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蘑菇瘿蚊防控体系研究初报.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65409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论文蘑菇瘿蚊防控体系研究初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会学论文蘑菇瘿蚊防控体系研究初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会学论文蘑菇瘿蚊防控体系研究初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会学论文蘑菇瘿蚊防控体系研究初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学论文蘑菇瘿蚊防控体系研究初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论文蘑菇瘿蚊防控体系研究初报.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蘑菇瘿蚊防控体系研究初报 蘑菇瘿蚊防控体系研究初报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蘑菇瘿蚊防控体系研究初报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蘑菇瘿蚊防控体系研究初报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针对蘑菇瘿蚊越夏的滋生地、侵染途径,进行了防控措施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料堆制前对菇房内残留物、菇房周边粪土等进行清扫、冲洗和用17.5%水胺硫磷乳油600倍液喷洒,成虫减退率达92.

2、31%;接种后至出菇前窗口设置防虫网能有效防止成虫的侵入,13潮菇的防效分别为100%、90.92%和85.73%;菇床覆土后用56%磷化铝片剂1.01.5g/m2,密闭菇房熏杀36h,1潮蘑菇的防效可达95.8%100%;出菇期发现虫害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0.67mL/L+20%灭幼脲悬浮剂0.5mL/L在菇床上喷淋,使用药液量为0.751.0L/m2,子实体的防效达95%100%。关键词 蘑菇瘿蚊;防控体系;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 S43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0-0105-02蘑菇瘿蚊(Mycophila fungicola),也称真菌瘿蚊,主要为害蘑

3、菇、木耳,由于个体较小,在生产上常被忽视。2003年以色列牧师检查漳州出口的蘑菇罐头,发现菇体上携带有大量的瘿蚊幼虫的尸体;2004年以色列牧师组团亲临漳州市数家蘑菇罐头生产厂家检查,发现冬季蘑菇的瘿蚊幼虫的感染率超过20%,每个蘑菇的幼虫数达218条,要求厂家彻底解决菇体带虫的问题,从而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笔者从2006年10月至2008年2月,针对该虫越夏的滋生地、侵染途径,进行了防控措施的技术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环境卫生降低瘿蚊为害2007年1012月,在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路边村4座搭棚菇房进行蘑菇瘿蚊滋生地卫生消毒处理试验,每栋菇房间隔约50m,设计4种处理,处理

4、A:菇房内墙角和竹架缝隙、废料堆放地的表土、荫蔽的周边粪土等全面清扫;处理B:在清扫的基础上,用清水进行冲洗;处理C:清扫、冲洗后用17.5%水胺硫磷乳油600倍液进行喷雾消毒;空白对照(CK):没有清扫等处理。菇房进料前收集菇房内残留物、菇房周边荫蔽粪土样本各10g,在20倍放大镜下计算虫蛹数;覆土前菇床5点取样,混合后取样本10g在可变显微镜下计算幼虫数;接种后15d,用黄粘板吊在菇房窗口处2d,计算收集的成虫数1;在第1潮菇高峰期按5点取样法检查10个蘑菇的虫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1.2接种后窗口设置防虫网的防虫试验2007年1112月在龙文区朝阳镇翁建村王炳辉4个菇房,用64目尼龙网悬

5、挂窗口,设计4种处理,处理A:接种后至覆土前窗口悬挂防虫网;处理B:接种后至打出菇水前悬挂防虫网;处理C:接种后至第1潮菇转潮悬挂防虫网;常规对照(CK)。分别对4种处理菇房的13潮菇的虫情指数进行调查,计算每潮菇防治效果。1.3覆土后磷化铝熏杀试验2007年12月,在龙海市角美镇吴宅村郭艺杰的4个菇房进行磷化铝熏杀试验。设计3种药剂处理,按菇床面积计算(菇床料土厚度15cm),分别为56%磷化铝片剂量0.5g/m2(A)、1.0g/m2(B)和1.5g/m2(C),并设空白对照(CK)。熏杀方法:覆土和喷淋大水后,将盛有清水的钙塑盒8个均匀放置在菇房的通道上,按设计剂量把磷化铝剂片分成8份放

6、入盒中,水量以淹没药片为度,密闭菇房36h。开窗后5d、10d和15d,分别对4个菇房按5点取样法,每点各取土样和培养料少许。5点土样和培养料分别均匀混合,取土样20g、培养料10g在可变解剖镜下计算幼虫活虫数。第1潮菇后调查20个子实体虫情指数。1.4出菇期杀虫剂防治试验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在长泰县武安镇珠坂村朱阿山的菇房(蘑菇瘿蚊发生较为严重)进行出菇期防治试验。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0.67mL/L+20%灭幼脲悬浮剂0.5 mL/L混配药剂2,设计4种处理,分别为药液量0.5L/m2(A)、0.75 L/m2(B)和1.0L/m2(C),以清水做对照(CK),3次重复,

7、小区面积20m2。药后7d,调查各小区培养基、土层的活虫数和子实体的虫情指数,计算平均数,方法同上述。蘑菇瘿蚊虫情指数分级标准3:1级:整个菇体有虫10头以下;3级:整个菇体有虫1130头;5级:整个菇体有虫3160头;7级:整个菇体有虫61100头;9级:整个菇体有虫100头以上。2结果与分析2.1菇房环境卫生降低蘑菇瘿蚊为害效果菇房内及周边环境是蘑菇瘿蚊越夏的主要滋生地,在培养料堆制前对相应环境进行全面清扫消毒,可达到明显降低菇房虫害的目的,详见表1。从表1得出,清扫菇房内残留物和周边粪、土,可以大幅度减少越夏的虫蛹,防效达66.65%;清扫后加上冲洗,虫蛹数进一步减少,成虫减退率为76.

8、92%,防效达80.02%;在前述2种措施基础上,用17.5%水胺硫磷乳油600倍液进行全面喷雾消毒,成虫减退率达92.31%,防效达86.68%。2.2窗口设置防虫网的效果菌丝生长阶段成虫侵入、产卵,是造成蘑菇瘿蚊幼虫大量滋生和危害的主要因素,窗口设置防虫网,可以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详见表2。从表2得出,接种后至覆土前窗口设置防虫网,与空白对照比,13潮菇的防效分别为85.73%、72.75%和71.41%;防虫网挂置时间延到出菇前,3潮菇的防效分别为100%、90.92%和85.73%;防虫网挂置时间延到转潮,各潮菇的防效为100%、100%和95.24%。因此,随着防虫网挂置时间延长,防

9、效显著提高。2.3覆土后磷化铝熏杀对蘑菇瘿蚊的防效在覆土后菇房短期封闭养丝时段,用磷化铝熏杀蘑菇瘿蚊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详见表3。从表3得出,菇床覆土后用56%磷化铝片剂0.5g/m2熏杀36h,菇床上幼虫减少1/2以上,防效达83.35%;如果用磷化铝片剂1.01.5g/m2,可基本杀灭菇床上的幼虫,防效达95.8%100%。2.4出菇期杀虫剂对蘑菇瘿蚊的防效子实体生长期发现蘑菇瘿蚊,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0.67 mL/L+20%灭幼脲悬浮剂0.5mL/L混配药剂菇床上喷洒,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详见表4。从表4可以得出,随着使用药液量增大,效果愈佳。药后7d,药液量0.75 L/m

10、2和1.0L/m2对培养基中的幼虫防效为85.40%和91.70%;对土层幼虫的防效分别为98.81%和100%;对子实体的防效分别为95.56%和100%。3结论与讨论(1)本研究证明,堆料制作前对菇房及周边环境进行清扫、消毒,可以大幅度降低蘑菇瘿蚊的危害程度;菌丝培养阶段,菇房窗口设置防虫网可杜绝成虫的侵入,推迟虫害的发生;覆土后用56%磷化铝片剂1.01.5g/m2熏杀36h,是杀灭菇床虫害的主要防治措施;出菇期发现虫害,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0.67mL/L+20%灭幼脲悬浮剂0.5mL/L混配药剂,药液量0.75L/m2和1.0L/m2菇床面喷洒,达到控制该虫危害的目的。(2)由于

11、蘑菇瘿蚊成虫的迁移性,本研究的试验范围有限,还不能达到完全控制的目的,如果在整个产区推广应用,效果将更为明显。菌丝生长阶段对空气量要求相对较低,此阶段适宜防虫网挂置,出菇后防虫网对通风换气有影响,因此,防虫网应设置可活动的或在出菇前使用。磷化铝是目前国内外应用广泛的仓储熏蒸杀虫剂,高效无残留,但由于该药在水中很快释放磷化氢,而高浓度磷化氢对菌丝有抑制作用,因此要注意控制使用剂量。料土厚度越大、密闭时间越短,磷化铝使用剂量要相应增加。出菇期药剂防治尽管在推荐使用的浓度下用药对蘑菇是安全的,但仍要根据使用时菇床需水情况而定,一般不超过1.0L/m2的水量。4参考文献1 吴顺章.蘑菇瘿蚊在漳州地区发

12、生和为害初探J.食用菌,2008(4):59-60.2 吴顺章,洪爱珍,林德锋.杀虫剂复配对蘑菇瘿蚊幼虫的室内活性测定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150-151.3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13、.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

14、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

15、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