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墙上的斑点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58915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7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墙上的斑点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墙上的斑点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墙上的斑点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墙上的斑点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墙上的斑点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墙上的斑点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墙上的斑点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2 课 墙上的斑点第 2 课 墙上的斑点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在某种意义上, 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 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 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树立 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 他才可能由之出发, 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 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 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人们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 像, 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 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

2、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 起生活中的责任。 实际情况往往是, 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 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 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1.记人之善,忘人之过。晋陈寿三国志蜀书秦宓传 赏读 : 应该记住别人的好的方面,忘掉别人的过错。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容易记住别人的 过错,记住别人对自己不好的地方;而容易忘掉别人的好的方面,忘掉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赏读 : 以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美德

3、。入静则能放松,放松则能思考。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生活奢侈,挥霍无度,还能谈得上对他人、对社会有什 么好处吗? 一、作家作品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出生在伦敦的一个文学世家,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批评家、传记家和出版家。父亲的熏陶直 接影响着她进行文学创作。她从未上过学,却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伍尔芙自幼身体虚弱, 并有精神病史。1905 年以后,她的精神病经常发作,她不胜折磨,于 1941 年 3 月在离家不 远处投河自尽。 主要作品 : 墙上的斑点 雅各的房间 达罗威夫人 到灯塔去 海浪等意识流 作品和散文集普通读者 。

4、 二、写作背景 墙上的斑点是弗吉尼亚伍尔芙于 1919 年发表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她崇尚内心 真实的主张与当时的时代环境有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现实生活, 给世界带来巨大的 震动, 这种震动给人们感觉上造成的印象也是非常强烈的, 伍尔芙认为对现实的感受比现实 本身更为重要,因此,她特别重视人的内心真实,即人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基于这种 感受创作了这篇意识流小说。 三、审美视窗 细腻的伍尔芙 伍尔芙惯于做一个快乐的“普通读者” ,而不是一位正襟危坐的评论家。她会说自己 “首先是出于一种本能” ,从阅读中拾取碎片,为自己创造一个不那么严整的构架,描画一 个人的肖像,一个时代的速写,乐此不

5、疲并能得到暂时的满足。可是,她也许忽视了,正是 在她理解力丰富而缺少野心的细致工作中, 时代的广袤性反而慢慢被打开了。 一组零碎片段, 诉说着令人信服的真诚与智慧 ; 几笔细腻的描画,让人不禁轻声赞叹,生怕惊动了袅绕在文 字间的和谐气息。 伍尔芙,她细腻的文字一定惹得蝴蝶翩飞,那些幽灵可会为一个百年后的知己而有所 感?她热烈地为勃朗特姊妹的天才而振奋, 她毫不迟疑为乔治艾略特献出敬意与同情, 对 一生多病深居简出的勃朗宁夫人的强烈认同感, 时常让她激动得面泛红潮。 她总是絮絮赞叹 着英国女文人的伟大传统,但是可曾有谁在她耳畔低语,与她说 : “亲爱的弗吉尼亚伍尔 芙,你也是最棒的,你像她们一样

6、了不起” 四、文体常识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 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 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 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 直线发展 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 来组织。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 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 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 中心, 通过触发物的引发、 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 经过不断循环

7、往复, 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 1识记字音 (1)单音字 赝品( ) 古冢( ) 箭镞( ) 擦拭( ) 鸟窠( ) 湛蓝( ) 铁箍( ) 鸟啭( ) 荒芜( ) 菁华( ) 瞬间( ) 骤雨( ) (2)多音字 藏Error! 弹Error! 绿Error!纤Error! 答案 (1)yn zhn z sh k zhn zhun w jn shn zhu(2)cn zn dn tn l l xin qin 2辨形组词 (1)Error!(2)Error! (3)Error!(4)Error! 答案 (1)警惕 恩赐 踢踏 (2)屹立 收讫 迄今(3)黑暗 黯然 熟谙 (4)赝品 雄 鹰

8、 荣膺 3近义辨析 (1)年青年轻 辨析 : “年青”指年龄相当于青少年这个阶段,并只能用于青少年。“年轻”所表达的意义 范围是相对的,用于两个人年龄的比较,可以说“60 岁的人比 70 岁的人年轻” 。从语法角 度看,“年青”一般作定语,而“年轻”既可作定语,也可作谓语。 例句 : 俗话说“_就是财富” 。的确,人们把青年时代称为“黄金时代” ,毛泽东还把 _人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把中国和世界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 答案 年轻 年青 (2)原型原形 辨析 : “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 活中的人。“原形”指本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

9、义)。 例句:公司在展览会上展示了这种新模型的_。 我们一贯把他看作朋友,但在当前的紧急关头中,他_毕露了。 答案 原型 原形 4词语解释 (1)节衣缩食:_ (2)悬而不决:_ (3)一哄而上:_ (4)怂恿:_ (5)赝品:_ 答案 (1)省吃省穿, 泛指节俭。 (2)没有着落, 没有结果。 (3)形容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组织, 人们就一下子行动起来了。(4)鼓动别人去做(某事)。(5)伪造的文物或艺术品。 主旨归纳 墙上的斑点描写主人公因看到墙上有一个斑点而引发了一连串漫无边际的 遐想,后来发现那个斑点不过是爬在墙上的一只蜗牛。作者正是通过无拘无束的意识流动, 表达着对人生的思索,对现实的

10、不满,以及对自由、理想的追求。 1“墙上的斑点”这一形象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_ 答案 “墙上的斑点” 这一形象是全篇小说的触发物, “我” 的意识活动都是由此触发的 ; 小说从“我”弄不清“墙上的斑点”是什么出发,最终发现原来“那是一只蜗牛” ,意识不 断地向四面八方发散又最终收回,把表面上那些互不相关的零碎的思绪连成一体 ; 小说从 “墙上的斑点”是什么展开思绪,这一形象不断循环反复,思绪也不断展开,形成一种枝蔓 式的立体结构。 2本文大量运用了自由联想的手法,对其特点和方法,请试作分析。 答:_ 答案 联想方式课文相关内容联想到的事物链接点 炉子里的火一定是冬天天冷要烤火 一面鲜红的

11、旗帜 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 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 骑兵要有军旗 (1)相关 联想 一只钉子一幅油画钉子用来挂画 火红的炭块鲜红的旗帜都是红色 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 易一哄而上,簇拥着 一件新鲜事物 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 草 都 “一哄而上” “簇拥” (2)相似 联想 头发飞扬赛马会的跑马尾巴都飘逸、飞扬 火红的炭块黑色岩壁 “红”与“黑”分属相 反的暖色和冷色 (3)相反 联想 令人心满意足的现实 感 虚无的幻境 “现实”与“虚幻”相 反 (4)连环 联想 古冢坟墓,坟墓白骨,白骨收藏家,收藏 家牧师,牧师老伴 由 A 到 B, 由 B 到 C 环环相扣 3.请找出文本中具有哲理成分的句子

12、,并分析其作用。 答:_ 答案 例句具体功能承接点作用 “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 一哄而上”句 说明人的思维特点,为后 面的联想奠定基础 对斑点展开联想前 引导 过渡 “即使到了这种地 步”句 对前面一次连续意识流的 提炼,揭示生命的本质 从斑点想到木板,想到树 及树倒后 概括 总结 “天哪,生命是多么神 秘”句;“这里是多 么宁静啊”句 明确文本的意义,清楚文 中所出现的意象 文章整体所表现的生命的 神秘,追求生活的自由流 畅等 凸现提 升主题 4.以本文为例,简析意识流小说有何特点。 答:_ 答案 意识流小说重在表现人物的各种意识,笔墨常集中于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墙上 的斑点描写主人公看到

13、墙上有一个斑点,而引发的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采用内心独白 的方式,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剖析了内心的奥秘。 跳跃性、随意性和突兀多变无规则性是意识流小说的另一特点。 1内心独白的手法 内心独白是意识流写作的主要技巧之一。 这篇小说通篇都是主人公的思想过程, 这里除 了主人公外没有其他人物,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小说在开始时向读者介绍了一个“第一次 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 的时间之后, 我们便随着主人公的思绪, 一会儿批评, 一会儿感慨, 一会儿又发出疑问,这完全是一个人真实的心灵写照。 2任意流淌的时序 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以正常时间为顺序的结构, 在心理变化和意识的流动中, 把 过去、 现在和

14、未来三者彼此颠倒、 交叉, 相互渗透, 使视觉、 回忆、 向往交织、 重叠, 根据 “心 理时间”创造出异常的结构,从而展现人的意识的跳跃、穿插的复杂性。在这篇小说中,主 人公的意识便呈现出一种非常自由、任意流淌的状态。 3自由自在的联想 本篇小说运用了自由联想,以形象独特的比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捕捉那种在 头脑中一闪即过的信息,遵循了“精神主义”的创作方法。 一个伦敦人的肖像(节选) 弗吉尼亚伍尔芙 伦敦人不能随便拐向一个远离商店和剧院的小巷, 在一条拥有私人房屋的街道里敲一扇 私人家的房门不了解真正伦敦人的人是不能说是真正了解伦敦的。 伦敦的私有住宅通常 是很宽敞的。朝向幽暗大厅的

15、门敞开着,狭窄的楼梯在幽暗的大厅中升起。一间双人客厅向 楼梯平台开着。双人客厅里面摆放着两个沙发,每个沙发旁边都放着一个正在燃烧的火炉, 六把扶手椅, 三个高高的窗户面朝着街道。 要推测朝向别人住宅花园后面那间客厅里发生了 什么事,这可是一件相当费心思的事情。但是我们这里所关心的是前面那间客厅的事情。因 为克洛太太总是坐在靠近火炉旁的扶手椅里。她一直静静地坐在那儿,坐在那儿呷着茶。 冬天靠近火炉,夏天靠近窗户,她在那儿已经坐了 60 年但她不是独自一人,扶手 椅的对面总是坐着来访者。在第一个来访者到达 10 分钟之前,门总是开着。女仆玛利亚的 眼睛和牙齿很引人注目,她已经开这个门开了 60 年

16、。然后她又开门,叫来第二个来访者, 然后第三个,然后第四个。 因此,了解伦敦不仅仅要把它看作一种灿烂的景象,一个商业中心,一家法院,一处工 业闹市,也应把它看作是这样的一种地方,人们在这里相遇,谈话,欢笑,结婚,安息,绘 画,写作,表演,管理,立法,所以说了解克洛太太是基本的。在她的客厅里,大都市无数 的碎片似乎汇集过来聚集成一种活跃的、易懂的、有趣的、宜人的整体。旅行者出去几年, 刚刚从印度或非洲, 从遥远的旅行中, 从原始人和老虎的冒险中回来, 憔悴了, 太阳晒黑了, 举步之间径直来到这个宁静街道的小屋子里, 重新回到文明的中心。 但是甚至伦敦本身也不 能让克洛太太永久保持活跃。 有一天当

17、钟敲 5 点钟的时候, 克洛太太不会再坐到炉边的扶手 椅上,玛利亚不会再开门了,格雷厄姆先生也不会再将自己从橱柜上分离开来,它是一种事 实。克洛太太死了,伦敦不,尽管伦敦仍存在,伦敦将再也不是同样的城市了。 品读 伍尔芙的一个伦敦人的肖像在艺术手法上既有早期的现实主义风格,也有 她一贯使用的娴熟的意识流手法。作品通过克洛太太,描绘了伦敦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生 动地展示出伍尔芙对伦敦社会生活的丰富观察和创作手法的多样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一切与现实相关的理论必然建立在对当下现实的判断之上。 蓝金的作者们也对地球 水资源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判断,这个判断与我们惯常的想象_。长期以来,

18、水循环 的概念_, 大部分人都相信, 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 虽然人们知道, ( ); 虽然人们也知道,地球上的淡水已经遭到了人类严重的污染。但是,人们把 希望寄托在未来的科学和技术之上,相信污水治理、海水淡化等技术将会解决人的困境,并 将满足人的更多需求。 这种鸵鸟政策使人们依然乐观地保持着并加强着现在的生活方式。 然 而,在蓝金的两位作者看来,地球已经_了地球上的淡水已经到了临界 状态,并且正在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 ; 人 类如何对待水资源,将决定人类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如果不迅速地、果断地采取措施,人 类将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

19、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截然相反 家喻户晓 山穷水尽 长夜难明 B不尽相同家喻户晓岌岌可危长夜难明 C不尽相同深入人心山穷水尽万劫不复 D截然相反深入人心岌岌可危万劫不复 答案 D 解析 截然相反:形容事物或事件毫无共同之处。不尽相同:指多个事物之间不完全相同。 深入人心: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形容 人所共知。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 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万劫不复:永远不能恢复。长夜难明:漫长的黑夜难以 见到光明,比喻社会的黑暗。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A能够为人所用的只是淡水,淡水虽然占了全球水量的 2.6%,但并不能完全为人所用 B能够为人所用的只是淡水,而淡水只占全球水量的 2.6%,并且不能完全为人所用 C只有淡水能够为人所用,淡水虽然占了全球水量的 2.6%,但不能完全为人所用 D只有淡水能够为人所用,而淡水只占全球水量的 2.6%,并且不能完全为人所用 答案 B 解析 淡水量是全球水量的 2.6%,可见其量少,所以选择“只占”的说法,可排除 A、C 两 项 ; B、D 两项比较,B 项的“能够为人所用的只是淡水”与紧跟的“而淡水”衔接紧密, 所以 B 项最为恰当。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保护好水

21、资源,是关系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人类如何对待水资源,将决定人类是继续 发展还是衰落。 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人类对待水资源的态度,将决定人类 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 C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人类是否持续发展的大事;人类对待水资源的态度,将决定 人类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 D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人类是否持续发展的大事;人类如何对待水资源,将决定人 类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 答案 C 解析 原句前一分句两面对一面, 应在 “持续” 前加 “是否” 、 “能否” 等词语或删掉 “能否” 。 后一分句搭配不当,应把“人类如何对待水资源”改为“人类对待水资源的态度”或“人类 对待

22、水资源的方式” 。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意境与意象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 都是作家根据抒情传意的需要而从生活中选择、 提炼 出来的,或者干脆就是由心灵幻化出来的,因而_,即情与景、心 与物、意与象、意与境的统一。当然,在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也有侧重,矛盾的主导 方面是主观,即_。在意象和意境中,当然要描绘大量的景象、物 象、 事象乃至于人物形象, 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着意表现的中心, 作家的目的_, 而是在为“情思”寻找和创造合适的载体。透过载体所抒发的情感,是作家的心灵。 答案 (示例)(都)是主

23、客观的统一 更注重作家的主观情感 不是为了描绘它们本身 5下面是某学院的一则招聘启事,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妥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为加大外国留学生来我院学习汉语的需求,拟招聘 10 名兼职对外汉语教师。待遇报酬 从优。具体要求如下:语言、文学、政治等文科专业毕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年龄不超过 40 周岁以上;工作态度认真,教学效果高质量;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有意向的老师请从我校 校园网下载应聘教师信息表,填好后发至邮箱 。截止日期:5 月 20 日。 欢迎各位老师到我校高就。 答:_ 答案 (1)“加大” 可改为 “满足” 。 (2)“报酬” 可删去。 (3)“40 周岁以上” 可删去 “以上” 。

24、 (4)“高质量”可改为“好” 。(5)“高就”可改为“任职” 。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大约是在今年一月中旬,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为了要确定是在 哪一天,就得回忆当时我看见了些什么。现在我记起了炉子里的火,一片黄色的火光一动不 动地照射在我的书页上 ; 壁炉上圆形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对啦,一定是冬天,我们刚喝 完茶,因为我记得当时我正在吸烟,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那个斑点。我透过香烟 的烟雾望过去, 眼光在火红的炭块上停留了一下, 过去关于在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 旗帜的幻觉又浮现在我脑际, 我想到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

25、的侧坡。 这个 斑点打断了这个幻觉,使我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过去的幻觉,是一种无意识的幻觉, 可能是在孩童时期产生的。墙上的斑点是一块圆形的小迹印,在雪白的墙壁上呈暗黑色,在 壁炉上方大约六七英寸的地方。 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 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 像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草 一样,抬了一会儿,又把它扔在那里如果这个斑点是一只钉子留下的痕迹,那一定不是 为了挂一幅油画,而是为了挂一幅小肖像画一幅鬈发上扑着白粉、脸上抹着脂粉、嘴唇 像红石竹花的贵妇人肖像。它当然是一件赝品。这所房子以前的房客只会选那一类的画 老房子得有老式画像来配它。他们就是这种人家很有意思的人家,我常常想到他们,

26、 都是在一些奇怪的地方, 因为谁都不会再见到他们, 也不会知道他们后来的遭遇了。 据他说, 那家人搬出这所房子是因为他们想换一套别种式样的家具,他正在说,按他的想法,艺术品 背后应该包含着思想的时候,我们两人就一下子分了手。这种情形就像坐火车一样,我们在 火车里看见路旁郊外别墅里有个老太太正准备倒茶, 有个年轻人正举起球拍打网球, 火车一 晃而过,我们就和老太太以及年轻人分了手,把他们抛在火车后面。 6小说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答:_ 答案 叙述开门见山,情节设置有偶然与随意的特点,内容也很奇特。 小说主人公在冬日里坐在壁炉前吸烟,透过烟雾,看到墙上的一个斑点,就开始反复猜想它 是什么,于是无数

27、的幻觉像潮水般一哄而上。它究竟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说围绕这 个斑点展开思绪,借此表达精神世界纷繁复杂的意识活动。 7“我想到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 ,作者让“红”与“黑”先后 出现,其作用是什么? 答:_ 答案 形成巨大的反差,预示着作品中两种对立的情感 : 亢奋与压抑,渴望与沉沦,开放与 封闭,自由与禁锢。 8选文画线句子对文章表达有什么作用? 答:_ 答案 用来引导过渡,对斑点展开联想之前,这句话既说明了人的思维与意识的特点,也为 后面自己的联想做铺垫。 9结合两段文字,简要说说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答:_ 答案 (1)侧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潜意识活动。

28、(2)主要表现手法是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 (3)善于通过跳跃、交叉、重叠形成一种枝蔓式的主体结构。(结合文本略)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钻石鼻圈 印度宾杜V什里德哈 闻春国编译 帕塔朝镜中看了一眼。如今她虽然三十有五,却依然楚楚动人。她那饱满的前额上沁出 了几粒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双杏眼涂上了眼影,显得更加乌黑发亮 ; 深红色朱砂粘 在皮肤上还没有洗去,散发着檀木的香味 ; 前额正中点了一颗鲜红色的吉祥痣。她知道自己 天生丽质,即使是穿着那件褪了色的旧棉布莎丽也毫不逊色。 帕塔喜欢丝绸莎丽、精美的食物、珍珠宝石这类的奢侈品,喜欢它们所具有的那种诱人 的

29、魔力。可她的丈夫西瓦拉曼只是一个平凡、朴实的普通职员。他在税务办公室工作,上要 照顾年迈的父母,下有两个半大的孩子。毫无疑问,他们买不起任何稍微有点奢侈的东西。 她曾在金匠铺里看过一只非常漂亮的鼻圈,上面镶有八颗钻石、一颗红宝石。帕塔知道 自己永远也不可能拥有它,但她还是问了一下价钱。 “两万卢比。”金匠告诉她。帕塔将那只钻石鼻圈握在手中,小心翼翼地转动着。在朝 霞的映照下,那钻石发出耀眼的光芒。 “拉曼太太买了一只,和这一模一样。” 拉曼太太是帕塔的邻居。 她的丈夫与西瓦拉曼同在一个办公室, 但比西瓦拉曼高一个级 别。 拉曼太太随时都想让她记住这一点, 而且也从来不会错过任何一次机会在帕塔面

30、前炫耀 自己的丝绸莎丽和珠宝首饰。 帕塔经常在西瓦拉曼面前抱怨那个女人。 “她的丈夫肯定在私下接受了别人的贿赂。 你想想, 要不然她怎么会过得如何奢侈呢?” 西瓦拉曼劝导她。 突然有一天,西瓦拉曼买回一只钻石鼻圈 : 上面镶有八颗钻石、一颗红宝石,和她在金 匠铺里看到的完全一样。这让她大吃一惊,也让她兴奋不已。可帕塔压根儿就没有想到去过 问一下她的丈夫从哪里得到这么多钱。她的心里只想着钻石鼻圈,如今她终于如愿以偿了。 帕塔戴上钻石鼻圈, 在镜子前面反复打量着自己。 那一颗颗钻石在光线照射下放出璀璨 夺目的光彩。帕塔看起来简直像一位美丽的女神。 帕塔朝自己一笑,心想,瞧她拉曼太太还有什么神气的!

31、 然而,随后不久她便注意到西瓦拉曼的眼神总躲躲闪闪,好像有什么事要瞒着她似的。 每当帕塔问及此事,他不是有意避开便是转移话题。显而易见,西瓦拉曼的心上有一种沉重 的负罪感。 几个星期后,便发生了一桩拘捕丑闻。 所有邻居都聚集在这座房子的周围。帕塔从市场采购回来,便听到了一条传闻 : 税务办 公室的什么人在接受贿赂时被当场发现了。 帕塔听了大惊失色。 几个星期来一直在苦苦折磨她的疑虑如今变成了现实。 现在, 她终于明白了那钻石鼻圈 的钱是从何而来的。想到这,帕塔的心中涌起无限的悔恨 : 丈夫那样做全都是因为她。多少 年来,丈夫光明磊落,从没有做过任何见不得人的事,如今却为了她而接受别人的贿赂,断

32、 送了自己的前程。一切都是因为她的虚荣心以及对那么一块毫无用处的石头的迷恋! 帕塔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此时此刻, 那钻石鼻圈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魔力。 只要能挽救丈夫, 帕塔准备放弃一切。 不知什么时候,帕塔听到有人在喊着自己。她转过身去,看见丈夫西瓦拉曼正朝自己走 来。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西瓦拉曼看见她的脸庞挂满了泪痕,有些疑惑不解。 “你到底在哭什么?” “唉,你不是给我买了那只钻石鼻圈吗?我知道靠我们自己是买不起的!我也看得出 来,你的心里一直非常内疚,最近又所以,我猜想你一定是接受了别人的贿赂而被警察 带走了。” “亏你想得出!不过,你说得也没错。我也确实为那只钻石鼻圈感到内疚”

33、 “它怎么啦?”帕塔心里又感到忐忑不安起来。 “嗯,钻石鼻圈”西瓦拉曼结结巴巴地说。 “看在老天的分上,你快点说吧!” “嗯,那只钻石鼻圈其实是假的!”说完,西瓦拉曼似乎感到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有删改)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一段对女主人公帕塔的肖像描写,不仅突出了她的美丽,也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她 的自信,与她平凡、普通的生活形成对比。 B“钻石鼻圈”是小说的题目,也是小说的线索,帕塔喜欢奢侈品,在金匠那里看上了一 只钻石鼻圈而买不起,由此引出了后面的故事情节。 C小说很多语句看似随意,内涵却很丰富,如“拉曼太太买了一只,和这一模一样”

34、,既写 出了帕塔的嫉妒心理,同时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D小说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围绕一只钻石鼻圈设置情节,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生 活哲理:虚荣心理有时会毁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答案 D 解析 “先扬后抑”错误。所谓“扬抑” ,是运用曲笔描写人物或事件的方法。“扬”指 “褒扬” ,“抑”指“贬抑” 。作者想褒扬(贬抑)某个人物或事件,却不从褒扬(贬抑)处 着笔,而从相反的贬抑(褒扬)处落笔。小说中开头写帕塔爱慕虚荣,后文写她误以为丈夫因 为给自己买钻石鼻圈而受贿,悔恨不已,没有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 11善于设置悬念是本小说在情节上的重要特点,请指出其中的两处并加以分析。 答:_ 答案 “她的丈夫

35、肯定在私下接受了别人的贿赂。你想想,要不然她怎么会过得如此奢侈 呢?”这不仅仅是西瓦拉曼的疑问,也是读者的疑问。“然而,随后不久她便注意到西瓦 拉曼的眼神总躲躲闪闪, 好像有什么事要瞒着她似的。” 这一情节不仅引起帕塔对丈夫的怀 疑, 也引起了读者对西瓦拉曼的怀疑。 “税务办公室的什么人在接受贿赂时被当场发现了。 帕塔听了大惊失色。” 这一处会让人产生被拘捕的人是不是西瓦拉曼, 他是否真的接受了贿 赂的疑问。 1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帕塔性格有其复杂性,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答:_ 答案 帕塔有些虚荣,喜欢丝绸莎丽、精美的食物、珍珠宝石这类的奢侈品,但她是有度 的,知道自己家的经济条件,看到钻石鼻圈只是问了价钱。帕塔羡慕嫉妒拉曼太太,向丈 夫抱怨拉曼太太, 但她内心是正直的, 不愿丈夫因为自己的虚荣收受贿赂。 帕塔知错能改, 听说拘捕丑闻,痛苦不堪,愿意放弃一切挽救丈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