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深层次原因分析.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75001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系统论文: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深层次原因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银行系统论文: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深层次原因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银行系统论文: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深层次原因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银行系统论文: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深层次原因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银行系统论文: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深层次原因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统论文: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深层次原因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市农村金融学会第十八次年会交流文章银行系统论文: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深层次原因分析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采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根据现代货币理论,一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物价稳定、就业充分、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由于四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货币政策很难同时实现上述目标,这就要求货币当局根据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对货币政策目标加以选择。障碍分析在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在独立性上还存在两个“软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传导机制的障碍。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一般被认为是市场经济前提下一国政府行为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加强央

2、行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世界金融业的共识和发展趋势。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后,中央银行体制正式确立,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开始形成。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的颁布,使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所加强。但是,由于中国人民银行依然属于一个政府部门,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方面相对有限,如利率水平的调整、年度货币供应增长目标等重要货币政策的变化,还必须上报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的通过和“央行分拆”的酝酿等一系列金融改革的取向,也仅预示着中国向货币政策独立的方向又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仍然未能突破中国人民银行是政府的一个部门的制度界限,如果从目标独立性

3、、经济独立性和政治独立性这三个方面衡量,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差距还比较大。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货币政策不是严格意义上“央行的货币政策”,而是“政府的货币政策”,这也正是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制定效果的深层的首要制度因素。货币政策措施最终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取决于货币政策传导是否顺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货币政策的制定是一回事,货币政策的实施又是另一回事。相对于成熟的市场经济而言,中国的货币政策有其特点。这个特点一是中国的中央银行缺乏有效实施政策的环境,二是,货币政策的“力度强”而缺乏其“柔韧性”。其表现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健全和货币政策工具的匮乏,这是影响货币政策实施的两

4、个深层次原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的是货币政策决策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间变量和最终变量,继而又通过这些金融变量来影响实体经济变量。对于处于转轨过程中的中国来说,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利率机制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官方利率。它规定了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利率,从而相应决定了银行可以从存贷款业务中获得的收益;决定了金融机构在同中央银行交易时获得资金的成本和便利性;决定了那些可以从银行体系获得资金供应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成本。二是由资金供求决定的市场利率。这是衡量资金供求状况的标尺之一,是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水平及其变动。由于存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由于市场分割,这两个市场上的利率走势并不完全

5、一致,彼此间的套利并不充分,难以发挥利率的市场作用。在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选择方面,市场经济成熟的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一个“组合拳”,有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贴现窗口等等。而中国的汇率“盯死”一种外币,失其一利器;利率尚未市场化,又失其一利器;贴现窗口和公开市场操作由于利率的管制,使其政策传导受阻,又失其一利器的大部分锋芒;计划经济下的“信贷额度管理”已经取消,又失其一利器。仅剩的是准备金率、利率的官方调整、大打折扣的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形成了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独有特点。中国的准备金制度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有相当高的法定准备金率,但法定准备金不能用于支付和清算。我们有相

6、当高的超额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对准备金支付利息。在上述条件下,货币政策的传导发生梗阻,超额准备金率发挥了“吸收”或“缓冲”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作用。虽然公开市场操作已经成为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机制,但目前央行在规模、期限和品种上缺乏足够的工具来实施公开市场操作。从作为数量调节的工具看,公开市场操作是有效的,对冲了大量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但利率(价格)调节工具的有限性,使央行在与市场对话时,似乎处于弱势地位,央行票据也增加了央行的财务负担。对策建议一是实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职能与金融行业监管职能的分离,逐步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协调性,加强货币政策实施的监管。在战略上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首先要保

7、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让社会公众相信中央银行有信心和能力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行物价稳定的首要目标。其次要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即货币政策战略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并且容易为社会公众了解和把握,社会公众能够拥有充分的信息和广泛的渠道对中央银行的决策导向和效果做出准确的判断。第三要强化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货币政策战略应当排除可能来自政府和利益团体对中央银行的压力,独立自主行使货币政策的职能。在实际监管中,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履行货币监管的职能,货币监管强调的是为保证货币政策实施而由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进行的监管;行业监管机构强调的是监管机构以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而进行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退出、日常营运

8、等的监管。目前,证券和保险这两个金融子市场已经独立监管,银行监管机构能否建立就成为完善金融行业监管的关键。当然,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子市场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依赖程度显然会不断提高,因此,还要有一个机构,在这三家机构分工监管的基础上,注重整个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以及不同子市场之间的协调。由中国人民银行来担任这一职能是较为合理的,因为银行、证券、保险三个金融子市场的发展也与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密切相关。二是关注微观基础,关注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程度、速度和效果,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微观基础是否追求利润最大化,将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果。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微观基础不追求利润

9、的最大化,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恐怕就难以发挥作用。长期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偏重于使用数量型工具,而较少运用价格型工具。这反映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所留下的烙印:当供求不平衡时,常通过数量型指标来提高供给或者限制需求。反映在金融领域,就是在有通货膨胀压力时,倾向于采用收紧流动性等数量型工具,价格型工具在被选择的次序上往往被排在数量型工具之后。事实上,通过价格进行调节,其效果和灵活性往往远远超出常规想象。为了加强微观基础,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力度和监管指标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例如,随着对不良资产问题的关注,我国监管部门曾经针对不良资产比例的下

10、降提出过具体的数量目标要求。这种监管指标对于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资产比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为了降低不良资产比例,一些金融机构开始加大贷款力度,试图通过扩大不良资产比例中分母的量来达到监管要求,推动了国内新增信贷资产的过快增长,不良资产剥离的效果也不理想。对宏观调控来说,只有建立能够有风险约束和资本约束的微观主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才可能发挥作用。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关键在于如何将货币政策有效地传导到实体经济运行中去,而利率市场化则是货币政策能否有效传导的条件。利率市场化(即资本成本形成的市场化)不仅有利于改进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企业改进经营绩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建立金融市场对利率即资金价格的决定机制,二是建立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利率的调控机制,这方面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