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43讲 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48092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43讲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43讲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43讲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43讲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43讲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43讲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43讲 含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必修三第二单元第43讲一、选择题1(2016大庆一模)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A)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文主义精神,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可知是当时雅典民主发展时期,该时期的作品主要呈现“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

2、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显然体现的是对人性的关注,是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2(2016日照一模)苏格拉底说:“我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价值观(D)A人格独立,思想自由 B民主意识,参政意愿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批判精神,社会责任解析苏格拉底认为国家“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这表现了苏格拉底的爱国情怀,并非追求个人自由,故A项错误;民主意识,参政意愿与材料所述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

3、苏格拉底是在强调自己本人对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并非要求“匹夫有责”,故C项错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说明苏格拉底在关注国家的弊端,希望通过自己的尽职尽责,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故D项正确。3(2016保定一模)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C)A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C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D短任期制使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解析A、B两项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反映,均排除

4、;亚里士多德认为将官员的任期缩短更能体现“实行平等的待遇”“也能有利于邦国”,C项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均有机会”太绝对,排除。故选C项。4(2017龙岩质检)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由此可见他所处时代(A)A不能完全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B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仍处原始蒙昧状态之中C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D民主政治的繁荣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解析智者学派把人从神和自然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其并未完全摆脱宗教的束缚,故A项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错误;怀疑神灵挑战正统是近代伴

5、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成为社会主流的,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可知,人的意识仍受神学思想的束缚,并非完全的自我膨胀,故D项错误。5(2017湖南湘西自治州质检)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用单一的物质元素来解释世界本原,后来,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则以思想作为解释世界本原的主要因素,并认为物质是占第二位的因素。这反映出(C)A自然哲学是西方人文主义最初体现B苏格拉底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科学合理C古希腊哲学研究从自然向社会转变D客观真理是古希腊哲学家的共同追求解析“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用单一的物质元素来解释世界本原”,没有体现人文主义,故A项错

6、误;苏格拉底等思想家以思想作为解释世界本原的主要因素,说明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唯心主义,不是科学合理的,故B项错误;哲学家们解释世界的本原从单一的物质元素到人的思想,说明其研究从自然走向人及社会,故C项正确;古希腊哲学家们共同追求客观真理,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6(2016潍坊二模)苏格拉底在被处死前说:“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材料(B)A表明了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B反映了对道德和生命的思考C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D体现了追求永生的终极目标解析宗教信仰问题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材料“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

7、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表明苏格拉底重视道德,材料“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表明他对死亡的超然态度,苏格拉底把道德(好人)与死亡连接了起来,故B项正确;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追求永生,体现的是对死亡的超然态度,故D项错误。7(2017晋中名校联考)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C)A知识即美德 B拯救人类心灵C认识你自己 D追求生命价值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苏格拉底知

8、识即美德的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苏格拉底拯救人类心灵,故B项错误;“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苏格拉底追求生命价值的主张,故D项错误。8(2016常州一模)苏格拉底说:“普罗泰格拉当智者挣到的钱比一个像斐狄亚斯这样杰出的建筑师再加十个雕刻匠挣到的钱还要多。修鞋匠和裁缝如果过了一个月还不能补好鞋子和衣服上的洞,甚至把它们弄得更破了,那么他很快就得饿死。而普罗泰格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40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苏格拉底主要是批评智者学派(B)A否定神旨 B忽视道德C善于诡辩 D轻视教育解析材料

9、没有提及神的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而普罗泰格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40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说明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智者“善于诡辩”的信息,故C项错误;智者办学校,说明重视教育,不是轻视教育,故D项错误。9(2017郴州质监)苏格拉底坚持“无人有意作恶”,一切罪恶都是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这符合苏格拉底(A)A“美德即知识”的哲学观 B“性善论”的言论C“认识你自己”的价值观 D对真理的追求解析“一切罪恶都是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所以苏格拉底主张知识的重要性,有了知识才能发扬善性才能避免罪恶,故A项正确;性善论是儒家人性论

10、的主流,故B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是说知识与善性的关系,意在指导人们通过教育接受知识,提高德性,而“认识你自己”只强调最终的人生价值,并没提出具体的手段或方法,与题干意思不合,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真理的追求,故D项错误。10(2016漳州二模)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阐述了政治哲学,其突出特征就是整体主义或集体主义。他把社会整体视为唯一的目的,强调个人是为整体服务的工具。由此可见柏拉图(C)A强调对道德知识的追求B反对直接民主制度C基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D试图挽救城邦危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柏拉图的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柏拉图生活在雅典民主的衰落时期,雅典民主的弊端导致国家权

11、力的滥用,社会动荡不安,在此基础上柏拉图提出正义,主张集体主义,故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11(2016岳阳质检)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D)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治国主张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解析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是二人思想主张的表象而非政治主张的实质,故A项错误;孔子的思想主张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故B项错误;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是孔子的思想,故C项错误;孔子周游

12、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其行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恢复“礼崩乐坏”的社会秩序,孔子试图利用周礼来重新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而柏拉图则通过理想国一书表达自己重新建构有序理想社会的国家,所以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在于力图构建新的和谐社会,故D项正确。12(2016乐山调研)“苏格拉底是被迫害的,这种迫害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雅典人怀疑他影响了公元前404403年的寡头政权的最主要的30个领袖;这种怀疑是正确的这种迫害建立在对苏格拉底正确的理解之上,因为苏格拉底的政治观点里面,隐含着寡头制优于民主制的倾向。”这说明(A)A雅典民主的弊端明显B苏格拉底罪有应得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D雅典缺乏言论自由解析苏

13、格拉底因被怀疑影响了公元前404403年的寡头政权最主要的30个领袖而遭迫害,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故A项正确;苏格拉底因被怀疑而遭致迫害,因此不能说苏格拉底罪有应得的结论,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的政治观点里面,虽然隐含着寡头制优于民主制的倾向,但不能说成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故C项错误;材料旨在讲述苏格拉底被迫害之事,不能用来说明雅典缺乏言论自由,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6晋中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

14、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材料二李约瑟说过:“直到17世纪中叶,中国和欧洲科学理论大约处于同等水平。仅仅在那段时间后,欧洲思想才开始迅速向前发展。”李约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国在古代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革命?王渝生中国古代科技与传统文化(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李约瑟提出的问题。(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答案(1)“相通的地方”: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强

15、调道德修养;维护公共秩序。(2)问题:从政治发展来看,古代长期处于君主专制的统治下,缺少必要的政治氛围;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的科学是为了农业发展服务,带有明显的农业经济属性;从思想上看,中国古代统治者采取愚化政策,不断加强思想控制,社会上普遍对创新缺乏进取精神;从对外交流上看,中国古代统治者采取海禁和闭关,加强思想控制,限制对外交往。(3)影响:孔子的儒家思想后来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苏格拉底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借鉴。14(2016福建四地六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

16、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辩证法,培养学生

17、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1)根据材料,概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2)你能否依据以上材料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说明理由。并举出进一步了解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两种途径。答案(1)教育思想:教育由国家主办;按理想国三个等级的设想构建教育体系;按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与培养目的进行不同的教学;男女都必须接受教育;主张全面发展;以哲学王为最终培养目的;重视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2)不能。理由:因为材料单一,无法求证(孤证不立);材料为二手资料,且可能带有材料选取者的主观色彩。途径:阅读原著及相关研究著作;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请教专家或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