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导学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150674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老子》五章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高二(下)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老子五章 一、 自学目标:1.理解老子节选各章的思想内容,把握道家的主要思想; 2.熟读老子节选各章,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 3.本节课难点:读懂老子节选各章,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道”、“有”与“无”、“师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的深刻内涵,要做深入研讨。二、自学引导:作者简介: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汉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

2、母亲怀了七十二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是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

3、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老子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 成语: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绝圣弃智见素抱朴以柔克刚 小国寡民 格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三、自学测评:1.读音 音声相和( )夫( )唯弗居受国之垢( )虽有舟舆( ) 2.重点字词 道( )可道( ),非常( )道( )。 名( )可名( ),非常名( )。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 3.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连贯的一段话。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杨朱的贵我人格,

4、();孟子的大丈夫人格,();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再一种便是庄子式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1)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2)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3)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4)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四、自学质疑 :高二(下)自助餐式语文作业 一 选择题 1 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怀抱 B 道可道,非常道 常:永恒的 C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文:文字 D 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居:居住 2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

5、恶已 无,名天地之始 B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涉 D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3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 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 无,名天地之始 B 天下莫柔弱于水 仕宦于台阁 C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D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 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子第一章提到的“道”是指一切存在的根源,具有不可说性,不可以概念化,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根源。 B 第二章强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反映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 C 第七十八章说”受国之垢,是

6、社稷之主”,只要能够蒙受国家的屈辱,就可以做君主. D 第八十章里.老子认为,让百姓不用各种器具, 不去冒险,只要满足他们的温饱需要,就可以使国家太平发展.二 课内重点句子翻译1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2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4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导学案1.读音 音声相和(h)夫(f)唯弗居受国之垢(gu)虽有舟舆(y) 2.重点字词 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可道(演说,说出),非常(非:不是;常:永恒不变的,为两个词)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名(名词、名称、称呼等)可名(叫出),非常名(名词、名称、称呼等)。此三者,以为文不

7、足(以为:应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它)作为”之意)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即使,表假设关系)。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四个词都是使动用法)。3.自助餐一 1 B (A 抱 持守 C 法律条文,原则 D 占有) 2 B 两个“虽”都作“即使”(A 第一个“之”主谓间,取消独立性,第二个“之”为助词,“的”;C 第一个“而”表示转折,第二个“而”表示因果;D 第一个“为”是动词,做,第二个“为”是句末语气词,表反问)3 C 前者是宾语前置句,后者是否定陈述句(A 均为判断句 B 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D 均为定语后置句) 4 A (B 此句并非消极,而是主张个人要消除掉私欲;C 绝对

8、化的表述 D 这种主张是一种倒退,不能使国家发展)二 翻译要点:1 “莫柔于水”“莫能胜之” 2 “见素抱朴”“绝学 3 “生”“有”“为”“恃”“居” 4 “甘”“美”“安”“乐”导学案1.读音 音声相和(h)夫(f)唯弗居受国之垢(gu)虽有舟舆(y) 2.重点字词 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可道(演说,说出),非常(非:不是;常:永恒不变的,为两个词)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名(名词、名称、称呼等)可名(叫出),非常名(名词、名称、称呼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以为:应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它)作为”之意)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即使,表假设关系)。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9、(四个词都是使动用法)。3.自助餐一 1 B (A 抱 持守 C 法律条文,原则 D 占有) 2 B 两个“虽”都作“即使”(A 第一个“之”主谓间,取消独立性,第二个“之”为助词,“的”;C 第一个“而”表示转折,第二个“而”表示因果;D 第一个“为”是动词,做,第二个“为”是句末语气词,表反问)3 C 前者是宾语前置句,后者是否定陈述句(A 均为判断句 B 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D 均为定语后置句) 4 A (B 此句并非消极,而是主张个人要消除掉私欲;C 绝对化的表述 D 这种主张是一种倒退,不能使国家发展)二 翻译要点:1 “莫柔于水”“莫能胜之” 2 “见素抱朴”“绝学 3 “生”“有

10、”“为”“恃”“居” 4 “甘”“美”“安”“乐”导学案1.读音 音声相和(h)夫(f)唯弗居受国之垢(gu)虽有舟舆(y) 2.重点字词 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可道(演说,说出),非常(非:不是;常:永恒不变的,为两个词)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名(名词、名称、称呼等)可名(叫出),非常名(名词、名称、称呼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以为:应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它)作为”之意)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即使,表假设关系)。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四个词都是使动用法)。3.自助餐一 1 B (A 抱 持守 C 法律条文,原则 D 占有) 2 B 两个“虽”都作“即使”(A 第一个“之”主谓间,取消独立性,第二个“之”为助词,“的”;C 第一个“而”表示转折,第二个“而”表示因果;D 第一个“为”是动词,做,第二个“为”是句末语气词,表反问)3 C 前者是宾语前置句,后者是否定陈述句(A 均为判断句 B 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D 均为定语后置句) 4 A (B 此句并非消极,而是主张个人要消除掉私欲;C 绝对化的表述 D 这种主张是一种倒退,不能使国家发展)二 翻译要点:1 “莫柔于水”“莫能胜之” 2 “见素抱朴”“绝学 3 “生”“有”“为”“恃”“居” 4 “甘”“美”“安”“乐”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