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培训稿.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425827 上传时间:2025-07-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文写作培训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文写作培训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文写作培训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文写作培训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文写作培训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公文写作培训稿一、认真学习“定调子”学习是撰写汇报材料的前提,为的是充实头脑、厚积薄发, 把上级想了解什么摸准吃透,把本级干的工作掌握清楚。归纳起 来,就是要做到“四个善于”。1、善于学习上级精神。上级精神是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要 求,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只有把上级精神吃准摸透,才能保证汇 报材料的方向不偏。一方面,掌握各级政策规定。当前党的路线 方针、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的规定要求,都需要我们找出来学、 静下心悟。写材料时必须紧贴这些政策、规定、要求,绝不能跑 偏了,甚至成为唱反调。另一方面,掌握上级最新精神。就是紧 紧同上级精神对标对表,写材料前我们要首先找出各级精神、领 导讲话,认真研究,搞

2、清楚来龙去脉。2、善于把握领导意图。俗话说:“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领导意图把握的准,撰写的材料才能对上路子、获得认可。一个 是,把准上级领导意图。通过领悟预先通知、询问了解情况等方 式弄清楚上级关心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另一个是,把准本级 领导风格。有的领导注重文章的思想性,有的领导要求用事例作 支撑,有的领导喜欢句式整齐、整装;有的领导则喜欢开门见山、 一针见血。这些都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多体会,多站在领导的 角度筹划工作、思考问题。3、善于结合本级实际。汇报材料一定要结合实际,不能空、 虚,比如上级下发了一个通知,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原文转发, 基层看了半天也不知道怎么干,要把“干货

3、理出来,什么时间、 对象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写清楚,不要长篇大论指导思想, 其他的材料也是一样,一定要贴合我们工作的实际、本单位的实 际,这样的材料才接地气。4、善于借鉴相关资料。写材料,如果是新手,我们就要多 进行“模仿练习”,比如说写一个工作总结,那我们就去把往年 起草的总结找来认真看一看、学一学,然后依葫芦画瓢,这样我 们上手就很快,不至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另外,我们平 时要注意收集资料,加强学习,把总结、通知、经验做法、调研 报告、领导讲话等方方面面的资料收集起来,没事就看一看、学 一学、练一练,时间长了,我们自然就有了感觉。平时也要多做 留心人,单位的动态、典型的事例、新鲜

4、的事物等面上的、点上 的情况都有所留意和掌握,这样才能心中有数,写材料时才能信 手拈来。二、列出提纲“搭架子”列提纲是撰写汇报材料的第一步,提纲列好了,就相当于材 料已经成功了一半。一个提纲如果能够让人听起来“耳目一新”, 读起来“眼前一亮”,最后达到打下烙印、引起共鸣的效果,就 是一个好提纲。1、在表意上,要抓住中心、抓住重点,确保辞能达意。标 题是对材料挈领式的概括,如果把提纲单独分离出来,应该能保 证让人一听、一看就知道这篇材料在讲什么、重点在哪里。我认 为,应该在“高、新、准”三个字上下功夫。高,就是思想站位 高。材料的各级标题反映的不仅是工作,更是领导思维层次和单 位工作思路的直接体

5、现,要尽量与上级精神对标对表,这是对上 级领导思想的一种反馈和印证,也更容易得到领导的认可。新, 就是立题立意新。要有新意,不能老是那一套,听了干巴巴的, 引起不了别人的注意。好材料就是要出思想、出思路的,因此要 在新字上下功夫。准,就是提炼概括准。各级标题都是对每部分 材料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所以在表述上要力求准确,让人一看就 知道想要表达什么。2、在结构上,要掌握章法、掌握技巧,确保不落俗套。一 般来说,标题应该通过提炼和概括把整篇材料“拎”起来,尽可 能的使看材料的人印象深刻,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相同 句式法。这是就汇报材料的整个提纲来说的,也是材料最常用最 普遍的做法。比如,“四个

6、注重”“四个扭住不放” “三个坚持” 等等,这样的写法使材料整体的脉络显得很清晰、每部分的内容 也很有条理。但并不是用词一定要相同,只要句子结构基本一致, 就会让标题显得很规整。二是逻辑关系法。这是就单个标题来说 的,按照这种方法列出来的标题一般都是“复合式”的,至少要 分为上下两句,而且上下半句之间具有因果、转折、并列、解释 说明等逻辑关系。采用这种“逻辑关系法”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 是逻辑关系本身,切忌出现逻辑关系混乱、前言不搭后语的问题。 另外,再介绍一个列标题的小技巧,有的材料都会对标题中的某 两个字做“押韵”处理,使标题读起来朗朗上口。3、在语言上,要追求精准、追求特色,确保锦上添花。

7、恰 如其分、恰到好处的语言对于材料来说起着润色增分的作用,对 于标题,更能达到“抓人眼球”的目的和效果。一要精准,就是 要紧贴上级精神、紧贴单位实际,善于选择那些实在、贴切的词 语,不做过多的修饰和采用言过其实的形容词。二要有特色,就 是遣词造句要在确保准确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不能 平平沓沓像白开水一样,让人听了之后感觉索然无味。我感至 特色还是更多的来源于本级领导的语言习惯,这些东西就靠平时 一点一滴的观察、积累和总结,慢慢掌握领导的风格。三、要撰写初稿“充里子”有了好的路子,占有丰富的素材,一般就可以直接动笔了, 也就是我们说的拿初稿。拿初稿的质量高低和速度快慢决定了整 篇汇报材

8、料的进度,更影响最后成稿的水平。主要应做到“六会”。1、会开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开头 既要点题、又要简洁,使人一看就知道这篇材料的精髓所在,给 人耳目一新、为之一震的感觉。2、会站位。就是撰写汇报材料时既能站在本级领导的角度 思考问题、梳理工作,又能站在“材料受众”的角度找准入口、 把准方向。一方面,要对本单位工作的每一个阶段、每个领域的 情况,尤其是特色做法、突出成绩和薄弱环节的事例、数据要了 如指掌,正确地理解领导的意图。另一方面换位思考,材料的受 众想看什么,想了解掌握什么。3、会切入。框架搭好后,要从高度凝练的标题引出做法和 事例,就要有一个好的切入,也就是我们常说

9、的思想性的话。切 入点选的过高或过低、过宽或过窄都会让整段衔接不紧,不是“盖 不住”,就是“贴不紧”。一般来说,习惯用上级精神、特色做法、 思路方法做引子,既盖住了下文,又解释了标题,是目前很标准 的一种写法。4、会破层。一般来说,列纲只列到三级标题,但每一小段 里必须有逻辑、有层次,这样材料看起来才上档次、很整装。小 段里的层比较灵活,有的用分号隔开,有的用句号隔开,有的可 能写三种做法,有的可能举两个事例,也有的做法加事例加成果, 但每层意思一定要清楚,互相之间要有明显界限,不然就会显得 很“搅二通常,我们习惯用比较明显的逻辑分层,像“坚持刀 口向内带头查、坚持令行禁止带头做、坚持敢于担当

10、带头抓”的 “三个坚持”,就是比较明显的分层方式。还有的时候层与层之 间区分不是十分明显,用做法或事例分割。5、会用语。毛泽东同志曾把写好的材料比喻成糖葫芦,意 思就是材料里面的词句要饱满,看着好看,吃着香甜,像糖葫芦 一样,一颗接着一颗,每颗都很丰满圆润,一条主线把它串起来。 汇报材料的标准莫过于一个“实”字,文章要写的实,在写的实 的基础上,还要写的漂亮,这就要求语言既要“接地气”,又要 “上的去”,让材料者看着满意、读着顺口,让听材料人听的明 白、听的舒服。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流行的网络用语,像“爆 料”“被淘汰”“忐忑”等这些词语,都是时下比较流行的,适当 的时候也可以加以运用。6、会

11、说事。一个好的材料,一靠观点的思想性,二靠事例 的真实性,这样才能既有骨头又有肉,还是前面说的,一定要实, 有数据、有事例、有论证,让人信服。四、反复修改“增面子”我们在写汇报材料的时候都有体会,就是一稿就能成的很少。 初稿完成,一篇材料应该说只能算是完成了 60%到70%,还需要 我们通过精雕细琢,反复修改,才能把质量提上来。1、反复推敲,理顺逻辑关系。一篇好的汇报材料,首先一 点是思路脉络清晰、行文逻辑顺畅,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人 听了感觉不杂、不乱,对基本脉络能有个初步了解。一个是,标 题与内容。就是看二级、三级标题下面的做法、事例,包括点思 想的话,与标题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否一致,

12、是否紧扣主题。 如若不然,那么就需要我们重新选择做法或者事例,千万不能“捡 到筐里都是菜”,舍不得扔、舍不得改。另一个是,导语与行文。 就是各部分、各段落开始时的导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冒”, 衔接是否顺畅、过度是否自然,能不能盖住下面的小标题或者主 要内容。再一个是,做法与事例。要相互佐证、相辅相成,对于 前后关联不大,明显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要及时进行调整。2、去粗取精,突出特色亮点。汇报材料是通过文字来说明 情况、报告工作的,受时间、空间、听众兴趣等条件的影响,要 求我们写出的汇报材料必须在短时间内既把基本情况说清楚,又 能把单位建设的特色亮点展现出来,让上级领导听了能感兴趣、 受触动。具

13、体就是做到“三看”:一看内容准不准。就是看所写 的一些做法事例,是否有违背上级精神要求的地方,是否有与当 前形势结合不紧密的地方,是否有明显不符合单位实际的地方, 一经发现要及时进行修改。二看特色亮不亮。写材料讲究一句话 叫“人无我有、人有我高、人高我新”,所以在修改汇报材料的 时候就要看我们一些特色经验、个性做法写的够不够丰满,挖的 够不够深,能不能引起领导的兴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看 层次明不明。写初稿的时候,由于思考的不一定很深入,对整体 掌握不一定很全面,在材料某一方面工作时难免会有贪大求全、 面面俱到的情况。修改的时候就要求我们根据需要,对特色的工 作浓墨重彩、集中反映,使之成为

14、整个材料的重头戏;对于一般 化、共性的东西则尽量少材料,或者一笔带过,或点到为止,做 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3、总结凝练,体现思想高度。毛主席关于如何写材料曾说 过:“只谈情况,不谈观点,是开材料仓库。人的头脑是加工厂, 没有材料不行,有了材料要经过加工,要产生观点,用观点统率 材料。”修改材料初稿,就是一个再加工、再提炼的过程,要对 已经成文的初稿,进行深刻透彻的综合分析,总结提炼观点、思 路,把材料的思想高度提上来。一要先声夺人。就是对具体的工 作内容有自己的看法或者观点,提升材料的思想性,能够反映出 抓工作的思想站位很高、针对性很强。二要精准概括。就是把零 散的做法用生动的语言系统串起来,总结出本单位带经验性、指 导性的思路和做法,给人留下比较直观的印象,让人听着很直接、 很明了,也反映抓工作很有思路。三要画龙点睛。就是在叙述完 具体的经验做法之后,会用成绩、事例或者一句总结性的语言进 行印证,使经验做法显得更加真实、有效。四是字斟句酌,提升 语言质感。如果材料是用于本单位向上级领导进行口头工作报告, 不像书面材料具有较强的“即视感”,需要我们在修改时要充分 考虑有声语言的特点,逐字逐句的打磨雕饰,使材料内容更加简 明、新颖,引人入胜。具体要做到:简洁精练。叙述要力求简单、 明了,既把事情说明白,又不显得啰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咨询培训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