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同步训练:第3章 第6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53609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总复习同步训练:第3章 第6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总复习同步训练:第3章 第6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总复习同步训练:第3章 第6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总复习同步训练:第3章 第6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总复习同步训练:第3章 第6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总复习同步训练:第3章 第6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总复习同步训练:第3章 第6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化学总复习资料整理总结1为了除去铁粉中少量的铝粉,可以选取下列哪种溶液()A浓盐酸B浓硝酸C浓硫酸 D氢氧化钠溶液解析:NaOH溶液与铝反应而与Fe不反应,由此可除去少量杂质铝粉。两者都能与浓盐酸反应,都能与浓硝酸、浓硫酸发生钝化。答案:D 2最近科学家冶炼出了纯度高达99.999 9%的铁,据你推测,下列性质它不可能具有的是()A硬度比生铁低 B在潮湿空气中放置不易生锈C在冷的浓硫酸中可钝化D与4 molL1盐酸反应的速率比生铁快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合金和原电池的有关知识,较易。纯铁的硬度比合金大,熔沸点比合金低;很难发生原电池反应,不易生锈;易钝化;生铁发生原电池反应比纯铁与盐酸反应的速

2、率快,D说法不正确。答案:D3一定温度下,向饱和NaOH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下列叙述中,不合理的是()ANaOH溶液浓度增大,并放出H2B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不变,有H2放出C溶液的质量减小,有H2放出D钠浮于液面,到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解析:钠投入饱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为2Na2H2O=2NaOHH2,其现象与钠在水中的反应现象相同,D正确。因原溶液是饱和的,故B、C正确,A错误。答案:A4某单质X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B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CX是金属,Y也是金属;X

3、是非金属时,Y也是非金属DX、Y都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解析:Cu可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u活泼性强于Ag,Fe与CuSO4溶液反应可置换出Cu,也可与NaHSO4后应置换出H2,B正确;C错。答案:B 5(多选)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刚用酸充分处理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发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火焰温度太低不能使铝燃烧B铝在空气中能很快形成氧化膜 C氧化铝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D用酸处理时未能将氧化铝溶解解析:铝在空气中能很快形成氧化膜,氧化铝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形成一个“兜子”使铝熔化而不滴落。答案:BC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氯化镁饱

4、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B煤可经分馏获得洁净的燃料C非金属材料中不可以含有金属元素D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胶体和溶液解析:制镁是电解熔融的MgCl2;煤的加工是干馏;无机非金属材料中也可以有金属元素,如普通玻璃。答案:D 7实验室将9 g铝粉跟一定量的金属氧化物粉末混合形成铝热剂。发生铝热反应之后,所得固体中含金属单质18 g,则该氧化物粉末可能是()AFe2O3和MnO2 BMnO2和V2O5CCr2O3和V2O5 DMnO2和Cr2O3解析:9 g铝粉可以提供1 mol电子,则氧化物中的金属元素每得到1 mol电子对应的质量就应该是18 g。三价铁得到1 mol电子对应的质量为18.7 g,四价M

5、n得到1 mol电子对应的质量为13.8 g,故A项正确。答案:A 89.2 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A0.2 mol中子 B0.4 mol电子C0.2 mol质子 D0.4 mol分子解析:由2Na2D2O=2NaODD2知,产生的气体为0.2 mol;0.2 mol D2含有0.4 mol中子、0.4 mol质子、0.4 mol电子。 答案:B9有关钠的叙述正确的是()A2.3 g钠与97.7 g水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4%B钠跟CuSO4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上有时会出现暗斑,这是因为析出了金属铜C钠在化学反应中常常失去电子被氧化,作氧化剂,故Na具有强

6、氧化性D钠、钾是低熔点的轻金属,所以钠、钾合金在常温时柔软似蜡解析:2.3 g钠与97.7 g水反应生成4 g NaOH和0.1 g H2,因此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397.70.199.9 g,NaOH的质量分数大于4%,A对;钠跟CuSO4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上有时出现暗斑,这是氢氧化铜分解,生成氧化铜,B错;钠在化学反应中常常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Na具有弱氧化性,C错;钠、钾合金在常温时呈液态,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D错。答案:A10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下图。反应中镁和铝的()A物质的量之比为32B质量之比为3

7、2C摩尔质量之比为23D反应速率之比为23解析:由图像可知,两个反应中生成的氢气一样多,说明两种金属提供的电子数目一样多,则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质量之比为43,故A项正确,B项错误。镁、铝的摩尔质量之比为89,C项错。由图像镁、铝与硫酸反应需要的时间之比为23,则二者的速率之比为32,D项错。答案:A11已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根据下图所示的关系:(1)确定A、B、C、D、E、F的化学式,A._,B._,C._,D._,E._,F._。(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铁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考查分析判断与逻辑推理能力。从最初的条件看框图很

8、模糊,不能直接得出结论,但找到“题眼”“红褐色固体F”,就可迅速推断出F是Fe(OH)3。从而得出A为Fe,黑色晶体为Fe3O4,继而推出C为FeCl2,D为FeCl3,E为Fe(OH)2。答案:(1)FeFe3O4FeCl2FeCl3Fe(OH)2Fe(OH)3(2)4Fe(OH)2O22H2O=4Fe(OH)32Fe2Cl2=2Fe32ClFe2Fe3=3Fe212.某同学为测定一定质量的钠与水反应产生H2体积,设计了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省略)(1)实验开始,欲使钠与水接触反应,应如何操作?_。(2)反应开始后,试管中能观察到现象的是_。 (3)已知有关物质的密度(K):0.86

9、gcm3、(Na):0.97 gcm3、(煤油):0.8 gcm3。如果将钠换成相同大小的钾进行上述实验,结果钾反应完所用的时间比钠反应完所用的时间_(填“长”或“短”),其原因是_。解析:从图可见,钠被大头针固定在煤油中,而钠的密度比煤油大,重力的作用可使钠在失去固定后下落;反应开始后,钠将落在煤油和水(钠)(水)的界面上,有气泡产生,使钠块上浮,当附着在钠块表面的氢气逸出后,钠块又下沉到水和煤油的界面上,又发生反应,重复发生上述现象直到钠块反应耗尽逐渐消失。答案:(1)按住橡皮塞,将大头针向上拔出(2)钠在水和煤油界面上上下沉浮,并不断减少直至消失;同时有气泡产生(3)长钾的密度比钠小;产

10、生少量气体即可使钾上浮进入煤油中(每次反应的量少);钾的密度与煤油接近,在煤油中滞留时间长13为确定某铝热剂(含氧化铁和铝)的组成,分别进行下列实验。(1)若取a g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测得生成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同)体积为b 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样品中铝的质量为_g。(2)若取a g样品将其点燃,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氧化铁与铝的质量比是_。(3)待(2)中反应产物冷却后,加入足量盐酸,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c L,该气体与(1)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cb_。解析:(1)铝热剂中的铝与NaOH反应,铝与氢气的关系式为:2Al 3H2227 g322.4 Lm

11、(Al)b L所以m(Al) g g。(2)根据反应:2AlFe2O32FeAl2O3,氧化铁与铝的质量比为:m(Fe2O3)m(Al)160548027。(3)在铝热反应后的生成物中加入足量盐酸,Al2O3、Fe均与盐酸发生反应,但盐酸与Fe反应才放出气体。Fe2HCl=FeCl2H2,要知道放出多少气体,必须知道铁的质量或Fe2O3的质量,但题目要求是Al、Fe与盐酸反应产生H2体积比,只要知道铝热剂中Al与Fe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即可求出。2Al Fe2O3 2Fe 3H22H2 bc故bc32答案:(1)2Al2NaOH2H2O=2NaAlO23H2(2)2AlFe2O3Al2O32Fe

12、8027(3)2314钛(Ti)被誉为“21世纪金属”,是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钛白(TiO2)是目前最好的白色颜料。制备TiO2和Ti的原料是钛铁矿,我国的钛铁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含有Fe2O3的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制取TiO2的流程如下:(1)Ti的原子序数为为22,T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周期,第_族。(2)步骤加Fe的目的是_;步骤冷却的目的是_。(3)上述制备TiO2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副产物是_;考虑成本和废物综合利用因素,废液中应加入_处理。(4)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的步骤为:TiO2TiCl4Ti 已知:C(s)O2(g)=CO2(g);H393.

13、5 kJmol12CO(g)O2(g)=2CO2(g);H566 kJmol1TiO2(s)2Cl2(g)=TiCl4(s)O2(g);H141 kJmol1则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H_。反应TiCl42Mg=2MgCl2Ti在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_。解析:本题要求学生通过对提供图表的观察理解,结合题设提取所需信息并能选择和调用自己贮存的知识,将它们加以迁移重组得到问题的答案。(3)问中废液应是图示水浸生成H2TiO3同时生成的H2SO4溶液(TiOSO42H2O=H2TiO3H2SO4),应加入碱性物质处理。(4)小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依盖斯定律,根据已知、可推出2C(s)O2(g)=2CO(g)的H2(393.5)566kJmol1221 kJmol1,由此结合可推算出题问H(221141)kJmol180 kJmol1答案:(1)四B(2)将Fe3还原为Fe2 使Fe2析出(或分离、或得到)FeSO47H2O(3)FeSO47H2O石灰(或碳酸钙、废碱)(4)80 kJmol1防止高温下Mg(Ti)与空气中的O2(或CO2、N2)作用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