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一节无端崖之辞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68793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7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一节无端崖之辞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一节无端崖之辞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一节无端崖之辞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一节无端崖之辞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一节无端崖之辞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一节无端崖之辞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一节无端崖之辞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无端崖之辞无端崖之辞 基础夯实 一、识记字音 1郢人(yn) 2.白垩() 3.砍斫(zhu) 4百仞(rn) 5.逡巡(qn) 6.脚踵(zhn) 7浑沌(hn dn) 8.巨缁(z) 9.鲵鲋(n f) 10黄馘(x) 11.破痈(yn) 12.鹓 (yun ch) 二、通假字 1.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通瞬 2. 没而下 通陷,下陷 3骛扬而奋鬐 通鳍,鱼鳍 4惮赫千里 通怛 5苍梧已北 同以 6趣灌渎,守鲵鲋 通趋,趋向、奔向 7王说之,益车百乘 通悦,喜欢 8反于宋 通返,返回 9夫处穷闾阨巷 通隘,狭窄 三、古今异义 1背逡巡 古义:退却 今义:有所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 2饰小说以干县

2、令 古义:指偏颇琐屑的言论 今义: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3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 4于是鸱得腐鼠 古义:在这时 今义:表承接的连词 5闻任氏之风俗 古义:志趣,传闻 今义:指社会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等的总和 四、一词多义 1顾Error! 2为Error! 3引Error! 4适Error! 5干Error! 6以Error! 7于Error!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上窥青天,下潜黄泉上:向上;下:向下 (2)日凿一窍 日:每天 (3)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南:向南 2名词作动词 (1) 没而下 下:向深处游 (2)离而腊之 腊:制成干肉 (

3、3)庄子来,欲代子相 相:做宰相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1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活:使活 2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 悟:使觉悟 (三)形容词作动词 1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远:相差很远 2商之所短也 短:不擅长 (四)副词作动词 尽垩而鼻不伤 尽:完全除去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我,东海之波臣也 (“也”表判断) 2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 (“也”表判断) (二)省略句 1措杯水(于)其肘上 (“水”后省略介词“于”) 2投竿(于)东海 (“竿”后省略介词“于”) (三)状语后置句 1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于浑沌之地”作状语,后置) 2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于枯鱼之肆”作

4、状语,后置) (四)宾语前置句 子何为者邪(“何”作“为”的宾语,前置) 课文译注 (1) 庄子 送 葬,过 惠 子 之 墓,顾 谓 从 庄子给人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自己的 者曰:“ 郢 人 垩 漫 其 鼻 端, 人说:“有一个郢地的人,白土弄脏了他的鼻尖,白土的大小 若 蝇 翼, 使 匠 石 斫 之。 厚薄像苍蝇的翅膀一样,他就让一位名叫石的工匠来砍掉它。 Error! Error! 匠 石 运 斤 成 风, 名叫石的工匠挥动斧头呼呼生风速度极快, 听 而 斫之,尽 垩 而 鼻 不 伤。郢人 随意地砍向白土,白土全部都砍下来了但鼻子没有受伤。郢地人 Error! 立 不 失 容。

5、 站在那里脸色一点儿都没变。 Error! 宋元君 闻 之, 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 Error! 召 匠 石 曰:尝试为寡人 为 之! 就把名为石的工匠召来说:试着替寡人做这件事! Error! 匠 石 曰: 臣 则 尝 能 名为石的工匠说:我倒是曾经能够 斫 之。 虽 然,臣 之 质 死 久 矣! 砍下鼻尖上的白土。虽然这样,但我的对手已经死了很久了! 之:前一个代白土,后一个为结构助词 “的”。虽然:虽然这样。质:目标,对象。 自夫 子之死也, 自从惠子先生死后, Error! 吾无以为质矣, 吾 无 与 言 之 矣!” 我就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谁可以说话了!” Error! (2) 列御寇

6、为伯昏 无 人 射, 引 之盈贯, 措 杯 水 列御寇替伯昏无人表演射箭,他拉满了弓弦,将一杯水 其 肘 上, 发 之, 适 放在他的胳膊上,将箭射了出去,第一支箭刚刚射出去,第二支箭 矢 复 沓, 方 矢 复 寓。 又搭在了弓弦上,第二支箭刚刚射出去,第三支箭又搭在了弓弦上。 Error! Error! 当 是 时, 犹 象 人 也。 在这个时候,列御寇好像一个木偶人一样。 犹:如同、像。 象人:木偶人。 伯昏无人曰:“ 是 射 之 射, 非 不 射之射也。 伯昏无人说:“这是专心射箭的射箭,不是无心射箭的射箭。 尝与汝 登 高山, 履 危 石, 临 百 仞之渊, 我试着跟你登上高山,踩在高

7、高的石头上,面对百丈的深渊, 若 能 射乎?” 你还能射箭吗?” 尝:尝试,试着。履l:踩,践踏。 临:面对。若:第二人称代词,你。 于是无人遂登高山, 履 危 石, 临 于是伯昏无人就登上高山,踩在高高的石头上,面对着 百 仞 之渊, 背 逡 巡,足二分垂 在 外, 百丈的深渊,然后背对着深渊往后退,脚的三分之二悬在空中 揖 御 寇 而 进 之。御 寇 伏 地, 向列御寇行拱手礼,让他走上前去。列御寇吓得趴在地上, Error! 汗 流至 踵。 汗水流到脚后跟。 Error! 伯昏无人曰:“夫 至 人 者, 上 窥 青 天, 伯昏无人说:“那些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向上可以登上青天窥探, 下 潜

8、 黄 泉,挥 斥 八 极,神 气 不 变。 向下可以潜入地下的黄泉,意气奔放达八方,精神气魄不会改变。 今 汝怵然有恂目之 志, 尔 于 中 也 殆 矣 夫!” 现在你惊恐万状有眨眼之意,你对于射中目标可能性太小了!” Error! Error! (3)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南海的神是儵,北海的神是忽,中间地方的神是浑沌。 之:结构助词, 的。为:是。 儵与忽时 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浑沌待 儵和忽时常一起在浑沌的地盘见面,浑沌待 Error! 之 甚 善。 他们非常好。 Error! 儵与忽 谋 报 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 儵和忽商量着要报答浑沌的恩德,说:“人都

9、有七窍 以 视 听 食 息, 一口、两耳、两眼、两鼻孔;用它们来看、听、饮食、呼吸, 此 独 无 有, 尝试 凿 之。” 日 凿 一 这些东西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出七窍吧。”他们每天凿 Error! 窍, 七日而 浑沌死。 出一窍,第七天,浑沌死了。 Error! (4) 任公子 为 大 钩 巨 缁, 任公子做了一个巨大的鱼钩和一根巨大的黑钓绳, 五 十 犗 以 为 饵,蹲 乎 会 稽,投 竿 用五十头阉割过的牛做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把渔竿投向 Error! 东海,旦旦而钓,期 年 不 得 鱼。 东海,天天垂钓,一年了却没有钓到鱼。 Error! 已 而 大鱼 可不久就有一条大鱼 食

10、之,牵 巨 钩, 没 而 下, 吞食了那鱼饵,牵动着巨大的鱼钩,沉没到水下向深水处游去, 骛扬 而 奋 鬐, 白 波 若 山, 海水 奔驰簸荡并展开鱼鳍,激起的白色波浪像山一样高大,海水 震荡, 声 侔 鬼 神,惮赫千里。 震动激荡,发出的声音宏大可怕如同鬼神的声音一样,威震千里。 Error! Error! 任公子得 若鱼, 离 任公子钓到了这条鱼,剖开它 而 腊 之, 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 若 鱼 者。 并将它制成肉干,从制河往东,苍梧往北,没有谁吃这条鱼吃不饱的。 Error! Error! 已 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 皆惊而相告也。 不久后世那些才能低下的一类人,都惊讶地奔走相告

11、。 辁qun:形容浅薄,小。讽说:传说, 道听途说。徒:同一类人。而:表修饰。 夫 揭 竿 如果举着小钓竿、 累, 趣 灌 渎, 守 鲵 鲋, 其 于 得 大鱼 细钓线,跑到灌溉的沟渠,守着那小鱼儿,这样做要钓到大鱼 难 矣! 饰 小 说 以 干 县 令, 其 就太难了!粉饰偏颇琐屑的言论来游说一县之长,这样做 Error! 于 大 达 亦 远 矣! 对于获得很显达的地位也差得太远了! Error! Error! 是以 未 尝 闻 任氏之风俗, 其不可 因此,不曾听说过任氏钓鱼的品质作风,那就不 Error! 与 经 于 世 亦 远 矣! 能管理世事,跟管理世事的要求相差太远了! Error!

12、 (5) 宋人 有 曹商者,为宋王 使 秦。其 往也, 宋国有一个叫曹商的人,替宋王出使秦国。他去的时候, 得 车 数 乘。 王 说 之, 从宋王那里得到了几辆车子。到了秦国秦王很喜欢他, 益 车 百 乘。 反 于 宋, 见庄子曰: 给他增加了上百辆车子。曹商回到宋国,就去拜见庄子说: “夫 处 穷 闾阨 巷, 困 窘 织 屦, 槁项黄馘者, “居住在偏僻狭窄的里巷,贫困到靠编鞋为生,面黄肌瘦, 商 之 所 短 也; 一 悟 万乘之主 而 从 这些是我曹商缺少的;一下子让大国的国王省悟,从而让 Error! 车 百 乘 者, 商之 所 长 也。” 上百辆车子跟随,这是我曹商擅长的。” Erro

13、r! Error! 庄子曰:“ 秦王有病召医, 破癕溃痤者 得 庄子说:“秦王有病召见医生,将毒疮疖子弄破的人得到 车一乘, 舐痔者 得车五乘。 所治 愈 下, 一辆车子,舔痔疮的人,可得到五辆车子。治的病越脏越恶心, 得 车 愈 多。 子岂 治 其 痔邪? 何 得 得到的车子就越多。你难道舔治了秦王的痔疮吗?怎么会得到 车之 多 也?子行矣!” 这么多的车子呢?你走吧!” 破、溃:均为使动用法。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6) 庄周家贫, 故 往 贷 粟 于 监河侯。 庄周家里贫穷,所以就到监理河道的官员那里去借粮食。 监 河 侯 曰:“诺!我将 得 邑 金, 将 监理河道的官员说:“好!我将

14、要得到封地的税金,到时候将 贷子三百金, 可乎?” 借给你三百金,行吗?” 于:到。 贷:借。 庄周忿然作色 曰:“ 周 昨 来, 有中道而呼者。 庄周愤怒地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候,途中有人喊我。 Error! 周 顾视车辙中,有 鲋 鱼 焉。 我回头看那车辙中,有一条鲫鱼躺在那里。 Error! 周问之曰: 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我问鲫鱼道:鲫鱼呀!你干什么呢? 之:代鲫鱼。来:语气助 词。何为:为何,干什么。 对曰: 我,东海之波臣也。 鲫鱼回答说:我是东海的水官。 Error! 君 岂 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你也许有斗升的水让我活命吧? Error! 周曰:诺!我且南游 吴越之王,

15、 激西江 我说:好!我将要往南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 之水而迎子, 可乎? 鲋鱼忿然作色 曰: 吾失 的水来迎接你,行吗?鲫鱼愤怒地变了脸色说:我失去 我 常 与, 我 无 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平日相处的水,我没有安身的地方。我得到斗升的水就能活下来。 君 乃 言 此,曾 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 肆!” 你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且:将要。南:名词作状语,向南。常:平常,平时。与y:亲附, 在此指水。然:犹“乃”,就。乃:竟。于:到。肆:市场,店铺。 (7) 惠子 相 梁,庄子往 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 惠子做梁国的相,庄子前去拜见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

16、 来,欲 代子相。” 于是惠子 恐, 搜 于 国 中 前来,想代替你做相。”于是惠子很恐慌,命人在国都中搜查庄子 三日三夜。 搜了三天三夜。 相xin:名词作动词,做国相。之:代 惠子。或:有人。于:在。国中:都城中。 庄子往见 之, 曰:“南方有鸟, 其名为鹓, 庄子前去拜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 子 知 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非梧桐 你知道这种鸟吗?这鹓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 不止, 非 练 实 不 食, 非 醴 泉 不 饮。 它不停栖,不是洁白如绢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其:代鹓。于:前一个为“从”,后一个为“到”。 练实:白如绢的果实。醴l泉

17、:甜美的泉水。 于 是 在这个时候, 鸱 得 腐 鼠, 鹓 过 之, 仰而 猫头鹰得到一只腐烂的死老鼠,鹓从它那儿经过,猫头鹰抬头 Error! 视之 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看着鹓说:吓!你想拿你的梁国来吓唬我吗?” Error! 1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评析 那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上可以登上青天窥探,下可以潜入地下的黄泉,意气奔 放于八方,神情不会改变。 一个人只有摒弃心中的俗念,才能坦然面对一切,也才能够达到至高的境界。 2“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评析 “人人都有一口、两耳、两眼睛、两鼻孔七窍 ,来

18、看、听、饮食、呼吸,这 浑沌偏偏没有,试着给他凿开七窍吧。”每天凿一窍,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这段话是说事物皆有其特殊性,强求一律,反而坏事;同时也深刻说明了统治者如果违 背人民的性命之理而行事,即便是出于善意,也一定会产生悲惨的结局,告诫统治者要从实 际出发,体察民意。 3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评析 所以没听说过任氏钓鱼的风俗,那就不可以参与管理世事,还差得远呢! 庄子以这样的故事告诫施政者不可目光短浅,好发议论,而应立大志才能有所大成。如 果施政者仅窃喜于眼前的数字增大和既得利益,而对社会没有一个长远规划,没有做到高瞻 远瞩,必将贻害子孙后代。 问题 1 选文 1,庄

19、子拿这个寓言故事来比喻自己和惠子的特殊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 感? 明确 流露出诤友惠子去世后,高山流水无人再赏的孤独与寂寞,表达了对惠子的深 切怀念。 问题 2 选文 2,借列御寇与伯昏无人比射的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 说明“无我”而追求至高精神境界的重要。 问题 3 选文 3,“浑沌之死”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 说明违背人民性命的行为,即使是出自善意,也必将导致悲惨结局。 问题 4 选文 4,任公子钓鱼的故事表达了什么观点? 明确 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只有具有大才能、大思想、大学说、大抱负、大作为的人, 才能参与治理世事的思想主旨。 问题 5 选文 5,曹商使秦一事说明了曹商是怎样一个

20、人? 明确 是一个不择手段谋取利禄、追求荣华富贵的小人。 问题 6 选文 6,庄子借“涸辙之鲋” ,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明确 讽刺了那些违反自然之道、说大话、讲空话的人。 问题 7 七则小故事突出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明确 (1)善于借用寓言说理,创造出奇特无比的诸多形象。这些故事很少枯燥说教, 而是借用生动活泼的寓言形式,让人在或开怀或沉思中感悟主旨,受到启迪。他把深刻的哲 理形象地寄寓于虚妄的故事之中,在一种超现实的艺术氛围里巧妙地表现思想。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任公子钓鱼一事,可谓天外奇谈,匠石运斤成风,斫垩不伤, 亦是无稽之谈。但这些丰富的想象却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

21、主义色彩。 (3)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的成功运用,让寓言故事生动形象,摇曳多姿。如将权迷心 窍的惠子喻为得腐鼠而吓鹓 的鸱,通俗易懂;将任公子垂钓与辁才讽说之徒急于钓到大鱼进 行对比,说明强求必不得;能工巧匠并不稀奇,胆大如斗的人也不少见,但匠石运斤成风则 是夸张,具有强烈的世俗化色彩。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对象,目标) B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 (传说,道听途说) C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放肆) D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道中,途中) 解析:C 项,肆:市场,店铺。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22、是( ) A.Error! B.Error! C.Error! D.Error! 解析:A 项,代词,指鱼饵;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无实义。B 项,连词,来;介词,因 为。C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 项,均为介词,在。 答案:D 3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既来之,则安之 C因物而多之 D是以圣人犹难之 解析:A、B、C 三项和例句均为使动用法。D 项为意动用法。 答案:D 4与“我,东海之波臣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楚左尹相伯者,项羽季父也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C南冥者,天池也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23、者 解析:例句和 A、B、C 三项均是判断句,D 项为被动句。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58 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 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 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 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

24、中 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子知之乎?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 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 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 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借) B周顾视车辙中 (回头) C激西江之水而迎子 (迎接) D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家) 解析:D 项中的“国”意为“国都” 。 答案:D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Error! B.Error! C.Error! D.Error! 解析 : A 项,介词,向 ; 介词,对于。B 项

25、,均为连词,表修饰。C 项,副词,将要 ; 连词, 况且。D 项,副词,竟然;副词,于是、就。 答案:B 7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借鲋鱼的故事,意在向监河侯强调要同情弱者,表达了他悲天悯人的思想。 B第一则寓言故事揭露了监河侯的伪善面目,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 的人惯用的伎俩。 C庄子认为人们做事应顺应自然之道,而违反自然之道,必然会遭到人们厌弃。 D善于借用寓言说理,将枯燥的说教寓于生动活泼的故事之中,让人在沉思中受到启迪 是庄子语言的一大特色。 解析:A 项,“同情弱者,悲天悯人”说法错误。 答案:A 8庄子借“涸辙之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答:_ _

26、 答案:庄子讽刺了那些违反自然规律、说大话、讲空话的人。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 912 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 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 盗跖 胠箧 ,以诋 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 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汪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 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牲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 可

27、得乎?子亟去, 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 无为有国者所羁, 终身不仕, 以快吾志焉。”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大抵率寓言也 (大多) B以诋訾孔子之徒 (指责) C子亟去,无污我 (离开) D无为有国者所羁 (拘束) 解析:B 项,诋:毁谤。 答案:B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独不见郊祭之牲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 B子独不见郊祭之牲/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 C子独不见郊祭之牲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 D子独不见郊祭之牲/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 解析:“乎

28、”后应断开,排除 B、D;“以文绣”句意不完整,排除 A。 答案:C 1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庄子著作内容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语言汪洋自恣,以寓言见长。 B楚威王听说庄周的大名,欲纳之为相,庄周拒绝了,可以看出他无为而治的思想。 C庄子用“郊祭之牲牛”作比,说明自己只要到了楚国,就会被楚王治罪。 D从文中庄周拒绝楚使者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自由、轻视功名的性格特点。 解析:“被楚王治罪”错,庄子的意思是说,就会成为统治者的工具,被统治者利用。 答案:C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译文:_ _ (2)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

29、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译文:_ _ _ 答案:(1)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想成为一头孤单的小猪,哪能办得到呢? (2)我宁愿在泥污的小渠沟中游戏,(也)不愿被统治者束缚,(我宁愿)终身不做官,来使 我的心情愉快。 参考译文: 庄子是蒙地人,名叫周。庄周曾经做过蒙地漆园的官吏。跟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代。庄 子的学问非常渊博,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然而他的理论根源却是属于老子的系统的。所以 他所写的书虽有十多万字,但大体都是寓言的文字。他曾写渔父篇、 盗跖篇、 胠箧 篇,用以毁骂孔子的学生,以表明老子的道术。畏累虚、亢桑子之类,都是空言没有事实的。 然而他善于编辑文字,分析辞句,故意

30、捏造事情,以攻击驳斥儒家和墨家的学说,纵使是当 世宿儒,也免不了要受他的批评。他的言词缥缈无边,随意而发,所以当时从王公大人以下, 没有一个看重他。 楚威王闻知庄周贤能,于是派了使者,带着厚礼去聘请他,请他做卿相。庄周笑着对楚 国使者说:“千金的确是重利,卿相的确是尊位。然而你难道没有见过天子在祭山川鬼神时 所用的纯毛牛吗?这些牛被饲养好多年,然后被穿以彩绣的衣服,最后就被送进了太庙去做 牺牲品。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想成为一头孤单的小猪,哪能办得到呢?请你赶快离开,不要 损伤我的人格。 我宁愿在泥污的小渠沟中游戏, (也)不愿被统治者束缚, (我宁愿)终身不做官, 来使我的心情愉快。” 三、语言

31、表达 13下面这封信有四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其中的三处。 学兄: 寄呈的大作收悉,拜读再三,激动不已。你的诗构思巧妙,语言隽永,弟自愧不如。只 是个别字句略有笔误或不合韵律,我冒昧地做了一点雅正,随信寄回,谨供参考。 顺祝 夏安! 弟 2018 年 3 月 20 日 答:_ _ _ 答案:称谓“学兄”(没有顶格);祝语“夏安”(没有顶格);“寄呈”(不得 体);“雅正”(不得体)。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幼 儿 园 入 园 第 一 天 , 因 为 初 到 陌 生 环 境 , 孩 子 们 哭 声 不 断 。

32、其 实 , _。要克服焦虑症,首先,家长要对孩子有信心,不要总想着孩 子不习惯,总想着孩子会出什么问题。其次,_,因为他们大都 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够温柔地安抚孩子。有一种爱叫作放手,在孩子们勇敢放开家长的手的 同时,_,这才叫作“真爱” 。 答案:家长们在这时也会有分离焦虑 家长要对幼儿园的老师有信心 家长也要 舍得放手 斗鸡四境 庄子奥义节选 张远山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可斗已乎?” 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 曰:“未也。犹应响影。” 十日又问。 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 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见者

33、返 走矣。” (外篇达生) 这一寓言,借用斗鸡的四种境界,讲人的四种境界。 首先是无知。无知的斗鸡,既对天道无知,也还没有被人道彻底洗脑,只是凭着一股血 气之勇,所以“虚骄而恃气” ,处于无知状态。 然后是小知。斗鸡进入小知状态,就会求功,对周围环境的响声和影子都有反应,而且 是迎合性的反应。这是隐喻普通民众盲从伪道,迎合庙堂人道。 然后是大知。斗鸡进入大知状态,就会求名。在庙堂屋檐下的等级里面,大知已经功成 名就,成了成功人士,所以“疾视而盛气” 。这是隐喻一些人付出跪下的代价,爬上了高位, 得到了荣华富贵,从“天之小人” ,变成了“人之君子” ,于是得意洋洋,不可一世,专横跋扈, 气焰嚣张

34、。 以上三种境界,初境是无知状态,只有天然的血气之勇。小境是求功状态,总是要与各 种各样的外境应酬,应酬过程有相当的迎合性,因为还没有爬到很高的社会等级。大境是求 名状态,已经爬到了很高的社会等级,快要碰到屋檐屋顶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最高境界是至知。抵达至境的斗鸡,对外境已经没有应酬性、迎合性的反应,有响声, 有影子,也不受影响,更不害怕,看上去像一只木鸡。 知识链接: 张远山,自由撰稿人、独立作家、庄子研究学者。思想尖锐,学养深厚,因狠批两千年 专制制度以及儒家官学、力挺以自由为核心理念的庄子哲学而备受学界关注。生于上海,毕 业于华东师大,1995 年离职写作。研究庄子、战国史二十余年,创办“庄子江湖”网站、 “庄学之友”论坛。 庄子奥义(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 年出版)是“庄子工程”系列专著之 首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