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及启示.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970554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及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文: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及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文: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及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文: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及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文: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及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及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及启示.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探析及启示摘要:白鹿洞书院位居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人文教育既体现在白鹿洞书院的学规、管理规范等制度方面,亦在书院教学活动和环境建设等方面有鲜明的表征。本文主要从白鹿洞书院渗透人文教育的不同角度出发,阐释白鹿洞书院的人文教育内涵和实现途径,以期为我国大学人文教育的重构提供些许借鉴。关键词: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启示我国学者李兵提出,儒学人文精神包涵两个层面:其一,士人通过忠实践履儒家的道德规范,并将其内化为自身人格、价值追求,使个体道德达到完善的境界;其二,儒家人文精神的理想在于将儒家的道德要求付诸实践,最终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174白鹿洞书院将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人文教育

2、作为书院活动的灵魂,践履“以人为本”、“内圣外王”的人文价值观,使书院区别于以科举为导向的官学。通过规章制度、教学活动、书院环境建设等,在书院内部形成尊师爱生的情谊、问难论学的风气、道德高尚的人格以及出世入世兼具的精神。一、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的实施(一)白鹿洞书院的规章制度1.学规学规是规定书院的办学宗旨、办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习方法等方面内容的制度性文件,174是书院进行人文教育的制度保障。朱熹所作白鹿洞书院揭示集中体现了儒学人文教育思想,是高等教育史“人文”阶段集大成的代表作。2203儒家人文教育“以人为本”、“内圣外王”的思想,于白鹿洞书院揭示中主要体现为“修身自省”。朱熹指出白鹿洞师生

3、所学之目的为“明义理以修身”,强调自我约束、自觉自省,而非他人约束或功名驱使。揭示的首条即五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实现基本的社会伦理秩序和人文道德规范,朱熹进一步提出学习的五个步骤: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白鹿洞书院师生以人作为主体,充分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自身的道德修养作为“为人”、“处事”的前提。不仅宋代白鹿洞书院揭示为学子提供修身规范,在清代书院日渐沦为科举制度的附庸过程中,白鹿洞书院也秉持了良好的学规。康熙七年(1668)廖文英作白鹿洞书院新规规定白鹿洞书院师生要进行“春秋二祭”,尊重先贤。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王綡作白鹿洞书院

4、戒勉提出八戒八勉,规定学生“读书思取科第”,但是要“道德为上,功名次之”,这种以人为本、道德为前提的人文教育成为区别于科举应试的根本特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原敬根据朱熹的教学理念著白鹿洞书院续规,体现出白鹿洞书院学规上的传承性。2、管理制度白鹿洞书院采用师生共管、自管的管理模式,与学生自修、自管的人格培养方式相得益彰,与儒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相一致。首先,书院内师生共管、自管表现为书院中的许多管理岗位是由在书院内修习的学生和教师担任。提学高蕡享十戒中记载“堂长主诱掖调和洞中学徒,专巡行督视课业勤惰,主洞、副讲即择学徒之优者为之,不称则更易”,“管干副管干专管

5、洞内一切收支出纳、米盐琐碎、修正部署诸务,即于洞中择有才而诚实者为之,不称则易”等。2216洞中事务除主洞、副讲(即当前我国大学设置的正、副院长级别)由郡守礼聘之外,其他职位都是由白鹿洞师生担任。在岗的学生除了能挣一部分银两作为平日生活之用,更重要的是在岗位上进行自我教育,受到“非兼职受不到的教育”。2220这种在岗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管理模式。其次,白鹿洞书院对学生的管理采用行为管理和内心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内心管理是指管理的目的是“教育”,主要表现是学生自觉、自省式的管理。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指出,“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在修身方面要求学生言必行、行必敬、欲毕克、过必改。在处

6、事方面,以义、礼为做事的原则,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外,对待他人他物方面,要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原则等。2201从“修身”、“处事”、“接物”三个方面对学生做了规范要求,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我管理方式,目的是使学生达到心理上的成熟和道义上的认同。(二)白鹿洞书院的教学活动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书院进行人文教育最直接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载体。白鹿洞书院的教学内容在部分著名的书院讲义及策问中有所体现,主要是修身治国之道。众多白鹿洞书院讲义中,被朱熹称为“陆子静义利之说”的“白鹿书堂讲义”颇为著名。陆九渊摘取论语中的一章,以“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为题展开讲述。君子是书院要培养的人才,“义”是人才的标准。这种与孟子的“舍生而取义”的理论相一致比喻,是儒学人文教育的典型象征。从内容上看,他强调了“志”,即树立为人、处事的志向。其次,就书院的人文教育和科举的应试教育,他提出了融二者于一体、统一于教学中的观点,作为解决二者矛盾的根本方法。此外,由陈文蔚所作白鹿洞讲义中,提出“惟日从事于克己之学,孜孜焉死而后已”,以身作则教导众学子克己修身。明朝时期,胡居人作白鹿洞讲义指出“理明身修,则推之天下国家无不治”,仍以“修身为治国之始”教化白鹿洞学子。胡居人比陆九渊更进一步的是,更加强调学子出世,为国家做贡献,希望学子能建人文盛典。罗格亦寓人文教育于

8、应试教育之中,教导学子不能只是“清谈高论”,而要“讲读四书五经大义”,最终“扩充以史传”。2.教学形式我国古代的书院教学形式主要是“导师制”,导师负责学生的修身和待人处事方面。白鹿洞书院主要的教学形式有五种。一是升堂讲说。前文论述的教学内容中,教师进行讲义讲说就是这种教学形式,以儒学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二是认真读书,自行理会。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人文教学思想。三是互相切磋,质疑问难。“讲会”是白鹿洞书院采用的一种重要的相互切磋的教学方式,如白鹿讲会次卜文韵中写道“青云白石聊同趣,霁月风光更别传。珍重个中无限乐,诸郎莫苦羡腾骞”。四是展礼。白鹿洞书院采用“展礼”祭祀先师圣

9、贤的一种仪式,作为一种教学形式。五是悠游山水之间。与学记中称“君子之子学也、藏焉、修焉、惜焉、游焉”吻合。3.教学管理明朝书院制度日趋完善,白鹿洞书院除了白鹿洞书院揭示及书院管理的基本特征外,还设有教学管理律条,作为补充内心管理的行为管理规范。明代李龄,于明成化五年(1469)作白鹿洞书院六戒对学生的礼仪方式、读书顺序、奖惩方式等做了明确规定。礼仪方式上要求诸生“朔望行香及早晚堂仪,俱依府县儒学礼式”,体现出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的儒学精神;读书顺序上要求循序渐进,“先读小学、次读四书五经及御制书、史、鉴”;惩罚措施采用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学生之间的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在平日生活和学习中,禁止学生进行

10、以下行为“拆毁门窗、窗棂、板壁,擅自更改及损坏桌椅、板凳,纵令家人侵取本洞栽植及附近人家竹木”。这些是人文教育中的对行为上的规范教育,是学子人文素质的外显表征,更是书院学子对书院的归属感的外显表现,对维护书院的人文环境有重要意义。4.读书方式我国古代书院是士子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书、修书、著书、刻书等各种活动的教育组织,书院学子以读书作为求知的途径,所以读书的方式益显重要,这也是书院进行人文教育的途径之一。早在唐朝末期,王贞白作白鹿洞赞颂白鹿洞中读书的情趣,“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引来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可见唐末隐于白鹿洞中读书之人,惜时如金。朱熹所创的朱

11、子读书法不仅对白鹿洞书院的学徒影响很大,对改善现在高校学生的读书状况也有现实的意义,其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学为主要学习方法,首先指出读书的目的在于“穷理”,其次指出被后人概括为“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项读书法。此外,明朝时期葛寅亮作白鹿洞书院课语(明万历四十二年)专门为白鹿洞书院学子讲述了读书之道。他所论述读书之道有三点:一是看书不求多,只求精。二是读书的过程在于炼心,默坐宁心是读书要义,指出“使心常如鱼之在水,鹤之在空”才能领略书中所述之精神。三是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理。虽然在明朝时期书院官学化已非常明显,但白鹿洞书院师长仍奉先贤之理,在读书和学习动机上

12、对书院学子加以教化。(三)书院环境建设白鹿洞书院在总体布局和内部环境布置上均恪守儒家人文教育思想,彰显道德教育。其依傍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而建,融于山水之间,将道家“无为”、儒家“出世”和佛家的“隐逸”思想融于一体。除了自然风景的秀美之外,更重要的是人文气息的熏染。在宋元时期,书院的管理者就在“贯道溪”上建了许多座石桥,包括刻有朱熹手题“枕桥”二字的“枕流桥”,溪涧中题刻有“漱石”,溪边岩石上刻有“钓台”等充满人文气息的词字,使白鹿洞周边的山水沾染了人文灵气。白鹿洞学子在充满儒家文化和风景秀美的书院中读书,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修身养性的人文教育。二、白鹿洞书院人文教育启示在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价值观

13、模糊和道德危机的背景下,提高人文教育质量成为各高校的重要课题。白鹿洞书院秉持儒学人文教育理念,坚守“以人为本”、“内圣外王”的教育信条,着重培养书院学子的道德信仰,合理处理人文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为我国高校进一步提高人文教育质量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首先,在教育目的上,高校需要回归传统文化,将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高校困于韦伯提出的“理性化铁笼”,多元化的价值理念渗入大学师生的教学过程,学生心理上的浮躁性凸显。此外,高校学生价值观不清晰引发的道德危机也为高校加强学生自身修养敲响了警钟。回归儒学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人生信仰是我国高校提高人文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其次,在教学

14、制度上,高校需要为学生制定学习规范,将人文教育制度化。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单纯依靠学生的自觉自省是不够的,需要形成一定的制度规范。白鹿洞书院揭示、白鹿洞书院六戒等制度规范对书院学子修身以自省而后称王的学习态度和志向做了引导和规定。我国高校要加强对高校学生道德上的约束和指导,形成条文规范。第三,在学校的管理上,注重宏观和微观方面的结合。宏观层面,结合教授治校,引导教职工和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使其以主人翁的心态维护高校秩序和环境;微观层面,高校对学生的管理需重视内心管理和行为管理相结合,利用“为了学习而管理”的管理模式,将学生的自我管理纳入到学校管理当中。第四,在教学内容上,将人文教育寓于学科教

15、学中,合理地处理人文教育与应试教育间的矛盾。白鹿洞书院在实施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很好地处理了与科举考试之间的矛盾,将“内圣”与“外王”相结合,在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基础之上参加科举考试,为社会做贡献。第五,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是提高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对所读书目的遴选以及科学的读书方法有助于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体系。朱熹创设的朱子读书法以及葛寅亮作的白鹿洞书院课语为当前高校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提供了借鉴。第六,高校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隐性课程在人文教育方面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印烙在高校的方方面面,包括外部环境,如建筑、绿化、雕塑等,也包括师生的言谈举止、

16、学术风气、学生社团文化活动等。我国高校要通过文化和环境的建设提高高校师生的人文素养。注解:宋陈文蔚克斋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明胡居人胡文敬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李才栋.白鹿洞书院史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68清毛德琦白鹿书院志卷八,清康熙五十七年顺德堂藏版陈谷嘉、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445全唐诗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清毛德琦:白鹿书院志卷六,清康熙五十七年顺德堂藏版参考文献:1李兵.书院人文教育及其实施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6(3):74.2涂又光.中国高等教育史论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3李才栋.白鹿洞书院史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63.4刘昌兵.白鹿洞书院的环境特色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5陈谷嘉,邓洪波.中国书院史资料(上册、中册)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6李碧虹.论书院的学生管理J.大学教育科学,2007(3).7邓洪波.中国书院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