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二 第9课 《赤壁赋》2.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218676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二 第9课 《赤壁赋》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品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二 第9课 《赤壁赋》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品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二 第9课 《赤壁赋》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品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二 第9课 《赤壁赋》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二 第9课 《赤壁赋》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二 第9课 《赤壁赋》2.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深入体会景、情、理的交融和语言运用的妙处。 2体会苏轼超然旷达的心境。 【重点难点】重点:深入体会景、情、理的交融和语言运用的妙处 。难点:体会苏轼超然旷达的心情。 【学习内容】一、课文理解:研习第一段1、划出写景的句子,同桌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要求能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可以打腹稿,也可以拟个简单的提纲,目的在于通过想象再现东坡先生的此时此地此景。请一个同学描述。2请小结第一段的景物特征:澄澈、幽美。3请背写景物描写的句子研习第二段4如此幽美的自然环境中,作者的心情如何?请在此段找一个词概括

2、。5作者写了饮酒放歌之乐后,接着写谁?箫声如何?请找四个词概括,并分别组词。6、请背写出作者描写箫声的句子,并回答作者是如何描写箫声之悲的?研习第三段7客人因何而悲?研习第四段。齐读8针对客人的悲情,苏子做了什么样的回答?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研习第五段。9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10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11结合全文,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本文多次用到主客问答,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 前后赤壁赋写于苏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贫困,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在沉重的精神压力下,苏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开始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感慨世事的纷扰和虚无,他哀叹人

3、生如梦,他渴望从那唯一不变而又与世事无关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中,求得慰藉和超脱。在黄州的四年,他过着清苦恬淡的生活,与和尚为友,同渔樵杂处置地耕田,种桑养牛。然而,东坡毕竟是一个胸怀旷达,政治上有抱负的人。他想从佛老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可是,他终究未能超脱也不甘超脱。黄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对古人的怀念,他触景生情,倾吐了自己对曾经大显身手、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崇敬、颂扬的感情,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治世立业的壮志。总之,苏轼的内心是复杂的、矛盾的。消极退隐和积极进取,疾世愤懑与逍遥山水的两重情绪,在与世无争的的思想后面,流露出不甘妥协的积极精神和鄙弃富贵、傲然独立的旷达情怀。“成熟是一种明

4、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人物探究这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时所写的两首词: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

5、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两首词写出了苏轼被贬黄州后的心路历程。注意画横线的词,回答: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拓展内容助读材料一: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苏轼是怎么来到黄州的。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说:“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

6、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背景介绍:北宋元丰二年,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元丰二年(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苏辙等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轼,神宗才对苏轼从轻处置。苏轼被囚天之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在此期间,写就一词二赋。苏轼力图排遣政治打击

7、而带来的苦闷从而听任自然,乐观旷达,作者力图从消极中超脱出来,其实是含蓄地向他的政敌暗示,我虽然遭贬,但我却超然世外,飘然欲仙,寄情山水,尽得其乐,不寂寞不烦恼,反而积极向上。由于屡遭贬斥,作品往往流露出达观放任,忘情得失的思想。助读材料二:参考看法:看法一:苏子所谈的人生哲理,有合理的积极的一面,但也有佛老思想中随遇而安、惟与自然相适的消极因素。看法二:此时“佛老思想成为他在政治逆境中的主要处世哲学”,“一方面他将生死、是非、贵贱、毁誉、得失视作毫无区别的东西,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倾向;另一方面,又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在一种旷达态度的背后,坚持对人生美好事物的执著和追求。”看法三:苏子在赤壁

8、赋中“凭藉深刻的哲理反思试图达到自我释怀的目的,以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寻求快乐人生的支点。助读读材料三关于苏轼评价:“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学者林语堂评价苏轼:“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日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于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只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是最能表现他的特质。”助读材料四:嫁人当嫁苏东坡有人说:“来生嫁给苏东坡,哪怕历尽千

9、年的情劫。”恐怕这不只是一个女子的心声。即使我等浊物男人,也渴望来生转为女儿之身,找一个像苏轼的情郎,只为享受那段催人断肠的真情。 18岁那年,苏轼娶了15岁的王弗为妻,她的贤淑、精明,正好与苏轼的旷达、坦直互补,红袖添香夜读书之余,还能谈一点自己对文章的见解。苏轼是一个没花花肠子的主儿,固守着“世间无恶人”的信条。王弗时时提醒他“江湖险恶”、“人心叵测”,还在屏风后,听苏轼和客人的谈话,帮苏轼辨别客人的动机和人品。 那个导致苏轼后半生命运坎坷的章敦,第一次拜访苏轼,王弗断定此人属于得志便猖狂的人。如果王弗能够陪伴苏轼一生,苏轼的人生道路不会那么的狼狈,可惜的是,王弗只和苏轼共同生活了11年,因病早逝。苏轼从京城一路护送妻子的灵柩,回到老家,把她葬在母亲坟墓旁边。苏轼在安葬爱妻的山坡上,种下三万棵青松。 三万棵青松,该是什么样的风景,又要植多长的时间,每种一棵,苏轼又是什么心情呢?今人动辄送上玫瑰,即使999朵玫瑰,怎能胜过至今还在四川眉山苍翠的青松?玫瑰易凋,青松长翠,苏轼以文人的浪漫和超人的执著,向爱人表达一份感天动地的情意。 【课堂小结与反思】作业以阳光课堂为主 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