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代儒学的发展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97639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古代儒学的发展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古代儒学的发展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古代儒学的发展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古代儒学的发展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古代儒学的发展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古代儒学的发展 含解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秘籍02 古代儒学的发展(2018年四川成都模拟考试)先秦时期,儒家在治国方略上经历了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君主的德最重要”等主张。这反映了此时儒家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B追求理想的人治政治C缺乏治国的明确标准D渴望人伦秩序的规范【参考答案】B全面理解中国古代儒学一、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及其演变1儒家思想的精神内容: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中庸尚和。2儒家思想的特点(1)民本主义:基本内容是“天人合一”,表现在尊君重民的“民本”思想。(2)重群体,轻个体,追求社会价值。(3)重人伦,轻自然:注重人伦关系和道德原则,轻视探讨自然的奥秘。

2、(4)崇老尚古:以上古的“黄金时代”为价值取向,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作为最高的人格理想。3演变规律(1)经历了一个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受打击(秦朝)、成为正统思想(西汉)、进一步发展(宋明时期)和新发展(明清之际)的过程。(2)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自身,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3)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根本出发点的。二、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法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

3、基本原则。儒家伦理道德获得法律上的效力和权威。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1儒家法律指导思想的确立。汉以后礼法结合、德刑并用成为统治者制定法律的理论依据与主流法律思想。2确立了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一些儒家思想的精义注入法律中升华为封建法律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八议”制度、“官当”制度,准五服以制罪以及“重罪十条”等。还创制了上请原则、恤刑原则、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等刑罚适用原则。3逐渐形成一系列符合儒家思想的具体法律观点。如“亲亲得相首匿”“以功覆过”等。4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促进了司法队伍的儒家化,即大批具有儒家经义素养的官吏越来越受到重视。1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引礼入律”;

4、北魏律则规定:“诸犯死罪,若祖父母、父母年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其亲者”,可改判流放并施以鞭笞之刑,以“留养其亲”;隋唐更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这表明A伦理规范制约了法制化进程B儒家人伦纲常的法律化C法外特权思想披上儒学外衣D礼法并用彰显人文关怀2在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反对“事兽食人”的暴政、强调“民为贵”的民本主义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等级观念和“牧民”思想共存共生。这种共生意味着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是一种思想体系中相互呼应、彼此补充的两种特质。其特定价值内涵同源于A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基础B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5、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3明代文人徐渭说:“乾之健也,天之命也,人心之惺然而觉,油然而生,而不能自己者也。非有思虑以启之,非有作为以助之.则亦莫非自然也今夫目之能视,自然也,视而至于察秋毫之末,亦自然也。”由此可见徐渭A反叛儒家伦理道德B恪守陆王心学的主张C强调人的自然本性D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权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入世是指步入社会和投身社会。著名教授樊和平先生认为,人生的安身立命,需要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血缘、情理、入世”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

6、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等 解读材料,围绕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答案】B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儒家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共生、交

7、融的特定内涵,故A项正确;B项是儒学的发展,排除;C项是政治方面的因素,排除;礼乐制度是维护等级制度的,未体现民本主义,故D项排除。3【答案】C【解析】由材料“今夫目之能视,自然也,视而至于察秋毫之末,亦自然也”可知,徐渭是强调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人的本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是刻意追求,也不能刻意压抑,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对儒家伦理道德的态度,排除A项;陆王心学主张理在心中,与材料探讨的人的本性不同,排除B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4【答案】示例 观点: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克己复礼”,实行“仁政”,恢复周礼,重建社会等级制度;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宽恕与和谐。这体现出了儒家思想直面社会变革、积极入世、力图改造社会的政治主张,后世的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继承了这一传统。总结:儒家文化的这种入世精神反映出士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追求。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反映的也是儒家学者关心现实、关心民生、爱国忧民的政治情怀;提炼和概括出儒家文化“入世精神”之后,只需结合史实给予充分论述即可,如孔子的“仁学”主张、孟子的“仁政”主张,以及后世儒学大家对这些观点的继承和发展都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