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小学习作教学融合的探究 论文.docx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426007 上传时间:2025-07-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教育与小学习作教学融合的探究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劳动教育与小学习作教学融合的探究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劳动教育与小学习作教学融合的探究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劳动教育与小学习作教学融合的探究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劳动教育与小学习作教学融合的探究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劳动教育与小学习作教学融合的探究摘要:劳动教育与小学习作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两者进行 融合就是以劳动教育为抓手,以习作教学为突破口,将小学习作教学回归劳动体验 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劳动场景,接受真实的劳动活动过程,形成独特 的劳动教育体验,积累、丰富生活(习作)素材,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习作水平, 使劳动教育与习作教学相得益彰,开创一种劳动教育和小学习作教学相融合的教学 新模式。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习作教学;学科融合引言:基于劳动教育仍是当前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劳动教育与学科的 融合、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尚有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劳动 体验,在

2、习作上不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个性体验和真情实感,所以,笔者尝试在劳 动教育层面上,通过强化劳动教育印象,以习作为主要的呈现形式,分学段、分阶 段构建劳动教育与习作教学相融合的学习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习作水 平。一、以劳动教育为基础,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劳动教育功 能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一般指向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劳动活动,实践体验等过程, 发挥劳动教育的特点,培养一种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形成一种良好的劳动习惯,树 立一种良好的劳动品质,实现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育人价值 的综合性实践过程。1 .转变劳动教育观念迫在眉睫当前,劳动教育已然成为教育系统的高频热词,作为五育系统的重要组

3、成部分, 劳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虽然已经走进很多校园和课堂,甚至设立了劳动基地,开展 了一些课题研究,但相比于其他早已将劳动教育形成系统和模式的国家(例如:美国、 芬兰等),我国学校的劳动教育就其形式、模式和体系都稍显薄弱。随着课程改革的 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我国部分地市的学校劳动教育也开展了实践基地的学 工、学农课程化等实践活动,但是这些研究尚处于浅表阶段,与学科的融合,学生 综合素养的培养尚有一定的距离。在小学阶段,这种距离更加明显,由于各种主、 客观原因,学生普遍存在劳动认知偏差、落实乏力等问题,劳动教育仍是当前整个 素质教育体系当中的短板,促进学生劳动教育实效,转变劳动教育观念迫在

4、眉睫。在笔者所在的区域,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长期处在隔代教养的背景下, (外)祖父母对学生更加溺爱,以致学生在生活自理、整理房间与家务劳动等劳动 实践能力方面都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劳动经历与体验,长期 以往,孩子们对于劳动活动没有兴趣,甚至害怕,想发设法逃避学校开展的劳动教 育,教师要求下的劳动教育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个性体验和真情实感。2 .提升劳动教育功能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构建德 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 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后面简称意见)

5、意见从前 所未有的高度对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作了详尽、系统地论述。这为落实劳动教育, 提升劳动教育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很多学生仍然 处在劳动教育薄弱甚至缺失的环节,不知道怎么参与劳动活动,不愿意参与劳动实 践,不明白劳动的价值所在,这就严重制约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 劳育美的育人实效发挥,影响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因此,全面把握新时 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多维属性,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要义,提升新时代 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势在必行。二、以习作教学为抓手,强化教育印象,促进学科融合发展习作在小学阶段一般指向练习性习作,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习得一定的

6、表达 方法,根据不同的表达要求,运用特定的表达技巧,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最终指向 自主表达综合素养的综合性学习过程。1 .探索习作教学新模式,创新语文学科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 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强调 了习作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的表达、习作必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在活动与实 践的基础上,激发习作动机,但据笔者观察和调研,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着对习作 的抵触心理,不愿意写,不知道怎样写,进一步地深追,我们会发现,造成这一现 象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缺乏真实地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缘于对这一现象地探究,笔者尝试

7、以劳动教育为基础,以习作教学为抓手,以 劳动教育与小学习作教学整合为研究平台,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进行发展与创新,把 劳动教育融入小学习作课程,由点及面,从劳动教育创新小学习作教学新路径,探 索小学习作教学新模式,同时以习作教学的成果强化劳动教育印象,全面提升学生 的劳动教育综合素养和语文综合素养。2 .强化劳动教育印象,开展学科融合探究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温儒敏主编)自2019年全面铺开以来,我们不难发现现 行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在立德树人,传统文化,贴近生活等方面的特色。整册小学 语文教材都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从一年级开始就注 重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

8、什么是真实的生活情境呢?简单 地来说就是从贴近学生生活的衣食住行出发。通过细化分析,笔者决定以劳动教育 为基础,从劳动教育这一切入口,引进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运用语文。劳动教育与小学习作教学融合就是以习作教学为突破口,定位于学生生活,以 劳动教育为基础,将小学习作教学回归劳动体验和学生生活,打破走马观花式的劳 动实践,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劳动场景,接受真实的劳动活动,形成真实的个性体 验,积累、丰富生活素材,基于学科融合,运用习作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教育 理论,将劳动教育与小学习作教学有机整合,在习作教学这一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强 化劳动教育的综合性活动过程,实现劳动教育的印象

9、体现,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同 时,强化学生的劳动教育效果,使劳动教育与习作教学在小学阶段相得益彰。3 .构建学科融合模式,促进学科创新发展劳动教育与小学习作教学融合是在学生生活、劳动教育经验积累下,分学段、 分阶段构建的劳动教育与习作教学相融合的学习模式,简言之,就是从吸收到内化 到输出到再体验的过程,从观察到体验到表达到重新阶段观察的过程,从认知到实 践到理论再到更新认知的过程:第一学段:主要是在学生生活、劳动教育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一 定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兴趣,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对劳动教育体验 过程的独特感受。通过口语交际、写话、说话等的训练,达到将所做、所见、所想

10、进行有条理的表达,再以口语交际、写话等表达方式展现出来,学会积累。其基本模式如下:指导观察劳动教育体验情境说话口语交际反馈评价劳动教育体验一指导观察一看境(情境)说话、口语交际一反馈评价一劳动再 体验第二、三学段:主要是在学生生活、劳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体验 感受,使学生热爱劳动,初步拥有劳动成就感,乐于交流,能不拘形式的写下生活、 劳动、见闻、活动感受和独特想象,能简单的记实习作和想象习作,内容具体,感 情真实。其基本模式如下:指导回忆合理想象劳动教育观察生活体验感悟说议结合口语交际习作反馈评价劳动教育、观察生活、体验感悟一指导回忆、合理想象一一说议结合、口语交际、 习作一反馈评价

11、一劳动再体验。(I)以“体验实践”为主的劳动教育活动。学会劳动。结合本地地域情况,分学段、分阶段开发劳动教育资源,以劳动实 践为基础,通过实践生活自理、日常家务劳动、集体劳动实践、特色劳动活动等方 式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劳动实践活动,学习观察方法,形成独特感受,利用 观察体验日志(绘画),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个性化的生活体验 和感受,并以此为积累,在不断的劳动实践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操作水平、活动 技能等。学会表达。在劳动教育层面上,引导学生在劳动活动过程中有意观察劳动过程 与收获,记录活动瞬间,自由分享、交流活动体验与感受,指导学生积累观察体验 的日志及描述劳动过程的绘画作

12、品,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所见、所闻、所做、 所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不拘形式地呈现独特表达作品。(2)以“习作教学”为主体学科的整合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劳动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小学习作教学研究,融合劳动教育与小学习 作教学,在劳动活动一一积累一一表达一一评价指导一一劳动再活动”的过程中培养 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积极态度和参与兴趣,构建劳动教育与习作教学相融合的学习模 式。以习作教学表达为导向,通过实践生活自理、日常家务劳动、集体劳动实践、 特色劳动活动等劳动教育,还原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有意积累活动时间 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在实践、观察、交流和表达的过程中整合资源,提取 信息,创

13、新表达,在全套过程中构建劳动教育与小学习作教学融合的创新体系,形 成具有时代特点和区域特色的教学体系。三、建设特色教学课程,优化素质结构,形成创新主体1 .建设劳动教育与小学习作教学相融合的特色教学课程通过对区域内劳动教育资源的挖掘,我们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开设了校园劳动 基地(校园内设置的劳动教育场所,以卫生区和“开心农场”为主)和家庭劳动基地 (以学生家庭为单位设置的家庭劳动教育场所,范围更广泛、内容更加个性化和多 样化),分学段、分阶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劳动实践中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丰富情感体验。止匕外,我们还组织教师分学段解读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挖掘适合本地劳动教

14、 育的教材素材,构建劳动教育与小学习作教学相融合的学习资源,编写劳动教育与 小学习作教学相融合的学习课程,逐步建设了一种建构在劳动教育基础之上,通过 小学习作教学呈现的特色教学课程,开发了劳动教育与小学习作教学融合的理想教 学模式。2 .全面优化学生素质结构,形成创新主体劳动教育的全面开展,使学生在参与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活动技 巧、方法、策略,形成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获得了真实的独特感受,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和素材,使劳动教育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方面的育人 实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在劳动教育的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乐于与同伴 分享、交流的优良习惯,知道如何表达活动感受和情感体验,全面优化了学生的素 质结构,发展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质,落实了立德树人之一根本目标。在劳动教育与小学习作教学融合的探究中,孩子们学会了劳动,学会了习作, 学会了发展,已然形成创新主体。参考文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网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温儒敏: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