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295752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5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教研,一、如何理解“校本教研”?,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理念。 所谓“校本教研”,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的特色为本,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研究制度。 具体来说,“校本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开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制度。,二、“校本教研”的特征,人们对“校本”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即:“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从认识论的角度, “校本教研”,就是指由单个的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

2、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它具有明显的校本性、人本性、科研性、依托性等特征。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3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开展“校本教研”的意义:,校本教研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开展校本研究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构建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是深化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一、校本教研在先进课改理念与教育实践之间建立沟通桥梁。这种沟通一方面有助于使先进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实践

3、并产生积极的成果;另一方面有助于有效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疑难和困惑,提高实践的水平。,第二、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提高教师执行新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第三,创设了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成为了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四、“校本教研”的任务,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的诊断与评价为切入点,帮助学校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协助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将学校办成一个“保证基础、发展个性、不断创新、科研兴校”的具有自己特色的

4、现代化学校: 研究教学理念、探索教学规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 研究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开发。 研究开发教育资源、组织指导课题实验;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及专题性研修活动。,“校本教研”的落脚点是要改进学校的工作,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和研究水平。它与以往教研最大的不同是教研的出发点不同。 “校本教研”的出发点是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是解决学校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教研过程中注重教师经验的总结与提升,重视教师的个体需要和自我教育,以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和教育科研的兴趣和能力,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成长。,五、校本教研:实

5、现教研工作重心的三个转移,校本教研: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 较传统教研工作而言,教研工作重心实现三个转移,教研工作职能得以转变:,1、由以教材教法为中心的文本教研转向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的人本教研。,教研的内容不仅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关注教什么、怎样教,而更多的涉及到教研的对象、课程评价、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学生与教师、教材的关系,关注学什么、如何学,研究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研究学生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2、由以灌输为主的指导性教

6、研转向以互动探究为主的反思性教研。,传统的教研基本是自上而下的。教研方式主要是“教练式”,是领导或权威向教师的单向传递。正如一位优质课评比获奖教师所说:“这节课是我上的,但每一句话都不是我说的”。教师不过是研究或实验的辅助配合者。,校本教研倡导新的教研方式:,学校领导和教研负责人由检查为主变为合作研究为主,不再以专家、领导、检查者的身份出现,不是包办与代替,更不是限制与束缚,而是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身份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所思、所想、所疑、所惑,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起成长。,3、由以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

7、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一是重视个人反思,反思是教研活动的基点。通过写教后记、记即时案例,让反思成为教师工作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二是重视同伴互助,通过组织校本教研为教师的互动合作交流搭建平台,让教师在尊重中交流,在虚心中吸纳,在碰撞中领悟,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发展。 三是重视专业引领。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对话、评点、指导。,六、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一)教师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面对新课程,时代要求我们每位教师都要认真总结我们现有的教学工作,哪些做法值得肯定?哪些做法需要改进才符合课改精神?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谈不上与时俱

8、进。这个认真反思与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学研究过程。,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教师们通过反思,使经验得到提炼、升华; 通过反思,学会教学,学会学习,学会理解和关心学生; 通过反思,提高课改实践的自主性和目的性; 通过反思。使日常性教学发展为研究性教学。,(二)同伴合作交流是校本教研的灵魂,我们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致力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 以往管理者更多关注教师的自治和个人发展。

9、如今,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当强调同伴的专业切磋互助与合作,以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共同分享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就有两种思想。”,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 就校本研究发挥作用的机制而言,必须是教师集体的研究,惟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有: 交谈。浅层次的交谈主要是交换信息和经验共享;深层次的交谈主要指专

10、业会谈和专题讨论。 信息和经验只有在流动中才能被激活,才能实现增值,而教师也只有不断地从伙伴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才会少走弯路。,协作。指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教学研究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 第一,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第二,要发挥每个教师的能力和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提高。,帮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要帮助和指导新任教师,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要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三)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

11、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校本教研,要有专家的参与指导,才能使课改实践不断向纵深发展。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引导,教师只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 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专业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从教师角度讲,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专业引领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专家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听课、评课、上示范课、等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座谈)、个别交流、指导教师的教研论文写作、组织校内骨干教师作小专题研究,

12、开展与特级教师、教学能手对话等系列活动。 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用,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但就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而言,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实践证明,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等,对教师帮助最大。 “导是为了不导”,专业研究人员是立足于如何实现教育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来进行宏观与微观指导的。 通过梳理教学中暴露的问题,引起问题争辨和研讨,是搞活校本教研的一个关键点。 充分发挥校外专家的作用,定期指导,建立长效机制,是一个学校长远发展之计。,七、 注重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随着课程改

13、革的深入开展,碰到的问题越多,教师心中的困惑也就越多。比如,如何落实新课程的目标,如何把课改理念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有机统一,如何评价一节课堂教学,如何制定校本教研制度,等等。上述有关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科学指导。 实践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归宿。不能解决自身真实教学问题的研究,不能提升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是假研究,是形式主义的研究。,(一)学校应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组织观摩学习活动。积极参加优质课和教研论文评比,分批组织教师走出校门观摩学习,听典型课,学优质课,帮助教师

14、开阔视野,通过听课、评课剖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 对于教研组长:每学期完成“四个一”工程,即上一节教研公开课;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在师帮徒活动中为徒弟指导一节课;每月一篇教学随笔。 对于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作一次教后记,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做一次家访,每学期写一篇教研论文。 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纳入学校考评,教研工作作为新课程实验评估的主要条件之一,通过这些制度保障,使课题研讨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二) 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灵魂,不会搞教研的教师不可能成为新课程倡导的研究型的专家教师。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必须将校本教研、课改实验、素质教育与课题研究

15、融为一体,提高实效性,使校本教研有效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应遵循“科学性、整体性、重点突出性、可行性、创新性”的原则,提出科研课题,组织课题论证会,积极申报省、市(县)级课程实验研究课题,课题确定后,对整个组织实施过程追踪调研,检查落实。,建立课题研究及评比制度,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例如,可成立: “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管理)方式或*研究”课题小组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课题小组 *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课题小组 “*教学案例及分析”课题小组 “学生*思维品质与教学研究”课题小组 “*素质教育及培养研究”课题小组 “*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课题小组 “*教学评价或学习评价”课题小组 体现创新

16、性、开放性、合作性、研究性、实验性,(三) 抓好公开课教学,抓好公开课教学,可以促使教师深入备课,勤于探索,锐意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也可以促使教师之间的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教改意识,进而有利于在教学领域中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 争取每一位老师每学期至少上一堂公开课的机会。并且,在组织公开课教学的时候,注意体现一定的梯度: 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老师上示范课、研讨课,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既要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又要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课堂质量,促使他们在教学上逐步走向成熟。 每次公开课后都组织好评课活动,最好请专家点评,从而达到互相提高,共同促进

17、的目的。 公开课教学的教案必须由本组教师讨论后才能上课;并且定期检查备课情况,展示优秀教案。 还要改进教学公开课单一模式,向教研课、优质课评选、观摩课综合模式推进。,(四) 搞好集体研讨备课,集体备课是交流教学内容,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应十分注重搞好集体研讨备课,一般要求做到教龄在5年以下的年轻教师备课,最好应由“结对子”的教师审核签字后再上课; 在课改实践过程中,应形成“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调控、教后反思”的备课流程。各校以备课组为单位,采用个人构思集中交流每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的备课方式,然后由一人主教,备课组集体听课

18、,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再次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加强集体研讨,围绕主备人的设计,根据学情调整教学预案;加强课后反思。 在开展集体研讨备课的时候,注意做到“三结合”(点面结合、理论探讨与实际操作结合、优秀的教学研究成果与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结合); 总之,教研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而是集中研究教学问题,这应该成为校本教研的新亮点。,(五) 注重特色教育和艺体教研,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除了课堂教学,开展第二课堂是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应在一些方面做出品牌和特色。比如: 语文教研组可成立文学社和特约小记者站,组织采访考察,编辑出版校刊、校报小记者阵线,推荐学

19、生作品在刊物上发表,既注重学生的“文采”与“口才”,还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研工作。 数学教研组可成立“数学问题与方法研究”点滴,“数学新教材新教法”偶得、“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拾零,定期编辑数学故事趣闻、数学竞赛之窗,举办数学兴趣研讨班等。 艺体教研应立足于本校实际,重在发展特长教育。,(六) 落实校本培训,为了切实推进新课程、新课标理念的学习与实践,学校应始终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的校本培训。当前主要开展七个方面的培训。 (1)师德师风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 (2)教育理论培训。其内容包括课程改革的内容,课程改革背景目标、课程结构、教学策略、课程

20、评价、课程管理以及实践活动课程等内容,目的就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吃透课改精神。,(3)课程标准培训。重点学习所教学科课程的目标、内容、评价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 (4)教材培训。目的是提高教师驾取新教材的实际能力。 (5)教学基本功培训。内容包括备课上课、说课、批改、辅导评价、命题以及教学技能等。,(6)教研的培训。学习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7)信息技术培训。重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信息技术的使用。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相关知识,目的培养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服务教学能力。,(七 )建立激励机制,保证校本教研的实效,“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

21、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它需要强有力的支持系统与激励、保障机制作保证。 学校应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科研强师”之路。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充分调动主体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 学校应制定教学科研制度和关于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的奖惩制度,实行新课程课堂教学管理,把教研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深化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之余,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研论文,并设立专项资金奖励,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激励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追求教学艺术的个性化,进而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 优先保障教研所必备的硬件设备及相关资料的配置:需要学校资金的投入,订购教育教学方面的杂志、

22、图书和刊物;及时把一些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理论资料翻印分发给每位教师。,八、校本教研:创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学习平台。,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又单调的义务和程序,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 教师如何进行日常的教育科研?,1、从案例入手推动以即时案例为载体的个体反思研究,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教学案例的搜索和积累。 一个教师只有通过实践,只有见识更多的具体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具体剖析,才能更完整、更准确地把握和驾驭教材,提高自己

23、的辨别力、鉴赏力,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学校应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课堂即时案例、教后记、教学随笔的撰写,如开展“我讲我的故事”叙事性的教研反思交流,精品案例月评与汇编等活动,促使教师自觉反思,将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有机融合,不断增加教师的思考力、感悟力。 实践证明,参与式的案例培训是提高教师对教材把握能力的有效手段。,2、从课例深入推动以课例为载体的课堂行动研究,规范“说课、上课、评课”三课制度。 在教研活动可设置三个不同层次组成的课堂教学研讨体例: 精品课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执教 教研课围绕某一课题而设,可按课题实际需要安排。 家常课一般教师上课。,精品课:展示优秀教师的先进

24、理念和精湛的教学艺术。 教研课:主题明确,采用集慧式备课,或一人上一课,众人研讨,或多人上一课,博采众长。 家常课:旨在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问题,共同寻找研究点,共同商讨、共享经验、共享成果。,3、以互动研讨为主要形式推动专题性研究,“骨干教师小专题研讨”:利用骨干教师深遂的教学思想方法、娴熟的教学技能和实践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精心做好准备,组织教师开展交流,接受教师的咨询。 “教育硕士教师教研课题引导”:利用在读或已毕业的教育硕士教师敏锐的学术眼光和较高的理论、实践水平,捕捉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准备,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接受教师

25、的咨询。,“青年教师学习沙龙”形式: 每期一个专题(如新课程“新”在哪里、新理念在我的课程中:一个成功之例、教学病例诊断等),人人参与、互动研讨、集思广言,以平等的对话,引起心灵的交流、思维的碰撞,理念的升华。 “教师读书与教学资料检索活动”:教科室与工会联合启动。,4、以问题为先导推动课题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 课题研究往往由问题而生。因此,应鼓励教师大胆提出课程实施与教学中的问题,并对自己平时关心的或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通过调查、统计和分析,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下一步确立校本课题做准备。 学校要密切与教研专家、高师院校、教育主

26、管部分的联系,加强协作和配合,逐步构建有专家指导和参与的多级课题网络系统,做到学校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九、校本教研:催生新型的管理模式。,学校管理的变革,是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 应树立“人本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特色显校”的治校方略。 以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教学管理变革为主线,逐步完善人本管理。,创新一批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如新的备课制度、新的课堂管理制度、新的评价制度等。) 由过去的“官本”管理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转变。 由以管理成绩评价教师的单一评价标准向多元的教师评价方法转变。 学校管理应朝更加和谐,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人性

27、化的目标发展。,举措1:教师成长档案袋。,“让教师的成长档案袋记录每位教师成长的足迹,促进每个教师的成长。” 内容包括: 个人发展计划、教育信条、知识与技能鉴定(学历、职称、外语、计算机水平等)、进修学习记录、荣誉称号、来自不同方面的评价、成果记录、课题研究、论文、精彩教案、作品、学生获奖情况及其它个性化内容。,每位教师在成长档案袋中都能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一步步明确自己前面的目标,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实现教师评价由鉴定性向激励性、终结性向过程性的转变。 教师的成长档案袋既有力地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也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实现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双赢。,举措2:教案制

28、度改革,提倡教案撰写形式的多样化。5年教龄以下的教师都写详案。旨在把主要精力花在备课上;优秀教师允许写简案、提纲、批注,而不必都写详案,旨在把主要精力花在创新上,其它教师可写详案也可写简案,但必须有1/4以上写详案,旨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更新观念,揣摩教法上。有的活动学科可不写教案,如科技等。 同时提倡用电脑备课,建立电子教案文档。各学科每单元要自备一课书(一节内容)的精品教案上送学校进行交流评比,逐步建立教案资源库。,在教案内容上,要做到“三变二提倡和一努力”: 即变“台词式教案”为“板块式教案”; 变教师的“教”案为学生的“学”案; 变检查程式化的备课为检查教后记,交流教学反思。 改变以往的教

29、案内容,提倡新增添教者设计意图和教学后记两部分内容。记录教学成功之处、失败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再教设计;提倡作业设计分层次,有基础题、提高题、拓展实践题。 努力在备课中体现出个性教案。,增加“精彩瞬间”:记录课堂中的师生闪光点,积累典型案例; 增加“真切感悟”:促进教师思考分析教学环节。 学校为了宏观地把握,可制定和实行教案三改制度:课前改复案、课中改修案、课后改反思。在学校检查教案时,以此做为衡量标准。,举措3:自荐式开课与邀请式听课,变以往公开课的指派式为自荐式。将开课的任务要求告知教师,让教师自愿报名参加,既调动了自荐教师的开课积极性,避免了因指派式而导致的诸多不利因素,而把这些机

30、会当作挑战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自我的平台。让教师逐渐树立“我要锻炼,我要发展”的自觉意识。,邀请式听课可在检查与尊重之间做到平衡。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预约,邀请领导、教研人员深入自己的课堂。领导多以学习交流的面孔出现。教师们掌握了主动权,积极性得以激发。个别自我感觉不好的还可再次邀请,以克服那种怕专家、领导听课的心理。,举措4:拟定相关管理与评价制度,拟定相关管理与评价制度,如教研组活动制度、教研论文奖励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教师自评制度等。 学校以教研组、年级组和教科室为单位,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以评促建。每一项计划都要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所有的教

31、学管理人员都要具体联系一个基层单位,参与活动。 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评价方案,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十、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1、在教师定位上的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一直是“教书匠”的别称。好像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教好书、会教书、能教书就可以了,很少有人把教师也作为一个研究者来看待。 另一方面,过去的教师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也主要是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提高,很少涉及对教师的科研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这就导致了很多教师一方面缺乏研究的意识,把科研看成是教育专家的事,教研人员的事。,2、研究能力和方法上的问题,一些教师不善于从实践中发掘提炼问题,不熟悉研

32、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不知道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和科学的总结,仍然停留在凭经验教书,按传统办事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校本教研广泛开展和深入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些教师缺乏科研素质的训练和提高,科研能力不强,失去了不少课题研究和论文创作的机会。,3、“研究共同体”的形成意识淡薄,在校本教研中,研究者之间实际上构成的是一个研究共同体,彼此进行民主平等的合作。这一共同体主要表现为大学教师(教育专家)与中小学教师合作、教研员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学校部分教师合作三种类型。 但从目前情况看,大学研究与中小学实践之间断裂的现象十分明显,中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与大学专业研究者之间就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共同探究,

33、大学专业研究人员对中小学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持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教研员虽然与中小学教育密切联系 ,但另一方面,校本教研在要求教师角色改变同时,也要求教研员角色的转变,这也有一个过程 。 从教师共同体形成来看,由于过去教师习惯于个性化的工作方式,对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同体的形成意识淡薄,目前尚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约束制度,因而教师共同体的形成同样是松散而不稳固的。,4、管理方面的问题,传统的经验管理,加班加点的苦干作风,仍然占有不小的市场,科研在很多学校处于一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 不少学校的一谈到科研仍然仅仅停留在比课题数量、级别而不顾课题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上,导致大量科研泡沫产生。,4、时间、精力与成本问题,比如,随着中小学扩招加快,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优质学校班级数量大增,班额过大,教师数量不足,负担过重,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尚且吃力,开展校本教研更是困难重重。如何切实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教师有时间、有精力开展研究,是需要教育主观部门和学校共同研究解决的。,再比如,真正有成果的研究往往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而校本研究的成果又往往表现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而不仅仅是以某种论文、论著等可见形式呈现,如何衡量研究所付出的劳动及取得成果,并且在升级、评优等方面体现出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今后校本教研制度建立中应探索的一个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