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 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4.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23868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 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 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 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 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 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 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7课 诗三首 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4.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7课诗三首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幽并游侠儿()楛矢()飞猱() 勇剽()豹螭() 羽檄()连翩() 譬如()子衿() 呦呦()鼓瑟() 可掇()越陌度阡() 契阔谈 ()三匝() 吐哺()羁鸟() 守拙()暧暧() 墟里()(2)多音字露 的散 少2辨形组词(1)(2)(3)(4) (5) (6)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连翩西北驰:_(2)扬声沙漠垂:_(3)宿昔秉良弓:_(4)控弦破左的:_(5)狡捷过猴猿:_(6)名编壮士籍:_(7)对酒当歌:_(8)鼓瑟吹笙:_(9)枉用相存:_(10)绕树三匝:_(11)山不厌高:_(12)少无适俗韵:_(13)开荒南

2、野际:_(14)方宅十余亩:_(15)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_(16)暧暧远人村:_(17)依依墟里烟:_(18)久在樊笼里:_一、整体感知1梳理文言知识(1)通假字契阔谈讠燕:_扬声沙漠垂:_狡捷过猴猿:_鸡鸣桑树颠:_山不厌高:_(2)古今异义复得返自然古义:_今义:_人生几何古义:_今义:_性命安可怀古义:_今义:_视死忽如归古义:_今义:_明明如月古义:_今义:_依依墟里烟古义:_今义:_(3)一词多义当适以(4)词类活用对酒当歌:_鼓瑟吹笙:_乌鹊南飞:_天下归心:_守拙归园田:_虚室有余闲:_去日苦多:_(5)文言句式何枝可依:_何以解忧: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_2梳理文本结

3、构二、深层探究3有人认为短歌行(其一)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两句诗是说应当“及时行乐”,统览全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白马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塑造少年英雄形象的?试结合作者身世,说说诗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归园田居(其一)和桃花源记都写了农村的生活场景,试比较二者的异同。三、技法迁移引他人之诗,抒我之情文本回顾短歌行(其一)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四言诗。它借用了汉乐府的曲调,运用了诗经的四言形式,而展示出的却是建安诗坛惯有的慷慨悲凉的格调。此诗引用,信手拈来,不见斧凿之迹,从而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为了进一步强化这一心志,接下来诗人再次

4、借用诗经小雅鹿鸣开篇的四句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诗以鹿鸣起兴,以瑟笙渲染气氛,展现出的是一派和乐融融的欢宴嘉宾的景象。而这样的景象也正是诗人心中所描画的图景。两处引用,形成比照,先表求贤不得的日夜思慕,后抒求贤既得的由衷欢欣,其思贤若渴的心迹,便也昭然于笔墨。技法点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恰当的时机引经据典,可以使文章变得生动灵气富有诗意。从内容上来说,引用经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运用诗词成句,二是运用历史事件、人物事迹或细节成句,三是综合运用人物和表现该人物思想品质或性格特点的诗词成句。技法运用以“雨”为话题,写一段话,要引用经典,展现浓厚的文化氛围。

5、(100字左右)【答案解析】基础梳理1(1)bnhnopiochxpin pjnyusdum qinq ynzbjzhuix(2)lluddesnsnshosho2(1)游侠陕西(2)揉搓猿猱(3)籍贯狼藉 (4)衣衿矜持(5)暧昧温暖(6)留恋山峦3(1)连续不断地、急速地飞驰的样子。(2)通“陲”,边陲,边境地区。(3)持,执。(4)射箭的靶子。(5)赛过。(6)名册。(7)对。(8)敲击,弹奏。(9)枉:枉驾,屈驾。存:问候。(10)周,圈。(11)满足。(12)适:适应,迎合。韵:气韵,性情。(13)中间、里边。(14)方形的。(15)荫(yn):遮蔽。罗:排列。(16)昏暗、模糊的样

6、子。(17)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的样子。(18)关鸟兽的笼子,此处喻官场生活。文本互动1(1)“讠燕”通“宴”,宴饮“垂”通“陲”,边境地区“狡”通“矫”,矫健“颠”通“巅”,顶“厌”通“餍”,满足(2)田园生活或自然本性。/a.自然界,b.不勉强。多少。/数学上的专有名词。顾及,顾惜。/思念,怀念。轻忽,不在意。/忽然。 光明,明亮。/副词,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的样子。/a.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b.形容留恋。(3)对两者相抵把守主持,执掌方,值适应,迎合到女子出嫁顺从适应享乐用助词,无实际意义来为了(4)歌唱,名词作动词敲击,弹奏,名词作动词向南,名词作状

7、语使归附,动词的使动用法愚拙的本性,形容词作名词空闲的时光,形容词作名词苦于,形容词作动词(5)即“可依何枝”,“何枝”作动词“依”的宾语,宾语前置“何以”是“以何”,用什么,宾语前置“吠”与“鸣”的后边均省略介词“于”,省略句2.短歌行(其一)白马篇归园田居(其一)3不同意。作品主要抒发了两方面的思想感情:一是时不我待的伤感之情,一是招揽人才的急切之情。通过这两方面感情的抒发,表现了作者欲借助人才以统一天下的宏大抱负和宽阔胸怀。有人认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现了作者“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统览全诗,这种看法是缺乏根据的。当时曹操已进入晚年,而统一大业的任务还很艰巨,想到来日无多,不免伤感,

8、而正因为感到来日无多,所以更感到了招揽人才以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大业的空前紧迫性,而且招揽的人才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就表明了这一点,这哪有“及时行乐”的影子呢?因此,应从诗的整体来看,这样才会对整首诗的思想内容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和理解。4白马篇从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塑造了少年英雄的形象。作者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又深受曹操影响,所以,虽然生活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的生活,但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抱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他又受时代风气的熏陶,养成了一种对封建礼教的蔑视态度。这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的热情追求,以及“混同宇内,以致太和

9、”的政治雄心,表现在他前期的代表作白马篇中,表现了作者自己志向的寄托,抒发了他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5相同点:所写的农村生活场景都具有朴素、淡雅、宁静、闲适的特点。不同点:桃花源记中的生活场景是作者虚拟出来的,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愿望,是作者理想中的农村生活。归园田居(其一)中写的是作者摆脱尘网之后真实的农村生活场景,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解脱、轻松、愉快、怡然自得的心态,是对劳动的赞美,对田园生活的倾慕。技法运用示例:雨是有灵性的,她似乎可以顺应人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同样是温柔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雨还是妖艳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每当寒暑易节,总感慨世间险恶,于是便更向往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