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精编.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53495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9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精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精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精编.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本单元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 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版块。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有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校园生活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有讲述自己用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学校的花的 学校 ;还有讲述孙中山小时候不懂就问的不懂就要问。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解文章的大意。 课题内容简说 大青树下 的小学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 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花的学校

2、这首诗写的是当东风吹过,雷响雨降的时候,一群一群的花开始盛开,他们就像放假 后的孩子们一样,在狂风大雨中游戏,他们扬起双臂朝着天空呼唤着妈妈,因为他们的家 是在天上星星住的地方。诗歌充分展示了作者大胆的想象力,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 的热爱之情。 不懂就要问 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事, 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1. 认识 28 个生字;会写 26个生字;正确读写“服装、鲜艳、打扮、安静、荒野、碰触、灰雀、诚实” 等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

3、情。 4.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 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间的团结友爱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2 3 课时 2. 花的学校 2 3 课时 3 * . 不懂就要问12 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 4 5 课时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大自然的神奇壮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大青树下

4、的小学 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型新授课 设 计 说 明 课文描写的是在西南边疆一所建在大青树下的民族小学里,各民族的小学生在祖国的 大家庭里快乐地学习生活的情景。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团 结的自豪、赞美之情。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读书方法进行朗读,帮 助学生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运用引读、自读、赛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友爱和团结。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语言 积累。 学前准备 1. 查找有关少数民族服饰、风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师生) 2. 预习生字,制作生字卡片。 (学生) 3. 制作多

5、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 学前准备 1. 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2. 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 插图 引 入, 揭示课题 (用时:5 分 钟) 1. 出示课文插图,教 师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观 察、对比图中学校和自己 学校的区别。 2. 导入新课,引出课 题:同学们穿着不同的服 饰,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 的民族,这所小学建在一 棵大青树下。板书课题。 3.

6、引导学生质疑:读 了课题,你有什么想到的 问题吗? 1. 学生交流汇报: (1) 图中的校园有动物, 我们学校没有。 (2)图中学生的穿戴和 我们不一样。 2. 齐读课题。 3. 学生质疑:这所学校的 学生都来自哪些民族? 1. 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来自 哪些民族? _ _ 2. 你 知 道 的 还 有 哪 些 民 族? _ _ 二、 初读 课 文, 随文识字 (用 时: 22 分钟) 1. 教师巡视,指导学 生自读课文。 2. 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新词、教师重点指导 “绒、 摔、 跤、 凤” 的读音及“晨、 鲜、静、所”的笔顺。 1. 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 中的生字、新词。 2. 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7、,自 学生字、新词。如:采用加一 加的方法认识“艳、洁” ;采 用换偏旁的方法认识“扮、 坝” 等。 3.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 音。 绒 毛(r n r n) 摔 跤(su i shu i ) 4. 比一比,组词。 扮()扬() 纷()杨() 三、 再读 课 文, 整体感知 (用 时: 10 分钟) 1. 指导 学 生 再 读 课 文,思考: 你对“大青树下 的小学”有怎样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 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1. 默读课文,学生认真感 知文章各部分内容。 2. 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第 1 自然段) : 写同学们上学路上和来到学 校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 2

8、、3 自然 段) :写同学们上课、下课的 情景。 第三部分 (第 4 自然段) : 结尾点题,抒发了对民族小学 的热爱之情。 5. 大青树小学是一所怎样 的小学?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_ _ 6. 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 每部分写什么? _ _ 四、 课堂小结 (用时:3 分 钟) 1. 教师引导归类复习 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2.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1. 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 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 部分大声朗读。 7. 读拼音,写词语。 z o ch n xi n y n ()() f zhu n d b n ()() j n i n j n () () 教

9、学 反 思 引用课文插图中直观形象的图片, 把学生的全部注意 力集中到课堂上,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学生始终保持一种 兴奋的状态, 教师据题质疑, 激发学生探索的愿望, 拉近 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大青树小学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并体会其中的含 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学习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2. 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如: 自读、互读等,进行感悟。 学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10、一、 回顾 交 流, 导入新课 (用时:5 分 钟) 1. 复习生字词。 2. 回顾上节课内容。 3. 引导学生围绕“喜 爱”和“赞美”这两个词 来学习全文。 1. 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内 容, 体会作者对大青树下这所 小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生自由探究:作者为 什么会喜爱这所边疆小学 呢? 8. 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喜爱 和赞美这所边疆小学呢? _ _ 二、 分段 读 议, 体会情感 (用 时: 25 分钟) 1. 引导学生自由读第 1 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情 感。 2. 齐读第 2 自然段, 引导学生了解这一自然段 在文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默读第3 自然段,通过重点语句体 会作者的自豪

11、和赞美 之 情。 4.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最后一自然段,以感受作 者的赞美之情。 5. 引导学生思维拓 展:课文结尾的省略号有 什么作用? 1. 学生读后交流:抓住课 文中的三个“从” 、 三个“有” 、 三个“向”,从上学路上的景 色、 学生的服饰及到校后的活 动等展开想象。 2. 了解过渡段有承上启 下的作用。 3. 学生研读 “上课” 和 “下 课”的内容,通过重点语句, 体会人物、动物、景物的和谐 美。 如: (1)这时候,窗外十 分安静,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 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 好像 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下课了,大家在大 青树下跳孔雀舞、 摔跤、做游 戏, 招引来许多小鸟

12、,连松鼠、 9. 读句子,回答问题。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 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 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1)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写出了孩子们的什么特 点? _ _ (2)句中描写小动物有什 么作用? _ _ 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4.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评 价。 5. 拓展:发挥想象,你还 能往下写些什么内容呢? 三、 感悟 朗 读, 背诵喜欢 的段 落( 用 时:5 分钟) 你还喜欢哪些句子?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0.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_ _ 四、 回顾 课 文, 开展活动 (用时:5 分 钟) 1. 引导学生说说对大 青树下的这所小学

13、的 感 受。 2. 引导学生介绍自己 的学校或同学。 1. 假如你也是这所小学 的学生,你会喜欢这所学校 吗?为什么? 2. 你 的 学 校 是 什 么 样 的 ?同 学 们 在 学 校 里 做什 么?选一个场景说一说。 教室里 操场上 大树下 11. 介 绍 自 己 的 学 校 或 同 学。 _ _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设计本课时, 我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读去寻找重点 语句,通过对重点语句的体会、 感悟,让学生有自己的思 考,让文本走进学生心中。 不足之处是没有完成对课文相 关阅读知识的处理,如了解各民族的服装特点等。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片段 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感受作者对

14、这所小学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校园美丽的词句。 生: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课件出示相关课文内容) 师:为什么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校园的美丽呢? 生 1:到大青树小学的路上开满了绒球花和太阳花,五颜六色,一定很美。 生 2:大青树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 师:同学们对这句话感受很深,还有哪些语句让你觉得校园很美呢? 生: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课件出示) 师: “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生 1:绚丽多彩就是颜色鲜艳,色彩多。 生 2:服装的颜色

15、本身就很靓丽,而大青树小学的学生又来自不同的民族,穿着不同的服装,简直是 服装大聚会呀,再加上每个学生欢快的笑脸,所以让校园更美丽了。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让我感受一下校园的美丽。(学生感情朗读) 生:我从“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这句 话,也感受到校园的美。这是个写景的句子,景美,校园也美。 师:学校有那么多美景却不写,为什么偏偏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呢? 生:钟声悠悠,竹影绰绰,更增添了校园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师:大青树小学的校园这么美,你能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感受校园的美,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 自豪之情) 赏析:老师在教学这一重点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勾画、理解体现校园美丽的重点语句,让学生感悟体 会作者对校园的赞美及蕴含在内的自豪之情。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感悟, 自己的体验, 也有了自己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