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单元提升课 含解析.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298516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单元提升课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单元提升课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单元提升课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单元提升课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单元提升课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单元提升课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单元提升课 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精校版)单元提升课(十四)视角1历史趋势从“师夷长技”到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演变【知识点拨】 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层次的历程。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2、主流。【考题例证1】 (2017东北三省四市模拟)张之洞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提出刑法改革应参考西法,并提出了“重众证”、“改罚锾”、“教工艺”、改良监狱等具体改进方法。稍后,他明确提出:“鉴前事之失,破迂谬之说。将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这反映出()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的思想有共同之处解析材料中体现不出保守派对改革的支持,只反映出他的某些观点,A项不符合题意。1895年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B项不正确。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从洋务派张之洞提出的关于刑法改革的改进的意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3、知,洋务派与维新派的思想有共同之处,D项正确。答案D视角2主干知识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知识点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的进行;后来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

4、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考题例证2】 (2016广西桂林期末)“我们就是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然总是跟在人家后面爬行。你们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人家是怎样搞的。长期把自己锁在本乡本土,不与外界交往,闭关自守,只能把我们国家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由此可知,邓小平认为()A.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是正确的B.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优越性,应该承认现实C.中国只有走向市场经

5、济,否则无法实现现代化D.中国必须坚定走对外开放战略,大胆取长补短解析材料重点是强调向发达国家学习,不是肯定改革开放前的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集中讨论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问题,而是强调中国要向发达国家学习,故B项错误;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主张中国应该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经济建设的经验,实行改革开放,故D项正确。答案D视角3主流思潮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知识点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其特点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

6、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但是“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相对于传统观念是巨大的突破和挑战,指导的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起步的重要里程碑。【考题例证3】 (2017河南洛阳模拟)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D.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解析材料中没有明确提出美国式的民主

7、制度,故A项错误;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与题干中“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的信息说明强调的是法制,故C项错误;郭嵩焘提出依法治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是对洋务运动器物学习层面的突破,故D项正确。答案D视角4主干知识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化【知识点拨】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后成为宣传的主流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道路

8、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问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主要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实质都是实事求是。【考题例证4】 (2017广东茂名模拟)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

9、绝的。”这说明五四运动之前()A.十月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甚微B.知识分子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C.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全面D.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解析题干中“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说明十月革命对中国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故A项错误;题干中“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说明五四之前,中国知识分子提倡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社会主义思潮是否已经成为中国

10、社会潮流,故D项错误。答案B1.洋务运动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解读】作者认为:(1)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一部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认为中国必

11、须学习西方的“武器和机械”即技术,但要保持中国儒家思想的至尊地位,为此他们掀起了洋务运动。(2)洋务运动注定要失败,西方化“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学习西方的技术,必然会导致对西方思想和制度的学习。(3)西方的科学会削弱儒家文明。作者对“中体西用”思想和洋务运动的评论基本上是符合史实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但无法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表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传播,中国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相继爆发。但是作者认为“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2.新文

12、化运动的特点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这些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利”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解读】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虽然把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引入中国社会,但这种注重个人权利的价值取向却紧紧包裹在近代中国人谋求独立富强

13、和追求集体利益的社会氛围当中,也就是说这样一种思想解放运动在相当程度上是服务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现实要求和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思想文化传统的。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的确,有些论者认为自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公元前221年)以来,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如此剧烈及根本的社会和思想变革。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解读】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巨大,从广度和深度方面讲,新文化运动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新文化运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

14、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促使更多的人迫切追求民主、科学、真理、进步。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4.辛亥革命与民族主义孙中山有着宽阔的世界视野,又十分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一个异常突出的优点,就是十分重视民族平等,既不容许其他民族压迫和奴役本民族,也不容许本民族去压迫和奴役其他民族,而是提倡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他的民族平等思想,越到后来越加明确而完整。金冲及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解读】学者认为,孙中山先生在推行民族革命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中,既吸收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成分,又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孙中山对民族平

15、等精神的坚持和发展,既显示了其个人的高尚品格,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5.新三民主义这种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第一,革命的三民主义必须是联俄的三民主义。如果舍联俄而联帝,那就必须将“革命”二字取消,变成反动的三民主义。第二,革命的三民主义必须是联共的三民主义。如不联共,就要反共。第三,革命的三民主义必须是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不要农工政策,不是真心实意地扶助农工,不实行总理遗嘱上的“唤起民众”,那就是准备革命失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描述了毛

16、泽东对新三民主义的评论。(1)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而三大政策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即联俄则反帝,联共则反封建,扶助农工则体现了反帝反封建。(2)毛泽东判断三民主义真伪的标准是是否体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具体依据是如果不联俄,就会联帝;如果不联共,就会反共;如果不扶助农工,就会因失去群众支持而归于失败。(3)毛泽东认为新三民主义如不要农工政策,不“唤起民众”,那就是准备革命失败。这一认识是正确的,如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唤起民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6.毛泽东思想他从中国的一个偏僻山村走出,他沿着凹凸崎岖的坡途,带领着中国人民向共和国走来。

17、他“一生力图进行两大创造:一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二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建设社会主义。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毛泽东留给我们的,都是一笔伟大的历史和思想遗产”。赵剑英百年求索:中国现代化方略的发展【解读】作者认为毛泽东的主要贡献包括:(1)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开创的革命道路是井冈山革命道路。(2)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如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召开中共八大,正确认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等。毛泽东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伟大的历史和思想遗产”即毛泽东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