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38048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7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4作业与测评: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第二单元基础达标卷 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基础知识巩固(26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凝噎(y) 暮霭(i) 堤坝(t) 乍暖还寒(zh) B薄雾(b) 天堑(qin) 樯橹(qin) 羽扇纶巾(ln) C料峭(qio) 堆积(j) 巷陌(xin) 脍炙人口(kui) D珠玑(j) 供应(n) 罗绮(q) 嬉笑怒骂(x) 答案 D 解析 A 项,堤(d)。B 项,纶(un)。C 项,积(j)。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 ) A豪杰 惊滔拍岸 吟啸 还酹江月 B料峭 良晨美景 暮霭 户盈罗绮

2、C断鸿 献愁供恨 揾泪 舞谢歌台 D销魂 梧桐细雨 纱厨 栏杆拍遍 答案 D 解析 A滔涛。B.晨辰。C.谢榭。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放眼目前在大陆叱咤风云的台商,年龄大都在五六十岁之间,虽然仍有拼 市场的雄心与智慧,但不得不面对即将来临的“廉颇老矣”的处境,台商二代开 始走上舞台。 B经过几年的退休生活,那位驰骋沙场的大将军已经习惯了平淡,此时的他 少了金戈铁马的英雄气概,多了平易近人的和蔼。 C春天的到来,为整个世界平添了一抹绿色。在此番良辰美景中,千万别走 得太快,停下来,看看眼前的风景,找找心中的人儿,等等追赶不上的灵魂。 D看完电视剧雾都猎狐

3、 ,不少观众夸赞李光复将阴险狡诈的特务头目 “血狐狸”残酷无情、深谋远虑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过目不忘。 答案 D 解析 D深谋远虑 : 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褒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这里应该用含有贬义色彩的“老谋深算” 。A.廉颇老矣:指英雄老去,难堪大任。 符合语境。B.金戈铁马 : 金属制的戈,披铁甲的战马,借指威武雄壮的军队,也指 战争或军旅生涯。符合语境。C.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宜人的景色。符合语境。 4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 分)( ) A异日图将好景 B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C一尊还酹江月 D赢得仓皇北顾 答案 C 解析 “尊”同“樽” ,酒杯。 5下列各项中加点

4、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东篱把酒黄昏后 把:持,端起 B有暗香盈袖 盈:充满 C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尚:尚且 D遥岑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 答案 C 解析 尚:副词,还。 6下列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例句:都门帐饮无绪 A嬉嬉钓叟莲娃 B多情自古伤离别 C大江东去 D樯橹灰飞烟灭 答案 A 解析 例句,名词作动词,设帐;A 项,名词作动词,采莲;B 项,形容词作 名词,多情的人 ; C 项,名词作状语,向东 ; D 项,名词作状语,像烟一样。故选 A 项。 7下列对句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三吴都会”中的“三吴”

5、,在这里,泛指江、浙一带。 B“羽扇纶巾”中的“纶巾” ,指佩有青丝带的头巾。 C“把吴钩看了”中的“吴钩” ,指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D“舞榭歌台”中的“榭” ,指建在水上的房子。 答案 D 解析 “榭” ,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 “ , , 。”这不仅写出了 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 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 (2)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表现当年亭台殿阁之间的流 风余韵都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诗句是: “ , 。” 答案 (1

6、)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2)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二、阅读拓展训练(41 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910 题。(11 分)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9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词人以大开大阖、直起直落的手法,描写杭州的繁荣景象,仿佛在读者面 前展开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 B

7、词的上片,一开头就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揭示出所咏的主题。 C“户盈罗绮,竞豪奢”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反映了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 D词的下片,从湖山胜况、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 杭州美好的风貌。 E本词以铺叙的笔法,从各个不同的侧面生动地展示了杭州的美景和都市的 繁华,写得委婉低沉,是典型的婉约之作。 答案 CE 解析 C“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错,“户盈罗绮,竞豪奢”是突出了杭州 的富庶繁华,但能够穷奢极侈的不是普通的市民。E.“委婉低沉”的说法不对,应 是浓墨重彩;“是典型的婉约之作”的说法也不对,本词中亦不乏豪放。 10请简要概括本词在艺术上的特点。(6 分) 答

8、: 答案 (示例)本词用层层铺叙的手法展开。 作者抓住杭州具有特征的景物, 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把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展现在读 者眼前。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步展开,步步深化。词的语言、音律、词 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艺术手法问题是一个很宽泛、 很灵活的问题,解答此类题,注意抓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点或几点。本词在描 绘杭州生活图景时主要运用铺叙、夸张等手法,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112 题。(11 分) 定风波 重阳 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

9、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 何必更沾衣。 注 翠微:指山上的小亭。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牛山沾衣:春秋 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这么美好的国都 而死呢?”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 词作题为 “重阳” , 说明作者是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与友人一道登高赏菊, 饮酒赋诗。 B词作开头两句,前一句交代行踪,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 飞”三幅画面。 C“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下文的“年少”“须插”形成 因果照应。 D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

10、,进一步表现重阳 节的风俗习惯。 E上片即景生情,下片以酒助兴,作者在上下片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形 成鲜明对照。 答案 BE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江 涵秋影雁飞三幅画面”有误,“江涵秋影”是一幅画,不能分开 ; E.“明 显不同”“鲜明对照”有误,上下片都有适逢佳节尽情享乐之意。 12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6 分) 答: 答案 第一问:作者直言不用“怨斜晖” ,衰亡老去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而 感伤,表达了作者面对生死旷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3 分)第二问:作者 借用齐景公的典故,但反其意而用之,使生死观的

11、表达更显得超凡脱俗,人生的 境界更加高远。(3 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下片“不用怨 斜晖”“谁不老”“何必更沾衣” ,显示了苏轼对世事、人生短暂的恬淡达观的胸 襟。作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是为主题服务。作答时,围绕苏轼唯物的生死观来 谈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19 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 氏读东汉 范滂传 , 慨然太息。 轼请曰 : “轼若为滂, 母许之否乎?” 程氏曰 : “汝 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 庄子叹曰吾昔

12、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 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 ,惊喜,欲擢冠多士, 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 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 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 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 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 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

13、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 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 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 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 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 忿然。轼曰 : “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 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

14、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 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有删改) 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 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 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 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

15、/叹曰/吾昔有 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需根据上下文语境以及 句意进行分析判断。画线句的正确标点为: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 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 ,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 心矣。”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嘉祐”是宋仁宗的年号。古代除年号纪年外,还有王公年次纪年和干支 纪年。如“岁在癸丑”中的“癸丑”是干支纪年。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 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C 春

16、秋 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它与 乐经 尚 书 诗经 礼记合称“五经” 。 D“殿试”又称御试,廷试,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通过朝廷殿试者为 进士。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 答案 C 解析 五经应为易经 尚书 诗经 礼记 春秋 。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 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 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苏

17、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 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 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答案 A 解析 “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理解错误,原文是“闻者始 哗不厌” ,“厌”意为“心服” 。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 滂母邪?”(5 分) 译文: (2)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8、5 分) 译文: 答案 (1)苏轼问母亲:“如果我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 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的母亲那样的人吗?” (2)苏轼去到武卫营,叫出士兵头目说:“黄河水将要危害到徐州城,事态非 常紧急,即使你们是禁军也暂且为我(守住徐州)效力。” 解析 关键词:(1)请,询问;许,允许;顾,难道,反而;(2)诣,去到;害, 危害;急,紧急。注意语句通顺,信息完整。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 氏亲自教授他读书。 程氏读东汉 范滂传 , 很有感慨, 不由长叹。 苏轼问母亲 : “如 果我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

19、, 母亲是否允许呢?” 程氏说 : “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 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的母亲那样的人吗?”到二十岁时,苏轼就对经传和史籍 很精通了, 每天写文章几千字, 喜欢贾谊、 陆贽的书。 不久读 庄子 , 感叹说 : “我 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嘉祐二年, 参加礼部考试。当时文章晦涩怪异的弊习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见到 苏轼写的刑赏忠厚论 ,又惊又喜,想定他为进士第一名,但怀疑是自己的学生 曾巩写的,便只放在了第二名;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他参加)殿试中 乙科。后来凭推荐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避让一下,好让 这个人出人头地

20、。”听到的人开始哗然不服,时间久了才信服这句话。 (后来)苏轼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 出,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无法及时排泄,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 着逃出城躲避洪水。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我和谁一 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 就绝不会让决堤的水冲毁了城墙。” 于是将(逃出城外) 富民们又赶回城中。苏轼去到武卫营,叫出士兵头目说:“黄河水将要危害到徐 州城,事态非常紧急,即使你们是禁军,也暂且为我(守住徐州)效力。”士兵头目 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力听命。”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 箕铁锹出来, 修筑起东南方向的长

21、堤, 雨日夜不停地下, 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 苏轼住在城墙上, 路过家门也不进去, 派官吏们分别守在各处, 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起初,宋太祖的时候,差役法实行久了产生弊端。王安石辅佐神宗,改成免 役法。司马光任宰相,知道免役法的害处,不知道它的好处,想要恢复差役法, 苏轼说:“差役法、免役法,各有它的好处与坏处。免役法的害处,是(官吏)搜刮 百姓的钱财,钱财聚敛到上面而下层百姓有钱荒的灾患。差役法的害处,是百姓 经常为官府服役,不能专心致力于农业,而贪官污吏得以从中徇私舞弊。这两种 害处的轻重程度,大致相等。”司马光不认为苏轼说的是对的。苏轼又在政事堂 陈述他的看法,司马光很生气。苏轼说:

22、“过去韩魏公要给陕西义勇刺字,您做 谏官,争执得很凶,韩魏公不高兴,您也不顾及。我从前听您说过详情,难道您 今天做了宰相,就不许我畅所欲言吗?”司马光笑了起来。 建中靖国元年,苏轼在常州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和弟弟苏辙,学他们的父亲苏洵写文章,后又得之于天资。即使是嬉笑 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体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 文章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 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后来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都一定是以忠于君主作为根 本,忠心的规劝,正直的议论,正直无畏的节操,群臣没有超出他的。只是他被 小人所忌恨排挤,使他不能安心在朝廷中任职。 三、写作能力训练(33 分)

23、 17将下面五个句子排列成一段内容连贯的话。(只填序号)(5 分) 宋神宗时,王安石推行新政,苏轼极力反对,被调往杭州等处担任地方官。 念奴娇 赤壁怀古正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游赏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时所作。 元丰二年在湖州太守任上又因做诗讽刺新法,遭到御史弹劾、论罪,被捕 入狱。 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 苏轼为官关心政治,但思想比较保守。 答: 答案 解析 文段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说苏轼关心政治和思想保守;第二层说苏 轼被贬官之后写出了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第一个层次是第二个层次的前提条件, 应该排列在前面。 细分第一个层次, 应该先总说, 再依次分说关心政治和思想保守。 故应在最前,

24、其次是,再次是。中的“又”字也能决定应该在之后。 接下来是第二个层次。句中的“这首词”决定了其应该排列在后。 18 参考辛弃疾词作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和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的内容,把下列词语组成一副对联。(4 分) 怎表廉颇情 伤心意 拍遍栏杆 谁揾英雄泪 北顾仇 无人会 望断中原 临京口北固亭 有谁知 登建康赏心亭 答: 答案 登建康赏心亭伤心意无人会拍遍栏杆谁揾英雄泪 临京口北固亭北顾 仇有谁知望断中原怎表廉颇情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把词语组成对联, 实际是考查对偶这种修辞手法。解答本题,需了解对联的特点,即上下联在结构 上彼此对应,在内容上互相关

25、联。对应的字词的词性相同,平仄相对;一般上联 末尾用仄声字,下联末尾用平声字。明确这些内容后,再看所给词语,根据这两 首词的内容,将词语大体分为两组,再根据对联的特点确定答案。注意除了形式 上满足对联的要求外,内容上也应符合逻辑事理,上下联意思贯通。 19 请以 “出世与入世的冲突” 为开头, 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以增删个别字词, 但必须保留主要信息。(5 分) 辛弃疾南归以来,渴望积极用世,却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想要退出江湖, 却又无法忘怀恢复中原大业的志愿,在心态上始终矛盾地处于出世与入世的冲突 之中,大部分时间过着归隐的生活。 答:出世与入世的冲突 答案 (出世与入世的冲突)使得南归以

26、来大部分时间过着归隐的生活的辛弃 疾在心态上矛盾重重 : 他渴望积极用世,却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 想要退出江湖, 却又无法忘怀恢复中原大业的志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重组 后的句子要吻合原意,需要学生首先把握句子的主体部分,也就是主干部分,确 定主语“出世与入世的冲突” ,再根据后面的句子成分进行具体排列。这种冲突让 辛弃疾的心态矛盾重重,想入世,却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想出世,又无法忘 怀恢复中原的志愿。按照这个方式进行组合排列即可。 20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4 分) 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典雅

27、工丽,委婉含蓄,缠绵悱恻, 情感细腻;豪放词豪迈奔放,洒脱自然,气势恢弘,情感积极。如果说婉约词是 南 方 小 镇 上 的 姑 娘 , 那 么 豪 放 词 就 是 北 方 原 野 上 的 汉 子; , ; , 。 答案 (示例一)如果说婉约词是蜿蜒的小溪 那么豪放词就是奔腾的大河 如果说婉约词是卧波的画桥 那么豪放词就是入云的高楼 (示例二)如果说婉约词是缠绵的流水 那么豪放词就是巍峨的高山 如果说 婉约词是池塘里的荷花 那么豪放词就是山岩上的松柏 解析 结合上文给出的画线句子的句式及修辞等关键点进行分析。这段话主 要讲的是“婉约派”和“豪放派”诗词的区别,紧接的句子应该与之保持一致。 观察例

28、句可知,例句中的句式为“如果说婉约词是那么豪放词就是” ,注 意所选的喻体要恰到好处,前后形成对照关系,据此作答。 21阅读下面作文材料,完成提纲。(15 分) 一只野狼卧在草地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 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 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 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什么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 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 到那时, 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 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 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29、请你运用纵向议论方法,完成作文提纲。 题目: 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分论点三: 结尾: 答案 题目:心存忧患 中心论点:引用名言,提出观点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分论点一:只有懂得居安思危,我们才能常备不懈。(举例论证:刘翔、刘璇、 比尔盖茨等) 分论点二:只有懂得居安思危,一个集体才能更有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 争中脱颖而出。 (举例论证:海尔集团、广州丰田凯美瑞、国美、苏宁) 分论点三:只有懂得居安思危,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举例论证:商纣灭亡,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清政府闭关锁 国,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心存忧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