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学习心得感想5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42481 上传时间:2025-07-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学习心得感想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4《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学习心得感想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4《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学习心得感想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4《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学习心得感想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4《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学习心得感想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习领会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言稿1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的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千万工程”实施20多年来,造就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各种做法无不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根本遵循。第一,始终从

2、农村居民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全面推动乡村建设,将政策落实在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细微处,诸如清垃圾、清污水、清厕所、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及时解决了农民反映最强烈、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也极大鼓舞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改善了干群关系,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第二,以增进人民福祉为落脚点。通过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服务情况,搭建了“公共服务圈”“医疗卫生服务圈”等,切实地造福农村居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千万工程”是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调整,是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针对乡村振兴应该

3、怎么干、干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启示我们,抓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要凝聚人心。当农民与集体、组织的关系,发展到事业共同体这个层次的时候,就可以形成治理有效、群众参与的乡村全面振兴良好局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强化民管。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千万工程”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号工程”,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加强要素保障,聚焦“钱、地、人等要素,不断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还要加强宣传引导,多渠道、全方位展示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及时总结学习运用“千万工程”推进乡

4、村全面振兴的先进典型、优秀案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指出“农村环境整治这个事,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但标准可以有高有低”,要求“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始终将其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来抓。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必须深刻认识到,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

5、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切实把“千万工程”经验总结推广好、学习运用好,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浙江在推进“千万工程”中,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让农民腰

6、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千万工程”实施前后农村面貌的鲜明反差、推进落实带来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根本上反映的是发展理念的变革、发展方式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J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确保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不断实现。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浙江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保持战略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一个阶段性目标,又奔向新

7、的目标,积小胜为大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建设要抓紧干起来,稳扎稳打、久久为功J拿出愚公移山的志气,磨炼滴水穿石的毅力,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我们就一定能有更大作为、更大收获,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学习2024年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2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指明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农者,天下之本也二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

8、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进乡

9、村全面振兴,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过20多年持续努力,不仅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整体面貌,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先行探索和示范引路,各地都可学可鉴。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因地制宜、务求实效,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牢牢守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有效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切实抓好粮食和重要

10、农产品生产,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进一步端稳端牢中国假碗。要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改善发展条件,增强“造血”能力,激发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聚焦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等重点工作持续发力。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好“土特产”

11、文章,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要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要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平安乡村。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不断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才能让广大农民有更加充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科技是利器,改革是法宝。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2、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强化改革举措集成增效,为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天下顺治在民富”,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广辟增收门路,让农民群众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三农”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坚定信心、钾足干劲、苦干实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党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向建设农业强

13、国目标扎实迈进。学习贯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3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公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主线,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做出了系统部署。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重要引领,关键是准确把握“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坚持人民立场,紧紧围绕农民需求谋事;坚持稳扎稳打,自始至终求真务实干事;坚持久久为功,保持

14、定力一以贯之抓实。研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共六个部分28条,从工作部署上看,聚焦三大重点:“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首先说“两确保”。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对产粮大县来说,有一些利好政策。文件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加大对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

15、制”,“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取消各地对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上,重点是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将脱贫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优化调整至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其次看“三提升”。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文件强调“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

16、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上,要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上,提出要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在提升乡村治理上,重点是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繁荣农村文化,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平安乡村。再看“两强化”。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是突出应用导向,优化工作

17、机制,努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塑造新动能,依靠农村改革创新激发新活力。要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当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期,三农工作肩负的使命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贯彻落实2024

18、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4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作出“两确保三提升一加强”的工作部署,提出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两确保三提升一加强”,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这就要求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全力抓好以粮食安全为重心的农业生产,统筹推进以乡村发展建设治理为重点的乡村振兴,推动“三农”各项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提升

19、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就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面积上保持总体稳定、有条件的地方挖潜扩面,产量上稳中求进、在优化品种品质前提下力争多增,把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摆上更突出位置。同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近年来,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就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持续增强脱

20、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具体来说,必须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乡村发展建设治理是乡村振兴的支撑。要紧扣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21、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平安乡村。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保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强作风建设,大兴调查研究,顺应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把握好工作时度效。要广泛汇集各方力量,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党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我们要学习好、运用好“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找准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学习贯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心得体会52月3日,2024年中

22、央一号文件发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等重要提法部署,释放出我国将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信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今年一号文件围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从明确重点和抓好落实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力求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强化重要引领号文件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这一部署具有深厚的实践支撑。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

23、自谋划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已经成为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在内的一项系统性工程,改变了浙江农村的整体面貌,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先行探索和示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关键是学深悟透“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理念方法,各地可以学习借鉴,但不能生搬硬套、搞“一刀切”,甚至搞形象工程。关键还是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身发展振兴的路子,创造性开展工作。抓好工作重点一一如何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贯穿一号文件的“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指明方向,推动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是做好“

24、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不容有任何闪失。我国实现了粮食生产“二十连丰”,但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仍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关键要把今年一号文件的具体部署落到实处,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确保14亿多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同时,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加强帮扶力度,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要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干一件、成一件。要抓好乡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这需要各地各部门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鼓励符合当地实际的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稳定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挖掘产业经营增收潜力,多措并举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一号文件明确了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路线图”,关键要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尊重农民意愿,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