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961070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毕业论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内容摘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他自身的情感、修养、品质、心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情感、修养、品质、心态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如果教师能倾注满腔热情,用生动而富有激情的语言去创设感染力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天真的双眼。论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看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师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本文从创设情境、贴近生活、多样活动、

2、多媒体辅助、多种思维方式、创设游戏、开展竞争、适当奖励等多个方面讲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精彩的学习中去。【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激发,兴趣,小学生 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论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心里倾向。”兴趣这种特殊的心里倾向,它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能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原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

3、官,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由此看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师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重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渗透于每一个教学环节,

4、贯穿于每一个教学过程,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投入到精彩的学习中去。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 创设情境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的创设情境,可以把一个相对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就是设置一个与问题有关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这样就可以在一个相对活跃和宽松的环境下引入要讨论的问题。例如在讲授“比多少”一课时,因为一年级学生初涉小学数学课堂,我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把导入内容编成了童话故事,在课堂上给大家讲:“小猪帮小兔盖房子”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高大的树木枝繁叶茂,清清的河水哗哗地流着,岸边,绿油油的草地像块

5、大地毯,这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听说小兔子正在盖新房子,小猪急忙来帮忙。瞧!小猪扛着木头,小兔抱着砖头向新房跑去,他们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河里红鲤鱼也跳出水面,好像在为他们加油呢!草地上有一张石桌,小凳子,石桌上放着小兔子和小猪爱吃的食物,脆脆的红萝卜,红红的大苹果,这可是兔妈妈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午餐呀,看!在大家齐心协力下,漂亮的新房子马上就要盖好了!大家准备在新房子里开一个联欢会,欢迎小朋友也来参加!这时学生完全被有趣的故事和美丽的画面吸引了,显得异常兴奋。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情况下教师告诉学生,老师讲的故事和图画中包含着许多奇妙的数学知识需要大家去探索。这样从有趣的童话故事和美丽的情境中引出

6、数学问题,不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而且展示了数学知识的魅力,这种魅力在教学中赋予情感色彩,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悦耳、悦目、悦心、悦情,知情融合、关系融恰、气氛活跃、兴趣高涨,极大地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贴近生活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尽管学生年龄小、经历少,但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却广泛地接触到许多和课堂有关的熟悉但又模糊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的紧贴生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一来,数学课堂就会充满生活气息,学生易学乐做。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

7、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买文具用品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的“钱”准备好再交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互换。然后,我拿着一支标价9元7角4分的笔,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若想卖这支笔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主动参与了教学活动,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掌握。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突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买东西的乐趣。再如在讲解“比较”一课思考题时,我拿出了一大杯子开水、三

8、只小杯子、一个勺子和一些糖,在三只小杯子中加了相同一勺子的糖,再倒入不同量(小半杯、半杯、满杯)的开水,让学生先猜猜哪杯最甜,哪杯最淡,大家七嘴八舌,兴趣高昂。再请学生亲口尝一尝,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样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对知识牢记不忘。 三、多样活动建构主义认为:教材是教学的一个线索,而不是圣经,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依据课程标准,立足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在不改变教材本质的情况下,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在“认识图形”一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拼

9、一拼、贴一贴、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活动内容。“看一看”,先让学生看下面的图形分别像什么?分别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通过“看一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体验所拼图形的造型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画一画”,用立体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直尺画长方形、正方形、圆或三角形。通过“画一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及平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涂一涂”,画好后让学生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尊重学生的选择,增加图形色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剪一剪”,把涂好色的图形剪下来,通过剪指导学生运用剪刀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拼一拼”,让学生用剪好的图形自由地拼组,通过“拼

10、一拼”,丰富孩子的想象,培养孩子的学习成就感;“贴一贴”,把拼好的图形贴到一张白纸上,一方面可以保存孩子的作品,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设计、勾画的能力;“说一说”,学生的作品先在四人小组里展示交流,然后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通过展示交流,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这些环节教学中,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交流者。要不是本节课的教学,我简直不敢相信孩子们的想象力有那么丰富,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到复杂的实物,由现实的到虚拟的,由呆板的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真是应有尽有。 四、多媒体辅助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

11、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昂然,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通过播放一段录像或者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可以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牵引着,使教学过程顺利而高效地进行。 五、多种思维方式新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须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思考,提倡解题方法多样化。”根据现代教学论及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一因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增强学生的学

12、习兴趣。例如在教学“9加几”时,我从现实的问题中引出“小萌家里饮料箱里有9盒饮料,爸爸出差回来又给她买了4盒,现在小萌一共有多少盒饮料?”这一计算问题时,先分4人组讨论交流,然后小组汇报讨论信息,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多少盒饮料的?学生探讨出以下几种方法。1、2、3一盒一盒地数出来的;接着盒子里的9盒往下数,9、10、11、12、13;接着盒子外面的4盒往下数,4、5、6、713;把箱子外边的一盒饮料放进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3盒,一共是13盒饮料;知道10+3=13,推出9+4=13;等等。对于学生讨论的这几种方法,我没有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而是告诉学生:在今后的解题中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13、就用哪一种方法,保护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例1的教学为学生以后继续学习计算方法多样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可以看出不同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思维过程,这也是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最自然最真实的感受。只有这种真实的感受才能使不同的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学习快乐;只有这种真实的感受才能使不同的学生都提高的学习兴趣;只有这种真实的感受才能使不同的学生学到相同的数学,得到共同的发展。 六、创设游戏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数学知识

14、“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生活的数学游戏,引领学生学数学,增添学习的趣味,达到相得益彰。如在教学了“20以内的加法”后,我让学生从家里拿来110的扑克牌,在课堂中玩加减游戏和比大小的游戏。又如,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后,设计一个摆数字的游戏,让学生带来了火柴棒摆数字,说说每个数字用了几根火柴。然后告诉学生只要移一移,添一根或去一根,这些数字之间能够相互变化,让学生通过合作游戏,自己去发现,然后汇报成果。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地非常主动,通过不断尝试,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七、开展竞争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在数学课堂中,适当的运用

15、竞争的手段来促进学生的群体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积极进取,也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小组之间的比赛是我课堂中用的最多的。在巩固某个知识点时,我让小组与小组比,男生与女生比,等等。学生个个精力高度集中,尽自己最大努力为自己的小组争光。学生还喜欢和老师比,他们特别想超越老师,一旦赢了就会兴奋不已,倍感自豪。我就在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也在讲台上操作一遍,然后把自己的和学生的作品比一比。这样的比赛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因为的确有时候他们做的比老师还要好。 八、适当奖励有竞争就会有输赢,如果赢的和输的待遇一样,那大家也会对竞争失去激情,适当的奖励是必不可少的。奖励不一

16、定都是物质的,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奖励的语言要多点赏识、多点幽默、多点暗示,还可以多点宽容。我常会用到这些话:“棒极了!”“真了不起!”“老师喜欢你。”“真不错!”每当学生得到奖励,心里喜滋滋的。奖励的动作一定要自然温柔,每当学生出色的完成任务时,我就在他面前竖竖大拇指或者摸摸他的头,给他下回更加出色的信心,为他加油。当然,也可以给学生物化的奖励,比如在批学生的作业本时,优秀的作业画星星,良好的作业画小旗,不认真的作业就不画什么,让他下次再努力。我还在教室里张贴了学生的名册,每个名字后面都留有空白,每次学生作业中得到星星了就加一颗星星,学生课上特别认真,或者有什么特别值得表扬时,

17、都可以为自己加星星。一周下来,比一比谁得到的星星最多。一个月下来,取出前十名再奖励小奖品。这样的奖励办法不仅可以用于教学活动,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 结束语一个教师的才干不仅表现为拥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表现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师生互动,达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前提。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使学生从小喜欢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环境,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1 孙丽谷 王林.数学 一年级(上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3版2 孙丽谷 王林.数学 一年级(下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3版3 赵文静.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一年级(上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5版4 赵文静.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一年级(下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5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