败的温床。会计数据能在各种场合作为经济利益分配和业绩评估的重要依据,能给造假者带来私利以及官场升迁,为满足个人金钱、荣誉与地位,造假者就成为一些经营者的经营之道了,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3.7 会计信息失真会削弱相关法规的严肃性,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削弱了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其直接影响到会计

19、法、“两则”、“两制”和税法、审计法等诸多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得国家的法规流于形式。由于虚假的会计信息通常是保留会计利润或放大经营的成果,从而导致企业决策的混乱,甚至破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失业人员的数量,给政府带来了增加就业机会的压力,因而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4.1 直接原因: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指市场活动中,不同参与者对相关信息的拥有程度不同的现象。会计信息不对称指在相关信息的占有方面,由于经营者相对处于优势地位,所有者处于劣势地位,导致的经营者比所有者拥有更多信息的现象。如果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会计信

20、息的使用者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虚假的会计信息就很容易被识破,就谈不上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会计信息不对称的三种形式: (l)会计信息内部不对称 会计信息内部不对称指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之间会计信息不对称。由于企业经营者只对财务部门进行宏观管理,而不能参与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因此,企业经营者对会计信息的了解没有会计人员多。 (2)会计信息在时间上不对称 会计信息在时间上不对称指会计人员最早了解会计信息,其次是企业经营者,最后才是股东等外部使用者。会计人员提供会计信息给企业经营者审定后才向外部使用者披露会计信息,如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信息向外部使用者的披露时间往往是在年度终

21、了后半年内才披露。 (3)会计信息内容不对称 会计信息内容的不对称指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信息了如指掌,会计人员将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经营者审定,企业经营者出于种种目的,可能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才将会计信息披露给外部使用者。这样,会计人员、企业经营者、外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信息量是呈递减分布的,从而造成了会计信息不对称。 4.2 主要原因: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以及会计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局限性。由于各企业具体情况不一,准则只能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样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就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企业对存货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

22、,从而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有不同的影响,究竟何种方法才算“如实反映”?此外,会计准则的制定颁布常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使会计处理“无法可依”。在会计实务中,不确定性问题的处理更多地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如在固定资产核算中,残值、折旧本质上是一种估算,况且由于存在多种折旧方法,每一种方法对经营绩效的评价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再如应收、应付款项的计算就与信用度有着很大联系。 4.3 公司内部因素 4.3.1 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缺陷 (1) 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取向

23、不同,委托人总是希望和要求代理人最大努力去工作,承担尽可能大的风险,为委托人创造尽可能多的利益。而从代理人的角度,代理人总是希望在物质上、精神上获得尽可能多的回报,尽可能少地承担责任和风险。在一个企业里,这种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使会计信息的提供产生失真的可能。同时,会计信息质量的外在保障机制包括会计准则与制度和审计、监管,但这并不能根除会计信息造假,治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因此,削弱“内部人控制”是目前真正需要的,即要进行必要的公司治理。 (2) 内部审计有局限性、独立性。 内部审计工作是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环节,可是企业的内部审计还是受企业领导的制约

24、,工作性质缺乏独立性。一般情况下,内部审计的审计工作指使针对企业的下级部门或职工损害到企业利益的行为。所以,内部审计的缺陷不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4.3.2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不合理 由于会计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所以当此类“结果”受到特别关注、而会计信息产生过程不为看重时,此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必然大打折扣。长期以来,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把注意力集中在利润、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性评价指标上,而较少运用和分析一些相关的非财务指标;只强调企业的经营结果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与过去和相关单位比处于何种水平等,而忽视企业是通过什么程序或采取哪些过程来达到这种结果的。 4.3.3公司提供失真

25、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收益与其违法成本不对称-利益驱动 对管理当局来说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可以为其带来丰厚的经济报酬。因为他们的收益与企业的业绩相挂钩,当企业的经营业绩很好时,相应地他们的报酬就会提高。造假成本来看,其成本是造假被发现的概率与对之处罚的乘积。造假被发现的概率小于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被发现的概率,_公司造假有一可能被注册会计师和证监会发现,而公司造假被发现的概率很小,注册会计师参与造假被发现的概率更小。即使被发现其处罚的情况又如何呢?注册会计师造假若被发现以后,不过是一些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大多数是吊销资格证书,责令改正或停业。与颇丰的造假收益相比,不足挂齿,正是这种原因,造成了注册会计师

26、对造假乐此不疲。公司可以获得巨额利润,一被发现造价,监管部门主要也是依靠行政处罚手段,很少使用刑罚这种手段,民事赔偿就更少了。 4.4 会计人员业务、道德水平会计人员自身职业素质不高 会计工作是以会计人员为主体的经济管理工作。能否做好会计工作,正确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为决策者提供合法、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充分发挥好应有作用,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及职业判断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4.4.1会计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职业道德素养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按照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自身道德品质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

27、、自我提高,从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职业道德素养的最终目的,在于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逐步地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从而将职业实践中对职业道德的意识情感和信念上升为职业道德习惯,使其贯穿于职业活动的始终。这些职业道德素养主要包括:优良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全面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强烈的会计职业责任感,良好的会计职业行为习惯等。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与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联系。有关部门对会计人员道德意识抽样调查显示,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意见相佐时,有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坚持原则,有的会计人员认为应按领导意见办事,有的人认为应根据指示做好技术处理,可以看出大多数的

28、会计人员认为应配合负责人并对存在问题作出掩示,完全置职业道德原则于不顾。 4.3.2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工作内容的确定离不开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但也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会计核算工作虽然有要求其客观真实的一面,但又是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其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层出不穷的经济交易中,会计人员需要通过自己的职业判断,客观、公正地选择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核算程序及评估企业的财产价值等,否则,就会发生非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抵制利益诱惑,其职业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发生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恐怕就难以避免。 5 法

29、律环境、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及其它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等。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受到社会各界干预,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并且成为博弈双方或多方自愿执行的有约束力的社会契约,这在各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然而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上都缺乏一个充分的博弈过程。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新的经济情况,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会计法律法规中也难免有漏洞和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5.1法律制度制定的人为性 国家的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都是由人来制

30、定的,其间参杂了人的主观因素及人的自身水平等限制因素,所以由人所制定的各种规范本身就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因此遵守其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可能偏离实际情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5.2法律法规制定的滞后性 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本身的不完善及制定的滞后性也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由于这些法律法规的前瞻性不够,未能适应会计实务的发展做出适当的补充和修订,于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急需会计法规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导致实践中出现的企业经济创新行为的会计处理也无法可依。而新法规,新政策的不及时制定导致了企业钻法律的漏洞,采取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会计报表,提

31、高企业利润,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虚拟资产、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和进行违规会计处理,造成了企业经济交易的失真,从而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例如,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使原有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而新会计政策又不能及时制订及颁布,这就很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 5.3法律法规制定的粗糙性 我国制定了会计法规及与之有关的经济法规,但有些法规没有制定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法律条文过粗。另外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还刚刚开始,考虑不够全面,有些会计名词的涵义可能有多种解释

32、,甚至产生歧义,致使法律执行起来依据不足、缺乏可操作性。 5.4法律法规的奖惩形式性 法律条文中没有具体规定发现了虚假、失真会计信息问题的处理办法,且有的惩罚措施仅流于形式,没有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 5.5会计法律法规的不协调问题 为了配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颁布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法规制度,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得以初步完善。但会计法规之间也存在着较多的不协调: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会计准则与财务通则之间、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都存在着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会计法规体系内部的不协调,必然会增大经营者、会计人员与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的博弈空间。新的

33、、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不适用于小企业及金融业,它的应用效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行为,新的经济业务,新的市场工具不断涌现,会计法规之间的不协调就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都会使会计信息产生失真的可能性。 6 监督力度不足 6.1政府部门监督力度不足 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的执法行为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使得违法的机会成本很小。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对检查出来的会计造假案件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削减了法律的效力。经济处罚往往由造假公司的权益承担,即由投

34、资者为公司的造假行为承担责任,从而转嫁了上市公司及主要负责人应负的责任,极少影响单位负责人自身的利益。违反会计法规的巨大利益诱惑与低廉的机会成本所形成的反差,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表现如下: 6.1.1监管力量薄弱 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是新兴市场,监管体系薄弱,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人员不足,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被发现的概率很小。据统计,“过去十年因会计造假被中国证监会发现并处罚的上市公司可能不足100例,而上市公司过去十年正式对外提供的年度会计报表、半年度会计报表、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盈利预测报告以及募股资金使用情况说明等财务资料不下1万份。” 6.1.2惩处力度不足对会计造假的公司或

35、中介机构惩治力度明显不足也降低了造假成本。我国对违法、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处理,多以行政处罚为主,刑事处罚为辅,很少涉及民事处罚。 6.2社会中介机构监督不严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按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及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审计意见,以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者确定己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他们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守护者,监督着经济的正常运行。但是,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事业起步较晚,注册会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职业道德素质良荞不齐,人员出现严重的年轻及老

36、年分化趋势,加之管理部门监管不力等,使得其不能良好的履行监督职责。 6.3 地方和行业保护监督监管不力。 一些地方的行政执法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受地方行业保护主义影响, 以支持企业开放搞活维护企业行业形象促进经济发展为由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查出的会计造假现象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致使会计造假现象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纠正和遏制。 7 社会原因: 7.1社会诚信水平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从资料的来源到确认到计量到过账,最终以报表的形式进行报告,整个会计信息系统自始至终都是会计人员来操作完成的,所以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会计人员的

37、诚信水平也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诚信水平主要指:在加工信息时是否做到资料正确、遵守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会计队伍的业务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很少因为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而起会计信息失真。 7.2通货膨胀等外在因素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 如货币计量的会计假定中的前提假设是货币价值不变、币值稳定,而实际上通货膨胀问题的存在就对会计基本假定存在歧义,由此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8 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8.1 引进ERP系统, 使会计信息由不对称走向对称。 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主要在于信息加工技术的落后, 在于信息生成、传递的手工操作或模拟手工。因此,解决的思路就在于引进ER

38、P系统, 使会计信息由不对称走向对称。借助ERP系统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构建通畅的信息传递体系, 解决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从而提高业务链的整体运作效率, 降低运作成本。信息对称是相对的, 但笔者认为在现金越来越重要的今天, 研究现金信息的对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现金管理, 寻找通过ERP系统实现信息对称的途径。信息对称理论应用的意义在于通过对ERP系统进行深度开发, 开设财务频道, 采取分类提供、分笔披露、逐笔对账, 实现适时管理、无缺陷管理、对比揭示、实时内审、钱账统合等领域的创新开发, 变模拟手工管理为全面信息管理, 把信息不对称转化为信息相对对称, 实现现金管理的

39、阳光操作, 从而管住现金、管好现金, 实现现金的零缺陷管理, 抢占现金管理的制高点, 为我国公司治理提供丰富的经验。 8.2 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会计法律体系是会计工作的指导原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新修订的会计法针对当前会计秩序混乱, 会计信息失真的实际情况, 增加了一些法律条文, 严格规范会计核算原则, 以及帐薄设工记帐规则等会计行为特别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人员给予重罚, 详细规定了处罚的具体标准凡是单位负资人授意、指使会计人员编造、墓改会计数据, 弄虚作假, 损害社会利益的, 必须依法严惩, 追究贵任人员

40、的法律责任。 8.2.1 不断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正确认识会计中的不确定性。 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和改进法规体系,注重对实际会计工作人员和实际工作安排的理性分析,最大可能地细化、明确会计工作全过程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并严格进行控制,从每一个细微处入手,尽量减少实际会计工作中标准的可选择性和主观人为的不确定性给财务报告结果可能带来的不同影响,要处理好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避免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告,操纵企业利润。从定量的角度对待不确定性,采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有关方法进行反应和评价,将经验分析与数学分析结合起来使用。 8.2.2 健全会计信用的法制环

41、境建设,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法律法规对会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应加大惩罚力度,增加失信企业的失信成本。 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关部门执法不力,因此,对会计信息的治理,应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使将要违犯者不敢重蹈覆辙。一是应补充制定针对企业的惩处条款,使企业因提供不实会计信息而受到的惩罚超过其信息披露成本,从而解决成本驱动导致的会计信息不实。二是应补充制定针对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惩处条款,对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行为予以限制约束,使其受到的惩罚超过其因制造和提供不实会计信息而所能获得的边际利益。三是应补充制定针对中介行业及其执业人员

42、的惩处条款,加大其协助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机会成本。 8.2.3 完善企业内部结构体系,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1)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产权机制。强化企业的两权分离,坚持两权分离。一方面可保障所有者资本保值增值,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自主性,促进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另一方面,合理协调政府的监督职能与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避免会计信息发生和传递过程中自然和人为的扭曲。另外,随着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会计理论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使提供的会计信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2)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树立业绩评价实现的目标是引导人们更

43、多去关注“程序理性”,而不仅仅是“结果理性”的观点。积极探索、构建一个以“程序理性”目标为起点、适当考虑“结果理性”特征的、科学合理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以引导会计工作的运行,防止盲目追求“结果理性”的现象。综上所述,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不仅仅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的生存之道,处理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必将有力的促进我国经济的有效运行。 (3)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信用评价制度。会计信用评价制度由对企业会计信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以及会计信用激励和会计失信惩戒两部分构成。首先,所谓对会计信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就是外界独立部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状况,对企业披露的会

44、计信息的质量进行评价,并将其评价结果利用网站、电子档案、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的形式公示出来,以备利益相关者查阅。其次,会计信用激励和会计失信惩戒从法律和市场两方面着手,使信用较高的企业在公司股票上市、企业债券发行、银行信用额度等方面享有明显优势。同时,不断完善会计失信刑事立法,维护会计信用法规的权威性。对于那些会计失信企业,根据其信息失真程度给予不同程度的罚款以及承担赔偿责任,并对其投资领域、经营范围等进行一定的限制。如此,便加大了企业造假的成本,对企业造假起到遏制和防范的效果。 (4)疏导各方利益,营造诚信环境各方利益驱动,既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首位因素,也是根源。利益相关者各自追求不

45、同的利益,但无外乎金钱、自我满足与社会地位。推行高管人员薪酬改革,完善与公司业绩挂钩的长期激励机制,并不断完善对其约束机制,增加对投资者的忠诚度,不断降低因追求眼前利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同时,提高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地位,改善对其激励与约束机制,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不断发生,优化会计信息质量。通过这些措施,疏导各方利益,营造诚信环境。 8.4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8.4.1 重塑会计职业道德的指导思想 会计职业道德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因此,在我国,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一方面,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消极思想和行为,制订一些道德准则来矫正和规范,以维护社会

46、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自主、彼此平的经济实体,这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有本质的区别,企业经营目标已经变为谋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市场经济本质上要求企业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我发展,并承担其应负的义务和责任,要求尊重企业的正当利益、合理选择和发展能力。因此,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就必须首先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 8.4.2 会计职业道德指导思想的重塑要与会计目标相适应。传统的企业会计目标主要是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参考数据,会计机构也应运而生,会计人员受国家委托,对本企业单位实行会计监督。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企业的性质也已发生根本转变,企业的会计目标也随之相应改变,企业提供会计信息是以满足企业的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目标,因此,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及指导思想的重塑应考虑兼顾各方利益,既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又能真正有效地实现会计目标。 8.4.3 会计职业道德指导思想的重塑要与会计管理体制相适应。 传统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模式单一,与其相适应的会计职业规范也比较容易制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呈现多元化,如会计人员委派制、会计人员统管统派制、财务总监制和代理记帐制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求能够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多元化的需要相适应。在会计制度管理体制方面,在传统体制下,管得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