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正定》读后心得例文3篇.doc

上传人:花红百日终凋零 文档编号:4240408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近平在正定》读后心得例文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习近平在正定》读后心得例文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习近平在正定》读后心得例文3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习近平在正定》读后心得例文3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习近平在正定》读后心得例文3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习近平在正定》读后心得例文3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近平在正定》读后心得例文3篇.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习近平在正定读后心得例文3篇【篇一】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领导干部之所以能够在人民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力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身具有的人格魅力。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从政3年多,生活上“习以为苦”,工作上“勤以为常”,以清廉自守、勤政为民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本色和人格魅力。心中有民,方能为民。1982年,习近平同志来到正定,开启了从政之路。他从中央军委机关到基层,从一开始就融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他对所有人都热情谦和、真诚友善,无论是县委领导还是县委机关的普通工作人员,一经接触,很快就同他成为朋友。他在县委有着非常好的人缘,他的平易近人,他的和蔼可亲,在正定县委县政府大院里是出了名的

2、,没有谁把他当成“官”,都把他当成伙伴,当成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畅所欲言的知心朋友。他不但和县里的干部有着很好的关系,对看大门的门卫、伙房的炊事员、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县招待所的服务员、做勤杂活的临时工,也都平等对待、亲切热情,使他们一点也不感到拘谨。他是县委书记,但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当成人民群众中的一员。这同那些媚上卑下、官气十足的领导干部形成了鲜明对照!苦利修行,俭以养德。“俭”可以让一个人养成良好品德,有利于修身成人,成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人。习近平同志时时处处想着群众,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简朴。刚来正定的时候,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办公室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平房,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

3、子、一个放满书的小书架。他穿着也很简单,冬天穿军大衣,夏天穿绿军装,基本上没有别的衣服。在饮食上,跟基层干部没有区别,当时县委都是吃机关大食堂,大家吃什么,他也吃什么,没有小灶。平时吃饭、打饭,不管是干部还是职工,都在食堂一块排队。吃饭的条件也很简陋,没有像样的地方坐下来吃,县委院里有个砖垛子架起来的水泥板,旁边有木板钉的长条凳子,他就经常用这个当餐桌。下乡搞调研,他总是轻车简从,骑自行车下乡是常事。他脑子里装的都是老百姓的事,自己的生活则是能简单就简单,在生活待遇上没有什么追求。他曾语重心长地说,“为自己考虑多了,就会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越来越远”。为政之道,修身为本。为官之德在于清廉,领导

4、干部修身必须以清廉为准则。习近平同志把党风廉政建设时刻挂在心上,对自己严格要求。他的家在北京,人在正定工作,到北京开会、办公事,每年都要来回往返五六趟,但他从没有报销过车费,都是自己拿钱买车票。下乡工作吃“派饭”,吃完就按规定交半斤粮票,再交一毛五分钱。有一次,到东权城公社下乡,吃完饭以后,他自掏腰包请客。他廉洁奉公的思想很牢固,工作也抓得很紧,当县委书记后不久,就出台了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等一系列严肃党风党纪的文件,使正定干部作风有了很大转变。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也是干部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5、想,不仅包含着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也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今天,我们研读习近平在正定,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勤政为民的政治品格、清廉自守的崇高人格,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篇二】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时非常重视作风建设,当县委书记不久即着手狠抓这项工作,制定出台了不少关于党风党纪方面的制度和举措。他在正定敢抓敢管作风建设的精神,非常值得广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学习。正人必先正己,作风建设要从自身抓起。习近平同志一向严格自律,立下了作风

6、建设的标杆。一身旧军装、一双大头鞋,很“土”的穿着见证了他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普通干部共用一个食堂,一起排队、一起用餐,“不开小灶”见证了他平易近人的领导作风;从北京到正定一年往返五六趟,哪怕开会、办公事也是自己拿钱买票,“从不报销车费”见证了他廉洁奉公的处事作风;一碗陕西的米粉面,一锅没什么味道的鸡汤,“一顿简单的习家午宴”见证了他严于律己的家庭作风;发现农民生活困难,大胆向中央反映问题,“减征购”见证了他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敢为天下先,“大包干”见证了他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在习近平同志带领下,正定县委班子空前团结,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一门心思抓工作、上经济,为正定经

7、济起飞奠定了基础。他离开正定30多年,那里的干部群众还亲切地称他为“习书记”。打铁必须自身硬,抓作风建设要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出台的第一个作风建设文件,是从县委常委会成员自身做起的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共有六条。在这“六项规定”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官衙作风,注重工作实效。其中第四条专门强调以身作则,不搞不正之风。习近平同志讲,打铁必须自身硬,先从县委领导班子做起。这六条规定出来后,大大振奋了正定全县人民的精神,振奋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他还提议出台了关于整顿机关大院作风的安排意见,提出实现党风好转,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群众的眼睛是雪

8、亮的,只有领导干部带头,作风建设才能真正搞好。作风建设必须令行禁止、一抓到底。习近平同志在正定能把作风建设抓出成效来,关键在注重落实。他的同事评价他的做事风格:始终能够做到一个“实”字,不讲套话,说话很干脆,干事很利索,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决定了要做的事,就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不是抓一下子就完,而是坚持不懈抓下去,严肃认真抓下去。习近平同志跟正定的干部反复强调,一定要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正是有了这样雷厉风行抓落实的工作态度和行动,才能让作风建设见真格、不走样。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务求实效,是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时的一个显著特点。

9、在当时全国还没有刹住公款吃喝先例的情况下,习近平同志就在正定作出规定,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干部不准用公款吃喝,单位之间也不准互相宴请。执行一段时间后,又针对具体情况加以改进,如客商来了要吃饭,但是要按标准来,后来又补充规定,陪客人数不准多于来客人数。这些具体有效的办法,使得公款吃喝问题一抓就灵,取得了很好效果,得到老百姓的交口称赞。习近平同志注重调查研究,开启沉到基层的新风气。要求正定县委常委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要有自己的联系点、联系户,每人都要亲自或主持写出两篇以上调研报告。为了转变作风,他专门给正定四大机关领导写了一封信,要求他们脱身冗务,着眼基层,着力实际。到基层调查,要一

10、下到底,亲自摸情况,直接听反映,寻求“源头活水”,并把形成的意见直接告诉他。这让正定县委机关作风焕然一新,下基层成了干部的工作习惯。时间已经过去30多年,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抓作风建设的实践和经验,至今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正如一位当年与他共事3年多的班子成员讲的,他身上有四种优良作风值得学习:一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二是艰苦奋斗的勤俭作风,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四是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务实作风。【篇三】习近平在正定这本书以采访实录的形式,全面、生动、真实地还原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那段岁月。在众多的受访者口述中,“人才九条”“六项规定”“建荣国府”“半城郊型经济”“搞大包干试点”“给中央写

11、信请求核减高征购”等成了最热点的话题。书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句句动情的回忆、一幅幅褪色的老照片,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习近平同志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严于律己的优良作风和坚毅正直的人格魅力。读后深受教育和启迪,简记为“七字感悟”。一是感悟一个“民”字,只有真心为民才能始终赢得民心。习近平同志刚来正定时,有一段时间由他来主抓“连茅圈”,把农村的厕所和猪圈分开。县里的主张是“一刀切”,快刀斩乱麻,到农民家里直接强制性地改造,改完就完成任务了。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首先在两个村搞试点。他觉得,这个事,直接搞,肯定会有反复,强制性地把老百姓家的猪圈和厕所隔离开,人家肯定反感,人一走,老百姓马上就可以拆掉拆几

12、块砖头还不容易吗?这个事情要想办好,首先是让大家在思想观念上接受才行。所以,应该先搞两个试点,让大家都能看到好的效果,然后再全面推开。过了一段时间,地区开汇报会,点了正定的名,要求加紧搞。但习近平同志认为,那是“运动式”的弄法,肯定劳民伤财,推广越大,损失越大,群众也不会满意。后来,正定采取习近平同志主张的这种方式,通过试点稳步推进,县里各村“连茅圈”改得都很好,反复也很小,而那些“一刀切”改造的县,后来都有很大反复,老百姓的意见也很大。“连茅圈”看似小事,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却是件大事。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民生小事体现出习近平同志真心为民的博大情怀。看得出来,从那个时候,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13、想就已经扎根于习近平同志的灵魂深处了。小事情,大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在哪里?就是要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成败得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委政府无论是做什么决策都要始终倾听群众心声、尊重群众意愿、依靠群众力量。只有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始终赢得民心。二是感悟一个“敢”字,只有敢于担当才能不断创新发展。当时,正定是“农业学大寨”先进县,三角村是先进典型。习近平同志经过深入调研后发现,三角村亩产过千斤,可农民还吃不饱,他们偷着到外县换山药吃,回来交征购。他想给中央写信,反映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把高征购减下来。当时,很多同志在这

14、点上持有不同意见,怕犯错误。但习近平同志说:“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怎么会犯错误?”后来,他和县委副书记吕玉兰同志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反映正定高征购使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后经中央、省委、地委联合调查组核实认定,习近平同志反映情况属实,决定将正定每年征购7600万斤核减到4800万斤。之后,正定对全县种植结构进行调整,适当压缩粮食作物,上经济作物。结果,一年农业产值就翻了一番,一年就彻底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推行“大包干”试点工作。当时中央没文件,河北省没精神,石家庄市委领导更没有说话,谁也不敢搞,怕在这个问题上冒尖,犯方向路线错误。在习近平同志支持下,里双店公社搞起了“大包

15、干”试点,也是一年就成功了。公社农业产值翻了一番半,社员年人均收入分配从210元涨到了400多元。就这两件事来说,如果当时没有习近平同志的担当,又何来后来的减征购、调整种植结构和“大包干”的试点成功。干事创业要想成功、要想寻求突破,就要做到一个“敢”字。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不愿担责,是干不成大事的。只要为公不为私、为民不为己,看准的事情,就要坚持不懈、义无反顾地干下去。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只有敢想敢做敢于担当,才能不断创新发展,闯出一条跨越发展的新路。三是感悟一个“远”字,只有目光高远才能把准发展大势。习近平同志来后时间不长,根据正定正好处在省会石家庄市

16、和广大农村之间的区域定位,提出正定应该走“半城郊型”经济的发展路子,具体概括为“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的经济发展方针。这个发展思路既不是凭空想象的,也不是从哪本书里套过来的。这是习近平同志基于对正定深入调研,对全国、河北省、石家庄市经济形势科学研判,综合提出来的。习近平同志离开正定后,正定一直在沿着这条路子走。是否符合发展定位呢?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正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这说明当时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发展路子是正确的,是符合实际的。另外,在推进正定开发旅游上,也体现出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正定是个文化古城,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楼”之说。习

17、近平同志对文化非常重视,提出要挖掘潜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见。1983年,他任县委书记后,正好来了一个机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要拍摄红楼梦连续剧。他通过做工作,争取到剧组的很大一部分镜头在正定拍摄。剧组原计划搭建一个临时拍摄基地,拍完之后就拆了。但他决定要建设一个永久性的荣国府和荣宁一条街,这样正定以后就可以借此发展旅游事业。当时也有些人想不通,考虑到没钱修,即使修了又不知何时能赚回本钱?结果呢?正定的旅游发展如火如荼,成了县里的支柱产业。同样,他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提出把西湖的门票一律免除,一开始也有些人不理解,后来发现门票免了以后游客更多了,杭州的旅游收入反而大幅提高了。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决策,都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只有这样,才能把准发展大势,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