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发生休克应急预案演练脚本.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445740 上传时间:2025-07-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患者发生休克应急预案演练脚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急诊患者发生休克应急预案演练脚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急诊患者发生休克应急预案演练脚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急诊患者发生休克应急预案演练脚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急诊患者发生休克应急预案演练脚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急诊患者发生休克应急预案演练脚本一、演练背景急诊科护士送来一位脾破裂急诊患者,血压7540mmHgo二、角色分配医生(上级医生)、护士A、护土B、120护士、患者(王叔叔)、家属O三、现场布置级用物病床、平车、急救车、心电监护仪、屏风。四、演练进行16:30旁白:急诊科护士推急诊患者到普外科护士站。急诊科护士:医生、护士,刚才联系的脾破裂患者来了,请接待。旁白:医生带听诊器和手电筒,护A带血压计接待患者,120护士将住院证,门诊病历、拍片结果交与医生、护士,并进行交接。16:33医生:(呼唤患者)醒醒,听得见吗?旁白:患者烦躁不安,医生观察瞳孔,进行体检。护士A测量血压、脉搏。护士B为患者准备

2、住院病历。16:35护士A:患者血压75/4OnlmHg,脉搏112次/分。医生:放到抢救室1床!16:37旁白:急诊科护士、护士A协同家属将患者搬到床上,护士B推急救车到床边。16:40医生:患者为脾破裂,休克,建立两组静脉通路、快速输平衡液、备血,立即吸氧4Lmin、心电监护、留置导尿。旁白:护士A建立两组静脉通路、快速输注平衡液、备血;护士B给氧,上心电监护,测量生命体征,为患者摆中凹卧位,观察患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加盖被保暖。16:42护士B:血压80/4OmmHg,脉搏110次/分,血氧饱和度90虬医生:现在好点了吗,您叫什么名字,还有哪不舒服?患者:感觉头晕、口渴、肚子痛得厉害医

3、生:哦,别紧张,我们马上准备给你做手术,请你配合我们。16:50医生:继续补液,密切观察病情。旁白:医生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通知麻醉科准备手术。护士A完善辅助检查。护士B为患者导尿,尿量为150ml,颜色淡黄、清亮。护士A:王叔叔,你是脾破裂,需要马上手术,我来为你做术前准备,请你不要紧张。患者:嗯(呻吟,表示配合)。护士B:血压85/5OmmHg,脉搏98次/分,血氧饱和度93%。旁白:医生跟家属谈话。护士A做术前准备,安慰患者。护士B写抢救记录,记录完毕,请医生确认签字。五、相关知识预防措施及主要准备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对高危患者有预见性,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急救措施。2 .急

4、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定一及时”,完好率为100%,以备使用。3 .休克概念:机体受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致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综合征,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这些致病因素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疼痛、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4 .休克发病机制: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和组织灌注不足,以及由此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代谢改变及继发性损害是各类休克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1)根据微循环障碍的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特点可分为三期。微循环收缩期:又称为微循环缺氧期。当机体有效血量锐减时,血压下降、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刺激主动

5、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血管舒缩中枢加压反射,交感一肾上腺轴兴奋,引起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及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等反应,使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并选择性地使外周(骨骼肌、皮肤)小血管和内脏(如肾和肠道)小血管、微血管平滑肌收缩,以保证重要内脏器官的供血。由于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强烈收缩,动静脉短路和直接通到开放,增加了回心血量。随着真毛细血管网内血容量减少,毛细血管内静水压降低,血管外液进入血管,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循环血量。故称此期为休克代偿期。微循环扩张期:又称为淤血缺氧期。若休克发展,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流量继续减少,组织因严重缺氧而处于缺氧代谢状态,大量酸性代谢产物聚集,使毛细血管前括约

6、肌松弛,而后括约肌由于对酸性物质耐受力较强而仍处于松弛状态,致大量的血液淤滞于毛细血管,引起管内静水压升高及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至第三间隙,血液浓缩,血黏稠度增加,回心血量进一步减少,血压下降,重要内脏器官灌注不足,休克进入抑制期。微循环衰竭期:又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由于血液浓缩、黏稠度增加,加之酸性环境中的血液高凝状态,红细胞与血小板容易发生凝集而在血管内形成微血栓,甚至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随着各种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被激活,可出现严重的出血倾向。由于组织缺少血液灌注、细胞严重缺氧、加之酸性代谢产物和内毒素的作用,使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释放多种水解酶,造成组织细胞自溶、死

7、亡,引起广泛的组织损害甚至多器官功能受损。此期称为休克失代偿期。(2)代谢改变:休克引起的应激状态使儿茶酚胺大量释放,促进高血糖素生成并抑制胰岛素分泌,以加速肝糖原分解,同时刺激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血糖水平升高。血容量降低,促使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加,通过肾使水、钠潴留,以保证有效血容量。(3)内脏器官的继发损伤:由于持续的缺血、缺氧,细胞可发生变性、坏死,导致内脏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若2个或2个以上重要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衰竭,称为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是休克患者的主要死因。5 .休克的临床表现(1)休克前期:机体失血量低于20%。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中枢神经

8、系统兴奋性提高,表现为精神紧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增快(100次/分),呼吸增快,血压变化不大,尿量正常或减少(2530dh)若处理及时、得当,休克可很快得到纠正。否则,病情继续发展,很快进入休克期。(2)休克期:机体失血量达20Q40虬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黏膜发绢或花斑、四肢冰冷;脉搏细速(120次/分),呼吸浅促,血压进行性下降;尿量减少;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3)休克晚期:机体失血量超过40%。表现为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黏膜明显发绢,甚至出现瘀点、瘀斑,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血压测不出、呼吸减弱或不规则、体温不升;无尿;并发DlC者,可出现鼻腔、牙龈、内脏出血等。若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组,虽给予吸氧仍不能改善时,提示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此期患者常继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