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两会热点学习素材十三.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428143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6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两会热点学习素材十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两会热点学习素材十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两会热点学习素材十三.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两会热点学习素材十三 关键词热点开辟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 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生态 文明、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 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 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 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全局性变革,必须深入学习和贯 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发展和完善生态文明 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 揭示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建设生态文明 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根本大计的历史高度出发, 着眼新时 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 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决打好污染防 治攻坚战,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揭示了大力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依据。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根本大计。习近 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的千年大计;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这些重要论

3、断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历史维度和战略高度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信 念和坚强决心。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 伤及人类自身, 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中华民族要实现永续发展和伟 大复兴,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和把握生态兴则 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文明发展规律,不断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 展和伟大复兴的生态环境基石。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求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 态环境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

4、境需要是人 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内容, 但目前我国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还存在 明显不足,无法满足人民需要。顺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既要 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 要。为此,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 计划,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不 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 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就

5、是遵循新发展理念的发 展。习近平同志指出,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 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理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 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必然要求全 面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 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把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作为新时代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全

6、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又将 其作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现代化是世界 发展的大势,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 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既是推进现代化的重要原则和不竭动力,也是 人类文明发展到更高阶段的重要体现。 描绘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路径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 明体系。这包括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 文明制度体系、 生态安全体系五个方面。 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是建设生 态文明的重大发展战略, 深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 设生态文明的问题,描绘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路径。 生态文化体系是灵魂,提

7、供理念先导、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 力支持。传统工业化道路积累了大量生态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 育的生态智慧可以为破解生态难题、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益启示。 中 华文明传承 5000 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比如“ 天人合一 ”“道 法自然 ” 的哲理思想, “ 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 的经典诗 句,“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的治家格 言等。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成为我 们构建生态文化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生态经济体系是基础,是构筑绿色化生态化国民经济结构的保 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经济体系,必然要求 推进

8、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一方面,为保护生态和修复环境,经 济增长不能再以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毁坏为代价,而是要引导和推动 生态驱动型、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应根据资源的稀缺性 赋予其合理的市场价格, 尊重和体现环境的生态价值, 进行有价有偿 的交易和使用。 目标责任体系是责任和动力,必须守住底线、划定红线、明确上 限。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只要指导思想搞 对了,只要把两者关系把握好、处理好了,既可以加快发展,又能够 守护好生态。可以说,生态底线也是发展底线,经济社会发展绝不能 突破生态底线。 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生态环境发展 目标,必须坚决守住生态底线。

9、要强化资源利用上限约束,促进资源 集约高效利用, 确保资源利用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绝不能突 破最高限值。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保障, 是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组织 保障和法治保障。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多与 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因此,应不断深化和推 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科学政绩观建设,加强法 治和制度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 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要高度重视制度和法 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硬约束作用,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 革,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

10、生态环境 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生态安全体系是基石和屏障,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护 国家生态安全,要具备支撑国家生存发展的较为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 自然资源体系、自我修复能力较强的生态系统和较高的环境生产力, 确保国家生存发展所倚重的粮食、水、能源等安全。必须维护生态系 统的完整性、 稳定性和功能性, 确保具备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自 然基础;必须有能力有条件妥善处理国家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 承载力问题,有效应对国内外重大突发生态环境事件。 丰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境 界高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自然、社

11、会辩证统一的思 想,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生态文 明建设的方向和路径,极大丰富和发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首先,继承和发 展了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 系上,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 个生命共同体 ” 理念,进一步揭示自然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世界 表现为一个统一体系;揭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运行规律,指出“ 生 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强调 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 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 否则就应该受到惩 罚。其次,发展和确立

12、了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辩证法。如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著名论断, 超越了机械生态中心主义、 扬弃了人类 中心主义,既揭示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又蕴含人类社 会发展进程中金山银山的“ 人为美” 、绿水青山的 “ 生态美” 和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 “ 转型美” 三重境界,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和路径。 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同志关 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具有国际视野、全球眼光,充分体现了大国担 当。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 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呼 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3、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 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是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引领和重要贡 献。今天,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没有哪个国家 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之路,本质上是对传统 工业文明的扬弃。 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实现联合 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应尽的国际义务, 在气候变化谈判和气候治理行动中展现出诚意、决心和智慧, 体现出 强烈的大国担当。 关键词热点开辟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

14、文 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生态 文明、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 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 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 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全局性变革,必须深入学习和贯 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发展和完善生态文明 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 揭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建设生态文明 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根本大计

15、的历史高度出发, 着眼新时 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 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决打好污染防 治攻坚战,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揭示了大力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依据。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根本大计。习近 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的千年大计;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这些重要论断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历史维度和战略高度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信 念和坚强决心。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16、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 伤及人类自身, 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中华民族要实现永续发展和伟 大复兴,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和把握生态兴则 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文明发展规律,不断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 展和伟大复兴的生态环境基石。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求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 态环境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人 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内容, 但目前我国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还存在 明显不足,无法满足人民需要。顺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

17、盾变化,既要 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 要。为此,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 计划,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不 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 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就是遵循新发展理念的发 展。习近平同志指出,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 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必须

18、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理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 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必然要求全 面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 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把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作为新时代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又将 其作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现代化是世界 发展的大势,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

19、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 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既是推进现代化的重要原则和不竭动力,也是 人类文明发展到更高阶段的重要体现。 描绘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路径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 明体系。这包括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 文明制度体系、 生态安全体系五个方面。 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是建设生 态文明的重大发展战略, 深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 设生态文明的问题,描绘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路径。 生态文化体系是灵魂,提供理念先导、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 力支持。传统工业化道路积累了大量生态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 育的生态智慧可以为破解生态

20、难题、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益启示。 中 华文明传承 5000 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比如“ 天人合一 ”“道 法自然 ” 的哲理思想, “ 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 的经典诗 句,“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的治家格 言等。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成为我 们构建生态文化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生态经济体系是基础,是构筑绿色化生态化国民经济结构的保 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经济体系,必然要求 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一方面,为保护生态和修复环境,经 济增长不能再以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毁坏为代价,而是要引导和推动 生态

21、驱动型、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应根据资源的稀缺性 赋予其合理的市场价格, 尊重和体现环境的生态价值, 进行有价有偿 的交易和使用。 目标责任体系是责任和动力,必须守住底线、划定红线、明确上 限。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只要指导思想搞 对了,只要把两者关系把握好、处理好了,既可以加快发展,又能够 守护好生态。可以说,生态底线也是发展底线,经济社会发展绝不能 突破生态底线。 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生态环境发展 目标,必须坚决守住生态底线。要强化资源利用上限约束,促进资源 集约高效利用, 确保资源利用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绝不能突 破最高限值。 生态文明制度

22、体系是保障, 是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的组织 保障和法治保障。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多与 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因此,应不断深化和推 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科学政绩观建设,加强法 治和制度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 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要高度重视制度和法 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硬约束作用,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 革,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环境 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生态安全体系是基石和屏障,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护 国家生态安全,要具

23、备支撑国家生存发展的较为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 自然资源体系、自我修复能力较强的生态系统和较高的环境生产力, 确保国家生存发展所倚重的粮食、水、能源等安全。必须维护生态系 统的完整性、 稳定性和功能性, 确保具备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自 然基础;必须有能力有条件妥善处理国家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 承载力问题,有效应对国内外重大突发生态环境事件。 丰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境 界高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自然、社会辩证统一的思 想,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生态文 明建设的方向和路径,极大丰富和发展了生态文明建

24、设理论。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首先,继承和发 展了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 系上,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 个生命共同体 ” 理念,进一步揭示自然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世界 表现为一个统一体系;揭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运行规律,指出“ 生 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强调 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 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 否则就应该受到惩 罚。其次,发展和确立了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辩证法。如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著名论断, 超越了机械生态中心主义、 扬弃了人类 中心主义,既揭示

25、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又蕴含人类社 会发展进程中金山银山的“ 人为美” 、绿水青山的 “ 生态美” 和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 “ 转型美” 三重境界,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和路径。 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同志关 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具有国际视野、全球眼光,充分体现了大国担 当。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 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呼 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 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搞好生态文明建

26、设, 是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引领和重要贡 献。今天,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没有哪个国家 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之路,本质上是对传统 工业文明的扬弃。 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实现联合 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应尽的国际义务, 在气候变化谈判和气候治理行动中展现出诚意、决心和智慧, 体现出 强烈的大国担当。 关键词热点准确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为新时代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明确强调“ 我们要建设的 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

27、多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 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这些论断集中体现了 新时代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现代化。准确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对于推进新时代生 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目标开拓新发展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 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整体上坚持了物质文 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在统一。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 美丽” 纳入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中,进一步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 “ 五位一体 ” 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 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

28、 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开拓了现代 化发展的新境界, 赋予了现代化新的内涵。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 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以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前提, 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 本底线,要树立 “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的生态理念,只有 拥有绿水青山和良好生态环境的现代化才是真正的现代化。另一方 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是不发展,而是要通过高质量的绿色发展 来实现更高层级的现代化。 二、新目标呼应新判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生态文明建 设

29、的角度看,这个判断的指导意义极其重大。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希望天更蓝、山更绿、 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美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与前提。另一 方面,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导致环境保护不力、生态环境破坏, 使人民群众对 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种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需要” 与 “ 供给” 之间的矛盾具有长期性, 而有效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也就是逐 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进程。 三、新目标赋予新使命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 大计,并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新使命。报告

30、不仅将美丽纳入到国家现 代化战略目标中,与 “ 五位一体 ” 总体布局对应起来,而且还勾画出了 美丽中国的线路图:那就是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生 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美 丽中国已经成为我国实现2035年、2050 年奋斗目标的必要条件,成 为不可缺少的内容。尤其是十九大报告指出“ 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 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既将 “ 优质生态产品 ” 纳入民生范畴,又将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纳入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之中, 这充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31、想、彰显着新时代生 态文明建设的民生价值维度。 四、新目标明确新路径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通过实施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 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这四大战略任务 来实现新目标。这四大任务作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 署,既继承了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与工作重点,又结合 当前实际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为新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四大战 略任务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各自形成了“ 任务系统 ” 。推进绿色发展 是动力,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导致的,必 须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是重点, 环境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

32、益,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 加大生 态系统保护力度是基础, 因为生态系统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 工程;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是关键,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 成部分。 五、新目标催生新体系 针对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顺应生态文明建 设的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 年全国生态环保大会上首次提 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并阐明了生态文明体系的主要构成,即 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 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 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生态文 化体系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与灵魂,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提供思想保证与精神动力, 新时代生态文化体系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 明思想为指导; 生态经济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为生态文明社 会建设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 生态目标责任体系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 指挥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与责任;生态安全体系是国家安全体 系的重要基石;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组织保 障和制度保障。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应着力于“ 五大体系建设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