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7.28《干将莫邪》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345855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7.28《干将莫邪》同步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7.28《干将莫邪》同步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7.28《干将莫邪》同步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7.28《干将莫邪》同步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7.28《干将莫邪》同步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7.28《干将莫邪》同步练习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语文版八年级上册:7.28《干将莫邪》同步练习及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7.28 干将莫邪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使相之()(2)比后壮()(3)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4)购之千金()(5)入山行歌()(6)儿闻之,亡去()(7)不负子也()(8)当于汤镬煮之()(9)王如其言()(10)愿王自往临视之()答案:(1)仔细察看(2)及,等到(3)看见(4)重赏捉拿(5)从事(6)逃(7)辜负,对不起(8)热水,开水(9)按照,依照(10)靠近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王大怒,使相之。译文: (2)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译文: (3)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译文: (4)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

2、怒。译文: 答案:(1)楚王大怒,派人仔细察看他带来的剑。(2)你年纪轻轻,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呀?(3)(赤)马上自杀,两手捧着头和剑送到侠客面前,(死后)直立不动。(4)(赤的)头煮了三天三夜都没烂,(并)从开水里跳出来,瞪着眼睛十分生气。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王/购子头/千金B.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C.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D.客/亦自拟/己头【解析】选B。B项朗读停顿应为: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4.与“王即购之千金”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吾干将、莫邪子也B.困于心,衡于虑C.为子报之D.夫战,勇气也【解析】选B。例句和B句是倒装句。A是判断

3、句;C是省略句;D是判断句。5.填空。干将莫邪选自,作者,(朝代)史学家、文学家。答案:搜神记干宝东晋6.请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客”的形象。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客”的言行来分析。答案:神秘、武艺高强、胆量超人、不畏强权、信守承诺的游侠。7.文章的结尾虽然是正义战胜了残暴,但却让人高兴不起来,故事充满了血腥杀戮。我们当代社会能否路见不平,就拔刀相助?答: 答案(示例):现在是法制社会,不能以杀代罚,而应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事。8.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3、4段,回答问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两手捧头及剑奉之()于是尸乃仆()此乃勇士头也()答案:进献倒下是

4、(2)下面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入山行歌(走)B.王如其言(按照,依照)C.是必烂也(这)D.客以剑拟王(用)【解析】选A。“行”的意思是“从事”。(3)翻译下列句子。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译文: 愿王自往临视之。译文: 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译文: 答案:赤听说了这个消息,便逃离,跑进山里哭唱。请大王亲自到锅边一看。侠客用剑比画了一下楚王,楚王的脑袋就掉进了开水里。(4)“客”是一个有勇有谋、有信有义的人,他的“勇”表现在哪里?他的“谋”表现在哪里?他的“信义”表现在哪里?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客”以身赴死、不负重托、用生命为赤报仇等角度作答。答案:“客

5、”的“勇”表现在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来行刺楚王;“客”的“谋”表现在是他想出了行刺楚王的办法;他的“信义”表现在他不负重托,用生命完成了为赤报仇的任务。(5)请你从侠客“言必信,行必果”的角度,谈一谈“诚信”的现实意义。答: 答案(示例):说到的事就去做,做就要做到你承诺的结果(效果),也就是“说到做到”。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要做到:思而言、言而信、行而果。(2013包头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

6、人信。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注】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荆:楚国的别称。(j):迷信鬼神和灾祥。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孙叔敖疾()(2)王数封我矣()答案:(1)生病(或:生重病)(2)多次(或:屡次)2.翻译下面的句子。(1)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译文: (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译文: 答案:(1)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十分凶险。(2)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3.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

7、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答: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再结合文中“荆人畏鬼”思考作答。答案:因为“荆人畏鬼,而越人信”,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或: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4.“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答: 【解析】此题考查整体感知、概括文意的能力。从孙叔敖不接受封赏和让儿子“请寝之丘”的角度思考作答。答案: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附【译文】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事鬼神以求福。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地方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