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7讲 第2课时 模拟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64831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7讲 第2课时 模拟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7讲 第2课时 模拟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7讲 第2课时 模拟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7讲 第2课时 模拟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岳麓版)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7讲 第2课时 模拟 含解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7讲 第2课时1(2016全国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C)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据材料,汉代崇尚儒学,而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儒学注重历史传统,并不“迷信”孔子个人,“五经”也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故C项正确,A项错误;汉代儒学并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而是强调寻根溯源,B项错误;儒学并没有因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它于西汉时重新兴起,故

2、D项错误。2(2015海南7)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B)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政治,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体现了朱元璋试图以重刑来结束社会动荡的现象,故本题应选B项;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为专制集权确定了理论基础,此后,儒家思想一直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A、C两项的表述错误;D项中“无准”、“无据”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3(2016保定)自汉文帝、景帝时起

3、,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自道来,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这主要反映了(D)A黄老之学在汉代消失B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C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D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解析汉初为休养生息实行黄老之学,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黄老之学不在适应经济强大的需要,不再占主导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在汉代消失,故A项错误;汉文帝、景帝时面临着土地兼并、诸侯叛乱、匈奴进犯等问题,并非安家乐业,故B项错误;儒家思想取得统治地位是在汉武帝时,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汉代诏令措辞中不断引入儒家经典,体现了儒家影响力的不断加强,故D

4、项正确。4(2017衡水中学期中)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C)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儒学思想。由材料“臣兼功于君”可知“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民本思想是指重视人民,顺应民心,以民为本,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结合材料“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可知董仲舒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辩证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君臣、父子、夫妻关系,这不会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排除D项。

5、5(2016晋城二模)除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外,汉代皇帝都以“孝”为谥号,称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等。这表明汉代(D)A皇室宗法观念根深蒂固B孝道扩展成为社会伦理C儒学正统地位得以巩固D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解析汉代皇帝几乎都以“孝”为谥号,表明当时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以巩固统治,D项正确;宗法观念是指等级观念、继承规则、宗族法规等,这点材料显然不体现,A项不选;材料主题是皇帝谥号而非社会伦理,B项不选;东汉末年的战乱以及佛、道学说兴起,使得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C项错误。6(2016沈阳)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D)A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B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C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D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解析春秋末年孔子就提出了“仁”与“礼”的思想,但当时并没有推动国家统一,故A项错误;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儒家思想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B项错误;秦朝时的治国思想为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西汉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儒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