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专题《劝学(节选)》讲解与例题.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28680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专题《劝学(节选)》讲解与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专题《劝学(节选)》讲解与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专题《劝学(节选)》讲解与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专题《劝学(节选)》讲解与例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专题《劝学(节选)》讲解与例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劝学(节选)问题导学1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则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两人的观点矛盾吗?为什么?3本文写于两千多年前,它所阐述的学习观现在还有价值吗?来源:自主探究“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现在我们也讲究终身学习,你是怎样看待荀子这一观点的呢?文法导析1比喻论证。本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为了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

2、轮的制造以及水寒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2)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譸以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有的先设喻,后引出

3、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2运用对举。对举是一种行文方式,就是将相关的两个事物(包括同类事物或相反事物)同时举出,其句子构造也相同或大体相同。从行文方式看,有许多好处。读起来节奏整齐划一,铿锵有力。以同类事物对举,可以丰富内容,加深印象,如文章开头,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比喻,从不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收到了

4、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以相反事物对举,可以使读者获得对问题的鲜明认识。如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作对比,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阐述了学习时专心致志的重要性。技法导练导练目标来源:寓议于喻鲜明生动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灵活,有的用同类事物设喻,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有的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请学习本文

5、的比喻论证方法,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从“生命”“真情”“青春”“信念”“个性”等话题中选取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他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学思精通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思是学与行之间的关键,学而不思者则不明。因此,理想的“大儒”不只是博学多能,最重要的是有超常的理性判断能力。本材料可用于_、_等话题的写作。(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学习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人的道德情操也是不断培养与提高的过程。本材料可用于_、_等话

6、题的写作。(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来源:本材料可用于_、_等话题的写作。(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本材料可用于_、_等话题的写作。(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本材料可用于_、_等话题的写作。佳作片段对于一个追求者来说,仅仅“踮起脚尖”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够不着的果实,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风景。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荀子在他著名的劝学篇中就深有

7、体会地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由此看来,踮起脚尖虽然能让我们看得远,但终不如站在高处看得更远,“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子也正是由于站得高才看得远,那深邃的思想光芒才能够远照千秋万代。因此,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有时恐怕不仅是一次踮起脚尖就可以的,要不辞劳苦才可。不妨尝试登高,这或许更为有用。(摘自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答案:问题导学 1提示: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是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从这一点上看,荀子劝学是“劝”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另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

8、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学习的对象是明确的,就是品德。2提示:两位儒家大师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思结合。荀子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并没有否定思考,他反对的是一味地坐在屋子里苦思冥想的做法。荀子强调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他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证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荀子把“所学”与“善假于物”联系起来,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3提示:本文中荀子所劝勉人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人的道德规范,劝人们通过学习加强自身的修养。他否定先知先

9、觉的存在,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智慧与道德。因此,即使博学的人,也必须时时在学习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不犯错误;而坚持学习,注意知识的积累,注重品德的修炼,才能“积善成德”,成为“君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荀子的学习观今天仍有价值。自主探究提示:观点一:社会发展在于科技,科技发展在于教育,今天我们提倡终身学习,就是要人们重视学习和发展。对每一个人来说,终身学习是明智的选择,否则就会停滞不前,落后于时代。荀子终身学习的观念和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观点二:学习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里,学习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后

10、果只会是落个一知半解,略知皮毛,不能真正领悟到知识的精华之所在,从而也就不会有所成就。观点三:荀子在文中勉励人们学习,认为后天的学习能改变先天所具有的“人性恶”的本质,从而具备“圣心”,成为君子。这是按封建上层阶级的道德标准来要求的,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但是,从道德修养的层面来看,他的观点与今天倡导的“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思路是一致的,重视品德修养,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技法导练创意激活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的道理的论证方法。运用比喻论证要注意:(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

11、(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3)喻体和本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有本质上的内在联系,这样论证才贴切。来源:范例展示来源:生命生命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高歌猛进。君不见李太白、杜子美之一生,浓墨泼洒,铸就生命之伟大;裴多菲、雪莱之一生,淡笔轻描,终写尽生命之真谛。君不见轻吟浅唱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高歌猛进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生命是山,我们无法预估它的长度,却可追求它的高度。生命是路,它是由一块块不起眼的石头组成的,而不是铺金布银。它在平平淡淡中尽显生命之完美。生命是一叶扁舟,航行于茫茫沧海之中,只有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才会迎来明天海上初升的太阳。生命如一条奔涌的大河,以排山倒海之势勇往直前,尽力展示着自己的波澜壮阔。它汪洋恣肆,挟卷一切,在人们的惊羡中一泻千里,融入那一望无际的海洋。它还必须承受独自流淌的孤独,必须冲破眼前的一切险阻,必须体验一路上的恐怖。这一过程,跌宕起伏,坎坷曲折。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学”与“思”“知”与“行”(2)积累过程很重要(3)方法是重要的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4)持之以恒优势与劣势(5)专心干一行,爱一行文本图解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