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第三期地理期末试卷分析.docx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449027 上传时间:2018-1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第三期地理期末试卷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届第三期地理期末试卷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届第三期地理期末试卷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第三期地理期末试卷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2018 届第三期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特征码 krzSCvbDfTnLomeSYVSM 2018 届第三期地理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统计 1.选择题答题统计 一、试卷统计 1.选择题答题统计 题号 正确答案 正确率 选 A 比率 选 B 比率 选 C 比率 选 D 比 率 1 A 0.69 0.69 0.05 0.16 0.09 2 B 0.63 0.21 0.63 0.11 0.04 3 C 0.46 0.16 0.12 0.46 0.26 4 D 0.61 0.07 0.16 0.15 0.61 5 D 0.67 0.07 0.07 0.17 0.67 6 C 0.50 0.27

2、 0.17 0.50 0.06 7 D 0.52 0.12 0.12 0.22 0.52 8 A 0.57 0.57 0.13 0.21 0.08 9 D 0.43 0.07 0.27 0.23 0.43 第 2 页 10 B 0.61 0.23 0.61 0.10 0.06 11 B 0.50 0.31 0.50 0.11 0.07 2、分数段统计 分数段 人数 比例% 累计人数 累计比例% 100-100 0 0.00 0 0.00 90-99 0 0.00 0 0.00 80-89 49 0.70 49 0.70 70-79 405 5.81 454 6.51 60-69 992 14.

3、23 1,446 20.75 50-59 1,485 21.31 2,931 42.06 40-49 1,647 23.63 4,578 65.69 30-39 1,337 19.18 5,915 84.88 20-29 722 10.36 6,637 95.24 10-19 228 3.27 6,865 98.51 0-9 104 1.49 6,969 100.00 3、整体统计 项目 考生人数: 6969 平均分: 45.84 标准差: 15.76 最高分: 89 第 3 页 最低分: 0 信度: 0.78 效度: 0.46 难度 难题 中等 容易 0.79 0 区分度 不理想 好 优秀

4、0 0.37 0.63 4、质量统计 题号 满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难度 区分 度 1 4.00 0.69 0.69 2.78 4.00 0.00 0.69 0.51 2 4.00 0.63 0.63 2.52 4.00 0.00 0.63 0.35 3 4.00 0.46 0.46 1.85 4.00 0.00 0.46 0.38 4 4.00 0.61 0.61 2.44 4.00 0.00 0.61 0.42 5 4.00 0.67 0.67 2.70 4.00 0.00 0.67 0.44 6 4.00 0.50 0.50 1.99 4.00 0.00 0.50

5、0.39 7 4.00 0.52 0.52 2.09 4.00 0.00 0.52 0.37 8 4.00 0.57 0.57 2.26 4.00 0.00 0.57 0.41 9 4.00 0.43 0.43 1.70 4.00 0.00 0.43 0.36 10 4.00 0.61 0.61 2.42 4.00 0.00 0.61 0.31 11 4.00 0.50 0.50 2.02 4.00 0.00 0.50 0.45 36-1 8.00 0.33 0.05 3.66 8.00 0.00 0.46 0.57 第 4 页 36-2 4.00 0.22 0.06 1.57 4.00 0.

6、00 0.39 0.37 36-3 10.00 0.05 0.00 2.63 10.00 0.00 0.26 0.57 37-1 6.00 0.32 0.03 2.42 6.00 0.00 0.40 0.66 37-2 6.00 0.22 0.08 1.82 6.00 0.00 0.30 0.55 37-3 6.00 0.83 0.30 4.17 6.00 0.00 0.69 0.52 37-4 6.00 0.24 0.04 1.87 6.00 0.00 0.31 0.49 38 10.00 0.15 0.04 2.94 10.00 0.00 0.29 0.56 客观题 44.00 0.46

7、0.20 24.76 44.00 0.00 0.56 0.00 主观题 56.00 0.06 0.00 21.08 47.00 0.00 0.38 0.00 总体 100.00 0.21 0.01 45.84 89.00 0.00 0.46 0.00 二、选择题考查意图和主要问题 12 题,以中国铁路站点最短时间距离等值线分布图为情景, 考查等值线判读,交通区位。 第 1 题,没有认真审题“数值越小,通达性越好” , “下列对 图中铁路站点交通通达性由高到低的排序” ,读图不仔细,选成 C 的同学占 16%。 第 2 题,有 21%的同学认为河流对交通通达性的影响最小,忽 略了河流是天然障碍,

8、过河需要修桥。 34 题,以南水北调三线工程示意图为情景,考查南水北调和 读图能力。 第 3 题,本是送分的题,得分率却只有 46%,主要原因是部分 老师教学时未作比较分析,学生不熟悉。 第 5 页 第 4 题,容易题,得分率也只有 61%。主要原因是部分同学对 南水北调西线经过地形区是青藏高原不能辨认,认为是第二阶 梯;对修水平梯田条件不清,认为是山区都宜修水平梯田。 57 题,以我国广州、重庆、武汉、北京四城市附近水库不同 季节自然水温随深度变化图为情景,考查我国 1 月气温特点、 影响因素和读图能力。 第 5 题,17%同学对我国 1 月气温分布特点(南温北寒)不清或 对四个城市纬度位置

9、不清,导致错选 C。 第 6 题,得分率只有 50%, 主要原因是对影响重庆和武汉冬季 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认识不清。 第 7 题,22%错选成 C,主要原因是对气温年较差概念不清或读 图能力较差。 89 题,以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为情景,考 查对形对气候影响、我国山脉分布和读图能力。 第 8 题,21%同学错选成 C,主要原因是没有从图中读出降水量 最大在北坡,南坡降水量较小,气温日较差应较大。 第 9 题,正确率只有 43%,主要原因是同学读图能力较差或对 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山脉空间分布记忆不清。 1011 题,以某区域主要农时活动表为情景,考查农业分布和 发展的限制

10、性因素。 第 10 题,23%错选 A,主要原因是不知道东北地区为一年一熟。 第 6 页 第 11 题,30%同学错选 A,主要原因是对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 主要限制性因素不清楚。 三、非选择题答案、评分细则、主要问题及教学建议 36 (22 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xx 市 2018 届第三期地理试卷分析 材料二:红水河是珠江水系干流西江的上游。全长 638 千米, 河段多峡谷、水流湍急、不利于船只航行,但水量大、落差集 中,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水电开发、防洪、航运规划中的重 点河流。国家已经在红水河上建设了 10 个梯级电站,实现了红 水河的梯级开发。 36 题(1)描述珠江流域综合开发

11、的自然背景(8 分) 【市标】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较大(2 分) ;亚热带季风气 候,水热条件好(2 分) ;水能丰富(河网密集,流量大,流量 季节变化较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 分) ;铝土矿、锡 矿、钨矿、锰矿等矿产资源丰富(2 分) 。 【评分细则】地形: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2 分) ;亚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条件好或者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2 分) ;河流水量大、水能丰富(2 分) ;有丰富的铝土、锡、 钨等矿产资源(2 分) ;地形特征得分点中如果只是回答地势 起伏大,没有阐明多低山丘陵只给 1 分,矿产资源中没有列举 第 7 页 矿种只给 1 分 【主要问题】部

12、分学生不知道河流开发的自然背景要从哪些 方面回答,教材内容不熟悉;审题不清,有些学生回答了区 域的人口、市场、交通、工业基础等社会经济条件;答题只 有结论,没有阐述。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熟读教材,对教材的 知识进行归纳。构建相关问题的答题模板,思维建模。考 试过程中审题、答题规范的培养。 36 (2)指出珠江流域综合开发的主要方式(4 分) 【市标】开发利用方式:发电、防洪、航运、灌溉、旅游、养 殖、有色金属冶炼等(每点 1 分,任答四点即可给 4 分) 。 【评分细则】水发/电(核电不给分) 、防洪、航运、灌溉、旅 游、养殖、有色金属冶炼(开采矿产资源发展工业)等,每点 1

13、分,任答 4 点给满分。 【主要问题】学生答题专业术语不规范、啰嗦、语言重复、 书写字迹潦草、结构不合理、错别字;审题错误,理解为流 域开发的方向,答案以“梯级开发”居多。 【教学建议】今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术语的表达、 语言表达、书写等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慢审题、精审题、 快答题、优答题”的答题技巧。 36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红水河梯级开发对库区和 下游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10 分) 第 8 页 【市标】有利影响:库区河道变宽,水体变深,流速减慢/下游 流量季节变化会减小,有利于提高防洪标准和抗旱能力;库区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将变小,年降水量会增多;利于库区水土

14、 保持;通航能力增强;为珠江三角洲提供大量电能,利于改善 大气质量(从对水文、气候、水土保持、航运、大气质量等方 面回答都可,每点 2 分,答对其中 3 点给 6 分) 。 【评分细则】有利影响:只答防洪、发电等这些要点的,如果 答了 3 个或 3 个以上的最多只给 3 分,如果进行了阐述就可以 给全分;在不利影响里面增加了:增加了库区地质灾害发生的 频率;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主要问题】答题专业术语不规范、啰嗦、语言重复、书写 字迹潦草、结构不合理、错别字多。审题错误,将红河水的 梯级开发对库区和下游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理解为流域开 发的方向,所以在答案上有很多跟 36.(2)的答案有很多

15、都雷 同,答案以“防洪,发电,水产养殖,发展旅游业”居多,并 且多以结论为主,没有阐述。 “从地理里环境整体性角度” ,理 解成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去答的,很多答了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肌就业、有利于工业的发展” 等。学生答案一般以写作文的格式为主,多数没有分点答。 【教学建议】今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术语的表达、 语言表达、书写等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慢审题、精审题、 快答题、优答题”的答题技巧;培养学生在答分析说明类的 第 9 页 题型的时候,一定要要求学生要尽量详细去阐述得出每一个结 论的分析过程,做到有理有据,不能只得出结论;要分点写 答案,按照先原因后结果的

16、顺序组织好答案。 37 (24 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xx 市 2018 届第三期地理试卷分析 37 题(1)德宏族景颇族自治州水能蕴藏量达 362 万千瓦。分 析该地水能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6 分) 。 【市标】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河流流量大(2 分) ;山高谷深, 河流落差大(2 分) ,多峡谷(2 分) ,导致水能资源丰富。 【评分细则】重视分析过程,有根有据有结论、有因有果。降 水丰富,河流众多(1 分) ,河流流量大(1 分) ;山高谷深(地 势起伏大) (1 分)河流落差大(1 分) ,多峡谷(2 分) 。 【主要问题】缺少分析过程,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对水 能资源丰富

17、的自然原因,理解把握不全面, “流量大”和“落差 大”只分析一方面, “多峡谷”很少有同学答到;审题不准, 不能抓住“横断山区南段” 、 “自然原因” 、 “分析”等关键 词,答非所问;相关地理基础知识未落实,空间任意拓展, 气候类型随心所欲;思维混乱,前后自相矛盾;还有为数 不少的同学,没有作答。 【教学建议】重视地理基础知识的落实;加强地理技能技 巧的培养;开展审题训练。 第 10 页 近年来,德宏族景颇族自治州与东部沿海合作,大量承接耗电 量大的硅冶炼产业,实现硅电合作。 xx 市 2018 届第三期地理试卷分析 37 (2)据上面联系图指出该地发展硅冶炼产业的区位优势 (6 分) 。

18、【市标】有丰富的石英岩,接近原料地(2 分) ;丰富的电能, 接近燃料地(2 分) ;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可提供大量木炭作还 原剂(2 分) 。 【评分细则】有丰富的石英石(必须有石英石,答矿产资源 不给分) ,接近原料地(原料充足) ;(2 分)丰富的电能 (水能、水电、水力资源,答水电站不给分) ,接近燃料地(动 力或者动能充足) ;(2 分)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植被丰富) , 可提供大量木炭作还原剂(木炭或还原剂充足) 。 (2 分)注意: 以上三点必须答到石英石,电能,森林资源等关键词,答到给 一分;过程必须完整,过程不完整每点扣一分;如果只答到原 料充足、燃料充足或者木炭作为还原剂这种万

19、能模版式的,答 到其中一个不给分,答到其中两个或者以上给一分。 【主要问题】阅读材料,获取并解读地理信息能力不够。比 如,第三个要点中,木炭作为还原剂,学生未将其与森林资源 丰富联系起来。区域定位不清,很多学生不清楚此区为西南 第 11 页 林区,森林资源丰富。审题不仔细,未结合题干要求回答。 比如答到“交通、政策、市场”等因素。对区位概念掌握不 到位,不能结合材料把区位因素的内在联系阐述清楚,未体现 过程与方法的完整性,将过程与结论无法正确对应。比如,有 学生答到“木炭丰富,原料充足” 。地理专业术语积累不够, 答不到采分点。比如,水力资源和水资源无法区分开。 部分学生答题书写不规范,如超过

20、边框、字迹潦草、乱涂乱 画等。 【教学建议】平时多练、多思,提高获取并解读信息的能力; 加强区域定位,多填多画;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 确率;加强概念区分,可以让学生试着去讲解题目,做到能 够讲解题目;加强专业术语的积累,用小册子逐步积累; 平时就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37 (3)指出该大力发展硅冶炼产业给当地自然环境可能带来 哪些不利影响(6 分)? 【市标】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 水污染,生物多样 性减少(每点 2 分,答对其中 3 点给 6 分。 【评分细则】该题答案两部分给分,一是环境污染共 4 分,不 超过 4 分,分别是大气(废水)污染,水(废水)污染,固体 废弃物(垃

21、圾)污染。 二是生态破坏共 4 分,不超过 4 分,分 别是森林(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其他 给分点是,答卷上只有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等词得 2 分。 第 12 页 【主要问题】得满分 6 分人数较少,得 4 分人数较多,2 分 和 0 分人数较少;学生答案不规范,没有要点化,分类答, 书写差。 【教学建议】下次可否多安排点阅卷,减轻点工作量;该 小题答题空格偏少,好多学生字写大一点就空间不够。 37(4) (6 分)根据当地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提出当地经济可 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市标】利用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大力发展旅游业 (2 分) ;利用地处中缅边境的地理位置,大

22、力发展边境贸易 (2 分) ;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种植(2 分) 。 【评分细则】只要回答到旅游业,生态农业和边境贸易都各给 2 分(同时,描述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延长产业 链,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提高资源了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 等都各给 2 分) 【主要问题】因果联系不匹配,只注重结果;审题有误, 基本上就是按照治理环境的方法来答题。如:治理环境保护; 加强对工业三废的的回收利用和治理;加强监管,提高环保意 识等。 【教学建议】 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要指导学生认识可 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生态可持续三个方 面,而不是一提到可持续发展学生第一反应

23、只有环境方面的可 第 13 页 持续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区域地理不但要重视区域的自 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还要注意区域的发展除工农业外,对当地 的特色产业的发展。 (依据当地独有的资源) ;今后增加对必 修三的教学时间安排,加大对综合训练题答题能力的培养; 讲评试卷时提醒学生审题,抓住依据当地的资源和区位优势。 xx 市 2018 届第三期地理试卷分析 【市标】措施: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量;大面积推行滴 灌、渗灌等先进技术;调整农业结构,压缩高耗水作物播种面 积;规定合理载畜量;提供商品煤炭,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新 能源,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减少薪柴使用量;控制人口增 长。 (每点 2 分,

24、任答 5 点即可) 【评分细则】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量(或:合理利用 水资源) ;大面积推行滴灌、渗灌等先进技术(只要说出了其 中一种就行) ;调整农业结构,压缩高耗水作物播种面积; 规定合理载畜量;提供商品煤炭,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新能 源,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减少薪柴使用量(这几点中只要 答出其中的任一点都给分,不管答了几点只能作为一个得分点 给分) ;控制人口增长。注:以上各点每点 2 分,任答 5 点即 可。 【主要问题】区域定位不准:有定位 xq 的,有定位黄土高原 的;审题不准,明明是让说出这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 第 14 页 学生却用了大量篇幅回答生态问题,而措施一笔带过;答题 过程用语不准确,如“控制人口增长”答成了“减少人口” ; 答题不规范,超出边框;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辨认困难; 整个答案一气呵成,要点不清;空白卷较多。 【教学建议】学生答题中表现教材知识点不熟,区域定位不 准,教学中应重教材,重落实;培养学生精准审题能力; 培养并严格要求学生用地理术语准确答题;要求学生答题要 规范:指定区域答题、分点答题、工整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