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503746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 届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 历史试题 本试眷分第I 卷( 选择题 )和第 II卷( 非选择题 ) 两部分。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00 分 钟。 第 I 卷( 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晋伐齐,战前誓辞中说: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又春申 君黄歇言之楚王曰 : “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复西取素所拔我江旁十 五,邑以为那,距( 拒 ) 秦。”由材料可推断, 这一时期 A.晋国出现郡辖县地方行政制度 B.楚国所设郡

2、有军事应急的性质 C.中国完成国家结构体系的转型 D.地方管理完成了郡县取代分封 2、据东汉班固西都赋载: “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 东西 ) 九市开场,贷别 隧分。 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宜长乐。”当代学者据考古发掘绘制了右侧汉 代长安城遗址图。如上述两则材料同时被用来研究汉代城市,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能够完整反映历史信息 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的成果与文学作品互证历史 3、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逸马,西市买鞍鞠,南市 买巒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 时期“市”的解读,

3、正确的是 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 B.“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 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4、据爱日斋丛抄载 : “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 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 A.唐代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 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 5、“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 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

4、承袭,于地方政事之 2 推进, 有莫大损害。 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这说明,该制度 A.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 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地方政事推进 C.所辖地区广關,并且拥有较大权力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 6、浙江通志等记载:明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 妇或通宵不寐”。( 松江一带 ) “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庐已空,其衣食全赖 此( 纺织 ) 矣。”材料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区 A.男耕女织的劳动分工格局发生变化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萌芽 C.官营纺织经济被赶超日益破落衰败D.政府重农抑商政

5、策有所松动 7、下图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 单位 : 英镑 ) 变化示意图 。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 于 A.中国赔款增强英国实力 B.通商口岸增多利于中国出口 C.割让香港便于商品中转D.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 8、梁启超曾说 : “海禁既开,外侮日亟,曾文正创制造局,首以译西书为第一义 同文馆,及西士之设教会与中国者,相继译录。至今二十余年故国家欲自强,以多 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这反映了当时 A.洋务运动超越封建改革范畴B.民族觉醒促进变革意识发展 C.多读西节是直传革命的手段D.国人传统知识结构根本动摇 9、某学者评价说 : “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

6、弱了华北的抗日战斗力,又未保 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 一观点 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C.主张集中力进行淞沪会战 D. 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3 10、 英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 共产党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 但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 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做了准备 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11、中共中央在1948

7、 年 4 月 30 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 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5 月 5 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 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响应中共号召, 拥护召开新政协。该宣言发表 的背景是 A.全面内战揭开序幕 B.内战局势已然明朗 C. 战略态势明显转折D. 北平即 将和平解放 12、中国代表在某次会议期间说:“我们对于要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要分别对待;一种人是恶 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使他的破坏计划不能得逞。另外一种 人他是怀疑的,他不明白真相, 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 他们了解。”这说明

8、中国 A.和平共处不称霸 B. 尊重差异求合怍 C.加强团结不结盟D.区城互利谋发 展 13、1983 年,中共中央提出: 说到统一,有一个用什么“统”的问题。照我们的意见,就是 用一个国名、一个首都来统,其余都可以维持现状不变。就是说,既不要用大陆 的社会主义制度去“统”,也不要用台湾的现行制度来“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央首次提出“一国两制”方针B.“一国两制”下台湾内部事务不变 C.台海两岸已实现了自由通商 D.中国反对美国干预海峡两岸事务 14、“人只有一种天赋的权利,即与生俱来的自由。自由是独立于别人的强制意志,而且根 据普遍的法则, 它能够和所有人的自由并存,它是每个人由于他

9、的人性而具有与生俱来 的权利。”与此主张一致的是 A.人没有真正的自由B.人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C.法律纵容自由泛滥D.法律的制定以自由为原则 15、“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 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冒险的远征, 殖民地的开 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 4 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 ) 材料中“新阶段”最 主要的含义是 A.交往扩大,使欧洲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 B.引起早期殖民扩张 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

10、了历史的进步 16、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1835-1919) 描述某一经济现象时说:“从苏必利尔湖开采两磅铁 石,并运到相距900 英里的匹兹堡;开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并运到匹兹堡;开采半磅 石灰,运至匹兹堡;在弗吉尼亚开采少量锰矿, 运至匹兹堡一这四磅原料制成一磅 钢, 对这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工业革命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C.美国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D.垄断组织控制了国家经济生活 17、据苏联史第一卷俄国革命记载,直接参加十月革命的只是有组织的被得格勒卫戍 部队和工人赤卫队,总共不超过2.5 万到 3 万人,起义进展顺利, 几乎没有遇到真正

11、的 抵抗, 有条不紊地占领了一个又一个机关,几乎没有放枪,没有流血,在起义过程中一 共死 6 人,伤 50 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彼得格勒实现了和平解放B.四月提纲主张完全得到验证 C.起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布尔什维克党精心的组织与准备 18、以下是苏俄( 联)20 世纪 20 年代经济发展状况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发展状况 1922- 1923 工业品价格猛涨,引发市场混乱,触发销售危机 1924- -1926农民暴动;食品价格上涨,导致工人不满 1927- 1928农产品收购危机 A.佘粮收集制的扩大导致农民不满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显得步履维艰 C.农业集体化的确立引发农民暴动

12、D.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使工农受损 19、 1948 年 4 月 3 号,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对外援助法案,根据该法案,英国要向西 欧各国提供133.2 亿美元的援助, 美国承诺“当西欧一国向另一国提供货物而后者缺乏 支付手段时,美国则给予前者相当于后者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该法案 5 A.体现美国控制西欧的意图 B. 标志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 C.开启西欧各国一体化进程 D. 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20、“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 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富者、 穷者变多, 中产阶级很少的M型社 会来临。”下列说法与上述材

13、料的主旨一致的是 A.经疥全球化就是进行殖民侵略B.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无所作为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利益的失衡 D. 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唯一受益者 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5 小题。其中第 21 题 14 分,第 22 题 12 分,第 23 题 14 分,第 24A、 B题各 10 分,共 60 分。要求分析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罗马人那里, 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 果, 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 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

14、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 材料二梁启超将中国专制归结为历史传统,有先秦“封建制度之渐革”。导致封建 衰而专制起; 也因秦汉以降“贵族政治之消灭”,历代社会等级间虽有流动,但民众的 自由乎等意识很薄弱; 此外, “权臣被“次第摧毁”,相权逐渐沦为帝王的“留声机” 与“写字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人何以尊于禽兽! 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 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 法律至上, 标志着民主政治。“法

15、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 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 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已 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概括“法”的职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在近代世界 “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4 分) 。 (2)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中梁启超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的理由。(3 分) 6 (3) 归纳材料二、三的共同观点。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成就说明材料三的 观点。 (5 分 ) (4) 综合上述材料

16、,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2 分) 22、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离不开思想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契约思想是在经历了中世纪漫长的反专制、反宗教愚昧, 提倡人性、 争取 个性解放的文艺复兴运动和追求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反封建专制、要求建立 政治自由的启蒙运动的浪潮中逐渐催生、渐次发展起来的。从此, 对人类智慧的信 仰代替了对上帝的信仰,公民的概念取代了臣民的概念,自由契约观念取代了人身依附 观念。 这些观念重新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对人本身的关注,人的生命、安 全、财富、自由与平等。 杨国栋社会契约理论的历史回溯、思想评价及宪政意蕴 材料二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

17、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 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 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在社会契约论看来,国家只不过是一种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契约确立了 作为统治者的政府和被统治者的人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种契约的成文形式就是宪 法。现代宪法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同时强调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现代宪法对个人权 利的保障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 宪法实际上是政府与人民之间订 立的一项契约。 因为一个合法的政治社会应基于人民的同意,这种同意应在人们为建立 政府而达成的社会契约中反映出

18、来。 蒋永甫现代国家构建: 社会契约的维度 完成下列要求: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社会契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4 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当时法国所产生的 历史作用。 (4 分) (3) 根据材料三, 指出社会契约精神在现代国家建构中是如何体现的?综合上述材料, 指 出契约精神和社会进步的关系。(4 分) 23、近代一批仁人志士提出“商战”,发展实业, 以争取利权, 挽救民族危亡, 可称之为“中 国近代经挤民族主义”,其发展与抵制洋货运动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 材料一 1919 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

19、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 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 与此同时, 华商烟厂、 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 年在农商部注 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 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1920 年更达到142 家。其中注册的工 业公司在 1919 年为 65 家,资金44 728 300 元,也是亘古未有。 材料二 1925 年上海发起了抵制日货运动由于运动期间禁止提取洋栈货,引起煤 荒和粮价上涨, 既严重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商业利润,又波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上海人民 出现心理恐慌,运动难以持续下去,于是,在资产阶级各团体的纷纷要求下,上海总商 会同意

20、提取英日货。同时,帝国主义为了反抵制,工部局停供华商电力达2 个月之久, 导致上海 13 家华商纱厂被迫停工,工人失业6 万多人,损失326 万元以上,严堂危及 上海民族纺织业的生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 完成下列要求: (1) 根据材料一 , 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二,指出1925 年抵制日 货运动“难以持续下去”的原因。(6 分) (2)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 要求 : 观点明 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 字左右 )(8 分 )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

21、定其中的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 域内作答。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莫衷一是,褒贬不一,其变法以富国强 兵为目标, 以发展财政经济为核心,其理财思想对后世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安石对宋神宗说) 今所以未举事者, 凡以财不足故。 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 未取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 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 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王安石奉“富民”为交法宗旨,但在神宗“富国强兵”愿望的压迫下,其抱负 滩以充分施展。至元丰亲政后, 神宗利用新法中固有的“富国”因子

22、,大肆聚敛, 扩大 国家专利,便变法轨迹发生逆转。 葛金芳、金强近二十年来王安石研究述评 8 完成下列要求: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提出“理财为方今先急”的背景以及“理 财以农事为急”的目的。(4 分) (2) 材料二认为“变法轨迹发生逆转”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体现“富国” 因子的变法措施。(4 分) (3) 封建学者把王安石看作“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资产 阶级学者则认为王安石“是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你认为正确评价历史件应 遵循的原则。(2 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之革命发韧于甲午以后,盛于

23、庚子,而成于辛亥, 卒期覆君政。夫革命非 能突然发生也。自满洲入据中国以来,民族间不平之气,抑郁已久。海禁既开,列强之 帝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 位。满州政府既无力以御外侮,而钳制家奴之政策,且行之益厉,适足以侧媚列强。吾 党之士,追随本党总理孙先生之后,知非颠覆满清,无由改造中国。乃奋然而起,为国 民前驱;激进不已,以至于辛亥,然后颠覆满洲之举,始告厥成。 材料二然而当时之实际,乃适不如所期,革命虽号成功, 而革命政府所能实际表现 者,仅仅为民族解放主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 妥协。 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

24、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 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 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兔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 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 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使当时而有此政党,则必能抵制袁世凯之阴谋,以取得胜 利,而必不致为其所乘。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 的专削阶级,如武人官僚輩,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 失败,又何待言? 以上材料均摘自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分析“革命非能突然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革命“始告厥成” 的主

25、要依据。(4 分) (2) 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从“革命第一次失败”中得到的教训,概括孙中山在国民党 一大期间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5 分) 9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的精神。(1 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0 1-5:BDDDB 6-10:ADBBA 11-15:CBBBA 16-20:BDBAC 二、非选择题 21、 (1) 材料一“法”的职能主要在于调节经济关系( 商业和贸易关系) 。原因:罗马法中有 性重调解贺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内容,法律程序严谨; 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 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得体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 利益。 (4 分

26、) (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迫求政治平等(君主立宪制 ), 实行维新变法的需要。(3 分 ) (3) 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威就 : 1982 年修订宪法, 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 法治国奠基。(5 分) (4) 认识: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在今天的法制列设过程中,我 们应善于借鉴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来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法体系所规范的是不同 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应从国情出发进行法治建设。(2 分) 22、 (1) 背景:反封建专制斗争;思想解放运动的推

27、动。(2 分) 价值:促进人们思想观念转 变;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2 分) (2) 思想 : 强调道和法律;追求平等。(2 分 ) 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法国大革命。 (2 分) (3) 体现:制定宪法;限制了政府的权力;保障个人权利。( 任答一点给1 分,共 2 分) 关系:契约精神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社会进步又推动契约精神发扬光大。(2 分) 23、 (1) 特点:发展迅速;私营为主;轻工业为主。(3 分) 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帝国主义的破坏;民众生活困难( 心理恐慌 ) 。(8 分) (2) 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按下列要点酌情评分。 观点史实评述 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是时

28、代 的产物 , 但不能使中国独立富 强。 (1 分;类似表述即可, 只 提观点不作评述的不得分) 写出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 抵制洋货运动的2 个相关史 实即可。 (2 分) ( 只要列史实不评述, 不给 分) 背景或根源 :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1 分) 积极作用 :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 11 外国经济侵略; 推动中国近代化 进程;増強了民族凝聚力等。(2 分) 消极作用 : 抵制日货运动影响 民族工业发展; 造成人民生活困 难; 未能使中国真正走上独立富 強道路等。 (2 分) 24、 A(1) 背景 : 冗兵、冗官、冗费,导致“积贫”局面。(1 分) 目的 :増加政府财政收

29、入,减轻农民负担,抑制土地兼并。(3 分) (2) 原因 : 宋神宗借王安石变法聚敛财富, 使“富民”指导思想发生改变。(1 分) 措施 :均输法、市易法、兔役法、方田均税法。( 答出三点即3 分) (3) 原则 : 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用生产力的标准去评价。 (2 分) 24、 B(1) 原因 : 满汉民族矛盾;列强侵略,清政府无力御侮,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党人的革命精神。(2 分 ) 依据: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创立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 分) (2) 教训:与反功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妥协;革命党自身组织涣散。(2 分) 探索:改組国民党;国共合作( 或联俄联共 ) ;重新阐述三民主义。(3 分) (3) 精神 : 顺应吋代潮流( 或与时俱进 ), 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1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