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成长互动关系分析毕业论文1.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980203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成长互动关系分析毕业论文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成长互动关系分析毕业论文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成长互动关系分析毕业论文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成长互动关系分析毕业论文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成长互动关系分析毕业论文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成长互动关系分析毕业论文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成长互动关系分析毕业论文1.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SJ006-1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毕 业 论 文题目: 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成长互动关系分析二级学院(直属学部):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物流管理 班级: 10物流 学生姓名: 朱瑶 学号: 10060439 指导教师姓名: 甘信华 职称: 副教授 评阅教师姓名: 职称: 2014年 5 月摘 要制造业是我国的主导产业,属于国民经济的第二产业,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属于国民经济的第三产业,物流业可以为制造业提供生产性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制造业的发展,而制造业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设施上的支持,所以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促进我国经

2、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常州正处于产业转型阶段,是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常州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鉴于大多数文章对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关系只是处于定性分析的层面,本文基于常州20082013年统计年鉴和2012年投入产出延长表,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和相关理论研究,并且着重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然后单独列出了常州对物流消耗较大的制造企业与对制造业依赖较大的物流企业,运用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表明常州近几年常州物流业和制造业发展状况,分析了这些主要部门之间的相互消耗系数,得出了它们之间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地,运用影响力系数

3、和感应度系数等产业关联指标分析了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感应程度和拉动力度,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可行性建议。结果表明:常州物流业和制造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物流业发展程度还不是很高,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依赖大于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依赖程度;由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表明,常州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大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程度还不是很密切,有待进一步发展。关键词:物流业 制造业 投入产出分析Interaction analysis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growthAbstract Manu

4、facturing is the leading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 belonging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s producer services , which belongs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 the logistics industry can provide production services for the manufacturing

5、 industry , largely affecting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and facilities als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 so the two mutual promotion and common development ,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h

6、inas economy.Currently, the industry is in a transition phase in Changzhou ,it is a critical period of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angzhou to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 Given that most articles for

7、 Changzhou logistics and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 is only at the level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8-2013 and 2012 input - output table to extend ,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and relevance o

8、f theoretical research, especially put out the input-output analysis method, and then lists Changzhou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which consume logistics largely and logistics companies rely on manufacturing largely separately.using the direct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and complete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9、,this article indicates Changzhou logistics and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condition recently,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ption coefficients of these major departments, obtains the degree of dependence between them.Furthly, with the industry related indicators ,such as influence and sensi

10、tivity coefficient, it analyze intensity and stimulating of Changzhou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to identify the problems, and finally make feasible recommend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recent years,Changzhou logistics and manufacturing sectors are in the rapid developme

11、nt , but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not good,the dependence on manufacturing logistics is greater than manufacturing logistics industry ; the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and influence factor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Changzhou manufacturing stimulating the logistics industry

12、is larger than the promotio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o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is not very close in Changzhou , which needs further developments. Key words: Logistics industry input-output an

13、alysis IV目 录一、绪论1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2二、物流业与制造业相关理论研究3 (一)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相关概念3 (二)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相互关系3 (三)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相关理论3 (四)总结4三、投入产出方法的基本理论介绍6 (一)投入产出分析法的起源与发展6 (二)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结构概述6 (三)投入产出分析法的主要参数8四、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产业成长互动关系分析9 (一)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10 (二)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直接消耗系数12 (三)主要物流业部门对制造业的直接消耗系数14 (四)主要制造业部门对物流业的直接消耗系数15 (五)物流业

14、各部门对八大制造业的完全消耗系数16 (六)八大制造业对物流业各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18 (七)物流业与制造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分解19五、结论与建议21 (一)主要研究结论21 (二)政策性建议22【参考文献】26致谢:274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成长互动关系分析一、绪论(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研究背景制造业的发展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所以发展好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如今,物流业作为第三产业,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做了很好的支撑作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产业,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

15、标志4。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服务化、数据化、信息化程度正在提高,但与此同时,制造业物流的发展并不完善,不能为制造业提供良好的服务,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多数制造企业还是热衷于自营物流,不愿也未能很好地将物流生产从其生产服务中合理分离出来,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不能给相关制造企业提供所需的物流服务。在某项调查中显示,制造业企业的所有物流活动中,企业全部自己承担的占26%,全部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占5.2%,自理和委托相结合的占68.8%。而据美国某机构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500家制造业大公司中,将物流业务委托给专业化物流公司占据比例达到69%5,这说明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程度很

16、低。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省的制造业区域最为集中,它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在江苏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常州承有一席之地。所以,作为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制造业成为常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据调查显示,常州制造业企业的自营物流并没有给制造业带来很多便利,其原因是运作成本高、信息的准确及时性较差、作业速度慢等等,这不仅使得物流运作效率低下,而且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因此,将企业的物流服务功能交给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去经营,从而促进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共同发展,这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状况,找出两者之间的产业关联性,针对常州现有物流资源与不同

17、制造业之间的协调互动问题寻求实现路径,并对此现状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以期能够使得两业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引导常州制造企业物流的逐步分离和外包,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转型并且能够促进物流企业功能整合和业务延伸,促进物流业的发展,从而共同促进常州经济的发展。(二)研究方法与内容这个图你还要好好画画,方框大大小小,线条粗粗细细,同一层的框要一致,一样的平,才好看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国内外的研究现 状研究的方法与内 容研究背景及意义物流业与制造业相关理论实证分析物流业与三次产业关系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水平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影响和感应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研究方法图1

18、研究思路图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如上图1所示:首先,说明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的产业互动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其次介绍了一系列关于产业互动的研究方法,并着重介绍了投入产出法,提出了产业关联程度相关指标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以及产业波及特性相关指标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然后对宏观定性的基础上对常州的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调查,接着在资料分析和定量方法运用的基础上,对常州的物流业和制造业两者之间的成长互动更进一步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的依赖程度,彼此影响力和感应程度。最后,根据文章所得出的结论,提出可行性建议。二、物流业与制造业相关理论研究(一)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相关概念制造业5是

19、指根据消费者需求,将能源、物料、设备、技术、资金、信息和人力等制造资源,通过生产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利用和使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其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制造、运输、仓储、订单处理、销售等。由此可见,制造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各产业活动的一系列的发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物流业6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并且将各活动按照实际活动需求组合在一起来满足市场需求的行业。随着近几年的发展,物流已成为新兴行业,不但自身发展迅速,也将为其他行业提供良好服务。(二)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相互关系根据物流业

20、与制造业的定义可知,两业都是由从事某些活动的企业集合组成。在人类活动的初期,制造业与物流业是没有明显的界限,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合作与分工的出现,物流业逐渐从制造业中剥离出来,并随着自身的发展,已经渐渐自成产业。物流业属于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它需要利用各项活动将其他产业进行产业集合,同时,它也属于生产性服务业,为第一、二、三产业的实物生产和服务生产提供服务。目前,物流业发展有三大特点,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也围绕这三大特点,第一是外包,制造企业只有善于将物流外包,才能将更多资源用于核心业务上;第二是整合,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是社会资源的一部分,只有善于整合其他资源才能降低物流的成本,增加效益

21、;第三是信息化,现在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物流企业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大,对及时性、快捷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优化物流流程,有利于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快速对接。(3)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相关理论因为物流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所以在查找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时,生产性服务业与物流业的相关理论都包括在内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相关理论内。1.国内研究现状胡晓鹏,李庆科(2009)7从共生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投入与消耗两个方面设置 4 个指标、2 个融合系数来考察两个产业间的数量协调。并将此方法运用于江苏,浙江和上海,以融合均衡度和价值系数来度量其融合性,以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来测量其互动性,以全要

22、素生产率来测度其质量上的协调度。顾乃华、江静(2006)8等运用我国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分析得出我国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力及效率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徐学军等(2007)8运用共生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交易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生组织模式与交易类型之间都存在着对应关系。马风华(2008)9从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产业、企业和宏观三个层面,按照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的框架,将这两个产业产生的互动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并进行比较。苏秦、张艳(2011)运用生产函数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作为基础,将2009 年国务院提出的制造业十大振兴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制造

23、业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物流业对制造业支撑作用两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九大振兴产业与物流业的联动现状。梁红艳、王健(2013)采用投入产出法与比较分析法,列举了中国与美国、英国、日本等8个国家在1995年、2000年、2005年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这两者之间的产业关联,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物流业发张迅速,处于上升阶段,而发达国家发展程度高,上升趋势平缓。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性存在着四种观点,即需求遵从论、互动论、供给主导论和融合论。第一种,需求遵从论10:认为制造业是包括物流业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前提和基础,包括物流业在内的生产性

24、服务业则是制造业的补充。服务业的发展处于一种需求遵从地位,其通过制造业扩张所引致的服务需求来产生影响。第二种,供给主导论10:认为包括物流业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第三种:互动论10,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表现为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互补性关系。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会增加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反之,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增长也要依靠制造业部门中间投入的增加。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程度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彼此依赖的程度加深。第四种:融合论10,学者们认为,随着3C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生产性服务业

25、与制造业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两者出现了融合的趋势。(4) 总结上述理论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方法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科学详细的研究,国内研究方法包括共生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投入产出方法、SWOT分析等,研究的内容包括江浙沪两业的成长互动、中国与其他国家两业互动研究情况、从产业和企业的角度来考察两者的关系。国外研究更擅长于从宏观层面来剖析这两者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但是大多数的研究只是在于从宏观层面来进行,或者从国家或者省区的整体利益角度来考察,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物流业或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联动发展中的现状、问题、对策等,而对

26、于小区域内的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很少,故对此存在研究领域上的缺陷.投入产出方法11能够根据各产业之间的相互投入,列出投入产出表,并利用各产业关联公式计算出产业关联系数,揭示出了在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的,由于一部门的生产活动不仅由其他部门的直接投入而来,还包括间接投入,所以,由投入与产出,还能够更深刻地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系,以及各部门、各产业在生产与分配使用等活动中的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均衡关系。故本文选定投入产出方法作为本文的研究方法。鉴于国内对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相关研究还停留在理论分析的层面上,因此,本文拟在简要介

27、绍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上,采用产业关联度指标投入产出法多角度解析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程度,以期为政府从多个层面探索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更好地成长互动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三、投入产出方法的基本理论介绍(一)投入产出分析法的起源与发展投入产出分析12方法始于1936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列昂惕夫提出,是一种从数量上系统研究在一个复杂经济系统中不同部门(或产品)之间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数学方法。他把社会经济体系划分为不同的“中间生产部门”和“最终需求部门”,然后利用各部门之间的商品和服务流量的相对稳定形态,把整个体系置于经济理论控制的范围之内。前期,投入产出表及其投入产出模型是静态的

28、,故比较,但经济发展过程是一种扩大再生产的动态过程,为此,列昂惕夫经过系统地研究,于1953年和1970年,先后提出了以差分方程组的形式来表示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并投入生产使用了半个多世纪,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二)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结构概述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成熟完整的经济分析方法,在国内外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结构包括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模型和应用。1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12也称产业关联表。表中的投入,指的是经济活动中各部门产业的消耗及其来源,涉及了最初投入和中间投入。表中的产出,是指部门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总量及其分配数量和去向,又叫流量,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投入产出表的基

29、本结构如表1所示,有四个部分,即中间供需部分、最终需求部分、毛附加值部分,第四部分为空白部分。表1投入产出基本结构表中间供需(投入产出的联系)最终需求(国民收入的实务构成)附加值(新创造的价值)空白部分 2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表可以分为价值型和实物型两种,根据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建立的数学模型称为投入产出模型12。本文分析所用的为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依据横行和纵列的平衡关系,可以分别建立行模型和列模型,其具体形式如表2所示,式中为j部门在生产活动中对i部门产品所消耗的价值量。表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部门1 部门2 部门n小计资本完成消费出口小计物质消耗部门1部门2部门n 小计

30、CICEYX折旧 D劳动报酬社会投 入 VM小计 N总投入 X (1)按行方向建立的数学模型12由表第I、第II象限组成的矩形为产品分配流向表,在此表中,每一行都可建立一个线性方程,表示为i部门(行部门)对j部门(列部门)的投入量以及总产出和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关系。其模型如下: (1)即 (2)(2) 按列方向建立的数学模型 列方向亦可建立列模型12,反映的是各部门投入要素构成或价值形成过程。根据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列向数量可建立的方程组如下等式: (3) 可简写为: (4)在(4)式中,是固定资产折旧系数;是劳动者报酬系数;是生产净税额和营业盈余。这三项之和即是部门初始投入或增加值总量。(三)

31、投入产出分析法的主要参数1产业关联程度相关指标(1)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13也称投入系数,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第j部门的单位总产值直接消耗第i部门产品或服务的数量,计算公式为:= (i,j=1,2,n) (5)式中的取值范围是0l,其值大小表示i、j两部门之间生产技术关联程度。系数的值表明了j部门对i部门的直接依赖程度或牵引作用,反过来也说明了i部门对j部门的直接制约作用或感应程度。由直接消耗系数构成的nn矩阵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如下所示:A= (6)矩阵A反映了各产业部门和产品间技术经济联系。矩阵中的第i(i=1,2,n)行表示的是第i部门对所有列部门生产单位产品的直接投入量,第j列表

32、示第i部门生产单位产值对行各部门产品和服务的中间使用量。(2)完全消耗系数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各产业产品在生产上不仅与相关产业有着直接的联系,还与其他产业有间接联系,为了更好地计算出一部门的生产与另一部门产品生产之间的经济数量关系,所以在计算各产业活动消耗系数中,除了直接消耗外,还计算间接消耗,完全消耗系数13就是用来计算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联系的,它表明的是生产过程的最终产出与完全消耗的线性比例关系。因此,它比直接消耗系数更本质、更全面地反映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完全消耗系数反映了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的总和,它是指第 j产业生产单位产品所完全消耗的第 i 产业的产品数量。利用直接消耗

33、系数矩阵A可以得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为:B=I,其中I为nn的单位矩阵。2产业波及特性相关指标(1)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13表明的是在生产活动中,一产业的生产对其他产业的波及作用,当影响力系数小于1时,表示该部门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对其它部门的生产活动的影响程度小于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当其系数大于l时,则表明该部门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对其它部门的产生活动的影响程度大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 = (j=1,2,n) (7)式中,为影响力系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j列之和。(2)感应度系数 感应度系数13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

34、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系数大说明该部门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感应程度强,反之,则表示对经济发展需求感应程度弱。其计算公式是:= (i=1,2,n) (8)为感应度系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i行之和;为列昂惕夫逆矩阵各行之和的平均值。四、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产业成长互动关系分析(一)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常州市地处江苏省南部,长三角地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经济发达,外向型经济突出,并且响应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同时,常州又是一个具有两头在外的新兴制造业城市和新兴工业化城市,物流业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量大,具有良好的物流业发展基础条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

35、制造业来说,常州制造业基础好、劳动力成本低,再加上常州市政府的强有力的支持,制造业已经成为常州经济发展的支柱,直接影响着常州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江苏省国民经济的发展走向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搜集2008年2013年常州物流业、制造业及经济的发展状况,见表3,并根据此求出物流业和制造业产值自身增长速度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来分析物流业和制造业发展水平,见图2、图3、图4:表3 20082013年常州物流业及经济的发展状况年份200820092010201120122013GDP产值(亿元)2102.232519.933044.893580.993969.874460.94物流业产值(亿元)136.

36、34161.75192.73237.68278.12330.16制造业产值(亿元)948.781073.271210.011386.371537.841751.83根据表3可知道,常州近几年的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迅速,从2008年到2013年的6年的时间,物流业产值翻了1.5倍,制造业产值也增加了将近一倍,说明常州近几年在对物流业和制造业上面的投入是有效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也是不容小觑的。图2 各产值年产图 图3 各产值增长速度图图4 物流业与制造业占GDP比重图从图2和图3上的各产业的年产值走势可以看出,无论是GDP、物流业还是制造业产值,都是呈现上升趋势,物流业近几年的增长速度一般保

37、持在20%左右,除了2012年增速有回落趋势,其余每年增长速度都是呈现上升趋势的,制造业的增速也保持在10%15%之间,其增长速度变化情况和物流业大致保持一致,而且具有同势发展趋势。相比GDP的增长速度,除了2009年和2010年的物流业增长速度略低于GDP增长速度,20112013年物流业增速均高于GDP的增速,说明近几年常州物流业发展还是比较快的。制造业发展也由2012年之前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速变化到2012年之后增速超越GDP,由此可见,制造业发展前景保持良好。从图4的物流业和制造业占GDP比重来看,物流业占GDP比重保持在7%左右,大致呈现加速趋势,制造业占GDP比重也大致保持在40

38、%左右,而且制造业产值占GDP比重明显大于物流业产值占GDP比重,说明常州制造业是常州经济发展的主导型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最大,要尤其注重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由上分析可以得出,常州近几年物流业发展呈现增速趋势,但整体发展程度并不是很高,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提高。相比于物流业,常州制造业发展比较稳定,属于成熟性产业。(二)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为了反映物流业与常州经济的关系,以2012年常州投入产出量作为统计依据,并把常州整个产业分成第一产业()、不包含制造业的第二产业()、制造业()、不包含物流业的第三产业()和物流业()共五大产业,得出其直接消耗系数来分析物流业与三次产业的关系

39、。首先介绍产业分类15: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竹木材采运业等;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物流业外):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住宿和餐饮业等;物流业:公路运输业、铁路运输、水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等。按照上述分类方法,并通过搜集常州统计年鉴和2012年投入产出延长表,整理的常州2012年的投入产出流量表如表4,根据投入产出表计算2012年常州各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见下表5:表4 2012年各产业的投入产出流量表(单位:亿元)投入产出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出合计中间投入209.1224.5251.657

40、9.724.84389.85873.851263.747.25198.61102.7269.8538.02456.45417.47873.92245.32121.03657.28259.3260.541343.49194.351537.84107.9256.76107.36302.3148.62722.97741.751464.7210.9417.875.4757.4842.54204.2373.89278.12合计620.55408.72994.48768.68174.56增加值合计643.15465.2543.36696.04103.56总投入1263.7873.921537.841464

41、.72278.12表5 2012年常州各产业直接消耗系数表0.1655 0.0281 0.0336 0.0544 0.0174 0.0374 0.2273 0.0668 0.0477 0.1367 0.1941 0.1385 0.4274 0.1770 0.2177 0.0854 0.0649 0.0698 0.2064 0.1748 0.0087 0.0204 0.0491 0.0392 0.1530 从表5的直接消耗系数表中可以看出:常州市在生产活动中每生产万元的物流业服务产品,需要直接消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不含制造业)、制造业、第三产业(不含物流业)和物流业产品的数量分别为174元、1

42、367元、2177元、1748元和1530元,可见常州市物流业依赖程度最高的产业是制造业,其次是第三产业,受农业的影响较小。 由此可以得出,在物流业的生产活动中,其对第一产业的依赖较少,主要是因为一些传统的运输、配送、装卸搬运等工具对农产品的消耗比较少,在仓储活动中,也只是涉及到一些辅助设施对垫木、稻草等的消耗;物流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较多,主要是因为物流业活动直接需要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提供的交通运输工具、包装设备、通讯设备、信息处理设备、仓储设备、加工处理设备及相应的仓库、装卸搬运工具等:对第三产业(不含物流业)的依赖关系处于第二,主要原因是物流业需要第三产业提供的金融保险服务、信息技术服务

43、、餐饮服务和一些社会服务等。 从表5的直接消耗系数还可以发现,这五产业生产1万元的产品,对物流业的直接消耗数量为:87元、204元、491元、392元、1530元。由此看出,物流业的发展对自身的消耗是最大的,这是因为在运作过程中,其各环节运输、存储、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等活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需要各环节消耗自身来完成整体的物流服务;制造业的发展对物流业的需求处于其次,这是因为整个制造业的生产活动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持,例如在石油燃料加工、化学用品制造等活动中用到的运输、仓储业务,也需要采购、加工、配送等活动的支持,所以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消耗高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第三产业(不包括物流业)对物

44、流业的消耗处于第三,这是因为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消费产品(邮政、金融、餐饮等),从产品的制造到配送及至最终消费者等一系列活动都需要整套的物流服务来作为支撑;而第一产业的生产活动对物流业的需要是最少的,由此推断物流业与第一产业之间的关联是最少的。(3) 主要物流业部门对制造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为了更进一步地展现物流业对制造业的消耗关系,本文将物流业主要分为八个对制造业消耗较大的部门,在常州统计年鉴以及常州投入产出延长表的基础上,通过搜集制造业对物流业各部门的投入情况,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计算出的2008年和2012年常州主要物流业部门对制造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如表6:从表6中系数可以看出,2008年常州制造业每生产10000元的产品,需要消耗物流业各部门依次为2694元、3391元、834元、1612元、2314元、1142元、1991元、164元,其中,装卸搬运等服务业、城市公共交通运输配送业和航空运输业对制造业的消耗最大,其消耗比例均超过30%,管道运输对制造业的消耗最小,相比之下,2012年制造业每生产10000元的产品,需要消耗物流业各部门依次为4110元、5012元、1907元、2753元、3896元、2147元、2817元、476元,其中每个部门对制造业的消耗都有所上升,尤其是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业,其消耗比例超过了50%,但消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