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438119 上传时间:2025-07-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简答题1 .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防?答: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进展而展开的一个系统的过程,该系统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个要索.有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等交织在一起构成的。2 .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教师认识如何适地教学?答:1.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提供多种方法。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一旦出现学习困难,教育心理学可以提供多种方法帮助教师J.解原因。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有

2、关问题追根溯源,准确了解学生,从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心理健康发展.2.有助于教邪准确的/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3.有助于教帏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3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要注意些什么?答: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例如,教材的内容、结构以及难度既要适合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乂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既要适合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又能考虑到教学的有效性,这些因素将会在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等部分中加以研究。4-简述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史?答:(1)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

3、2-1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E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出现几本翻洋介绍和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书.(2)建国前,某些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尤其是汉语教学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展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3)建国后,主要学习和介绍前苏联的数有心理学理论和研究。(4)60年代前期,在学科心理学方面作r大比的实验研究。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中断:70年彳匕后期,.重新发苏繁荣,编写和秘译介绍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越来越多。(5)目前,工作者综合国内外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5.简述学习与教学的要素?答:学习

4、与教学的五大要素为:(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2)教师。教如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3)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4)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软体和表现形式,是用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5)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6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有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答: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布鲁纳在1991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遨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主动性研究。(2)反思

5、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力社会文化研究。7 .简述教学过程中包含的三种过程.答:教学过程中包含以下三种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指学生获得、保持和应用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的过程,在教育心理学中,人们研究最早和最多的就是这一过程,这些研究结果构成了学习/动机理论,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解押上。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指教邪把知识技能以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育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研究比对学习过程的研究起步要晚.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效教学理论.(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反照过程是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的测量,评定和反思,以求进一步

6、改进的过程,它既可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后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又可贯穿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中.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学习过程受教学过程影响,教学过程要用绕学习过程进行,并且通过学习过程而起作用,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而变化,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同时,这三种过程都受教学过程四种变量的影晌.例如,学习目标的确定必须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考虑所教内容的学习过程特点等,而且必须通过学习过程而起作用.依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不断地做出改变。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加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评价/反照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

7、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从而确保教学过程达到最好的效果。8 .简要说明学生作为要素之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答:学生要素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1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以年龄差异为仇,年聆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2)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它们是任何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9 .简述教加在学与教过程中的地位。答: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

8、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方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这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期。10 .教师教师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答:教育心理学既然有它自己独立的研窕对象和任务,同时也有适合于它自己的研究方法,因而,它构成r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独立的分支。但是,正如我们在分析对象任务时已提到,它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中其他的一些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甚至有交叉、重叠。(1)数有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侧垂点不同;(2)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儿宽心理学为教白心理学提供军础,而教育心理学的研完也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各年级阶段发展的规

9、律;(3)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关系:教育技术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综合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理工科的知识研窕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优手段、方法的一门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根据;而反过来,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又为学习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4)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心理学的关系:广义而言,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C狭义而言,教育心理学要以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11 .请阐述教育心理学研窕的基本步骤。答:(D科研选题,题目有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选择时既要考虑到为实践的指导意义,又要考虑到有利于理论建设。(2)形成研究问题。

10、3)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要想系统地研究某些变量,就必须有一种方法去测肤变脆的变化或变址之间的不同水平。基本的测量方法有自我报告、直接观察、测验和教师或同伴的评判四种。(4)提出假设和选择研完方法。假设就是研窕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述。同一个问牌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描述.研究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描述性的研究:一种是实验性研究,实验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实脸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两种,教育心理学中目前大址进行自然实验.12 .简述观察法及其优缺点。答: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数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卜的行

11、为反应其实自然,观察法可作为一种科学研窕的前期研究,可以先用来发现问题和现象,可供研究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使用起来方便易行。其主要缺点是观察资料的J责址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r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原闪是什么。即只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不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13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D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3)帮助教师分析、候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二、

1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D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论述题14 联系实际淡淡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答:I.教育心理学时教仃实践具布.描述、解择、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这些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D帮助教脚准确地r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保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15 试述教育心理学的四个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2)在学与教的五种要素中,学生是学,J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由于学校教育耍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这

13、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浣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3)在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牌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

14、知识、技能和态度,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花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4)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峋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兔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例如,学习目标的确定必须考虑学牛.的原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考虑所教内容的学习过程特点等,而且必须通过学习过程而起作用,依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不断地做出改变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

15、肺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乂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从而确保学与教的过程达到最好的效果。笫二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简答题1 .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答:答:。)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不仅影咱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的.(2)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

16、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答: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计存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T5岁)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体运兑阶段的儿也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

17、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兑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鹿形式进行的3 .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答:(D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中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3)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4 .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答:自我意识是个体时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圉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

18、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r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5 .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答: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稔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性格的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介.如内倾型和外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3、教育含义: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与旗量;性格的性别差异乂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

19、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6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7 .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答:关系密切、相互法透、相互影响.1、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3、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8 .少年期心理发展有何特征?答: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9 .前运兑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有

20、哪些?答:有如卜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具体而言;1.儿童的言i开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2.思维仍然是原始的,体现为集中化和不可逆性两个特点,3、只注重状态。10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何特征?答:(I)命题之间关系: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的形式进行的“(2)假设一演绎推理:本阶段儿埴能铭运用假设一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何题,(3)抽象逻辑刖维:本阶段儿童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陷喘和直嗡,能做到一定的概括.(4)可逆与补偿:本阶段儿童具备补偿性的可逆思维.(5)思维

21、的灵活性:本阶段儿童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11 .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答:百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一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解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怨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核,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12 .简述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答:答: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氾忆和解决问即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用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

22、型等方面。13 .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答: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不I司。2、智力的结构差异,既优势方面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怒”,有人“大器晚成”.14 .什么是最近发展区?答: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卜I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论述题15 论述最近发展区及其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何启发作用。答: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现有的情况下,借助承认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维果斯基的思想体

23、系是建构主义者发展的肃要基石.启发着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育进行了大址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研究者提出r不少教学模式,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支架式教学,对于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指导性;影响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教学不只是局限于对教学结果和外部因素的强调,开始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在因素,如一些背景性和过程性的因素.;2 .王老师在教学中发现,在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的学生帧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有的学生则倾向于很快地检峻假设且尝尝出借,请分析这种想象并谈谈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育。答:认识方式一般是根据两极来描述的,有些学生颈向于采取发散式思维方式,有些学生

24、则A页向于使用聚合式思维方式,了解学生在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典型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教师据此并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采取与学生任务相吻含的认知方式。目前较多的是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冲动型与反思型认知方式、整体性与系列性认知方式.3 .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答:(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埃里克森是美国著名希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并将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儿童期(2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学龄初期(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学龄期学11岁):

25、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育存期(12期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成年中期(2565岁):繁殖时停滞的冲突.成年晚期(65岁以上):自我整合与绝里感的冲突。埃里克森认为,前五个阶段属于儿费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2)对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评价在艾里克森关于个体发展的这八个阶段中,前五个阶段是与弗洛伊惬的五个阶段相对应

26、的,后三个阶段则是他个人的创造。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着更强调个体在身心发展上不仅具有纵向性,还具有发展方向上的多维性.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举措,因班利昆对症下药。如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册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遛.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4

27、 .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答: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积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岁)、前运算(岁)、具体运算(岁)、形式运算(岁)。5 .联系实际谈谈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用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乂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

28、展区。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认同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6 .论述影峋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并联系实际谈谈要养成儿童良好的人格,家长和教师应该怎么做。答: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不管什么社会,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基本上都是家庭、学校、同伴以及电视、电影、文艺作品等社会宣传媒体。(1)家庭教养模式鲍姆宁曾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乱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里和民主里等三种教养模式,研究不同的教养模式对儿呢人格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专制型教养模式

29、下的儿童不太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放纵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不成熟的,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嫩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F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自我肯定。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教师的品谯修养、知识经验、教育和教学技巧、对学生的态度等,对学生社会化与人格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时,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学生施加影响,因而直接制约若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基本册址.(3)同辈群体“与同父母的关系相比,中学生与同龄伙伴的交往更加自由和平等。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莫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一方面,同辈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另一方面,同辈群体又为儿也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提供社会模式或榜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眼科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