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我国天敌昆虫市场化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问题.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96737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论文我国天敌昆虫市场化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学论文我国天敌昆虫市场化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会学论文我国天敌昆虫市场化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会学论文我国天敌昆虫市场化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会学论文我国天敌昆虫市场化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论文我国天敌昆虫市场化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论文我国天敌昆虫市场化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问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国天敌昆虫市场化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天敌昆虫市场化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我国天敌昆虫市场化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我国天敌昆虫市场化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天敌昆虫产业化是传统植物保护工作优化升级的一种新型产业。农业生产精品化、无公害化发展趋势,对天敌昆虫有着强烈需求。就我国天敌昆虫推广

2、的现实意义、天敌昆虫的市场化需求、天敌昆虫产业化发展现状以及市场化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关键词 生物防治;天敌昆虫;市场化中图分类号 S4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6-0150-02天敌昆虫是一类寄生或捕食其他昆虫的昆虫,它们在农田、林区和牧场中控制着害虫的发展和蔓延1。通过发展天敌昆虫规模化生产技术,采用室内大量繁殖天敌昆虫方法和大量释放的技术,可增加田间初始天敌的种群数量,结合生物农药和生态技术,形成较为完整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替代或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与用量,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2。因此,研究天敌昆虫人工饲养规模化、商品化

3、生产等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鉴于此,本文对天敌昆虫市场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有关人士参考。1天敌昆虫推广的现实意义人类自开始使用农药除虫除草以来,平均每年能挽回农业总产量15%左右的损失。目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仍然是见效最快、运用最广的方法。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其害。由于在农业生产中长期滥用农药,使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大大增加,危害到生态和人类,形成农药污染。不仅如此,农药的大量使用还增强了害虫的抗药性、同时杀死了害虫天敌,使防治病虫害的难度和费用进一步加大,造成恶性循环3,4。目前我国共有4.7亿公顷的土地在使用农药,其中蔬菜占23.8%,水稻占18.1%,小麦占10.4%

4、,这3种作物占了农药使用的一半,而杀虫剂就占了中国农药市场的44%。近年来,我国化学农药原药年产量约2635万吨,其中70%为广谱、高毒有机磷类5,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受到公众关注。而治理化学农药污染不仅要求逐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还需要寻求优化升级与替代传统防治办法的技术,其中,人工培育天敌昆虫杀灭害虫就是生物防治技术的手段之一。因此,通过研究天敌昆虫规模化生产技术和大量释放技术来替代或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生产绿色食品等具有重要意义。2天敌昆虫的市场化需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国际性问题促使各国政府加大力度限制化学农药的使用6。“世界环境

5、与发展大会”在1992年就明确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化学农药的销售和使用,生物农药的用量在近年内要逐步达到60%。1993年美国政府颁布减少农药使用的政令,瑞典已成功实施减少农药使用量50%的计划7,丹麦和荷兰分别制定19972000年减少农药使用量50%的“行动计划”和“长期作物保护计划”8。我国“绿色食品和生物农药”已被政府列为21世纪优先发展议程,并制定了限制部分剧毒农药的使用及农药在食品及饲料中最高残留量的规定。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使天敌昆虫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天敌昆虫的研究、利用已经产业化。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天敌的销售额逐年迅

6、速增长,19972000年,全球天敌的销售额增长1倍,从2 500万美元增长到5 000万美元。2000年后,全球天敌的销售额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50种天敌被商业化生产和销售,主要种类为赤眼蜂、丽蚜小蜂、草蛉、瓢虫、中华螳螂、小花蝽、捕食瞒等。天敌生产厂家超过90家,经销商143家。英国的BCP天敌公司年创汇100万英磅;荷兰koppert公司生产的天敌昆虫商品已占据欧洲大部分市场,应用于果园、田地、温室以及园艺作物等9。正在出现并发展的市场有拉丁美洲、南非、欧洲地中海地区,亚洲的中国、日本和韩国。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古巴、墨西哥、中国等,除了商业性天敌公司外,

7、还有很多由政府扶持的天敌生产企业10。另外,目前全世界5种重要作物稻、麦、棉、玉米、甘蔗,每年因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 000亿美元,我国农作物每年病虫害发生的面积约224亿公顷次,防治面积为267亿公顷次。已能成功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作物有玉米、棉花、蔬菜、苹果、甘蔗、荔枝等,其应用面积仅占这几种作物播种面积的3%,如果以潜在市场的10%30%来计,天敌昆虫产品在这几类作物中的潜在市场面积就可达1 000万公顷次。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天敌昆虫的市场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11。3我国天敌昆虫产业化发展现状我国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强有力的开发应用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人员在探

8、索生物防治的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果、新经验,在昆虫天敌保护利用研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3.1天敌昆虫的繁殖与利用我国天敌昆虫的扩繁与利用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国内主要天敌昆虫人工饲养开始走向规模化、商品化。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能成功地饲养赤眼蜂12-14、平腹小蜂15、丽蚜小蜂16,17、川硬皮肿腿蜂18、食蚜瘿蚊19、草蛉20、七星瓢虫21、小花蝽22、智利小植绥螨23、西方盲走螨24,25、侧沟茧蜂26等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昆虫,对本地优势种天敌昆虫(赤眼蜂、草蛉、瓢虫、捕食螨等)的规模化饲养已有一定的基础,但真正投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的仅有赤眼蜂和平腹小蜂。随着我国优势种天敌的大量繁殖,工厂化生产取

9、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成功地研制出了利用柞蚕卵(大卵)、米蛾卵(小卵)、人造卵繁殖赤眼蜂的技术与工艺流程,研制出了规模化繁殖天敌昆虫的多套机械化及半机械化生产机械,并已成功建立机械化生产线9。利用现代化设备、条件大批量地生产天敌昆虫成为一种新兴产业。3.2天敌昆虫繁殖基地的建立及工厂化生产随着天敌昆虫繁殖技术的不断成熟,天敌昆虫的繁殖基地也得到了发展。吉林、辽宁建立了利用柞蚕卵大量繁殖赤眼蜂的基地,平均每年有繁殖200亿头赤眼蜂生产能力,但近年来延续传统的繁殖技术,缺乏创新能力。广东建立了利用人造卵大量繁殖赤眼蜂与平腹小蜂的生产基地以及利用米蛾卵生产玉米螟赤眼蜂的基地。北京建立了利用柞蚕卵和

10、人造卵繁殖的赤眼蜂蛹生产捕食性天敌的试验生产基地,并建立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瓢虫、草蛉、平腹小蜂、丽蚜小蜂的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并建立了生产线,改进了产品包装技术,能够全年规模化生产多种天敌昆虫产品,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设备和技术,如研制了切卵机、洗卵机、汰卵机等生产设备及规模化生产流程;但目前没有达到大规模的生产应用,远未达到产业化的目标。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衡水田益生防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开始进行甘蓝夜蛾赤眼蜂、丽蚜小蜂、桨角蚜小蜂、食蚜瘿蚊4种天敌昆虫和授粉雄峰的繁殖利用,实现了多种天敌的工厂化生产,目前已完成了超过500m2生产车间、600m2全自动智能温室

11、、150m2实验室的建设,并配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11。另外,我国一些相关实验室也能繁殖小批量的天敌昆虫,但数量有限。 4我国天敌昆虫市场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4.1 我国天敌昆虫市场化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天敌昆虫产业化还处在起步阶段,总体上讲生产规模较小、产品单一,而且设备陈旧,受季节性影响,销售渠道未理顺,技术服务滞后,真正的专业生物防治技术服务公司寥寥无几,而且业务较难开展,效益不佳。天敌昆虫的生产和推广应用工作大多依附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技术推广部门,如赤眼蜂等天敌能够工厂化生产,但在推广应用中还不能完全实现商品化,特别 我国天敌昆虫市场化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

12、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我国天敌昆虫市场化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我国天敌昆虫市场化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是由于我国在天敌治虫产业化方面实际投入较少,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天敌昆虫生产及应用的技术手段和天敌种类的多样性方面差距还较大,无论是天敌的种类,还是天敌的生产规模,都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精品化、无公害化趋势的要求10,11。 4.2 我

13、国天敌昆虫发展建议4.2.1增加投入。我国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强有力的开发应用物质基础20,然而目前我国的天敌昆虫资源研究与利用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总体上在天敌治虫产业化方面实际投入较少,生产中仍延续传统的技术,缺乏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的研究项目虽已取得实验室阶段的研究进展,但由于缺乏进一步的投入而处于产业化待开发状态。因此,今后国家及相关企业应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强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与成果转化。4.2.2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增加天敌昆虫品种。虽然目前我国已拥有规模化生产一些天敌昆虫的能力,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应用的需求20。由于天敌昆虫产品品种单一,造成季节性生产的限制。一方面厂

14、房、设备、人力闲置;另一方面,又无法满足生产其他种类天敌昆虫产品的需求。而有些天敌昆虫,如螟黄赤眼蜂、丽蚜小蜂、夜蛾赤眼蜂、瘿蚊、钝绥螨、草蛉、螵虫等,虽然已能成功繁殖和饲养,但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尚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无法实现产业化生产规模(某些企业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严重妨碍了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发展)。企业要取得好的发展,必须实现天敌昆虫规模化繁殖研究成果的技术转移,使同一工厂综合生产多种天敌昆虫产品,形成全年生产的模式,完成天敌昆虫生产技术、规模和产业化发展的国际化进程。4.2.3加强对天敌的包装、运输技术的研究。天敌到达用户前的包装、运输技术应大力加强,使天敌在市场流通中安全到达用户。包装还

15、应包括一些内容,如商品名(包装的天敌数量、天敌的生育期、包装中的填加成分等)、目标害虫、使用剂量和频次、使用(释放)方法、适宜的环境条件、贮藏方法、形态粗略描述、天敌作用方式、注意事项等11。4.2.4发展天敌昆虫质量控制标准与检测方法。目前我国己大量繁殖与大面积应用的天敌质量稳定性较差,使得田间防效不稳定。因此,应加大研究昆虫质量控制标准与检测方法的力度。4.2.5引导群众提高对天敌昆虫持续控制作用的认识。一般释放天敌后,不会像施放化学农药那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仅如此,释放天敌控制害虫,也远不能达到农药的防治效果。通常1种天敌对某种害虫的防治效果大约只有40%50%,比较好的能达到70%

16、以上;而使用农药可能达到95%以上。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天敌对害虫的持续控制作用,这成为制约和阻碍天敌商品化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很多地方都只靠少数技术人员通过试验示范进行有限的推广应用。因此,应对农户加强宣传和引导,使他们了解天敌的持续控制作用,促进农业生产中天敌昆虫的推广与应用。4.2.6加强田间应用配套技术研究。在释放天敌控制其目标害虫的同时,需提交用户兼顾其他病虫害防治的技术与产品,只有提供相应技术支持,天敌昆虫才有可能被生产者广泛接受,成为一种与环境相容性好的植保产品。如天敌的助增和释放的组合技术、在IPM体系中生防与其他技术协调应用的技术、利用天敌昆虫携带有益微生物病原菌造成流行病的技术

17、等。4.2.7降低天敌昆虫生产成本。目前,天敌昆虫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饲养成本高,很多天敌都需要活的动植物饲养;难储存,天敌是活的产品,生产出来如果不能马上销售出去,就会增加成本,又由于客户很难确定何时需要天敌产品以及需要量多大,所以生产商不得不承担天敌生产出来卖不出去的风险;在非生产季节,要维持天敌昆虫种群,成本也很高。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天敌昆虫价格昂贵,极大地制约了其商品化进程。因此,如何降低成本,是当前所有天敌昆虫生产厂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成本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才可能拥有广阔的市场10。5结语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害虫的抗药性,这

18、种技术不仅优化了生态环境,还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安全无害。在追求绿色环保理念的今天,以释放天敌为主体的生物防治技术正在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27。可以预见,由于天敌的商品化生产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必将催生众多的天敌生产企业,为我国的农产品安全生产做出巨大贡献。6参考文献 1 庞建军,张淑萍.天敌昆虫利用技术C张广增,徐公天,韩军玲.全国园林植保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04.2 李建良,张冰.农业害虫无公害的防治技术以虫治虫J.植物保护,2006(3):16.3 江梅. 利用昆虫天敌保持生态平衡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1994(7):21.4 靖波.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及综合

19、防治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7(12):51.5 张青,周国强.农药对我国农产品污染的现状及控制对策J.科技资讯,2007,22(2):46-496 倪同良,张建波,李少凡.农药使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控制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557 李萍.瑞典的农药风险控制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7(12):39-41.8李凯年,姜荃.国外对食品药物残留控制的发展趋势J.世界农业,2003(4):7-9.9 万方浩,王韧,叶正楚.我国天敌昆虫产品产业化的前景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1999,15(3):135-138.10 徐学农,王恩东.国外昆虫天敌商品化现状及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

20、,2007,23(4):373-382.11 王大生,张帆. 国内外天敌昆虫产业现状C罗晨,季延寿.第五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暨昆虫保护、利用与产业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2 刘树生,施祖华.赤眼蜂研究和应用的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1996,12(2):78-84.13 刘万学,万方浩,郭建英.人工释放赤眼蜂对棉铃虫的防治作用及相关生态效应J.昆虫学报,2003,46(3):311-317.14 许彪,朱强,谷亨达.提高工厂化生产赤眼蜂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改进J. 辽宁农业科学,2005(5):61.15 陈迅.平腹小蜂繁殖新方法屏膜繁殖法J

21、.昆虫天敌,1988(2):16.16 徐兴学,王文凤.天敌昆虫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粉虱的应用及释放技术J.蔬菜,2006(10):25.17 张世泽,郭建英,万方浩,等.温度对不同品系丽蚜小蜂发育、存活和寿命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2004(3):174-177.18曾垂惠,杨德敏,叶伟军,等.川硬皮肿腿蜂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1997(3):15-17.19 张洁,杨茂发.食蚜瘿蚊研究进展C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20 张帆,王素琴,罗晨,等.几种人工饲料及繁殖技术对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影响J.植物保护,2004(5

22、):36-40.21 程英,李忠英,李凤良.七星瓢虫的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06(5):117-119.22 王广鹏,张帆,孙庆田,等.小花蝽人工大量饲养研究进展J.天敌昆虫,2005(12):83-90.23 李丽娟,鲁新,刘宏伟,等.我国智利小植绥螨的繁殖及应用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4):402-405.24 张帆,唐斌,陶淑霞,等.中国植绥螨规模化饲养及保护利用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2005,42(2):139-143.25 张艳璇,林坚贞,季洁,等.捕食螨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及其产业化探索J.福建农业学报,2000,15(S1):185-187.26 王德安,

23、王金耀.陈红印.侧沟茧蜂繁蜂器的研制及操作规程J.中国生物防治,2001,17(1):43-44.27 林绍光.天敌昆虫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J.广西农学报,2005(1):41-44.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

24、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25、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26、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