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152588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单元测评A 人教版必修2.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第三单元测评A(基础过关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禅让/慧空禅院奢华/华而不实庐冢/筚路蓝缕B.公仆/前仆后继懈怠/感恩戴德究竟/咎由自取C.懿淑/化险为夷忏悔/诲人不倦诡计/雄伟瑰丽D.哂笑/深思慎取规范/奉为圭臬漫漶/涣然冰释解析:A项,分别读shn/chn,hu,l/l;B项,分别读p/p,di,ji/ji;C项,分别读y/y,hu/hu,gu/gu;D项,分别读shn/shn,gu,hun。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2、项是()A.B.C.D.解析:D项,“谬”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于”,介词,表处所;介词,表对象。B项,“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C项,“而”都是连词,表顺承。D项,“以”,连词,用来;连词,相当于“而”。答案:C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后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著有栾城集。C

3、.苏轼在散文写作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作创作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书法成就上为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D.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解析:B项,表述错误,栾城集是苏辙的作品集。答案:B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现在流传于世的兰亭序,被认为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但它传奇的身世、真本的失踪以及化一成千的传本,引起了无数关于其真伪的笔墨官司。从兰亭序传世的摹本法帖看,可以说一帖有一帖之特点,兰亭序同样也有自身的风格特点,不同于王羲之其他传

4、世的摹本法帖。这是论辩各方都看到的事实。但是这个差距究竟是王羲之本人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法帖之间的差距,还是不同书家之间的差距呢?在20世纪的“兰亭论辩”中,郭沫若一派认为,兰亭序皆属唐人辗转叠摹钩填,由于辗转叠摹者“间用我法”,笔法神韵与原迹逐渐失真而相去日远。但从现在能看到的王羲之以及王氏家族的众多唐摹本来看,当时摹写水平之高是大家都公认的,而为什么一提到兰亭序,就传摹失真,就过多地带有后人的笔法了呢?而兰亭序是唐太宗费尽心血才得到的,自然会让宫廷中最好的临摹高手如冯承素等来临摹,而这些临摹高手为什么偏偏把兰亭序摹得如此失真,连其他一般的作品都不如?最近,徐利明认为:“兰亭序神龙本所依据的底

5、本之失真严重。”他“推测神龙本所依据的底本很可能是隋末唐初人的临本,与智永书法尚有明显的距离,而与王羲之真迹的差距则更远”。而真本兰亭序“应具有与王羲之及其家族诸人的种种尺牍传本墨迹所共有的书法用笔的基本特征,不能脱离这一风气范围和笔法模式”。可以说徐利明在研究中循着正确的方法,也看到了实质性的问题,但最终还是没能坚持自己的方法和思路。而启功先生的思路和方法是最为简明、清晰的:“回来再看今传的兰亭序,无论神龙本或定武本,一律纯然是唐代风姿,但用丧乱帖姨母帖等唐摹简札墨迹来看,风格不相同。从书法风格看,兰亭序既与丧乱帖姨母帖等帖不同,而丧乱帖姨母帖等帖又保存了一定分量的王羲之风格,那么写兰亭序的

6、必定不是写丧乱帖姨母帖等帖的人,就是说兰亭序必定不出于王羲之之手,可以说是毫无疑问。”沿着这一思路,通过比较王羲之传世的各种临摹本墨迹,徐利明认为王羲之传世的各种临摹本墨迹之间书体不一样,书写时间有先有后,写法还有些差异,但“气息相通,用笔有鲜明的基本共同点”,而“兰亭序因很难进入这个大氛围之中而成为孤例”。而且通过和王氏家族的书法进行对比,结果是“自东晋迄梁朝的王氏书家墨本几十帖”,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而且“与王羲之用笔相一致”,“而兰亭序帖的用笔正与之相违背”。刘涛则首先比较分析了王羲之的各种摹本以及十七帖,认为“诸帖虽然书体不一样,书写时间有先有后,写法还有些差异,但是笔体的共性特征也是

7、显而易见的”。他进一步把王羲之和万岁通天帖作了比较,认为“自东晋迄梁朝的王氏书家墨本几十帖,笔画都有钅舌锐方硬,沉稳厚重的特点。由王书的笔画特点来考察神龙本兰亭序,我们发现起笔处常带有尖细的弯头,一些笔画映带牵丝不自然,有些笔画薄弱流滑,我认为,这正是神龙本兰亭序失真之处。帖中也有一些厚重或方硬的笔画,但沉稳不足,或已失钅舌锐”。5.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世的兰亭序摹本法帖各有各的特点,不同于王羲之其他传世的摹本法帖,所以引发了无数关于其真伪的笔墨官司。B.兰亭序真伪之争的核心是,论辩双方都认同兰亭序摹本法帖和王羲之其他传世法帖有差距,以及是什么造成这种差距。C

8、.郭沫若一派的观点认为兰亭序是经过唐代许多人临摹,其间都带入了自己的笔法,故逐渐失真,与原迹的距离越来越大。D.作者认为郭沫若一派如果把原因仅仅简单归结为传摹临写过程中带入了后人的笔法而失真的话,许多现象是无法解释通的。解析:B项,兰亭序真伪之争的核心是此帖与王羲之其他传世法帖间的差距究竟是年龄、法帖之间的差距还是书家之间的差距,而非“论辩双方都认同兰亭序摹本法帖和王羲之其他传世法帖有差距”。答案:B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徐利明在研究中所循着的正确方法就是,先推测兰亭序摹本所依据的底本的真伪,再判断其是否为王羲之的真迹。B.徐利明认为“兰亭序神龙本所依据的底本之失真严重”

9、,所以他的研究依然没能走出摹本失真的老路子。C.启功先生的研究方法是直接把能代表王羲之风格的各种法帖和兰亭序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再判定其差距是什么。D.启功先生认为丧乱帖等帖“保存了一定分量的王羲之风格”,而兰亭序与之不同,故非王羲之真迹。解析:A项,表述不正确。徐利明在研究中所循着的正确方法与C项所言启功先生之方法相同。答案:A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徐利明认为王羲之传世的各种临摹本用笔有鲜明的基本共同点,唯有兰亭序是例外,所以这是不同书家之间的差距。B.徐利明还将兰亭序和王氏家族的书法进行对比,认为兰亭序与东晋迄梁朝的王氏家族的书法特征也有很大的差距。C.刘涛也认为

10、王羲之的各种摹本笔体都有显明的共同特征,而兰亭序不具有这些特征,所以他得出的结论和徐利明相同。D.郭沫若一派的观点和启功一样,都认为兰亭序的差距是不同法帖之间的差距,而徐利明、刘涛认为这是不同书家的差距。解析:D项,启功认为兰亭序“必定不出于王羲之之手,可以说是毫无疑问”,可见他的观点是“不同书家的差距”。答案:D三、古诗文阅读(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5分)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

11、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

12、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注:巉(chn)岩:险峻的山岩。披蒙茸:披,分开;蒙,覆盖;茸,这里指杂草。冯夷:水神名。玄裳缟衣:玄,黑色;缟,白色丝织品;裳,下裙;衣,上衣。畴(chu)昔:往昔,从前。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从:跟随。B.顾安所得酒乎安:哪里。C.掠予舟而西也西:西方。D.道士顾笑顾:回头看。解析:C项,“西”,名词用作动词,向西飞去。答案:C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

13、所止而休焉B.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C.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D.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解析:赋文中有许多“四六句”、对偶句,在把握大意的前提下,可据此断开。答案:B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二段写泛游之前的活动,交代了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做的准备。B.第三段中的“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C.本文中道士化鹤的描写,反映出作者

14、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态;赤壁赋中“苏子”的议论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思想。D.本文和赤壁赋都表现出一种消沉和虚无的思想,这正是作者的思想局限造成的。解析:D项,“消沉和虚无的思想”不准确。答案:D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解析:翻译这两句话时,第(1)句要把握“曾”“几何”的意思;第(2)句要结合注释,理解“畴昔”的含义,把“非子也耶”的语气翻译出来。参考答案:(1)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2)昨天晚上,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参考译文: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

15、晚上,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喜欢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唱,互相应和。过了一会儿,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习习,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很像松江的鲈鱼。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了好久了,为了应付你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

16、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高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感觉忧伤悲哀,紧张恐惧,感到害怕而不敢停留了。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冷清清。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两只翅膀像两个车轮,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然长

17、鸣,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哎呀!我知道你了。昨天晚上,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二)古代诗歌鉴赏(7分)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江宁夹口三首(其三)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

18、用意基本相同。两诗借此营造了一种什么氛围?(3分)解析:在解答此题时,要紧扣与“月黄昏”相关的意象、客船、江水、夜店、半死的枫树分析,上述景物给人的是萧条、空旷、荒寂的感觉,再加上昏黄的月亮,其意境氛围可想而知。参考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的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字,一用“犹”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解析:本题要求比较两个副词运用的巧妙程度。要联系诗歌的景物描写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立足于“炼字”的修辞效

19、果来分析。答案不止一种,见仁见智,贵在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应”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的慨叹,也表达出诗人在孤寂愁苦中力求开拓的一种心情。“犹”字也很新奇。去年系舟的痕迹如今仍在,意在暗示在此停泊的客船不多,突出了荒村野店的孤独寂寞。能通过比较鉴别,答出“应”与“犹”任何一字的妙处均可。答案示例:“应”字更好,“应”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字则无此意趣。或“犹”字更好,“犹”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诗人孤寂怅惘的

20、心绪。而“应”字却不能道出此意。(也可以认为二者各有其妙,但要分析二字的妙处)(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3.将下列名句名篇补写完整。(1)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王羲之兰亭集序)(2)桂棹兮兰桨,。,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3),;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答案:(1)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2)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四、语言文字运用(11分)14.仿照下面示例,选择下面提供的文字部件组成两个新的汉字,并分别撰写一段该汉字的解说性文字。要求:解说性文字至少使用比喻或拟人中的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字。(3分)解析:语句必须写到选择的部件及组

21、合起来的汉字,同时至少含有比喻或拟人中的一种修辞手法。答案示例:“泪”,凝聚在目中的水看不得一丝悲欢离合,几语凝噎挣脱了,那都是泪。“孝”,每一个孩子都是每一位老人的基石,稳健的基石才能扛起一个个孝。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不超过10字。(4分)人生的痛苦,源于活得太清楚了。眼是审美的,结果纠缠在丑中,最后都审了丑。心是收藏快乐的,结果困于计较中,。不是生活有多少,。幸福的能力,其实是取舍的能力和过滤的能力。解析:从前后的连贯看,第句应填“困于计较”的结果,句式要如“最后都审了丑”;第句要与“不是生活有多少”相照应。参考答案:最后都

22、剩了痛自己就要清楚多少16.下面是三副围绕“文明,一点就够”的主题宣传画,请联系第二幅画的文字,给另两幅画配上文字。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和画面相关,每处不得超过12字(含标点符号)。(4分)解析:从内容上看,要扣住“文明,一点就够”的主题;句式要与“浪费少一点,节约多一点”相似,有“少一点多一点”之类的话。参考答案:噪音少一点,宁静多一点冷漠少一点,关爱多一点五、作文(60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问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前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

23、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这一点儿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请以“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示例:材料告诉我们:在物质利益面前,既要看到自己,又要看到别人,更要想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民族利益。对一个人而言,大到人生,小到生活中的小事,看到自己的同时也看到别人,具有提升人生境界的积极意义。就小的方面来说,如学习书法,学习之初,多看别人的字,打好基础,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看到自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字,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成绩。因为此题

24、是一道“关系型”的题目,应注意辩证分析,多角度考虑问题。最佳立意是既看到自己,又看到别人,放飞心灵,取长补短,提升自己,不断超越,最终实现自身的蜕变。例文:为内心开扇小窗一间小小的房,周围厚厚的墙,中间没有任何思想,或纯洁的,或龌龊的,统统没有。或者说,那时根本没有关于纯洁、龌龊的概念,那就是初生的你心里的景象。后来景象的不同不过在于你后天的装修罢了。王羲之感叹:“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我想他指的那些人为自己的心房安上了一扇门。关上门,门里只有自己,或孤芳自赏,或黯然神伤:怕一打开门,所有的空间就全部给了别人。敢问:“何处是自己心灵的归宿?

25、”那么,何不为自己的内心打开一扇小窗?心有小窗,便会有阳光进来,带上些花香或是温情,让自己不会远离社会这个大家庭。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报以赞叹或是欣赏;看到别人的缺点或是社会的污浊,我们真诚地指出并给予帮助,让他人或社会更美好。心有小窗,便会有自己的思想储存,我们便有了属于自己的天地,在那里清静地审视自己。我们判断,我们挑选,不断地经营自己的心灵,容许窗外的人对自己做出不论是公正或是不公正的裁判。时刻相信,不论当时人们如何评价,历史总会对我们做出最公正的评定。看到自己、看到别人,门里窗外,竟是如此的不同。心中安小窗,活出真自己。打开内心的那扇小窗,看到别人,提高自己;帮助别人,升华自己。李煜,

26、一个失败的君主,却也是一个成功的词人。一扇门将成功与失败的界线分得如此明了。曾几何时,雕栏玉砌,宝马香车,便爱一晌贪欢、香气满路。却不知将自己的心灵之窗打开,审视民生疾苦。偏落得旧时天上,此刻人间,空对“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绪,怅看流水、落花、春去。若后主心开小窗,心系民生,宵衣旰食,我想,李煜的形象将不再是一种有着残缺的美。聚散有道,义利兼能。五星和紫荆维系他一生的光荣。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就是感动中国的慈善家霍英东。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抛却心门,守护心窗,他看到了自己,使自己从一贫如洗到家财万贯,他心房溢满的是自强;同时又看到别人,毫不吝啬自己的一切,用同情与善良使自己更加充实。也给自己内心开一扇小窗吧!看到自己的同时别忘看到别人,关注别人的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挥洒与宁静的空间。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