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四 第22课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50311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四 第22课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四 第22课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四 第22课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四 第22课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四 第22课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时训练:专题四 第22课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含解析.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专题四 第第 22 课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课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课时跟踪检测课时跟踪检测 一、语言文字运用 1(2017泰州高一期末)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坛,不仅仅是缪斯_的圣洁之地,还往往是名利的角斗场。中国当代文坛亦不 乏追名逐利的庸风陋俗,_于头衔高低者、官位大小者、名次先后者,大有人在。这 种庸常心态,显然与真正的艺术境界_。而真正成功的作家,往往是那些甘于寂寞、 粪土名利的人。 A徘徊 锱铢必较 大相径庭 B徜徉 斤斤计较 格格不入 C徜徉 斤斤计较 大相径庭 D徘徊 锱铢必较 格格不入 解析: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 动、起伏。徜徉:犹徘徊,盘旋往返;犹彷徨,心神不宁貌;安闲自得貌。斤斤计较: 斤斤:形容明察,引申为琐碎细小,指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锱铢必较:指对很少的钱 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大相径庭: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 很远,大不相同。格格不入: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答案:B 2(2017溧阳高一期末)下列各句中,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各位书友!新版普希金诗选业已售罄。本店正在组织货源,一旦到货,当函请 各位光临! B兹捡到钱包一只,内有饭卡等物品,暂惠存我处,遗失者请电话或短信联系后勤组 王

3、子健。一经核实,定当奉还。 C先生迟暮之年,仍躬耕三尺讲台,实令后学感佩!值此六十华诞之日,恭祝您福如 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D十二年寒窗苦读,我辈岂能马齿徒增,今日自当驰骋考场,蟾宫折桂,实现自我, 感恩母校,报效祖国! 解析:B 项,惠存:敬辞,用于对方不当。C 项,迟暮之年:迟暮指黄昏,比喻晚年, 有夕阳西下之感。这样称呼对方不当。D 项,马齿徒增 : 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 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老年人常以此自况 自谦,用于年少学子不当。 答案:A 3(2017金华市高三模拟)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的认识

4、过程中有两个基本的矛盾:_,_,_,_, _,_,_。 由此,审辩式思维的哲学基础被上溯到维特根施坦的晚年思想 人必须借助语言才能思考和交流 还是价值层面的问题 同时,既有的知识将阻碍他形成新的发现 而语言本身不可避免地是思想和交流的枷锁 显然,在这里,它已经不仅是认识层面的问题 人必须借助已有的知识才能得到新的发现 A B C D 解析 : 根据语句内容相关性, 将语句分为两个语意群与, 结合引导词 “认 识过程”“两个基本矛盾” ,确认顺序为与,最后根据句中关联词和中心词 确认各句排列顺序。 答案:C 4(2017无锡高一期末)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林是一片绿色

5、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解析:“面对风暴” ,“江河”应当是波浪起伏汹涌,涛声震耳,不可能“寂然无语” , 也就是说该项中事物的特征和所比拟的人之间没有共同点。 答案:C 5 (2017丽水高一期末)请根据上下文, 补写出画线处的内容。 要求紧扣主题, 语意连贯, 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 即使你不是一个对城市改造十分敏感的人,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足以令你侧 目。据学者的最新统计,_,如我们

6、所知的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 220 亿元打造 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改造某种意义上,“拆旧”与“仿古”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 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的脚 步;仿古,则是_。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全国有不少城市欲斥巨资重建古城 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该不该复建圆明园? (一)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叶廷芳 记者 : 您一直反对复建圆明园。针对圆明园最近将修复部分建筑一事,您向人民日报 投书,表示“感到很愤怒!”为什么? 叶廷芳 : 圆明园是中

7、华民族的国耻纪念地,是烙在每个有良知的炎黄子孙脊梁上的痛苦 标记。我们留住它,就是留住入侵强盗的“作案现场” ,让它成为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永远 的无声控诉!文物是什么?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或文明遗产, 它的意义在于历史见证 价值。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圆明园废墟不啻是一口永久的警钟 ; 对于全人类,包括肇事国的 子孙们也是不可或缺的教科书,可以使他们懂得 : 毁坏别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是要被钉在历 史的耻辱柱上的。 记者 : 您总说“废墟也是一种美!”尽管有人不以为然,但我发现您始终坚持这个观点。 叶廷芳 : 这牵涉到对文物的体认。文物的贵重品格在于它的历史的原初性和真实性,任 何凭主观愿望的增

8、添或改动都意味着破坏。圆明园遗址残存的东西固然不多,但这是历史, 是她被劫后的真实状况。再说,遗址的文物性质和价值,不是依据她残留物质的多寡而决定 的,而主要看她的历史见证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像圆明园这样的遗址,拥有的残留物越 少,无声的控诉效应越悲怆、越强烈!废墟之美,其美的奥蕴就在这里。鲁迅说过,悲剧是 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如今,被当年国际侵略势力毁掉的“万园之园”留下的这片 废墟就是一种巨大的、震撼人心的悲剧美!有人说 : 那么大片的地皮荒在那里,岂不可惜? 非也!正是因为她“大”并且“荒” ,才这样震撼人心。 记者:有人认为部分复建并不影响圆明园的遗址性质。您的看法如何? 叶

9、廷芳:2000 年北京市出台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正确地确定了公园的“遗址” 性质。 但同时又不无矛盾地规定在遗址上复建十分之一的规划。 十分之一在比例上固然是小 数,但绝对数将是大量的,这样一来,岂不使苍凉静穆的圆明园遗址变得不伦不类!至于在 原址上复建的问题,鉴于目前争论还很大,“不妨先冷一冷,放一放” 。 (二)访建筑学家汪之力 记者:学界有人提出,应直面圆明园废墟,您对此怎么看? 汪之力 : 关于要保留废墟的说法,我听到了许多言论,比如“废墟对人民有更大的教育 意义”“对废墟的触动就是对历史的亵渎和背叛”“让废墟静静地躺在那里”“废墟也是一 种美”单纯看这些观点,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但这

10、都脱离了圆明园遗址的实际。圆明 园遗址的实际情况是,清朝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在被毁坏当中,根本没有静静地躺在 那里的机会。建筑界早年间之所以发出倡议,成立中国圆明园学会,就是因为当时有关部门 在讨论是否要在圆明园遗址修建一座旅馆的方案。 一些农民为了发展生产挖山填湖。 一些学 者多次提出国外原样保存遗址的实例,但国外有许多复杂的情况,必须视具体情况而定。外 国也多有修复遗址的先例, 比如波兰古城就在二战后得到恢复。 当然也存在一些保存废墟的 情况,比如古罗马大斗兽场,但圆明园是一座占地 350 多公顷的大型园林,有它的特点。而 且,我们提出的是修复圆明园,重建一部分建筑,恢复它的山水,而非

11、再造一座圆明园。 记者 : 为什么要恢复圆明园的山形水系、植物配置和一部分建筑物,怎样看待修复与保 护生态的关系? 汪之力 : 恢复山形水系有两大意义。其一,圆明园原有的山水风景太经典了。它是我国 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遗址,体现了中国园林建筑“天人合一”的根本思想。圆明园集大 自然的美好景色于方寸之间,在世界园林艺术上有突出地位。其二,山水是圆明园比较容易 修复的部分。侵略者只能烧毁建筑而无法破坏山水布局,圆明园虽然曾被挖山填湖,但比较 容易复原。按规划,经过园林专家的研究设计,进一步调整树种,扩大水面,整修山形,可 以使遗址的生态更丰富,更提高,不会破坏生态。 记者 : 能否设想一下,如果

12、按照规划修复圆明园,它将具备哪些功能?反之,会怎样? 汪之力 : 如果按照科学规划、专家参与的原则,本着保护、整修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修 复圆明园,圆明园可以成为“保护世界文化纪念馆” 、故宫第二个展览中心等。这样,圆明 园遗址将成为有丰富内容的保护世界文化特殊的纪念地。反之,坚持保持废墟面目(即在园 内不修建任何建筑物,不整理原有的山形水系和植物配置),我担心圆明园将沦为又一个娱 乐休闲场所。 (节选自光明日报) 6.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廷芳认为,圆明园废墟是无价的文物,重修无异于破坏圆明园的文物价值。 B叶廷芳认为,北京市出台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规定复建的比例

13、太大,因此暂 时不能考虑圆明园修建问题。 C汪之力认为,恢复圆明园的山形水系、植物配置,部分复建圆明园建筑物,更加有 利于圆明园的保护和利用。 D汪之力认为,圆明园有不同于国外废墟的地方,一味坚持保留圆明园的废墟,其实 无异于对圆明园的破坏。 解析 : 叶廷芳认为暂时不能考虑圆明园修建问题,理由是目前各方争论还很大,“不妨 先冷一冷,放一放” 。 答案:B 7叶廷芳反对修复圆明园的主要理由有哪些?请分条概述。 答案 : 圆明园废墟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是警世之钟。圆明园废墟具有无可替代的 文物价值,保留了历史的原初性和真实性。圆明园废墟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给人以强烈 的苍凉美和悲怆美。 8在是否修复圆明园的问题上,汪之力的观点和叶廷芳针锋相对,但其实也包含着一 共同的理由,请简述其共同之处。 答案:汪叶的观点针锋相对,但其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了更好地对圆明园遗址进行保 护,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圆明园遗址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