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154301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新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最新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最新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3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单元综合测试三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典诗歌的“情理交通”这里所说的“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诗歌的美感;“理”则不只是一般的“理趣”,更侧重指一种人生体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但我以为没有纯粹的“情”或纯粹的“理”。在优秀的诗歌作品中,“情”和“理”总是共生交织的,也就是说,情感和体悟总是同时出现的。凡体悟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而从情感中也总能得到一些体悟。这些情感和体

2、悟是超越了技术层面的东西,只有投入一己的人生体验,拿它去和古人碰撞,你才能读懂古人,和他们息息相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生,进而思索探求自己的人生。这样,读诗就不再是文学鉴赏或研究层面的一种行为,而是上升为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活法。这才是高境界,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么豪隽,那么豁达,那么纯净,那么不经意,他把自己的人生浓缩在一场雨中,我们的人生也随之绽出洗礼过的清新和芬芳。再读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

3、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那种孤寂,那种落寞,那种忧患,那种清醒,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可谁能像黄仲则说得这样透彻?名篇之所以为名篇,名句之所以为名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挑动别人的生命之弦,形成长时间的共振和回响。我在读古诗词时经常有一些篇句萦回脑际。仅以近古的创作而言,比如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比如吴文英的“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比如袁凯的“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比如张文光的“偶得故人天上句,如怀明月夜中行”,他们会让我感到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

4、华的流逝。这些诗句像烙铁一样,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在为一家期刊作龚自珍诗选时,我在很有限的篇幅中略去了不少名篇,而选入了一首一般选家都不会注意的己亥杂诗第八十首:“夜思师友泪滂沱,光影犹存急网罗。言行较详官阀略,报恩如此疚心多。”为何如此?龚定庵写出了我的心声!在讲解部分我写道:“诗有多种读法,其中一种与年龄和阅历有关。如上这一首不太引人注意的诗,以前我读不懂,大概也是不会选的。但近日先师严迪昌先生遽归道山,在写完一篇纪念他的文章之后读到这篇作品,则如中雷击,轰然而有共鸣,刹那间体会到了定庵写下此二十八字时内心的沉痛和悲凉。”读诗,说到底是读人,读人生,能读到这个境界是一种幸福。1

5、下列关于“情理交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所谓“理”,则更倾向于指人生体悟。B在优秀诗歌中,没有纯粹的“情”和“理”,两者常常共生交织,同时出现。C我们只有做到和古人“情理交通”,才能真正读得懂诗歌,而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没有用的。D“情理交通”不仅指诗歌中的“情”“理”共生交织,更指读者要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和古人“交通”。解析:A项“情”还包括“诗歌的美感”,B项“常常”不对,原文是“总是”,C项“技术层面”是读懂诗歌的基础。答案:D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深透地道出了对孤寂与落寞的感悟,读到这首诗的人都会很有这样的感触。

6、B名句之为名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普遍存有的情感、体悟,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C“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和上文黄庭坚、吴文英、袁凯、张文光的诗句内涵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D由于作者悲痛的心情和己亥杂诗第八十首“思师友”的情境十分契合,所以读后作者“如中雷击”,于是他读懂了诗歌的“沉痛和悲凉”。解析:A项原文“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暗含有过这样情形的人才能对这句诗特别有感触,而不是“读到这首诗的人都会”。答案:A3对全文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读者能不能读懂诗歌,不仅和他的艺术修养有关,更和他的人生体悟相关。B常人的境界不高,因为他们没有把

7、读诗上升到一种生命方式。C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的,应该就是能和自己建立起“情理交通”关系的诗句。D我们的人生体悟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诗歌反过来也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解析:B项偷换概念,强加因果。答案:B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先府君行实张惠言先府君,讳蟾宾,字步青,号云墀,姓张氏。其先自宋初由滁迁常州,常州之张多由滁,谱牒废,世不可纪。其后曰端,当明弘治中,居南门德安里,是为大南门张氏。张氏非大南门不共谱。端孙钦,钦生洲。洲生宏道,万历中举于乡,官开封府通判,生典。典生以鼎。以鼎生铭伛。铭伛生采。采生金第,娶于白,生府君

8、。自典至金第,皆补郡县学生,有文章名,世以教授为事。而铭伛当明之亡,独不为制举业云。府君生九岁而孤,有兄曰思楷,弟曰瑞斗。家贫,日不得再食,奉白孺人教,兄弟相厉以儒学。补府学生,试高等廪膳,常教授乡里间。其后游沅州,一岁得疾归,遂卒,年三十有八。府君既不得志于世,无所表见,又不获永其年,充所学以致不朽,所论著皆未就。其卒时,惠言方四岁,翊遗腹四月而生,凡其言行可纪者弗得闻,闻之于人所传,又弗敢审。而府君之执友汤先生宾辂、郑先生梦杨,笃行君子也,知府君深,守道德,不毁誉,故著其言,以为府君行实焉。汤先生曰:“君好学深思,不事穿凿,善为诗及制举文,操纸笔立就,性沉挚,寡欲少言,尤不喜说人过。与人交

9、,不设城府,久而能敬。”郑先生曰:“薛心筠、董仲容、汤宾辂,君兄弟总角交也。宾辂抗希古人好考核故事不轻出门户君兄弟与仲容则常集于薛氏予亦时时在坐雍容出论议率常连日夜君色温而恭言简而中余心敬宾辂而酷爱君,谓两人于人道近也。笃于孝友,平生未尝与人迕,人亦未尝迕君。或问之曰:天壤间何处可使性气?其为人如此。”郑先生又言:“府君有异表,中夜目光闪闪,或一二尺许。尝自言:秋夜偶玩月,见河汉间云鳞鳞,士女数十人,云裳霞佩,执诸乐器,飘飘过太虚,肤发纤悉可辨云。”汤先生名修业,郑先生名环,皆常州武进人。(节选自张惠言文选)注:府君:作者的亡父。廪膳:廪膳生员,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10、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宾辂抗希古/人好考核故事/不轻出门户/君兄弟与仲容则常集于薛氏/予亦时时在坐/雍容出论议/率常连日夜/君色温而恭/言简而中/B宾辂抗希古人/好考核故事/不轻出门户/君兄弟与仲容则常集于薛氏/予亦时时在坐/雍容出论议/率常连日夜/君色温/而恭言/简而中/C宾辂抗希古/人好考核故事/不轻出门户/君兄弟与仲容则常集于薛氏/予亦时时在坐/雍容出论议/率常连日夜/君色温/而恭言/简而中/D宾辂抗希古人/好考核故事/不轻出门户/君兄弟与仲容则常集于薛氏/予亦时时在坐/雍容出论议/率常连日夜/君色温而恭/言简而中/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抗希古人”即“抗志以希古人”

11、,“古人”不应断开;根据文意“温而恭”“简而中”分别修饰“色”和“言”,故“恭言”连接不当。答案:D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教授:学官名。教授之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官官员。此处指教育后生,传授学业。B制举:即“制科”。历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始于汉,皇帝常称制诏,提出问题,亲自策问应举之士。C总角:古时汉族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D太虚:有多种含义,一种是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万物最原始的实体气。此处谓空寂玄奥之境。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有关文化知识的能力。太虚:天空。答案:D6下列对原文有关

12、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父出身书香门第。从张典到张金第,都曾补授郡县生员,因有文章出名;有位先辈张宏道,考取举人,曾做过通判。B先父少孤家贫,不幸英年早逝。他九岁丧父,家里贫穷,后参加廪膳生员科考试,仍不得志;到沅州游学一年后,得病回来,离世时年仅三十八岁。C先父为人淳厚朴实,深受友人爱戴。他不做穿凿附会的事,性格沉稳真挚;先父的好友汤宾辂先生特别爱戴先父。D先父未得长寿,其子深表哀痛。先父离世时,作者年仅四岁,所以只能靠深知先父的朋友的回忆讲述,记录先父的生平事迹,以表哀思。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有关内容的能力。“先父的好友汤宾辂先生特别爱戴先父”理解错误。由原文倒

13、数第二段“余心敬宾辂而酷爱君”可知,这是郑梦杨先生说的话,而非汤宾辂先生。答案:C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家贫,日不得再食,奉白孺人教,兄弟相厉以儒学。译文:_(2)其卒时,惠言方四岁,翊遗腹四月而生,凡其言行可纪者弗得闻,闻之于人所传,又弗敢审。译文:_答案:(1)家里贫穷,每天不能吃两顿饭,遵奉母亲白氏的教诲,兄弟用儒家道德修养之说来相互勉励。(关键词“再”“奉”“厉”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他死的时候,我才四岁,遗腹子张翊在他去世四个月后出生,他所说所做的值得记载的也无从得知了,从别人传闻那里得知的(有关他的事迹),又不敢细察。(关键词“凡”“弗得闻”“

14、审”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先父,名蟾宾,字步青,号云墀,姓张。他的先祖从宋代起由滁州迁到常州来,常州的张氏大多由滁州迁来,家谱已经毁坏,世代不能记述。祖先的后人名叫端,出生在明弘治年间,居住在南门德安里,这是大南门张氏。张氏不是出于大南门的不共谱。张端的孙子是张钦,张钦生张洲。张洲生张宏道,万历年间在乡试中考取了举人,官至开封府通判,张宏道生张典。张典生张以鼎。张以鼎生张铭伛。张铭伛生张采。张采生张金第,张金第娶了白氏,生先父。从张典直到张金第,都曾补授郡县生员,(因为)有文章出名,(所以)世代以教授生徒为生。而张铭伛生在明亡之际,唯独他不参加科举考试。先父九岁时就成了孤儿,有兄长

15、叫张思楷,弟弟叫张瑞斗。家里贫穷,每天不能吃两顿饭,遵奉母亲白氏的教诲,兄弟用儒家道德修养之说来相互勉励。(后来)补授先父为生员,(他)参加高等廪膳生员科考试(之后),常在乡里靠教授生徒谋生。那以后他到沅州游学,一年后得病回来,就离世了,享年三十八岁。先父在世上已经不得志,无处施展才华,又没有活得长寿,来充实他的学问以使其不朽,他的著述都未能完成。他死的时候,我才四岁,遗腹子张翊在他去世四个月后出生,他所说所做的值得记载的也无从得知了,从别人传闻那里得知的(有关他的事迹),又不敢细察。而与先父志同道合的好友汤宾辂先生、郑梦杨先生,都是品行朴实的君子,(他们)对先父了解较深,而且(为人)坚守道德

16、,不轻易(对人)褒贬,因此(我)记下他们说的话,把它作为先父的生平事迹。汤先生说:“你父亲热爱学习深入思考,不做穿凿附会的事,善于写诗歌和科举应试文章,拿来纸笔立刻就写成了。性格沉稳真挚,欲望、言谈少,尤其不喜欢说人家的过错。(他)和人交往,心中没有城府,时间久了,赢得别人的敬重。”郑先生说:“薛心筠、董仲容、汤宾辂,是你父亲年幼时就结下的好朋友。宾辂志向高远,喜好考证查核旧事,不轻易出门。你父亲兄弟俩与仲容就常常聚集在薛家,我也时时在座,从容地发表议论,往往连日连夜。你父亲态度温和而恭敬,言谈简洁而中肯。我内心敬重宾辂但却特别爱戴你父亲,认为他们两个人在合于圣贤之道方面是接近的。你父亲在孝顺

17、父母、友爱兄弟方面是切实淳厚的,平生不曾和他人有过什么抵触,别人也不曾与你父亲有过什么抵触。有人问他说:天地之间哪里可以发脾气?他的为人就是这样的。”郑先生又说:“你父亲有不凡的仪表,半夜里双眼目光闪闪,有时有一两尺多长。曾经自言自语:秋天夜里偶然赏月,看见河汉之间云彩鳞鳞,有仕女数十人,穿着云裳戴着霞佩,手拿各种乐器,飘飘然经过天空,肤色纤毫都可辨认。”汤先生名修业,郑先生名环,都是常州武进人。(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回答89题。商调黄莺儿赠燕【清】张潮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注。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注:

18、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8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拟人手法贯穿全曲,燕子便是描述对象。“王谢堂前”是用典,王家和谢家是魏晋豪族,后人在诗词中使用“王谢”代指世家门阀。写燕子的内容是实,通过燕子、珠帘、乌衣写“老僧”,为虚写。答案:拟人,用典,虚实结合。9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7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中重要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分析能力。文学作品中写什么不写什么,不是按生活常态来确定的,而是根据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来确定的。作者写此曲并不是要表现燕子的生活状态,而是要

19、抒发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当然就没必要去写燕子衔泥了。答案: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斑剥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表达君子并非和常人不同,而是有所凭借的两句是“_,_”。(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朝菌不知晦朔蟪姑不知春秋(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

20、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保护现场滕刚异乡人看见一辆卡车从东面开过来,一边向卡车招手,一边向山下奔去。异乡人刚奔上61号公路,忽然听到一声巨大的刹车声,异乡人转身一看,发现那辆卡车把一个人撞倒在路中央,被撞的人刚坐起来又倒了下去。卡车司机跳下驾驶室,跟被撞的人说了几句什么,便向东奔去。异乡人奔过去,见被撞的人浑身是血。异乡人说:“司机呢?”被撞的人说:“报警去了。”异乡人惊讶道:“报警?他不赶快送你去医院,去报警干什么?”被撞的人说:“保护现场。

21、”异乡人问:“保护现场?”被撞的人用手抹去嘴角上的血说:“他现在不能送我去医院,送我去医院现场就会被破坏。他必须确保现场不会被破坏,才能送我去医院。”异乡人说:“他应该先送你去医院,再去报警,现在每秒钟都关系到你的生命。”被撞的人用手抹去额头上的血说:“那不行,他应该先保护现场。如果现场被破坏了,就分不清责任,分不清责任,我的医疗费谁付?如果我死了,谁赔我?我儿子谁养?是他撞我的,我在路上走得好好的,他突然向我冲过来,警察一看现场就会知道。”异乡人说:“是这样的。”异乡人正说着,司机从东面奔过来说:“没有报警亭,没有公用电话,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搭店的,怎么办?”异乡人说:“你等会儿报警,先送他

22、去医院,他看上去伤势蛮重的。”司机惊讶道:“送医院?现场怎么办?没有现场,现场破坏了,怎么分清责任?我到西边去看看。”司机说完向西奔去。被撞的人双手抱腿呻吟起来。异乡人蹲下身子,说:“你的腿好像断了。”被撞的人说:“好像是的。”异乡人说:“赶快让他送你去医院,失血过多,你会有生命危险的。”被撞的人说:“不行,等警察看完现场再送,不能破坏现场。”异乡人说:“等警察来你命就没了。”异乡人刚站起身,司机从西面奔过来说:“那边也没有电话,没有报警亭,这个鬼地方,怎么办?”异乡人说:“那你赶紧送他去医院啊。”司机说:“只有这样了,但是没有车。”异乡人惊讶道:“没车?”异乡人指着卡车说:“你的车不是车?”

23、司机说:“我的车?开玩笑,你见过谁用肇事车送伤员的?”异乡人说:“为什么不能用你的车送?”司机说:“如果用我的车送,现场就会被彻底破坏,必须找过路车。”异乡人说:“可是现在没有过路车。”司机说:“没有过路车只有等了,反正不能破坏现场。谁破坏现场,谁就要负全部责任,这是交通事故管理条例规定的。奇怪,怎么没有过路车呢?”异乡人说:“发生车祸首先应该送伤员去医院。因为每秒钟都关系到他的生命,早一点送医院,他就能早一点得到抢救。你们不先送医院,却先忙报警,现在没法报警,却要等过路车,这会延误抢救时机的。”司机说:“你说得简单,我也想送他去医院,我也知道早一点送他去医院他就能早一点得到抢救,但我能送吗?

24、我如果送他去医院,现场被破坏了,他的医疗费谁给?他万一死了谁负责?我负部分责任还是全部责任,他负部分责任还是全部责任,最终都得由现场来定。”异乡人说:“如果没有过路车呢?”司机说:“我也不知道,反正不能破坏现场。”被撞的人向异乡人招招手,异乡人走过去,发现被撞的人正在吐血。被撞的人握着异乡人的手说:“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帮我保护好现场,是他撞我的,现场可以证明。”(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由于异乡人向卡车招手,影响了司机的注意力,结果导致卡车撞了人。这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不能说与异乡人没有一点关系。B当异乡人询问被撞者时,他坚持说

25、要保护好现场,目的是分清事故的责任。危急之际,这样的古板行为确乎有点迂腐。C严守交通事故管理条例中对保护现场的规定,等着过路车帮忙,却没打算用自己的车送伤者,表现了司机对生命的漠视态度。D本文围绕是否应破坏现场以救助伤者展开,从三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关于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交通事故的一些观点。E这篇小说完全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人物语言生活化;设计的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显示了作者驾驭小小说的功底。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把卡车撞人归因于异乡人招手,属强加因果。C.“表现了司机对生命的漠视态度”表述不准确。E.“波澜起伏”错,小说的情节比较简单,没有大的起

26、伏。答案:BD(2)小说中的司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答案:勇于担当。在前不着村后不搭店的地方撞了人,没有逃逸,而是到处寻找报警亭及时报警。死板教条。宁肯等车,也不愿用自己的车送伤者去医院。利己自私。明明在路中央撞了人,却怕承担全部责任而坚持要保护好现场。(3)异乡人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探讨创作意图的能力。答案:异乡人是一个线索人物,他见证了事故的全过程。以异乡人的焦急,衬托出司机和被撞者的死板教条。通过异乡人与另外两人的对比,表达了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主题。(4)小说中的司机在撞了

27、人后的表现能引发人的多种思考,请你就这一表现,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答案:观点:规则要守,但须灵活。理由:司机撞人后没有逃逸,而是按照规则设法报警,保护现场,这种做法值得肯定。规则是人制定的,要为人服务,交通事故管理条例就是为人们的道路交通安全所制定,当事故发生,需要突破规则的限制为人的生命让路时,就应对规则进行适当的变通。死守规则,不知变通,不值得提倡。小说中司机撞人后当事人双方都严守保护现场的规则,使受伤者未及时得到救治。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28、成(1)(4)题。痴狂才子钱钟书李鹿2010年11月21日是钱钟书的百年诞辰。这位“文化昆仑”的生日曾经鲜为人知,直到近年才大白天下,一是因为钱钟书本人也记不清自己的生日,二是他极不愿意被人祝寿,故而保密。在他八十岁那年,亲朋好友、机关团体、学界人士纷纷要给他做寿,一位朋友打电话来询问钱老生日具体是哪天,夫人杨绛玩笑着挡驾:“没有哪一天啦!”原来钱钟书早已有言在先:“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这是典型的钱氏作风,他淡泊名利,超凡脱俗,几乎是位出世神仙,不熟悉他品性的人难免觉得他“狂”。钱钟书还有一个特点是“痴”,从小以此著称。不仅记不清自己的生日,穿鞋还分不清

29、左右脚,上街迷路找不回宿舍,趁女儿睡着在她肚皮上画画,半夜拿竹竿帮猫儿打架他是“当代第一鸿儒”,也是一位痴狂才子。为保护杨绛举起厚木板反击钱钟书在小说里对男女之情冷眼旁观,似乎看破红尘,在生活中对杨绛却呵护备至,情深意切。他在杨绛睡着时用毛笔给她画大花脸;杨绛给他做饭,他心疼妻子劳累,写了“忧卿烟火熏颜色”。生活并非一直这样情趣盎然,在特殊时期,杨绛被人无理殴打,温文儒雅的钱钟书竟然冲出来举起厚木板反击,当时他已经60多岁了。那是1972年,钱钟书已经被打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一天,因为一件生活琐事,一位“革命女子”说钱钟书的女儿钱瑗“不是好人”,还打了她一耳光,杨绛出于一个母亲的本能,立刻

30、还手,“这时两个革命男女抓住我的肩膀和衣领,把我按下地又提起来,又摔下,又提起,又摔下”,杨绛回忆,她当时一声都没叫喊,钱钟书本来在房间里看书,该是听到撕扯中木架倒地的声音跑了出来。看见妻子被打,“他举起木架子侧面的木板(相当厚的木板),对革命男子劈头就打。幸亏对方及时举臂招架,板子只落在胳臂肘上,如打中要害,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当时钱、杨二人都已60多岁,对方夫妇只有40多岁,又比他们分别高出一头,杨绛赶紧拉了钱钟书回房,关上门,锁上锁。杨绛后来写道:“打人,踹人,以至咬人,都是不光彩的事,都是我们决不愿意做的事,我们做了不愿回味的事。”在“文革”中钱钟书挨批,挨斗,被剃“十字头”,他都没有

31、反抗,他一生唯一一次动手打人是为保护杨绛。帮自家猫打败林徽因的猫钱钟书和杨绛都很喜欢猫。解放后,他们住在清华,养过一只很聪明的猫。小猫长大了,半夜爱和别的猫打架。钱钟书特别备了一枝长竹竿,倚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闹,他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打架。当时,钱、杨夫妇与清华建筑系教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是邻居,钱家的猫与林徽因的猫是最爱争风头的“情敌”,钱钟书如果看见自己的猫被林女士的猫欺负了,丝毫不客气,总要用竹竿教训“对手”。林徽因也非常宝贝她的猫,说那只小黑猫是她一家人“爱的焦点”,任它淘气也一味护着,没人舍得打一下。杨绛说:“我怕钟书为猫而伤了两家和气,引用

32、他自己的话说: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他笑说:理论总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对女儿“痴情”专一钱钟书和杨绛一生只有一个女儿钱瑗,钱钟书从来摆不出父亲的威严,他比女儿还要顽皮。钱瑗小时候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儿,我们是妈妈的两个小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有一次,钱瑗大热天露着肚皮熟睡,钱钟书就给她肚皮上画个大脸,被杨绛一顿训斥,不敢再画。每天临睡他还要在女儿被窝里埋置“地雷”,把大大小小的玩具、镜子、刷子,甚至砚台或大把的毛笔都埋进去,等女儿惊叫,他得意大乐,恨不得把扫帚、畚箕都塞入女儿被窝。女儿临睡前必定小心搜查一遍,把被窝里的东西一一取出。这种玩意儿天天玩也没

33、多大意思,可是钱钟书百玩不厌。杨绛说:“钟书的痴气也怪别致的。他很认真地跟我说: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提倡一对父母生一个孩子的理论,还从未讲到父母为了用情专一而只生一个。”(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用较少篇幅写了钱钟书的“狂”,用较多篇幅写了钱钟书的“痴”。在写钱钟书的“痴”时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新颖独特。B钱钟书夫妇住在清华时养过一只聪明的小猫,两人很喜欢这只猫。他们的邻居也非常宝贝自家的猫,两家因为两只猫打架而伤了和气。C文章中引用了钱钟书妻子和女儿的话,属于语言描写,从正

34、面突出了钱钟书的形象,这样的形象让人感觉亲切。D钱钟书八十岁那年,很多人要为他做寿,钱钟书对此持反感态度,这种典型的钱氏作风让打算为他做寿的人难免觉得他“狂”。E“文革”中钱钟书的妻子杨绛被打,钱钟书为保护妻子举起厚木板反击。对于钱钟书的动手打人,杨绛认为是不光彩的事。解析:B项,文中并未说“两家因为两只猫打架而伤了和气”,这只是杨绛的担忧。C项,“正面突出”错,是侧面表现。D项,“打算为他做寿的人难免觉得他狂”不准确,原文说的是“不熟悉他品性的人难免觉得他狂”。答案:AE(2)钱钟书的“痴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根据全文内容分点概括。(6分)答:_解析:作答筛选并整合信息类试题,关键是不要遗

35、漏信息要点,要学会归纳概括。一般来说,按时间、事件来逐层进行筛选是很实用的方法,在进行整合、归纳、概括时,要学会提炼事件,特别要关注那些评价性的词句。答案:淡泊名利,超凡脱俗,拒绝别人前来祝寿。关爱家人,率真痴气,为保护妻子以年迈之躯与人拼力相殴。有真性情,天真可爱,帮自家猫打架。孩子气重,顽皮,对女儿不摆威严、痴情专一。(3)文中画线部分对人物的描写非常生动,请简要赏析。(6分)答:_解析:传记作品要塑造生动鲜明的传主形象,往往会采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法。此处主要采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在赏析过程中,应结合段落内容具体分析描写了什么样的细节(动作),刻画了

36、传主怎样的形象特征。答案: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的手法,通过详细描写钱钟书与女儿相处的情节,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富有童心和爱心的形象,突出了其“痴狂”的特点。(4)钱钟书是一代学术大师,多数传记都选取赞美其学术成就的材料,但本文较为独特。你认为这篇传记的选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答案:这篇传记选取传主的生活小事来写,如写帮家中的小猫打架、与女儿的相处等。这样选材的好处是有利于生动形象地展现一个表面“痴狂”,实则“有真性情,富有童心和爱心”的传主形象,让读者通过具体的生活小事,更加真实全面地认识传主。(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卷(表

37、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卡梅伦发表声明说,该事件是对无辜援助人员的卑劣的、_的谋杀,这是完全邪恶的行径。(2)随着比赛情况的变化,他们介绍场上气氛时开始使用起“混战”“白热化”“球台上的原子爆破”等等_的字句。(3)近期,美国媒体炒作的“中美处于危险临界点”的说法过于_,属于中国威胁论的老调重弹。A耸人听闻骇人听闻危言耸听B危言耸听耸人听闻骇人听闻C骇人听闻危言耸听耸人听闻D骇人听闻耸人听闻危言耸听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耸人听闻”“危言耸听”跟“骇人听闻”的区别主要在意义上,“耸人听闻”

38、“危言耸听”指的是歪曲、捏造无中生有的“事情”;“骇人听闻”指的是(程度惊人的)残暴、惨毒、卑劣的事实。“骇人听闻”所指的是“坏到使人吃惊的程度”的坏人坏事;“耸人听闻”“危言耸听”所指的事实本身不一定是坏的。另外,“耸人听闻”可作定语和谓语,“危言耸听”一般只能作谓语。答案:D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昨天晚上,据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公布消息称,“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原总经理,现中国铝业公司总经理孙兆学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B红学界虽然历来把有脂砚斋批语的抄本称为“脂本”,但脂砚斋其人是谁,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什么关系,迄今未形成一致看法。C我们要贯彻中央城

39、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要求,遵循规律,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精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新四化”协同发展。D中方愿意推动马方关切的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进展,为马方付出宝贵支持和帮助,做马尔代夫真诚的朋友和值得信赖的伙伴。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句式杂糅。删除“据”。B.把“虽然”放在红学界之前。D.搭配不当。应将“付出”改为“提供”。答案:C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中国人很早以前就认识到民心向背是江山可否永固的最基本条件,中华文明历来也有“守望相助”的传统。_。在中国历朝历代,也都鼓励民间性的自主慈善行为,这样既部分地消除了社会不安因素,也提

40、高了社会的稳定性。A所以,自古以来国人就希望当权者有“仁德”“施仁政”,相信“仁者无敌”,而当权者却极力倡导仁德思想B所以,自古以来国人就相信“仁者无敌”,希望当权者有“仁德”“施仁政”,而当权者也极力倡导仁德思想C所以,自古以来当权者也极力倡导仁德思想,而国人就相信“仁者无敌”,希望当权者有“仁德”“施仁政”D所以,自古以来当权者也极力倡导仁德思想,而国人却希望当权者有“仁德”“施仁政”,相信“仁者无敌”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语境中重点强调“民心向背”“人民”“民间性”等,所以“国人”应是主体,而后是当权者。答案:B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1、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一档明星并不耀眼、孩子非常幼稚、节目名称朴素的爸爸去哪儿,居然成了热门综艺节目,这让很多“道中人”陷入迷惘:逮逮鱼、赶赶猪、烧烧饭、滑滑雪_?人们看惯了彩排百遍无懈可击的明星表演,在赞叹之余也会感到某种无趣;然而一旦看到舞台下爸爸孩子们手忙脚乱的表现,_。这就让观众们产生了深深的共情,于是他们的笑点即刻点燃我们的笑点,他们的泪点也顿时触到我们的泪点。可见,善用明星资源,_。而走入平凡,须得走出舞台。答案:这些事至于让人那么着迷么或:这种节目就成了热门就如同看到了生活中的自己或:就会感到亲切自然关键在于“与平凡接轨”或:更要突破平凡(每写出一句给2

42、分。意思相似,语意连贯,语句通顺,不超过字数即可给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5分)海南省临高县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每年都要接受国家扶贫资金数千万元。然而,最近,该县花费1.3亿元财政资金建1.7公里长牌坊群,87座牌坊,最大的一座碑高达37.7米,上面群龙环绕,气派十足,其他的牌坊也刻画着各种凤凰、麒麟等瑞兽。临高县领导介绍,将来还要建一个“幸福女神”,“是为了今天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你对此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观点明确,理由充分,100字左右。答:_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答案:(示例)以“幸福”之名建牌坊,却与民众幸福无关。耗费上亿元的公共财政资

43、金兴建牌坊,劳民伤财。很多传统元素的现实价值以及象征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很难给人们以心灵震撼;当今,文化表达的载体丰富多元,没有必要通过牌坊来展现。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2014年2月13日,在京打工的18岁姑娘石芳丽骑电动车经过燕郊一个路口时,将76岁老人韩健撞倒昏迷。石芳丽立即送老人就医,并辞去工作,打算陪护老人。老人被她的行为所感动,放弃了索赔,还让家人帮助石芳丽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消息传到石芳丽老家,很快,当地政府决定树石芳丽为典型,不仅召开专题会议做出向石芳丽学习的决定,要求掀起学习石芳丽的热潮,而且县长带队专程从广西飞到河北,前往燕郊看望石芳丽

44、,代表政府向石家发放了慰问金。对当地政府的做法,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以议论为主,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探索:梳理材料中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会发现许多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地方。撞人不跑,是起码的道德底线与法制要求。石芳丽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负起了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果“撞人后不跑”也成了政府大力宣扬和“弘扬”的正能量,在某些官员的心目中“正能量”的标准似乎也太低了点。同时,是不是也等于在暗示:当今社会,“撞人后不跑”很稀缺,“撞人后逃逸”很常见?现在的某些官员为何非常热衷于树立“典型”?有的可能是为了弘扬正气、引领“时代新风尚

45、”;但也不排除有人不过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政绩需要我的“治下”出了先进人物,说明我领导有方。把先进人物树为榜样号召其他人学习,或许也并不为错,“见贤思齐”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一大动力。但如果榜样过多过滥,反倒可能产生反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1)弘扬社会良心值得称道;(2)小题大做,捧不出正面典型;(3)坚守做人底线,无需过分拔高;(4)不正常的多了,正常的就成了典型。审题时要注意,题目的关键词对当地政府的做法,你有怎样的看法。【佳作展示】政府需要多做一点黄昭2014年2月,打工姑娘石芳丽扶起被自己撞倒的老人并辞去工作照料老人的事迹传到其老家后,被当地政府大肆宣扬,并大张旗鼓地掀起了学习石芳丽的热潮。这则新闻不仅显露出社会道德底线不断后退,更暴露出我们的政府在社会公德建设方面责任缺失及收效甚微的现状。近些年来,扶起倒地者人却被控告、送孕妇回家被杀害、幼童被碾压路人视而不见种种恶劣事件导致人们“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越发严重。于是石芳丽本着良心与责任感扶起自己撞倒的老人,居然成了被人津津乐道的事迹,居然成了当地政府宣扬的正能量范本。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