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模块学习评价(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49610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模块学习评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模块学习评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模块学习评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模块学习评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模块学习评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模块学习评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模块学习评价(含答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文档 最新精品文档 最新精品文档模块学习评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54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D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解析】有些放热的反应也需要加热等条件,A错误;B正确;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C错误;水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D错误。【答案】B2我国第五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材料为钢芯镀镍,依据你所掌握的电镀原理,你认为硬币制作时,钢芯应该做()A正极B负极C阳极D阴极【解析】根据电镀的原理,镀件钢芯应该做

2、阴极。【答案】D3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A熔化时不导电B不是离子化合物,而是极性共价化合物C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D溶液中已电离出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解析】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既有分子也有离子,存在电离平衡。【答案】D4在2AB=3C4D的反应中,下列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度最快的是()Av(A)0.5 molL1s1Bv(B)0.3 molL1s1Cv(C)0.8 molL1s1Dv(D)1.0 molL1s1【解析】将用各物质表示的速率折合成都用B表示的速率,即可据数值大小判断速率快慢。【答案】B5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

3、响的粒子是()AHClBCH3COOCFe3D 【解析】A中盐酸抑制水的电离;B、C中的离子促进水的电离;D中的氯离子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答案】D6下列关于盐酸和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B100 mL 0.1 molL1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解析】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不同,A错误;B正确;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盐酸的pH为5,醋酸的pH小于5,C错误;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醋酸稀溶液中c(H)明显减小,而盐酸溶液中c(H

4、)无变化。【答案】B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H(l)3O2(g)=2CO2(g)3H2O(g)H1 367.0 kJmol1(标准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1(中和热)CS(s)O2(g)=SO2(g)H296 kJmol1(反应热)D2NO2=O22NOH116.2 kJmol1(反应热)【解析】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选项A不是表示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选项B为放热反应,H57.3 kJmol1;选项D,未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故选C。【答案】C8(双选)LiFePO4电池具

5、有稳定性高、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可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反应为:FePO4LiLiFePO4,电池的正极材料是LiFePO4,负极材料是石墨,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下列关于LiFePO4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加入硫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B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C充电过程中,电池正极材料质量减少D放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FePO4Lie=LiFePO4【解析】放电时,负极反应为:Lie=Li,正极反应为:FePO4Lie=LiFePO4;充电时,阳极反应为:LiFePO4e=FePO4Li,阴极反应为:Lie=Li,所以C、D正确。若加入硫酸,硫酸与Li单质(固体)发生反应,所以A错;

6、放电时,Li在电池内部向正极移动,故B错。【答案】CD9(2010浙江高考)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1B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 kJmol1C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2OH=Mg(OH)2D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Al2O32OH3H2O=2Al

7、(OH)4【解析】A项,标准燃烧热是指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生成物为气态CO2和液态水;B项,N2和H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提供的反应物没有完全反应,所以,但反应热表示反应已完成的量反应的H的绝对值将大于38.6 kJmol1;C项,氨水是弱碱,不能完全电离。【答案】D10可逆反应aA(g)bB(g)cC(g)dD(g)符合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cd;正反应放热Cabcd;正反应吸热【解析】由左图知p2p1,压强增大A的转化率降低,平衡左移,则abT1,温度升高A的百分含量降低,平衡右移,则正反应吸热。【答案】A11(2011大纲全国卷)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

8、mol N2 和8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A5%B10% C15%D20%【解析】由题给数据知,参加反应的H2的物质的量为:8 mol25%2 mol。N23H22NH3始态: 2 mol8 mol0变化量: mol 2 mol mol平衡态: mol 6 mol mol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为:100%15%,故C正确。【答案】C12(2010安徽高考)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H3(g)NO(g)NO2(g)2N2(g)3H2O(g)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

9、是c(Na)c(H)c(CH3COO)c(OH)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2c1D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解析】A项,pH7时,可以是c1V1c2V2,也可以是c1V1c2V2,错误;B项,符合电荷守恒,正确;C项,当pH7时,醋酸一定过量,正确;D项,符合物料守恒,正确。【答案】A15(双选)(2010江苏高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B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C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相同条件下,

10、溶液中Fe3、Cu2、Zn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解析】A项,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反应为Pb2eSO=PbSO4,其质量在增加;B项,该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C项,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一定加快,同时它不能改变转化率;D项,Cu2Fe3=Cu22Fe2,可知Fe3的氧化性大于Cu2。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C项。【答案】AC16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表示CO(g)H2O(g)=CO2(g)H2(g)是放热反应B图为电解硫酸铜溶液的装置,电解一段时间后,加入一定量的Cu(OH)2一定不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体积C图实验装置可一次而又科学准确地完成比较

11、HCl、H2CO3、H2SiO3酸性强弱的实验D图两个装置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相同时,正极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也相同【解析】由图可知对于CO(g)H2O(g)=CO2(g)H2(g),由于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所以反应是放热反应,A正确;图电解硫酸铜溶液,硫酸铜电解完后就电解水,所以电解一段时间后,加入一定量的Cu(OH)2可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体积,B错误;图实验装置中盐酸滴到碳酸盐上可得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可溶性的硅酸盐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从而一次性的比较HCl、H2CO3、H2SiO3酸性强弱,C正确;图两个装置中的正极都是H得电子放氢气,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相同时,正

12、极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也相同,D正确。【答案】B17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在NaHCO3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和OHBNaHCO3溶液中:c(H)c(H2CO3)c(OH)C将10 mL 0.10 molL1CH3COOH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CH3COO)c(OH)c(H)D中和体积与pH都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所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解析】A中,恰好生成Na2CO3溶液,CO会发生水解生成HCO,所以A错;B中,由电荷守恒有:c(H)c(Na

13、)c(HCO)2c(CO)c(OH),由物料守恒有:c(Na)c(HCO)c(CO)c(H2CO3),两式相减得:c(H)c(H2CO3)c(CO)c(OH),所以B错;C中生成CH3COONa,CH3COO水解呈碱性,故C正确;相同pH、相同体积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因为CH3COOH为弱酸,所以CH3CO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CH3COOH溶液所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多,D错。【答案】C18(2011北京高考)已知反应:2CH3COCH3(l)CH3COCH2COH(CH3)2(l)。取等量CH3COCH3,分别在0 和20 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t)

14、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代表0 下CH3COCH3的Yt曲线B反应进行到20 min 末,CH3COCH3的1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D从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的1【解析】A项,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所以b代表20 下CH3COCH3的Yt曲线;B项,由题图可知,20 min时a曲线对应点的斜率小于b曲线,所以CH3COCH3的1;C项,由题图可知,20 时CH3COCH3的平衡转化率一定小于0 时的平衡转化率;D项,当Y0.113时,a曲线与b曲线相交,故产物量相同。【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6分)1

15、9(7分)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1)丙烷脱氢可得丙烯。已知:C3H8(g)CH4(g)HCCH(g)H2(g)H1156.6 kJmol1CH3CH=CH2(g)CH4(g)HCCH(g)H232.4 kJmol1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H_kJmol1。(2)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2和CO2,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反应方程式为_;放电时,CO移向电池的_(填“正”或“负”)极。(3)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

16、O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5.60,c(H2CO3)1.5105 molL1。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HCOH的平衡常数K1_(已知:105.602.5106)。【解析】(1)由盖斯定律:方程式减去方程式可得所求方程式的H。(3)K14.2107 molL1【答案】(1)124.2(2)C3H85O2=3CO24H2O负(3)4.2107 molL120(6分)某学生利用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盐桥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Cu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按照实验步骤依次回答下列问题:(1)导线中电子流向为_(用a、b表示)。(2)写出装置中锌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_;(

17、3)若装置中铜电极的质量增加0.64 g,则导线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不许用“NA”表示)(4)装置中盐桥中除添加琼脂外,还要添加KCl的饱和溶液,电池工作时,对盐桥中的K、Cl的移动方向表述正确的是_。A盐桥中的K向左侧烧杯移动、Cl向右侧烧杯移动B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向左侧烧杯移动C盐桥中的K、Cl都向右侧烧杯移动D盐桥中的K、Cl几乎都不移动(5)若ZnSO4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Zn电极的腐蚀、还可能导致电流在较短时间内衰减。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填序号)。ANaOHBZnCFeDH2SO4【答案】(1)由a到b(或ab)(2)Zn2e=Zn2(3)1

18、.2041022(4)B(5)B21(8分)现有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硫酸、醋酸、氢氧化钠、氯化铵、醋酸铵、硫酸氢铵、氨水。(1)、四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填序号);(2)、五种溶液中NH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填序号);(3)将和按体积比12混合后显碱性,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4)已知t ,Kw11013,则t _25 (填“”或“,NH4Cl是能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所以溶液中水电离的c(H)最大。(2)NH4HSO4=NHHSO,电离出的H对NH的水解起到抑制作用,c(NH)最大,CH3COONH4=CH3COONH。CH3CO

19、O和NH水解相互促进,使c(NH)小于NH4Cl溶液中的c(NH)氨水中的NH3H2O电离极其微弱,c(NH)最小。大小顺序为。(3)和12混合后发生反应NaOHNH4Cl=NaClNH3H2O,溶液中含有等浓度的NaCl、NH3H2O、NH4Cl三种溶质,因为NH3H2O的电离大于NH的水解,使c(NH)CNa溶液呈碱性,所以此溶液中离子大小顺序为c(Cl)c(NH)c(Na)c(OH)c(H)。(4)因为Kw11014,所以t25 。酸碱混合酸过量,则有0.01 molL1,解得 ab92。【答案】(1)(2)(3)c(Cl)c(NH)c(Na)c(OH)c(H)(4)9222(7分)(2

20、011上海高考)自然界的矿物、岩石的成因和变化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地壳内每加深1 km,压强增大约25 00030 000 kPa。在地壳内SiO2和HF存在以下平衡:SiO2(s)4HF(g)SiF4(g)2H2O(g)H148.9 kJmol1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1)在地壳深处容易有_气体逸出,在地壳浅处容易有_沉积。(2)如果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该反应_(选填编号)。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在平衡移动时逆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3)如果上述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当反应达到平衡时,_(选填编号)。a2v正(HF)

21、v逆(H2O)bv(H2O)2v(SiF4)cSiO2的质量保持不变d反应物不再转化为生成物(4)若反应的容器容积为2.0 L,反应时间8.0 min,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了0.12 gL1,在这段时间内HF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解析】(1)压强越大,题干中的可逆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压强减小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在地壳深处容易有SiF4和H2O逸出,在地壳浅处容易有SiO2沉积。(2)平衡常数变大,平衡向右移动了。改变该可逆反应平衡常数的唯一途径是改变温度。对于此题是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随着平衡向右移动。c(SiF4)和c(H2O)不断增大,逆反应速率又会逐渐增大,故ad正确。(4)气体

22、增大的质量为0.12 gL12.0 L0.24 gSiO2(s)4HF(g)SiF4(g)2H2O(g)m(g) 4 mol 60 g 0.016 mol 0.24 gv(HF)0.001 0 molL1min1【答案】(1)SiF4、H2OSiO2(2)ad(3)bc(4)0.001 0 molL1min123(8分)常温下,将一元酸HA(甲、乙、丙、丁代表不同浓度的一元酸)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混合溶液的pH如下表所示:实验编号HA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NaOH物质的量浓度/molL1混合后溶液的pH甲0.10.1pHa乙0.120.1pH7丙0.20.1p

23、H7丁0.10.1pH10(1)从甲组情况分析,如何判断HA是强酸还是弱酸?_。(2)乙组混合溶液中离子的浓度c(A)和c(Na)的大小关系是_。A前者大B后者大C二者相等D无法判断(3)从丙组实验结果分析,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_。(4)分析丁组实验数据,写出该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列式):c(Na)c(A)_molL1。【解析】(3)中酸的浓度大于NaOH的,二者等体积混合,pH7,说明酸是弱酸且酸稍有过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应为c(Na)c(A)c(OH)c(H);若大大过量pH应小于7。(4)根据电荷守恒有:c(Na)c(H)c(A)c(OH),c(Na)c(A)

24、c(OH)c(H)(1041010) molL1。【答案】(1)a7时,HA为强酸,a7时,HA为弱酸(2)C(3)c(Na)c(A)c(OH)c(H)(4)104101024(10分)(2011大纲全国卷)反应aA(g)bB(g)cC(g) (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_;(2)A的平均反应速率v(A)、v(A)、v(A)从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_;(3)B的平衡转化率(B)、(B)、(B)中最小的是_,其值是_;(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采取的措施是_;(5)比

25、较第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_T3(填“”、“”或“”),判断的理由是_;(6)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 min 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第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B、C)。【解析】(1) 阶段,20 min 内,c(A)2.0 molL11.00 molL11.00 molL1,c(B)6.0 molL13.00 molL13.00 molL1,c(C)2.00 molL1,则abcc(A)c(B)c(C)132。(2)v(A)0.05 molL1min1,v(A)0.025 molL1mi

26、n1,v(A)0.012 molL1min1。则v(A)v(A)v(A)。(3)(B)100%50%,(B)100%38%,(B)100%19%。故(B)最小。(4)由图示可知,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A、B的浓度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由物质C的浓度变化可知,导致平衡正向移动的原因是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了产物C。(5)由图示可知,平衡正向移动,由于正反应是放热的,故,是降温过程,即T2T3。(6)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则各物质的浓度减半,由于容器的体积扩大,压强减小,平衡会向逆反应方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故平衡后,0.25 molL1c(A)0.50 molL1,0.75 molL1c(B)1.50 molL1,0c(C)0.50 molL1。注意各物质浓度的相对变化应符合化学计量数的比例。【答案】(1)132(2)v(A)v(A)v(A)(3)(B)0.19 (19%)(4)向正反应方向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5)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6)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