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一点要求,多一点自信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要求越来越高了。这就更 须要我们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地评价学生,要用主动的眼光,从多个角度多方 面去看待学生,努力去发觉学生的优点和特长,特殊是一批中下的学生,多给他 们一些机会,让他们在自尊、自信中欢乐地成长。学生由于智力的不同、接受实力的差异,因此在学习上总会存在着这样、那 样的差异。作为老师首先要信任每个孩子有实力学习好,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 段时间的努力,随着语文学问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应达到的目标。比如学完一 篇课文后,有的学生还没有完成识字任务或还不会读课文,这时可以再给他们一 些时间,等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达到预定的
2、目标。我班有一个外地学生,寄宿在 学校旁边的公寓,并且自己学习不够自觉,父母平常工作忙,因此没时间管孩子, 致使他养成了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回家作业常常完不成,做事拖拖拉拉的。结 果学习上落下了一大截,平常测试更是一塌糊涂。看到这种状况,我心理也很焦 急了,又是指责又是责怪,以为这样可以引起他的重视,可事情恰恰相反,我看 到他对学习越来越没爱好了。以前上课还能举几次手,现在上课老是低着头,作 业兴奋就做一点,不兴奋就空着,不管你老师怎么说,一幅破罐子破裂的样子, 叫你也没方法。后来我也细致地反思了自己的做法,想想新课程这套教材有些地 方的确要求很高,对一批中下学生要他一下子驾驭是不行能的。我对
3、他的要求太 高了,明明他做不到的事,肯定要和其他同学一样,结果使他对学习越来越没爱 好。后来我就对他渐渐地放低了要求,让他一点一点的驾驭。记得有一次,单元 考试,他考得不志向,我就给他辅导一遍,过几天让他重新再考一次,假如比前 一次进步,我就算他其次次的成果。他听了特别兴奋。课堂上做作业时,我常常 站在他旁边,发觉他不会做,就与时地辅导,课堂上让他回答一些简洁的问题, 渐渐地他在学习上有了自信,能体验到胜利的欢乐,从而激发他的学习动力,同 时也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现在他不懂的问题能自己主动过来问你,作业也自 觉多了。我想,有时我们老师对学生要求过高了,反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爱好, 使他们对学习
4、越来越没爱好,越来越缺乏自信。在生活、学习中培育学生的良好习惯一、重视学生的常规训练对于每学年入学的新生。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常规教化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究 竟。我们知道学校对入学儿童的行为习惯的培育教化是全方位的,除了日常行为, 如坐、立、行、排队、文明礼貌等方面的常规教化外,还要培育学习习惯、生活 习惯的养成教化。但是这些规则和要求,要想让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一下子就记 住靠简洁的讲解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老师所讲解并描述的道理和规范要琅琅 上口,简洁易记,还要反复训练。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儿歌、嬉戏等形式都是他 们所喜闻乐见的。因此在训练时尽量把这些规范通过儿歌、嬉戏使它们变得通俗 易懂。如:
5、课堂内,要学生说一说“上课怎样坐”一“头正、肩平,胸挺起”, ,小手?” 一,放放好,“小胸? ”一“挺挺起”,“眼睛”一“看老师”, “脸上? ” 一 “笑眯眯”。在一问一答中,学生轻轻松松地就驾驭了规范,明 确了要求。又如在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态时,我结合三字歌的实行, 每天提示他们留意“三个一”,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 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示订正不良姿态。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 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看法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洪亮,吐词 要清晰。在听的实力方面,则要求他们留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晰说话的内容,记 在心中,要说得出来,如每周的升
6、旗仪式上,我要求学生留意听讲了几件事?是 什么事?回到教室后抽学生起来说出要点,如答不出,就说明没有用心听讲。这 些方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肯定的促进作用。这或许就是陶行知先生所提 倡的习惯要在生活、学习中进行培育教化。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化的实践中 提出了生活教化理论。他主见各种学问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育 更应当如此。二、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养成每天反省的习惯,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的时候,要求全校的学 生养成每天反省的习惯。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做到每天四问,即:第一问:我的 身体有没有进步?其次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 步?第四问:我
7、的道德和我的学问有没有进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讲究科 学。还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味地高标准严要求,有时只会适得其反。我们 知道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由易到难, 把握好训练的层次,特殊低年级学生自控实力差,老师今日讲,他明天就忘。因 此须要老师做个有心人,有些习惯须要每天讲,每天练。每天问问学生,今日我 进步了吗?今日老师表扬我了吗?有时我将学生应驾驭的规范分解成若干个小 点,帮助学生渐渐驾驭。一个规范可以分“小步伐”实施,一步一步地训练,使 学生一步上一个台阶,渐渐适应小学生活;有时一个月或一周抓一个训练重点, 一点一点来训练,渐渐增加训练内容,将总
8、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阶段的小目标 中去实现,而且要允许学生反复。如我在训练一年级新生时我制定的九月份每周 的奋斗目标是:第一周:教化学生听到零声立刻进教室,上课不随意走动;其次 周:上课不做小动作,不随意讲话;第三周:课间嬉戏守秩序,不打闹;第四周: 上课能细致听讲,完成作业等。每个阶段着重一个重点训练项目,对做得好的学 生与时表扬激励,发给五角星、小红花等,而对那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就反复 训练,直至他养成好的习惯为止。三、通过各种活动,将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任何规范和要求都 仅仅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外因,激发、培育学生进行自我
9、教化、集体 教化才是根本。首先我常常在班级中推行岗位责任制度,低年级的孩子最崇拜老 师,期望当小老师,小干部,因此,老师要给孩子创建一些自我管理的机会。一 年级的下半学期学生都已经适应的学校的学习环境,养成了一些基本的行为规 范,这时我就留意培育一些小干部。如在班级中设立值日班长,检查卫生、晨间 领读、课间文明督察等,让每位学生轮番尝试角色体验,一方面可减轻自己的 一些工作,另一方面又可熬炼学生的实力。其次开展评比竞赛活动,引进激励机 制,激发低年级儿童的进取心。如开展“比一比,赛一赛,谁的常规做得好”、“流淌红旗到谁家”、“今日我有几颗星”等。这些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行为的 主动性和自觉性,使
10、常规要求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行动中去。一年级的孩子, 就像一张白纸,纯净天真,可塑性强,简洁接受外界的影响,只要老师加以合理、 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孩子很简洁形成正确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低年级老 师必需抓住时机,谆谆教导,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四、最终为人师表,树立榜样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化者应当把自己摆在儿童的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 低年级学生的仿照性很强。老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老师良好的言行对他们的行 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老师的示 范作用是对学生最好的教化。对我印象特殊深的是我去年接受的一年级学生由于 学生提前了一年上
11、学,因此学生的行为实力和动手实力都很差,家长也都很担忧, 特殊中饭在学校里吃的。记得报名的那一天,很多家长告知我,我的孩子吃饭很 慢,我的孩子什么不要吃,希望老师多关切等。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父母宠 爱,什么都依孩子,因此使很多学生养成了挑食的毛病。针对这种状况,刚起先 时我没有指责他们,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不奢侈粮食。我 想这时假如老师一味的说教,效果可能不是很大。这时我抓住和孩子一起吃饭的 机会,和他们边吃边聊,常常说:啊,这个菜真香;这个菜真好吃;这个菜真有 养分,吃了长的特殊快,一年级的孩子最爱仿照老师,也最简洁“骗”,因此他 看你老师吃得这么香,他就吃得更快了,吃
12、完饭我把桌子擦一擦,他们也自然学 着你的样子把桌子擦干净。一个月后,好多家长都跟我说,胡老师我的孩子现 在吃饭快多了,在家也不挑食了。这里我通过自己的言行,给学生做榜样,不仅 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吃饭习惯,而且使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要疼惜。人们常 说的“身教重于言教”,就是指老师要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 自己做得到。如:上课起立时,老师标准的站姿,就是无声的吩咐;下课后,老 师俯身捡纸,集会时,老师专注的神情,对学生就是最好的榜样。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老师,更要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化理论,把陶行知先生的教化 思想贯穿到自己的教化实践中去。学会赞许孩子一位教化专家说过:假如孩子生活在赞许
13、中,他便学会自信;假如孩子 生活在指责中,他便学会指责;假如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假如 孩子生活在恐惊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假如孩子生活在平安中,他便学会信 任自己四周的人;假如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假如 孩子生活在相互帮助中,他便学会关切他人;假如孩子生活在亲情、友情中, 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主动、乐 观、进取、勤奋、坚毅、英勇、好学、豁达、和善、聪慧的自我,不是孩子 消极悲观自卑,而是外界压抑的结果。多给学生说“我希望、我建议、你觉得、 你能行”敬重孩子是贯彻素养教化的前提。教化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 仅仅为了考试,我
14、们在培育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建性 实力的人。这是老师神圣的责任。家庭教化很重要,但问题是家长缺少教化 观念!家长会肯定要给家长讲清晰:1、尽量多表扬孩子,轻易不要指责他们,因为他们已经长大。2、多关切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进步,不要因为考试失误而责怪学生。3、多了解孩子的心理、交往和想法,肯定要敬重孩子,家庭成员之间要 民主,要谈心,要沟通,但决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4、不要在孩子面前争论老师,不能在别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坚决不能 给孩子下结论。5、多给孩子一些熬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待人接物、学会关切、学会 敬重别人、学会负责。6、肯定要给孩子做表率,常常与学校沟通。敬重自己、
15、敬重他人、敬重 学问、敬重社会,学会敬重、学会关切可以作为高一德育培育的目标的主要 目标!青年老师应努力实现三个突破:首先突破课堂关,要熟识教材,擅长组 织课堂,驾驭肯定的教学技巧;其次突破学问关,要大量做题,探讨高考,明 确每节课该讲什么,重点是什么,能围绕中心讲课,提高教学技巧,做一名 优秀的“演员”;第三突破教学关,讲解深化浅出,方法敏捷多样,“教” “学” 并重,有思路、有深度、有高度,做一名优秀的“导演”。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学的学生新教学观教学 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教学是一种对话、沟通,是合作、共建, 是以教促学、教学相长。老
16、师不仅仅是传知解惑,重要的是培育学生:让学 生会学而 不是学会学问;教学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学问的发生过程中学 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培育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实力 是教学的关键。新教学观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让学生在参加中学会、会学。这种参加不仅仅是简洁的课堂提问!新 教学观首先要求老师要吃透学情,要知道学生须要什么、学生在什么状况下 能发挥潜力!爱好、方法、习惯、性格、特性、心理品质、目标、非智力因素 等都值得重视。小学教化的核心在于唤起他们的信念,激发他们的爱好,培养 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进而驾驭基本的学问(学问 决不是第一位的目标)。教化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 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建性实力的人。这是老师神圣的责任。 把微笑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 一位学生,把敬重的话语传递给每位学生,把和谐的微笑送给每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