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模拟练1 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00304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模拟练1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模拟练1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模拟练1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模拟练1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模拟练1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模拟练1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复习:模拟练1 含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历史备考资料(精校版)高考冲刺模拟练(一)班级:_姓名:_学号:_第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周初分封都要有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族人到达封地,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到面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国”之中的居民叫“国人”,“野”之中的居民叫“野人”。下列推断最有可能正确的是(C)A“国”在西周时发展为封建城市B“野”的范围大小决定着诸侯国的地位C“国人”多数是贵族的同族人D“野人”的主要职责是拱卫京师解析:从“据点叫国”,可知“国”能发展为封建城市,但也可

2、能发展为具有多个封建城市的“国”,故A项表述不准确,故A项错误;从“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可知“国”的范围决定着诸侯国的地位大小,故B项错误;从“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族人到达封地” 、“国”之中的居民叫“国人”,可知“国人”是诸侯的族人,故C项正确;从“国以外的土地叫野”、“野”之中的居民叫“野人”,可知“野人”是受诸侯国控制的人口,故D项错误。25学者钱穆在其书中写到:“唐中宗,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中宗自己觉得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此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承认之意。

3、”材料主要说明(D)A皇帝受到中书门下两省的制约,已经不具备专制的特征B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民主的意识深入到各层级政府C中国的皇权专制直到清朝才真正实现D唐朝的皇帝专制,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专制解析:唐朝仍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故“已经不具备专制的特征”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以皇权至上为中心,不具备民主意识,故B项错误;中国皇权专制建立于秦朝,故C项错误;从“唐中宗,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中宗自己觉得难为情”“此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承认之意”,可知唐朝皇帝行使权力相对开明,故D项正确。26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

4、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对这种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C)A汉代儒学吸收宗教思想的结果B宋明理学的系统化、哲学化的结果C宋明理学世俗化的社会影响D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解析:从“(理学)思想成为原则”可知,材料表述的是宋代理学,而非汉代儒学,故A项错误;B项说法与“民众生活”无关,排除;从“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可知反映出理学与民众生活联系密切,故C项正确;明朝时期儒学新发展是指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明清进步思想,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5、。27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中国的人口在十八世纪至少增长了一倍,这个总的增长趋势一直继续到 1850 年。”这种人口增长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D)A许多人从人口稠密的地区迁出,促进当地的资源开发、利用B人口迁入地物资紧张,使社会矛盾激化,加速清朝灭亡C消费人口的巨大增长,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D银行业和信贷业进一步发展,商业资本控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解析:18世纪的历史发展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人口外迁虽然促进当地的资源开发,但体现不出历史发展潮流,故A项错误;人口迁入激化了当地社会矛盾,加速清朝灭亡,但没有体现出历史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消费人口增长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但不是最能

6、体现历史潮流的选项,故C项错误;银行业、信贷业及商业资本控制的手工工场随着人口增长,市场经济发展而发展,符合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需要,故D项正确。28下表为20世纪初华商所创办的轮船公司的运输能力简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B)1911年1921年船只装载量船只装载量109只147 087吨2 332只489 100吨A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轮船公司B国内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运输能力的发展C一战使西方放弃对中国的侵略,促进航运业发展D轮船公司盲目扩大规模使运力增加解析: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官督商办性质的民用企业,故A项“民营轮船公司”与史实不符,排除;从图表可知该轮船公司运输能力不断增长,反

7、映出国内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运输能力的发展,故B项正确;一战时期西方只是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船只数量和装载量都有所增加,可知D项“盲目扩大规模”与材料不符,排除。29某次会议记录如下:一、毛泽东同志报告宣传审查委员会决议案。主席(汪):赞成者举手(大多数,通过)。二、蒋中正同志提出改良士兵经济生活案。主席:以赞成照原案交国民政府办理者举手,表决(通过)。 符合该次会议时期中国历史的史实是(B)A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制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D打败国民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解析:材料反映出毛泽东与蒋介石共同参加会议,主席是汪精

8、卫,可知是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时期,A项是辛亥革命时期,排除;B项是国民大革命中北伐战争的成果,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主席不是汪精卫,故C项错误;打败国民党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期间国共两党敌对,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30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共中央的一次农业工作会议指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为了克服很多农民的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能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并为国家工业品销售开辟一个广阔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国政府(A)A进行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B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总方针C开始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D

9、在农村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从“为了克服很多农民的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可知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改造,由农民私有制发展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总方针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共八大提出的,指导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与材料农业建设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开始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与材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是在农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的,与“为了克服很多农民的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采取的措施不符,故D项错误。31.1980年至1982年,浙江温州个体经济发展很快,一些具有一技之长,勤劳肯干的人

10、迅速致富,出现了以五金大王胡金林、螺丝大王刘大源、电器大王郑元忠为代表的八个领域的致富样板,号称“八大王”。1982年,中共中央下发整顿经营秩序的通知,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人,温州“八大王”均在此列。这说明当时的中国(B)A城市的生产关系变革过急过快B传统体制和观念制约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C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D国家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趋于保守解析:从“浙江温州个体经济发展很快” 、“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人,温州八大王均在此列”,不能体现出城市生产关系变革,故A项错误;材料中以“投机倒把罪”抓勤劳致富的温州“八大王”,可知人们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保守,导致温州“八大王”这类勤劳致

11、富的人受到打击,影响国家的深入改革,故B项正确;材料中“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人,温州八大王均在此列”,体现不出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发展,故C项错误;以“投机倒把罪”抓了温州“八大王”,源于对“八大王”率先致富行为的认识不清,不是国家指导方针的问题,故D项错误。32“罗马人”是一个法律概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再到“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不管如何变化,“罗马公民”的核心标准没有改变。在此,“罗马公民”的标准是是否(A)A获得罗马政权授予的公民权B拥有罗马人的血统C拥有自由的身份和一定财产D是奴隶主贵族阶层解析:罗马公民的标准是祖籍罗马拥有一定财产的成年男子,即享有罗马政权授予的公

12、民权的人,故A项正确;拥有罗马人的血统不能完全体现罗马公民的身份,故B项错误;拥有自由身份和一定财产也可能是外邦人,故C项不是罗马公民身份的表述,排除;罗马公民也包括符合罗马政权规定的平民男子,不完全是奴隶主贵族阶层,故D项错误。33布罗代尔文明史中说:“它在18世纪创立的民主政体在形式和运行机制上都是全新的。它发现,在它对历史兴趣的排斥中,在不合群的个人主义或孤立主义之中,在抛弃所有使个人或国家丧失自由的限制之中,存在着一个文化和政治传统的统一。”材料中的“它”是指(B)A英国B美国C中国D日本解析:英国建立民主政体是在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美国1787年创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

13、,首次实践了三权分立理论,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中国18世纪是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日本建立民主政体是在1868年明治维新,故D项错误。34从15世纪中期起,欧洲的白银产量大幅度增加。1462年与1530年间,中欧地区的银产量增加了五倍多。在15261535年间达到最大,每年生产近300万盎司,这个数字在19世纪都未曾达到。造成欧洲这一时期白银开采量上升的重要原因是(C)A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B欧洲本土白银的大量出口C欧洲国家工商业的迅速发展D亚洲国家闭关政策的影响解析:从“欧洲的白银产量大幅度增加”,可知白银产地在欧洲,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从拉美非洲掠夺大量白银,可知欧洲

14、白银不是用于出口,故B项错误;欧洲从殖民地掠夺白银,增加本地白银开采量都是为工商业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亚洲国家闭关政策不是欧洲白银开采量上升的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35新全球史记载:“美国试图在亚洲各地建立反共产主义的堡垒。援助前敌人日本进行重建,在韩国和台湾培植亲美势力。中苏之间的伙伴关系成熟,呈现出独特的形式,北京承认莫斯科在世界社会主义中的绝对权威,以此来换得苏联在军事装备和经济上的援助。”这段材料说明(D)A美苏两国当时处于敌对状态 B中苏之间通过妥协实现国家利益互换C美国的国家战略重点在亚洲D外交政策的制定取决于国家利益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美苏两国关系,故A项错误;中国

15、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因此中苏之间没有实现国家利益互换,故B项错误;二战后美国与苏联对抗,故美国的战略核心在欧洲,故C项错误;材料中美国扶植日本、韩国和台湾是为了遏制苏联,维护美国利益,中苏形成伙伴关系也是为了维护两国利益,故D项正确。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0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446题为选考题,请考生从中任选一题作答。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朝的封建统治思想中,法家思想占着主导的地位。汉初,由于秦朝的速亡,给封建统治者以极其深刻的教训。他们在“反秦之弊,与民休息”的口号下,以黄老思想作为政策的指导思想,从而

16、使这一思想居于统治地位。汉武帝统治时期,由于国内形势有了变化,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当时的汉王朝为了长治久安,亟需建立一种适应于封建大一统政治的思想体系,于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置五经博士,设弟子员,并以董仲舒的新的儒家思想体系作为专制统治的理论根据,从此儒家学说定于一尊。摘编自赵吉惠主编中国儒学史材料二经学形成于西汉。汉武帝即位后,实行学术统一,独尊儒术。儒家经典完全超出了一般典籍的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神圣的法定经典。经学的本质在于,它是(汉代)儒家学者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研究先贤圣哲们的修齐治平体系以及他们对这一体系的主观认识和评价,为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

17、度提供哲学和历史的依据。摘编自吴雁南主编中国经学史材料三据凤凰网报道,2015年10月31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教授在“中国经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国际高层论坛上说,当代中国正在兴起一个经学热。在当代中国,不仅仅是学术界、教育界,应该说是整个思想文化界,开始出现了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重视中国经典学习的思想潮流。中国传统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理性、人文价值、人文信仰最集中体现。(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封建统治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20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传统经典的当代意义。(5分)解析:(1)第

18、一小问变化,可由材料一“秦朝的封建统治思想中,法家思想占着主导”“以黄老思想作为政策的指导思想”“儒家学说定于一尊”等信息可直接得出;第二小问原因,可由材料一“秦朝的速亡,给封建统治者以极其深刻的教训反秦之弊,与民休息”“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长治久安,亟需建立一种适应于封建大一统政治的思想体系”等信息得出答案;第三小问区别,可由材料二“儒家经典完全超出了一般典籍的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神圣的法定经典”得出两者的不同。(2)可由材料三“传统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理性、人文价值、人文信仰最集中体现”等信息,并结合实现伟大民族复兴这个热点得出答案。答案:(1)变化:秦朝法家思想占据主导的地位;汉初以黄老

19、思想居于统治地位;汉武帝时儒家学说定于一尊。原因:西汉初年,封建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主张“反秦之弊,与民休息”;汉武帝时,为了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实现长治久安,适应封建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区别:先秦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儒家经典和各家典籍地位一样;经学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神圣的法定经典,超出了一般典籍的地位。(2)意义:中国传统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理性、人文价值、人文信仰最集中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观”是20世纪90年代提

20、出的。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此一转型至少亦非二百年以上难见肤功也。换言之,我民族于近代中国所受之苦难,至少需至下一世纪之中期,方可略见松动”。唐先生将这一贯穿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惊涛骇浪的大转型”,“名之日历史三峡”。宋月红细论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观”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历史三峡观”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历史三峡观”予以肯定或否定,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本题要求观点

21、明确,论据详实充分,史论结合,题目要求对“历史三峡观”予以肯定或否定,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可得出“历史三峡观”有其合理之处、“历史三峡观”不合理等观点。然后根据自己所拟之观点,结合教材关于这些方面的史实整理即可。答案:示例:“历史三峡观”有其合理之处。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努力,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说明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符合历史发展的大势,且时间漫长,反复曲折,波涛汹涌,堪称“历史的三峡”。44(15分

2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土司是元朝开始封授给边疆少数民族部族头目的官职。云南土司积弊已久雍正时期土司势力膨胀,目无官法,严重威胁到云南社会的稳定大量汉人与满人进入云南,云南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交流更加频繁。土司与云南的夷人、汉人的矛盾十分尖锐,与清朝政府的矛盾也日益激化。经过顺康两朝的发展与休养生息,清朝国力逐渐强盛。雍正帝时期,采纳前代做法,政府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大量委任流官代替当地世袭的土司,历史上称这一做法为“改土归流”。魏源曾对雍正朝改土归流作如是评价:“功在西南,至今百年享其利。”余以为魏源之说对雍正朝改土归流的评价并不过分,雍正朝在云南改土归流在很大程度上推进

23、了云南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将许多危害国家分裂与民族团结的因素消灭于未萌,改土归流已经事过境迁几近三百年,若无雍正朝之功,今日,或许云南的领土问题与民族问题将为另一种情形。马亚辉雍正朝云南改土归流再探(1)据材料,概括雍正时期在云南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原因。(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土归流的历史意义有哪些?(9分)解析:(1)由材料“雍正时期土司势力膨胀,目无官法,严重威胁到云南社会的稳定”可知,云南土司势力膨胀,威胁清朝统治;由材料“大量汉人与满人进入云南,云南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交流更加频繁”可知,云南与内地联系日益密切,提供了有利条件;由材料“土司与云南的夷人、汉人的矛

24、盾十分尖锐,与清朝政府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可知,土司与民众和清政府的矛盾日益激化;由材料“经过顺康两朝的发展与休养生息,清朝国力逐渐强盛”可知,经过清初的恢复,国家实力增强。(2)结合材料内容,及改土归流的相关史实,从中央集权、发展边疆、促进联系和国家统一等方面总结改土归流的影响。答案:(1)原因:云南土司势力膨胀,威胁清朝统治;经过清初的恢复,国家实力增强;云南与内地联系日益密切,提供了有利条件;土司与民众和清政府的矛盾日益激化。(任答三点即可)(2)意义:加强了中央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改变当地闭塞和落后纷争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当地与内地的联系,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交流,促进

2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任答三点即可)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都想取回以往战争中失去的土地,但以色列却不想归还这些通过战争夺来的土地,并对联合国关于归还土地的决议不予理睬。其他阿拉伯国家对发动新的战争不感兴趣。战争初期埃及和叙利亚联盟占据上风,但是以色列再次获胜。除以色列自身的原因之外,超级大国的介入是影响两场战争结果的主要因素。美国与盟国支持以色列的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攻击性武器,而苏联的外交政策造成了埃及军事上的弱点,苏联只在相当不情愿的情况下提供埃及防卫性的武器。这场战争对多个国家有深远的影响,阿拉伯世界为战争早期的进展,在

26、心理上感到安慰,这种心态为未来的和平进程以及埃及的门户开放政策铺路。戴维营和约令以埃关系正常化,埃及成为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同时埃及几乎完全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这场战争使阿拉伯国家了解到他们无法在军事上击败以色列,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首次公开进行对话,以阿间的和平得以展开。据百度百科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获胜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历史影响。(9分)解析:(1)从材料“其他阿拉伯国家对发动新的战争不感兴趣”“战争初期埃及和叙利亚联盟占据上风,但是以色列再次获胜”“除以色列自身的原因之外,超级大国的介入是影响两场战争结果的主

27、要因素。美国与盟国支持以色列的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攻击性武器,而苏联的外交政策造成了埃及军事上的弱点,苏联只在相当不情愿的情况下提供埃及防卫性的武器”,可知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获胜的原因是阿拉伯世界内部不团结;以色列准备充分,军事防御能力强;美苏大国的态度:美国支持以色列,苏联对阿拉伯世界态度不够积极。(2)结合材料和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相关史实,从战争对阿拉伯国家、阿以关系、中东地区、美苏两国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总结归纳。答案:(1)原因:阿拉伯世界内部不团结;以色列准备充分,军事防御能力强;美苏大国的态度:美国支持以色列,苏联对阿拉伯世界态度不够积极。(2)影响:有利于埃以正常化,有利于阿以关系的和

28、解;有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促进地区经济的恢复发展;苏联和美国在海湾地区力量发生变化,美国优势更加明显;为了报复美国支援以色列,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减低石油产量,造成1973年石油危机。(任答三点即可)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在中西文化的问题上,陈、胡等激进知识分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或者说新文化)是截然不同、格格不入的。他们往往将传统与“旧”、“古代”、“落后”甚至“迷信”联在一起,将西方文化看作是“新”、“现代”、“进步”和“科学”的象征。蔡元培则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他完全没有截然对立的中西文化观或新旧文化观,他相信人类既有共同的经验,就会有普遍的原理,中西文化仅仅是进

29、步迟速的差异。他说:“其实照懂得欧洲也懂得中国的人看来,中国和欧洲,只表面上有不同的地方,而文明的根本是差不多的。倘再加留意,并可以察出两方进步的程序,也是互相仿佛的。至于这方面的进步较速,那方较迟,是因为环境不同等等的缘故。”他认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或者说现代文化并非格格不入,断言“我们既然认旧的也是文明,要在他里面寻出与现代科学精神不相冲突的,非不可能”。蔡元培坚决反对在文化上人为地划分中西、新旧的畛域,或用西学打倒中学,或用中学抵制西学,指出:“主张保存国粹的,说西洋科学破产;主张输入欧化的,说中国旧文明没有价值。这是两极端的主张。”崔志海蔡元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角色再探讨(1)根据

30、材料概括五四运动时期蔡元培在中西文化上的观点。(6分)(2)请结合史实评价蔡元培。(9分)解析:(1)从材料“他完全没有截然对立的中西文化观或新旧文化观,他相信人类既有共同的经验,就会有普遍的原理,中西文化仅仅是进步迟速的差异”,可知蔡元培在中西文化上的观点是人类文化都是人类的经验,具有普遍性;从“我们既然认旧的也是文明,要在他里面寻出与现代科学精神不相冲突的,非不可能”“蔡元培坚决反对在文化上人为地划分中西、新旧的畛域,或用西学打倒中学,或用中学抵制西学”,可知其观点是可以从中国文化中汲取精华;反对片面的认识中国或西方文化;从“主张保存国粹的,说西洋科学破产;主张输入欧化的,说中国旧文明没有

31、价值。这是两极端的主张”,可知其观点是主张辩证的看待中西文化。(2)结合蔡元培在近代中国政治活动、学术研究、教育主张等方面的贡献,综合评价。答案:(1)观点:人类文化都是人类的经验,具有普遍性;可以从中国文化中汲取精华;反对片面的认识中国或西方文化;主张辩证的看待中西文化。(任答三点即可)(2)评价:近代中国的教育家、政治家,担任过教育总长和北大校长。积极参与中国民主革命,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任北大校长期间,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与科学民主思想的传播,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堡垒;其教育思想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一定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