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论文语用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doc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968312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翻译论文语用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英语翻译论文语用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英语翻译论文语用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语翻译论文语用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翻译论文语用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用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语用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杨玲(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将翻译学与语用学结合起来后,语境的含义被扩大了,它是指具体的文化韵意,因此翻译不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两种文化在一起的准确传达。本文将语用学与翻译两种学科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着重描述了语用翻译中文化的可译性,以及在文化的影响下需要什么样的译者.关键词语用学;翻译学;文化;语用翻译在我国翻译界,基本存在两大流派:文艺学派和语言学派。前者强调传达原作的艺术意境,因而把“传神”、“入化”视为翻译的最高境界,因此主张对翻译进行美学研究;后者则将语言学的某些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上,要求译作与原作“

2、等值”“、等效”。但是近些年来,西方翻译界又悄然崛起了一个新的流派,他们主张“突破以往语言的囚笼的束缚”,在文化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并将语用学的理论用于翻译研究中,使翻译由对语言的理解转化为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韵意的理解,因此,“语用翻译”这个概念随之诞生。同时,语用学所强调的“语境”这个概念被深化为“文化”,以往所说的话语所发生的环境也被进一步扩大为言语活动发生的文化背景,这两大学科的紧密结合使“语用翻译”这个新的课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一、语用翻译语用翻译同语义翻译相对应,是一种等效翻译观,也是近十多年来翻译理论中出现的一个新模式。它将语用学作为理论基础,并将语用学中的各种理论思想

3、运用到了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把翻译与语用学这两大学科完美结合,使理论与实践在真正意义上达到了相互推动的作用。众所周知,语用学是“推动语言在语境中意义的学问”,它可以从语用语言学和社交语用学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语用翻译也可以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分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问题.语用语言等效翻译近似Nida提倡的“动态对等翻译”(Dynamicequivalenttranslation)。所谓动态对等,主要强调“最切近目的语信息的自然对等”(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inthetargetlanguage)。具体地说,就是在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学的不同层次上,不拘

4、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存原作的内容,用译文中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至于社交语用的等效翻译,则是指为跨语言、跨文化的双语交际服务的等效翻译。这类语用翻译所采取的方法最不固定,译者遵循的原则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在准确理解原作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原文提供的语境,译者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领会原著,故译文不一定要拘泥于原文,而是顺从读者的文化习惯,变洋为土,使他们乐于接受;或强调以原文精髓为目的,译文力求体现原著的风格与文化背景,让读者领会异域的风土人情,增长见识.二“、语用翻译”与“关联理论”语用翻译是一种等效翻译,而且语用翻译可以从语用语言等效、社交语用等效两个方面,甚

5、至从两者的综合等效方面去探讨。随着语用学的最新发展,语用翻译理论近年来又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任何理论都主张要对原文语言有正确的理解;在自然语言的认知和理解问题上,西方语言哲学界和语用学界有过长期深入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D.Sperber和D.Wilson提出“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找关联,要靠推理。而翻译中认为要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认知和理解源发语。因此,关联理论就成为当前知道语用翻译的新论。目前,这种理论正逐渐受到西方翻译理论界的注意.什么是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是认知自然语言的一种理论。其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在接受自然语言信息的过程中通过语境来寻

6、找信息的关联(亦即作出语境假设),然后再根据话语与语境的关联情况进行推理,求得语境效果。语境与话语的关联越密切,推理就越容易,理解话语也越容易;语境与话语的关联越疏远,推理就越费力,理解话语也越困难。笔者认为,翻译作为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其实就是两种语言在两种不同语境下的转换,这种语境,实际上就是文化。翻译可以说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锋,更是两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关联理论从文化转换的角度上来说,其实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说明:语言的关联=文字+文化.三、语用翻译对翻译理论的启示1.文化是可译的自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从语言层面的研究逐步转向文化方面的研究以来,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意义引起了人们

7、更广泛的关注。奈达也在对等的原则一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译者在翻译时,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会引发比不同语言结构更复杂的状况”(奈达:2004,p161),可见,在翻译中,奈达认为对于文化的处理比语言的处理更加复杂。那么,文化的翻译究竟能否实现呢?笔者认为,文化的翻译是完全可行的.众所周知,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世界上所有的人,尽管拥有不同的种族、民族、语言及文化,但是其所生存的物质世界是相同的,人类的生存都离不开基本的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方式。因此,从大体上来说,人类总体的思维模式及其认知方式是一致的。所以,作为跨文化交际从大体上来说是可以实现的,这也是为什么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

8、模式存在了几千年的原因。但是,由于地域、民族间的局部差异,各个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及文化习惯,这些导致了各民族间文化的差异,所有这些差异都是因为认知语境的不同。那么什么是认知语境呢?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如果双方随时知道有关语境的所有信息,交际就可以顺利进行,但是如果双方不能达到所谓的互明,那么,交际就很难继续下去。因此,认知环境其实就是人们所知道的一系列事实或假设构成的集合。在交际中,如果说话人所提到的事物属于听话人认知语境中的一个子集,那么交际双方都可达到“互明”;反之,则会令听话人茫然。说话者一定要在交际活动中力图实现话语的“最佳关联”,而听话者则要寻找“最佳关联”,从

9、而实现交际的顺利实现.翻译作为一种双向活动,首先是译者与原作者的交际,译者要在语言的层面寻找出作者通过语言所传播出的文化信息,这是一个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而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又要预测读者的认知环境,合理地将在第一个环节中发掘的字面信息与文化信息一同传达给读者,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任务是实现译语信息的最佳关联,也就是其译文既要传达原文的文化,又要使这种文化信息被译语读者所接受。例如,在翻译一些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词时,如果不采取一些方法,如增加注解、注释,就会使译文读者感到理解上的困难。因为词语如果离开了必要的文化语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在译文中,增加译语中没有的文化语境,扩充和启发译语读者

10、的认知环境,是翻译中寻找最佳关联和实现最佳关联最好的方法。从这层意义上讲,文化作为隐藏在文字后面的隐含信息,是可以被翻译的,翻译文化的过程其实也是实现最佳关联的过程.2“.语用翻译”对译者的要求目前,我国拥有50万的翻译大军,而在这些人中,精通英汉互译的人占了绝大多数,因此,从数量上来说,我们并不缺乏对语言精通的人,再加上目前国民学习外语的热情,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对两种语言运用自如。另外,我们对于翻译工作者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首先要精通两种语言,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的那样,译者对原语要能“尽窥其妙”,对译语要能“运用自如”.但是,在语用翻译的视角下,一个真正的译者,应该是不仅可以对语言运用

11、自如,而且还应该熟悉语言背后的文化,因此,它是语言与文化的统一。例如,eggplant一词,如果一个译者单方面地将其译为茄子,而不顾文学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其翻译就很有可能被唾弃为滥译,这个词具有深刻的文化韵意,由于它的颜色隶属深褐色,所以它是对黑人的篾称,而且这是纽约市意大利人居住区使用的俚语,如果不了解这个词背后所包含的文化韵味,就不能很好地将这个词的意义准确传达.译者不仅要了解异域的文化,还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通过两相对比,作出真正对等的传译。21世纪,将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发展的时代,因而翻译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各国文化的不断交流和沟通,翻译势必要朝着越来越异化的方向发

12、展,这是一个总体趋势,尽管这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翻译工作者必须把“输入异域文化”、“输出本民族文化”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如果只追求文字的顺畅,而忽视了文字中所蕴涵的异国情调及其异域文化,译者的译作终究会被时代遗弃.语用翻译还只是西方翻译理论中比较新的课题,它将翻译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中的各种理论相结合,使这些学科相互促进而发展,并在实践中得到完善。根据语用翻译理论,翻译就是译意。这个“意”是指意图,原文作者的意图,更广泛地说,就是原文作者所传达的语言背后所引发的“文化”。在翻译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这种背后的意图应该准确地被洞察、被发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翻译目的

13、。因此,在语用翻译的要求下,译者的任务不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传输,对于译者来说,这也是一种挑战。但是总体来说,这个新的翻译模式在国内的发展还比较稚嫩,需要从事外语研究工作的人进一步探讨和深化.参考文献:1MonaBaker.RoutledgeEncyclopediaofTranslationStudie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陈永国.翻译与后现代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4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5林金明,霍金根.简明英美语言与文化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6杨自俭,刘学云.翻译新论(1983-1992)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