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秋期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大作业大作业说明1 .学生答题完毕后,可点击保存草稿。在提交前可反复修改 并保存。考生一旦提交后,不能再进行修改。注意:只可提交1 次!2 .考生请在答题框内录入试题答案,不能复制黏贴,不能以 附件形式提交试卷。3 .答题要做到论述严谨、语句通顺,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论联 系实际、理论联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字数不少于IOOo字。注意:作答截止时间为2024年12月29日,但对于拟参加 2025年1月毕业生审核的学生,学生作答和教师评阅均须在2024 年11月30日前完成,答卷评阅截止时间为2025年1月12日。大作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哪些鲜明特质?建设中华民族 现
2、代文明的路径是什么?参考答案1: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鲜明特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一系列鲜明的特质,这些特质既源于 悠久的历史传承,又体现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以下是对其鲜明 特质的概括:1 .创新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 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历史上,中华文明在不同 时期都涌现出大量的思想巨匠和伟大发明,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 子百家、唐宋时期的科技革新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在科技 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如C919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产 业的突破,展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强大创新能力。2 .连续性:是中华文明的内在特性。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 而伟大的民族
3、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 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 到今天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它指引中华 民族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承接古代中国、回应现代中国、 创造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中,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续写中华文明的新辉煌。3 .包容性:中国文化一直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广泛吸收 和融合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优秀元素。在中华民族 现代文明中,这种包容性体现得更加明显。例如,在建筑风格上, 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的现代建筑在中国各地拔地而起;在饮食文 化方面,各地美食相互交流、融合,形成
4、了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同时,中国也积极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吸收国外先进文化 成果,为自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4 .和平性: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秉持着“和为贵”的理念。在 国际交往中,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通过和平谈判、 友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和矛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例如,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共同发 展,实现互利共赢,而非进行军事扩张或经济掠夺,体现了中华 民族现代文明的和平性.5 .统一性:民族团结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力量所系。我国 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齐心协力、
5、团 结进取,在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奋斗、共同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 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形成了共同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精神气质 和情感态度,铸就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之成为中华各民 族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汇聚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史,既是一部各民 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也是各民族团结统一不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历史。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遵循以下路径1 .坚持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 重要前提。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加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和弘扬,使
6、之为中华民族现代文 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道德滋养。2 .推动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深入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推动科技自立自 强,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同时,要加强文化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 新性发展,使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3 .深化“两个结合”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途径。要坚持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推动两者在理论、实践和文化层面上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促进。4 .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
7、类文明进步和 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要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参与世 界文明对话与交流,学习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推动中华民 族现代文明在交流互鉴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同时,要加强对外文 化宣传和交流合作,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5 .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要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的 社会风尚和人文环境。同时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参考答案2: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时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继承了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汲取了现代文明的先进成 果,展现出鲜明的特质和独特的发展路径。这种文明形态的形成, 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贡献了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鲜明特质1、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深植根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具有 深厚的历史底蕴。它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如儒家的 仁爱思想、道家的自然观念、法家的治理智慧等,这些传统思想 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又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不断吸收现代 科技、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创新成果,推动文明的与时俱进。2、民族性与世界性
9、的融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了中华民族独 特的精神追求、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这种民族性不仅表现在对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上,也体现在对现代社会的积极回应和创 新发展中。同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又积极融入世界文明的大潮, 与世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与对话,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展现出开放包容的世界性特征。3、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的。它紧密结 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实践中汲取养分,不断推动 文明的创新发展。同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又注重理论的提炼和 升华,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为文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 导和支撑。这种实践性与理
10、论性的结合,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 具有实证性,又具有前瞻性。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1、加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首先要加强文化自信,深刻认识和 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世界意义。通过加强文化教 育、传承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等方式,不断激发全民族的文 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 支撑。同时,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 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2、推动创新发展,引领文明进步潮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文明进步的核心力量。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注重创新发展,不断推动文化创新、
11、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通过构建创新体系、培育 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环境等措施,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推动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为推动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同时,要 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和创新经验,为中华民 族现代文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3、促进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必须积极推动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 对话与理解。通过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文化“走出去” 等方式,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 认知和认同。同时,要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 世界各国在平等
12、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共同发展进步,为构建更 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文明共享发展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建设中华 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 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完 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等措施,让人民群 众共享文明建设成果,实现文明发展的全面性和普惠性。同时, 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在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全民族的创 造活力和创新精神,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 动力支持。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鲜明的特质和独特的发展 路径。我们要深刻
13、认识和把握这些特质和路径的内涵要求,积极 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加强文化自信、推动 创新发展、促进交流互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路径的实施,不 断开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2024秋期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5参考答案专题1一、单项选择题1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文化自信的显著特点是()。答案:坚守中华文明立场二、判断题3 .文化自信是历史自信、文明自信生成的基础。答案:错误4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也是文化 发展的重要条件。答案:正确专题2一、单项选择
14、题L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是(),既是国家现代化 水平和程度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决定性因素。答案:生产力5 .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的主要优势在于()。答案: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6 .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低端产业”直接退出。答案:错误7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 “助推器”。答案:错误专题31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 撑。答案:教育、科技、人才2 .()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 力的核心要素。答案:科技创新3 .新质生产力以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是高质量 发展的动力源泉。答
15、案:错误4 .关键核心技术缺乏,依然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答案:正确专题4L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 推进()作为“三 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答案:乡村全面振兴2,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坚守()亩耕地红线,压实责任, 实施终身追责制。答案:18亿3.从长期来看,粮食供需形势总体上已由“总量平衡,丰年 有余”转变为供需将长期处于不平衡的态势。答案:错误4我国农业用种安全 有基本保障,粮食种子自主选育的品种 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 “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答案:正确专题51 .()包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思想内容,是中华民族集体实 践的智慧成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答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整体建构中既善于吸收、借鉴古今中 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善于识别、批判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中 的消极因素,坚持了()的有机统一。答案:建设性与批判性3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新 的文明样态。答案:正确4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形态的丰富源泉,中华 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内生动力就在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接 转化。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