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与应用 第八章 语言表达连贯(共29张PPT).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528378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与应用 第八章 语言表达连贯(共29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0版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与应用 第八章 语言表达连贯(共29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0版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与应用 第八章 语言表达连贯(共29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0版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与应用 第八章 语言表达连贯(共29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0版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与应用 第八章 语言表达连贯(共29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与应用 第八章 语言表达连贯(共29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语文高职总复习教材课件: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与应用 第八章 语言表达连贯(共29张PPT).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考情分析】 连贯,指的是句子之间的顺序得当、前后联系、合理衔接。在近几年的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题中,考查分值(3分),均以语段形式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2013年-2015年,均是以无语境的语段形式,列出5个短句来排序,2016年,则是以有语境的语段形式,列出六个短句来排序,2017年,恢复成无语境的语段形式,列出5个短句来排序,2018年又变为有语境的语段形式,列出5个短句来排序。考查形式偶有变化、考点和分值基本稳定。 2013年考查的是“事物的形式和质料”,2014年考查的是“门联”,2015年考查的是“向西方学习”,2016年考查的是“锦绣”,2017年考查了“创造力”,2018年

2、则考查了“虚拟树”。本考点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条理性、表达的连贯性,检测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以及思维判断力,同学们平时要注意训练。,第八章 语言表达连贯,【考纲解读】,考纲没明显体现要求。语言连贯方面,连贯就是连接贯通的意思。具体地说,语言连贯指语句顺序合理,注意前后照应与衔接,使词语和词语、句子与句子,连接妥帖、紧密,文意前后一致,语意通达,文气流畅。 考生在做题时,容易忽略语段整体衔接,不能正确把握各句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故容易受其他迷惑选项的误导。这类题是失分率最高的题,最为主要的原因是考生找不到语段的中心。找不到中心,就很难将其组织成语意连贯的语段了。因为,培养学生语言连贯的能力难

3、度较大,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一要掌握语段排序的基本规律;二要细细体会,总结经验,找到方法;三要多做练习,熟能生巧。,【知识梳理】,语言连贯,是从语言的组合衔接上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一篇文章之中,先说哪一段,后说哪一段;一段之中,先说哪一句,后说哪一句,都要作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尽可能使文章语意畅达,前后贯通,一气呵成。,一、要使文章语言连贯,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话题前后要统一 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时,要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每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每个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如果在几句话或几段话中间插入与这一中心无关的话,就会造

4、成意思跳跃或中断,影响语言的连贯。如: 平泽同学病了,柴老师又是请医生又是送药送水。平泽同学害怕耽误功课,在病中还请柴老师给他补课。由于柴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平泽同学积极治疗,没几天就好了,也没耽误功课。 这个语段本意是要表现柴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品质,但由于来回改变叙述对象,时而说柴老师,时而又说平泽同学,叙事话题前后不统一。,(二)表述角度要一致 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包括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一句话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句话,表述的角度应该前后一致。角度一致,语言才能连贯。叙述角度不断变换,就会影响语言的连贯。如: 1936年12月9日,欲赴临潼向蒋

5、介石请愿的西安学生,在几座城门均被国民党关闭的情况下,向中正门(今解放门)的军警发动了强大的宣传攻势,守城军官及门卫终于被他们感动,打开铁锁,冲出城门,奏响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的序曲。 这句话,前边几个分句叙述的是“西安学生”,“打开铁锁”则承前省略,主语换成了“守城军官及门卫”,后面“冲出城门”的主语则又转回到“西安学生”,这样换来换去,影响了语言的连贯。将“打开铁锁”后的标点改为句号,在“冲出城门”前加上“学生们”,语言就连贯了。,(三)语言要衔接紧密 “衔接”是针对各个句子之间的关系而言,一个语段中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注意语言形式上的衔接和呼应,也是保持话语连

6、贯的一个重要条件,语言形式上的衔接主要指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巧妙使用意思有联系的词语或句子,适当使用过渡性语句或段落。如: 面向大多数学生,(教材)编得有适当的弹性,确保落实基本要求,又能够适应部分学生进一步提高的要求。 教材编写有弹性是为了既面向“大多数学生”,又适应“部分学生”的要求,它应该总领后面两个方面,它们在逻辑上是总分关系,可改为“(教材)编得有适当的弹性,既面向大多数学生,确保落实基本要求,又能够适应部分学生进一步提高的要求”,这样就条理清楚,语言衔接得当了。,二、语言连贯主要有三个步骤 一是把握整体意思,确定话题或中心句;二是先局部后整体,先易后难逐步排列顺序;三是找代词所指代的

7、内容或关键词语的承接。具体地说: (一)抓中心 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有放在句尾的。,(二)抓思路 从总体上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接、层进)、相属(总分关系)的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顺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

8、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 从文体来看,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或总分,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三)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1.关联词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位在后。“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 “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 “首先”“其

9、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 “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 3.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 4.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 5.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议论角度一致。,【典例精析】,【例题1】 (2018年广东高职高考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为全民义务植树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公民参与义务植树活动提供了新的方便。

10、 。 。 。 。 。 用户通过自己的各种节能环保行为,积攒“绿色能量”,用来养大“虚拟树” “虚拟树”长成后,企业和公益合作伙伴会出资种下相应数量的真树 例如某大型网络公司的“蚂蚁森林”活动就吸引了很多人在手机上种“虚拟树” 这种方式既有创造力,又有意义,目前已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用户参与 庞大的“线上”用户和“线下”企业一起发力,大大提高了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 A. B. C. D.,【答案】 B 【试题分析】 句开头“例如”,是承接上一句“新的方便”举例,引出“虚拟树”的概念。接着两句解释“虚拟树”的运作方式。句再说明“这种方式”的优点。承接前面“数以亿计”进一步指出“庞大”群体的影响。考生做题

11、需要在理顺文意的基础上关注表示连接的词语,这是经过平时大量的专项训练才能养成的习惯。,【例题2】(2017年广东高职高考题)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表明创造力的培养应特别重视早期的开发,并在关键的发展阶段和衰退期要特别予以保护。 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在童年。 然而,儿童那活泼的创造力并非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 多数人往往在成长过程中部分地或几乎完全地丧失了生命中的创造活力。 儿童时代是生命力勃发的时期,也是创造力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 A. B. C. D.,【答案】B 【试题分析】是关键的判断句,适合放在首句,是对的阐释,不能放在首句,故应当从A、B两项中选

12、择;后,是转折,对全文观点的分析,是对的进一步解释,但不适合作为结论,而“表明”对作呼应,更适合作结论。理顺文意的基础上关注表示连接的词语。,【例题3】(2016年广东高职高考题)填入下面文字空白处的6句话组成的语段,与前后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从性质上看,“绣”不是丝绸,但在古代一般常用彩丝和丝绸作为刺绣的材料,因而“绣”与丝绸就有了密切的关系。_但是,锦与绣有相同点,即两者工艺最复杂、色彩最丰富和图案最华丽,是最具有观赏性的丝绸。因此,锦绣是中华丝绸审美文化的精华。 前者是丝绸,后者只是丝绸的装饰技艺和装饰品。 前者是“织”成花纹图案,后者则是“绣”成花纹图案。 因而古人常常以“锦

13、”与“绣”并称(锦、绣)或者合称(锦绣)。 但是,“锦”与“绣”两者的工艺技术不同, 所以,“锦”是锦,“绣”是绣。 由于所用材料相同(如彩丝),表现对象相同(如花纹图案), A. B. C. D.,【答案】 B 【试题分析】 先观察横线前后的上下文,上文“密切的关系”可能连接相同点或不同点,下文“但是,有相同点”则表明横线里内容的最后必定是说明两者的不同点,故可以排除以(“以并称或者合称”这不是不同点)为结尾的A、C。B、D选项都用开始,后面用“但是”连接是最恰当的(说“同”,下文理应用“但是”引导“异”),故选B。本题难度不算小,做题关键在于理解上下文关系,在此基础上看清各分句表示关系的指

14、代性的关键词。,【例题4】(2015年广东高职高考题)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但这些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的看法上是一致的。向西方学习正是近代维新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许多知识分子都同意要以西方为师,学西方之长技以治西方。 在这场文化思想辩论中,西学略占优势,总之,中国近代历史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 这个运动牵涉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自然要引起另外一些知识分子的反对,这就是西学与中学的辩论。 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们对于什么是西方的长技这个问题是有不同意见的。 A. B. C. D.,【答案】 A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

15、是一道排序题,内容是“向西方学习”,先要讲出学习的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即;接着讲学习过程中虽然有不同意见,但是在向西方学习的看法上是一致的,即;然后讲维新运动也会引起一些知识分子的反对,但是西学略占优势,即,所以排列顺序依次是。,【例题5】 (2014年广东高职高考题)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门联是怎样产生的? 大门上除了门神之外,最不可少的就是门联。 它总是成对地贴在门两侧,每年到春节时换一次新的,所以又称“对联”或“春联”。 门联的产生与门神的起源类似,门神起源于在桃木板上画神茶、郁垒的像,继而在板上写二位门神的名字。 据历史学家推论,在桃木板上

16、写文字应该是门联的起源,正如门神离开桃木板而移至大门上一样,成对的文字也脱离桃木板而发展为独立的门联了。 A. B. C. D.,【答案】 B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排序题,先提出要讲的东西门联;再讲贴门联的位置;接下来讲它的起源;最后讲历史学家的推测。本题可以使用排除法,讲门联的产生,肯定是在一起的,所以先排除C、D选项,再看A、B选项,首先讲的应该是门联,所以排除A选项,故答案选B。,【对点训练】,【答案】D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排序题,内容是“语言与自然有机体”,解答此题时,要理清各句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总说,“语言与自然有机体有着本质的不同”,应放在句首。是分说,介绍有机体和语言各

17、是什么现象。讲有机体,讲语言。所以排列顺序依次是。,1.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机体是生物现象,而语言是社会现象。 语言与自然有机体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种语言分化出另一种或几种语言时,就意味着原来这种语言不再存在。 生物过程中可以有祖、父、孙三代同堂,而语言是连父子两代都不能共存的。 有机体的生长是生物过程,是按照自然规律增长的。 A. B. C. D.,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不知疲倦地工作,才使得整个森林充满生气。 在森林的世界里,所有的绿色植物都是兢兢业业的生产者。 森林就是一个世界,一个互

18、相依存、彼此作用的世界。 森林大大小小的动物,则是绿色世界的消费者。 那些名不见经传的细菌与真菌都是勤勤恳恳的分解者。 A. B. C. D.,【答案】C 【试题分析】 选段先给出总领句“森林就是一个世界”,再分别叙述森林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最后得出结论。做题时,考生应该认真阅读每一个选句,抓住关键字,就可以轻松地选出正确答案。,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相信,这种风俗还会继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在端午这一天,大家要熏艾草、喝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的。 这种风俗在

19、中国大地已经持续了几千年。 A. B. C. D.,【答案】D 【试题分析】 选段先给出总领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句中的“节日”在中得到了解释;中表述的“熏艾草、喝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在中得到进一步说明,最后得出结论。做题时,考生应该认真阅读每一个选句,抓住关键字,就可以轻松地选出正确答案。,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窗子和门的根本区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 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

20、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 A. B. C. D.,【答案】D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从论述的观点看,首先,根据“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应先论述“门”后论述“窗”,所以在内容上和句意关系上,先后;是从整体来论述“门”和“窗”的区别,是从比喻的角度来形象地论述,所以先后。所以选D。,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由于记录文书的竹木绢帛容易腐朽,所以难以像记录卜辞的甲骨那样完好遗存至今。 在窄条型的竹木片上写字再编连

21、成册,这导致了汉文从上到下竖行排列的书写格式。 即使在殷商时代,国家的律令法典、往来文书也未见有契刻于甲骨上的。 在一段十分漫长历史时代里,记录汉字主要是用竹木简牍和绢帛。 殷商也用青铜器来记载文字,但竹木简牍由于易造价廉而比绢帛使用得更为广泛。 A. B. C. D.,【答案】C 【试题分析】 是总领句,提出观点;阐述理据;进一步阐述原因和结果。,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逆境激发起人开发时效的紧迫感。 处于顺境的人往往八方应酬,事务缠身,不免杂事相扰,难以排除无效时间,降低了时间的使用效率。 而且逆境往往能使人更加深刻理解时间的价值和意义,具有更大的时间安

22、排灵活性,更好地促人去珍惜利用。 相比而言,身处逆境却有时间优势,置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而不顾,集中精力思索追求。 A. B. C. D.,【答案】D 【试题分析】 句对应,因句前有“相比而言”承接句,先谈“顺境”再谈“逆境”;句前“而且”表明是在句的基础上进一步谈“逆境”的作用;句是对前三句的小结。因此顺序是。,7.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从此,它变得沉默,但它一直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

23、努力地生长着。 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 B. C. D.,【答案】C 【试题分析】 句点出对象:种子,突出所处环境对它的敌意;句紧接句,说明种子勇敢面对压力,突出其努力: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句承接句,再度强调其努力;句承接句,自然地道出种子努力的结果:变成了嫩芽;句承接句,坚定信念,升华主题。,8.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章要打动人心,是应该带有感情的。 好的理论文章未尝不可以具有抒情的因素。 但是,人们有一种成见,以为既是理论文章,就难免枯燥。 梁启超的“新文体”在五四前有很大

24、的影响,原因之一是“笔锋常带感情”。 其实不然。 A. B. C. D.,【答案】B 【试题分析】 可在选项中用排除法,A项接后就成为“其实不然”所指的内容;C项的顺序使语脉不通;D项的顺序使语意不通。,9.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种种迹象都在警告人类,碳排放量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 遏止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 这绝非危言耸听。 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 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

25、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 A. B. C. D.,【答案】A 【试题分析】 本组句子属于说明性文字,根据逻辑顺序,句摆出现象,提出说明对象,应在首位,而句“种种迹象”一词是紧承其后的,说明严重后果,句“这绝非危言耸听”即指句所说的严重后果,据此判断答案为A。,10.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神采”是书法家在书作中显示的精神风采。 我们欣赏书法美,还须超越书法的外在状貌和书写的“笔力”“笔势”,深入到书法家的内心世界,所谓“玩迹探情”。 因其生于用笔,只有“深识书者”才能感知。 古人早就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则一字已见其心”。 所以欣赏书法美的最高境界是“惟观神采,不见字形”,犹如庄子所谓“得鱼忘筌”。 A. B. C. D.,【答案】C (题中,五句话谈的是关于书法美的问题,引述古人的话,提出话题,应作为首句。和解释并提出观点,应紧承其后。和是对“神采”的详细解释,置于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