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导与练》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五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螺丝刀 文档编号:4348221 上传时间:2019-11-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导与练》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五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导与练》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五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导与练》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五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导与练》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五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导与练》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五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导与练》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五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导与练》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五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Word版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2、3、4、5、6、9、10、12、13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7、8、11、13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广东广州一模)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被彻底改变了。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化 B.城市化地区差异C.人口分

2、布变化 D.土地生产力差异2.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均耕地多B.高速铁路的建设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3.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B.铁路运输C.生产水平D.市场需求解析:1.B2.A3.B第1题,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南方改革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快,城市化快速发展,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大量耕地种植经济作物,导致南方粮食产量下降;而北方城市化程度较低,粮食种植面积较大。故出现了粮食供给与运输的变化。第2题,地广人稀是形成商品谷物农业基地的基础。人均耕地多是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原因。第3

3、题,“北粮南运”说明南方有市场需求、北方有粮食供应。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关键因素是我国南北方之间的运力不足。(2017海南卷,35)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据此回答46题:4.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A.技术要求高B.劳动力投入大C.种子成本高D.单位面积产量低5.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A.提供粮

4、食深加工原料B.开发特色旅游产品C.建设特色商品粮基地D.满足村民膳食需要6.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A.甲类村位置较偏僻B.乙类村坐落于山顶C.丙类村地形较平坦D.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解析:4.D5.B6.A第4题,材料信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说明与杂交水稻相比,红米稻单位面积产量低。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类村是观光农业类村落,种植红米稻主要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体现梯田旅游。第6题,根据种植结构,甲类村仍然是以自给自足为主,可推断甲类村位置比较偏僻,不能发展商品农业和旅游观光业;乙类村主要是梯田观光旅游,因此主要分布在山腰地区;丙

5、类村虽然发展商品农业,但不能推断其地形状况,图中显示当地商品粮主要以杂交水稻、玉米为主,不属于旱地作物。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结合图,回答78题:7.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A.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高B.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出口C.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D.家庭农场为主8.要实现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采取的是()A.毁林开荒、扩耕,以获得持续增产B.增施化肥、农药,以提高玉米产量C.延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D.利用玉米秸秆,大力发展沼气解析:7.C8.C第7题,与美国

6、、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玉米生产的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第8题,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可以通过延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2017陕西西安模拟)下图示意我国19802011年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的变化。读图,回答910题:9.吸引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移动的主要地区是()A.黄土高原和新疆牧区B.东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C.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10.东部地区承接肉牛产业的有利条件是()A.山地多,草场资源丰富 B.便利的交通C.粮食、秸秆等饲料充足 D.气候条件适宜解析:9.B10.C第9题,由图可知,1980年2011年,肉

7、牛产业发展重心由西北地区的甘肃省移动到华北平原地区的河北省,所以吸引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移动的主要地区是东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第10题,东部地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东部农业生产的粮食任务压力减小。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再加上我国东部地区粮食、秸秆等饲料充足,具备了承接肉牛产业的条件。(2017北京卷,11)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题:11.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A.B.C.D.解析:D冬季休耕

8、,太阳辐射利用率降低;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使冬春季节对水资源的利用量减少,可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该做法减少了冬小麦的种植规模,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但不能增强作物抗旱能力。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玛咖是一种保健及药用价值极高的农产品,因产量极低而价格昂贵。玛咖原产于海拔3 5004 500米的秘鲁安第斯山区,在极为苛刻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对环境污染相当敏感,当地亦有“玛咖一季休耕三年”的说法,种植全过程完全使用人工。美国和日本已经引种成功,终因质量差而不能规模生产。2003年中国云南玉龙雪山海拔3 000米以上区域引种成功,目前成为世界第二大优良玛咖产

9、区,种植规模仍在扩大。(1)推断玛咖生长的“极为苛刻”的自然条件。(6分)(2)分析说明玛咖是一种真正的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原因。(6分)(3)与美国和日本相比,中国云南玛咖种植的优势条件及原因。(6分)(4)目前广东、浙江许多投资商在云贵高原兴建玛咖种植园,你认为这会给当地带来怎样的影响?(10分)解析:第(1)题,根据“玛咖原产于海拔3 5004 500米的秘鲁安第斯山区,在极为苛刻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对环境污染相当敏感”“2003年中国云南玉龙雪山海拔3 000米以上区域引种成功”可知,玛咖只能生长在较低纬度的高海拔山地地区,这些地区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同时土壤肥沃,环境污染小。第(2)题

10、,本题主要从玛咖生长的环境、种植方式、种植过程来分析。第(3)题,与美国和日本相比,中国云南玛咖种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玛咖质量优势和种植成本优势,即具体主要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来分析。第(4)题,本题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影响方面。答案:(1)只能生长在较低纬度的高海拔山地地区;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环境清洁。(6分)(2)玛咖生长的环境特殊,人迹罕至,其种植地土壤肥沃,完全采用人工种植,所以生长过程中不用施用化肥和农药;远离各种污染。(6分)(3)中国云南玛咖质量更优,是因为气候环境更接近原产地;成本更

11、低,是因为中国的种植环境更适宜,投入的资金、技术较少,劳动力成本较低。(6分)(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或促进工业化进程);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与联系;过度垦殖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加剧)。(10分)13.(2017四川成都三诊)如图为我国东北地区10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28分)(1)估算图中、两地10积温的差值范围,并与地比较,分析地10积温高或低的原因。(8分)(2)读图,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10分)(3)东北地区是我国

12、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10分)解析:第(1)题,地10 积温介于3 0003 500之间,地10 积温介于2 0002 500之间,两地差值介于5001 500之间;两地纬度相近,积温不同,可从地形、冬季风等角度分析。第(2)题,图中显示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自然原因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角度回答。第(3)题,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农业技术改进、环境问题治理、农产品深加工等角度分析。答案:(1)5001 500。原因:地位于平原,海拔低,热量条件好;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地10积温高于地。(8分)(2)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自然原因:地处东北平原,平坦开阔;夏季热量丰富,雨热同期;松花江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10分)(3)(发展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